正在阅读:

葛长银:资金的信用价值大于资金的时间价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葛长银:资金的信用价值大于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利润至上并只顾眼前利益的经营拼杀中,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确是精打细算的需要,但如果没有考虑负面效应或长远利益,就不好计算整体得失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葛长银(中国农业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近几年由于研究工作的重心转移,笔者逐步婉拒很多财税培训机构的约课,但始终承担一家刚起步的农业企业培训公司的财税课程。原因有三:一因笔者是农业大学的实战派财税专家,给农业企业家上财税课,非我莫属更责无旁贷;二因农业企业是同时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中探寻经营规律的一个行业,决定国人的饭碗及其饮食质量,在其艰难行进的历史进程中,有一种特殊的学术魅力吸引人探索;三是这家公司跟以前所有的培训公司都不一样,始终遵循“先付课酬再上课”的运行程序,税后课酬总会提前打到笔者的卡上,令人无法抗拒还得竭尽全力。

尽管很忙,每次提前收到这个公司的课酬时,笔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该给他们备课了。财税政策几乎天天在变,财税实践又日新月异,给企业老板或高管们传授的财税知识就必须是最新的,否则就可能会在课堂上丢人现眼。所以笔者的讲稿,每次开讲前都要重新备一次,依据最新财税政策和企业财税实务研究成果,删除过时知识,补充新鲜内容。对这家农业企业培训公司,笔者更是关爱有加,还会再依据学员所在公司的规模、职位、年龄等等,判断他们接受知识的程度,编排对口的话题和案例,因才施教,精准施肥,以期达到爆棚的培训效果。唯恐哪儿不到位,对不起那笔预付课酬的信任。笔者近年提出的一些财税新理论和新方法,基本都是在这个小公司率先开讲的,也被他们的学员学到了、用到了并得到了。

课酬总是要发的,前后相差不到一个月,但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公司提前发放课酬,获得了最高的讲稿质量,最足的讲座动力,以及最棒的培训效果——这些均可以归结为资金的信用价值,也是用资金时间价值换取的类似无形资产的一种价值。这家公司的老板用最小的资金时间价值换取了最大的资金信用价值,是算清楚了大账的人,也具有一招制“敌”的手笔。

其实新中国公职人员最初的工资设计,是先发工资后上班的。道理很简单,人民群众得先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那就得先用资金购买劳动力。这种模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某些行业,比如笔者所在的高校,现在就是月初发当月的工资,先拿钱,后上课。后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需求,尤其是市场经济兴起后,一些单位就多采取“先干活后发工资”的做法,在下月初发上月的工资,为的是便于考核、计量工资,鼓励多劳多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获得巨大增长的同时,也滋生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企业的工资拖到下月20 多号才发,还有拖到下下月才发的;甚至还有一些工程款项直接拖成老赖的,这就涉嫌违法乱纪了。

拖欠款项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那些老板们知道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并运用到弱势群体的身上。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无论三百六十五”的做派,源于学业不精。

资金时间价值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也称为货币时间价值,意思是“今天持有的货币比明天持有的等额货币值钱”,这个基于货币贬值理论之上的概念,还用银行贷款利率来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比如银行的贷款年利率为6%,1000万资金一年的时间价值就是60万元。当今的中国老板们,估计都把这看不见的60万元记住了。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也不例外。在利润至上并只顾眼前利益的经营拼杀中,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确是精打细算的需要,但如果没有考虑负面效应或长远利益,就不好计算整体得失了。依据中国的哲学观,有得必有失,但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并没有把相关的“失”说清楚,这就不全面了。

学院派的理论研究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研究某一影响要素时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便得出某一影响要素的准确影响程度,貌似“精准”,其实很幼稚。这种研究思路就像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在做一个能满足自己愿望的游戏;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也是单方面的。比如机会成本就是一个“瘸腿”的概念,从会计学视角审视,既然有机会成本,就应有机会收入,这才对称。但西方经济学至今也没弄出机会收入的概念,这也是“单边思维”的必然结果。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也是如此,只谈得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好处,不顾及失去资金信用价值的坏处,这就属于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单边思维”。如果企业过分追逐资金时间价值而不顾信用价值,最后怎么倒闭的都找不出原因。比如拖欠款项不还,挪用到其他方面投资失败,最后全部“阵亡”。所以,光知好处不知坏处的理论,用偏了或许就是套路或陷阱。

资金的信用价值是看不见的,也是无法计量的,但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发挥的能量,更是无法估量的。笔者也曾遇到拖欠讲座费的情况,其结果就是绝交——这也是很多培训机构倒闭的一个原因。但笔者至今跟这家农业培训公司合作,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家企业的老板能依据我国诚信文化固有的价值观,用提前支付课酬这个简单的动作,把微薄的“资金时间价值”转化成高额的“资金信用价值”,并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找到了“低投入,高回报”的投入规律,确实值得条件相仿的经营者参考。

笔者确信:在中国企业追逐的文化价值认知体系中,尤其是经营领域重典治乱的当下,资金的信用价值肯定远远大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论是否处于强势地位,用低价的资金时间价值换取高价的资金信用价值,都是划算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葛长银:资金的信用价值大于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利润至上并只顾眼前利益的经营拼杀中,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确是精打细算的需要,但如果没有考虑负面效应或长远利益,就不好计算整体得失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葛长银(中国农业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近几年由于研究工作的重心转移,笔者逐步婉拒很多财税培训机构的约课,但始终承担一家刚起步的农业企业培训公司的财税课程。原因有三:一因笔者是农业大学的实战派财税专家,给农业企业家上财税课,非我莫属更责无旁贷;二因农业企业是同时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中探寻经营规律的一个行业,决定国人的饭碗及其饮食质量,在其艰难行进的历史进程中,有一种特殊的学术魅力吸引人探索;三是这家公司跟以前所有的培训公司都不一样,始终遵循“先付课酬再上课”的运行程序,税后课酬总会提前打到笔者的卡上,令人无法抗拒还得竭尽全力。

尽管很忙,每次提前收到这个公司的课酬时,笔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该给他们备课了。财税政策几乎天天在变,财税实践又日新月异,给企业老板或高管们传授的财税知识就必须是最新的,否则就可能会在课堂上丢人现眼。所以笔者的讲稿,每次开讲前都要重新备一次,依据最新财税政策和企业财税实务研究成果,删除过时知识,补充新鲜内容。对这家农业企业培训公司,笔者更是关爱有加,还会再依据学员所在公司的规模、职位、年龄等等,判断他们接受知识的程度,编排对口的话题和案例,因才施教,精准施肥,以期达到爆棚的培训效果。唯恐哪儿不到位,对不起那笔预付课酬的信任。笔者近年提出的一些财税新理论和新方法,基本都是在这个小公司率先开讲的,也被他们的学员学到了、用到了并得到了。

课酬总是要发的,前后相差不到一个月,但笔者的感觉是,这家公司提前发放课酬,获得了最高的讲稿质量,最足的讲座动力,以及最棒的培训效果——这些均可以归结为资金的信用价值,也是用资金时间价值换取的类似无形资产的一种价值。这家公司的老板用最小的资金时间价值换取了最大的资金信用价值,是算清楚了大账的人,也具有一招制“敌”的手笔。

其实新中国公职人员最初的工资设计,是先发工资后上班的。道理很简单,人民群众得先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那就得先用资金购买劳动力。这种模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某些行业,比如笔者所在的高校,现在就是月初发当月的工资,先拿钱,后上课。后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需求,尤其是市场经济兴起后,一些单位就多采取“先干活后发工资”的做法,在下月初发上月的工资,为的是便于考核、计量工资,鼓励多劳多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获得巨大增长的同时,也滋生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企业的工资拖到下月20 多号才发,还有拖到下下月才发的;甚至还有一些工程款项直接拖成老赖的,这就涉嫌违法乱纪了。

拖欠款项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那些老板们知道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并运用到弱势群体的身上。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无论三百六十五”的做派,源于学业不精。

资金时间价值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也称为货币时间价值,意思是“今天持有的货币比明天持有的等额货币值钱”,这个基于货币贬值理论之上的概念,还用银行贷款利率来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比如银行的贷款年利率为6%,1000万资金一年的时间价值就是60万元。当今的中国老板们,估计都把这看不见的60万元记住了。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也不例外。在利润至上并只顾眼前利益的经营拼杀中,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确是精打细算的需要,但如果没有考虑负面效应或长远利益,就不好计算整体得失了。依据中国的哲学观,有得必有失,但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并没有把相关的“失”说清楚,这就不全面了。

学院派的理论研究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研究某一影响要素时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便得出某一影响要素的准确影响程度,貌似“精准”,其实很幼稚。这种研究思路就像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在做一个能满足自己愿望的游戏;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也是单方面的。比如机会成本就是一个“瘸腿”的概念,从会计学视角审视,既然有机会成本,就应有机会收入,这才对称。但西方经济学至今也没弄出机会收入的概念,这也是“单边思维”的必然结果。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也是如此,只谈得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好处,不顾及失去资金信用价值的坏处,这就属于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单边思维”。如果企业过分追逐资金时间价值而不顾信用价值,最后怎么倒闭的都找不出原因。比如拖欠款项不还,挪用到其他方面投资失败,最后全部“阵亡”。所以,光知好处不知坏处的理论,用偏了或许就是套路或陷阱。

资金的信用价值是看不见的,也是无法计量的,但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发挥的能量,更是无法估量的。笔者也曾遇到拖欠讲座费的情况,其结果就是绝交——这也是很多培训机构倒闭的一个原因。但笔者至今跟这家农业培训公司合作,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家企业的老板能依据我国诚信文化固有的价值观,用提前支付课酬这个简单的动作,把微薄的“资金时间价值”转化成高额的“资金信用价值”,并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找到了“低投入,高回报”的投入规律,确实值得条件相仿的经营者参考。

笔者确信:在中国企业追逐的文化价值认知体系中,尤其是经营领域重典治乱的当下,资金的信用价值肯定远远大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论是否处于强势地位,用低价的资金时间价值换取高价的资金信用价值,都是划算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