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花钱买罪受”的音乐节,如何就成了年轻人的必玩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花钱买罪受”的音乐节,如何就成了年轻人的必玩项?

内卷起来的音乐节,光学会了涨价?

文|锌刻度 星晚

编辑|陈邓新

“追赶着夏天的尾巴,去看一场音乐节。”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中,不少年轻人将打卡音乐节作为了点燃假日狂欢气氛的一项重要活动。

潮拜72小时、仙人掌音乐节、蒙特勒爵士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等多场风格不一的音乐节在国庆期间掀起了一轮一轮的热情,并且持续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实现二次传播。

而长假过后,草莓音乐节、黄海森林音乐节陆续官宣时间和阵容,那群可能爱音乐也可能不算真正懂得音乐的年轻人,试着在音乐节上肆意挥洒自己积压已久的情绪。而在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之下,大型演唱会审批困难、旅游业难以完全复苏,小型音乐节似乎顺势成为了这个空档之下的最大获益者。

草坪上尘土飞扬,震耳的音乐声和台下的欢呼声相互交融。年轻人顾不上额头密密地汗水,跟着节奏越蹦越高。这股风潮的袭来,让音乐节主办方和多地政府也看到了背后可挖掘的经济价值,文旅+音乐节的方案已经快速复制开来。

只是,在这一半海水一半焰火的市场中,够疯狂但不够成熟的音乐节已经显露出了不少问题,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处,仍然是未知数。

“排队内卷”越演越烈,享受还是受罪?

26岁的“追星女孩”楠楠,在这个国庆节第一次参加了音乐节。10月2日一大早,楠楠乘坐早班机从广州飞往成都,尽管头一晚只睡了4个小时,但在飞机上的她依旧兴奋地难以入睡:还有不到6个小时,她将要见到她追了3年的爱豆。

不过当她到达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时,眼前的情景让她有些震惊,这场下午分有普票与VIP票的演出早已开始大排长龙,卡点到达的她只能待在整个公园的末尾。后来认识的伙伴告诉楠楠,自己能够站到普通区的前排,靠的是早上11点就来排队的努力。

当然有人没排队也走到前排,“我一到现场就发现这次潮拜72小时把VIP区划得特别大,后面的普票区有点太远了,所以我就找黄牛帮我升级了VIP票。”同样参加了潮拜72小时音乐节的诗屿告诉锌刻度,原本售价999元的VIP票,演出当天她在黄牛处花费了1000多元。

尽管花了大价钱,但诗屿至少在前排享受到了更值回票价的蹦迪体验。但楠楠所在的普票后区则与之大相径庭,“前一两个小时,大家都处于亢奋状态,还不觉得累。但到了后来,又热又闹,真的快让人虚脱了。”过度的疲惫,导致楠楠后期都躺在自己准备的充气沙发上冷静听歌了。

但她告诉锌刻度,提前几个小时排队挤入前排的观众就更加身不由己了。“普票的前排位置都是通过自己提前排队3小时以上换来的,并且一旦离开就会被其他人挤上去,因此他们根本不敢离开。”楠楠说,“当时有很多普票前排的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发信息求助,希望有VIP区的伙伴可以帮忙带一杯水。”

造成这样疲惫的观看状态,原因有很多。几年前参加过草莓音乐节的JOY对锌刻度提到,如今音乐节引入越来越多主流歌手,所以吸引了很多追星族,他们和曾经喜欢看音乐节的那群人的不同在于,追星族到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看到自己的爱豆,因此会不顾一切的往前涌或者提前排队占据前排,逐渐形成了一种“排队内卷”。

此外,主办方大量赠票和开放低价权限给不同渠道,也造成了现场的混乱甚至乐迷的不满。

但无论赞赏多还是骂声大,各家音乐节都已经实现了人气和票价的双重飞跃。除了见歌手、听现场之外,音乐节还被赋予了更多社交、打卡的功能。

不再赔本赚吆喝的音乐节成了香饽饽

疫情趋缓之后,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层出不穷,并且与商业体、景区连接成了紧密合作方式,为后者引入大众流量。

如今的热门活动选项,就在一两年前还是一个难以盈利的项目。有报道曾提及,音乐节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仅占据20%,剩下的大部分都出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毛利润低、单场可容纳人数有限、管理难度大及收入来源仅靠票务这四方面。

有公开数据显示,万人场次是个分界线,万人以下的音乐节,单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万人以上的音乐节,单日成本则在500万元左右。

“以往音乐节多是小型乐队和独立音乐人参加,在艺人演出费用这一方面相较现在能够节省不少。”曾经多次参与线下音乐节的一位乐迷告诉锌刻度,近年来音乐节上的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不少主流歌手。

应对这一变化,音乐节的门票明显水涨船高,从曾经单日门票100多元到如今单日VIP票冲上1000元门槛,演出形式没变、管理水平变化不大的音乐节,将增加的艺人演出费用分摊到了每一位乐迷头上。

就目前音乐节的火爆程度以及不断攀升的票价而言,再说这门生意赔钱赚吆喝,恐怕有些牵强。

据大麦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间,全国共有56场音乐节演出,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37%,票房收入增加了252%,观影人次增加173%。企查查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现存“音乐节”相关企业8693家,2021年前9月,我国共新增音乐节相关企业178家。

扎堆办音乐节的企业们,不仅看到了这门生意的流量,也看到了其背后的长久经济价值。具体来说,步入后疫情时代,政府文旅部门为了促进产业恢复,在近两年中积极拥抱音乐节,以打开城市知名度,增加关注度。

此前“山东领导宣传音乐节有多拼”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如今看来,山东嫣然已成为了新晋音乐节大省。除了城市知名度之外,音乐节对旅游业的反响刺激不可谓不重要,从抢到门票开始,后续的机票、酒店、餐饮、娱乐一系列增收都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杠杆。

内容趋同、管理欠佳,拿什么和演唱会拼?

伴随“恋爱工作都烦恼,love哪有live好”的观点在年轻群体中如病毒般扩散开来,音乐节已经不再是小众活动。“音乐节+”开始成为了一种新兴经济体,联动了企业与政府,一同挖掘这背后的潜力。

只是人潮与资本来得太过汹涌,但承办方的管理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并且随着音乐节吸引的目光越来越多,掩盖在光芒之下的诸多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

首先,乐迷感受最明显的一点当属同质化严重。面对触手可及的利益,音乐节开始呈连锁化发展,举办时间间隔缩短,并且越来越多音乐节IP横空出世。各大主办方都瞄准了同一时间段、同一批扛得起票房的音乐人。

今年五一期间,五条人、痛仰、九连真人、马思唯、新裤子等音乐人、乐队通告爆棚,辗转多个城市参演音乐节。小型主办方可能因为邀请不到具有号召力的音乐人,而半路夭折,有业内人士曾公开提及,某些音乐节即使早早计划却也可能因为票房不理想而取消,这也叫“自行回避正面较量”。

但邀请到音乐人的大型主办人却又因为阵容无新鲜感、内容同质化严重而逐渐失去吸引力。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音乐节主办方在管理水平上的明显不足。10月1日,潮拜72小时官方微博发文称“活动现场有黄牛混入,盗取工作证、工作票、挖洞拆墙、剪断防暴铁马,现已作报警处理。”

然而在这则声明下,去有不少已购买观众前来讨伐。“各个渠道都在卖你家的低价票,难道不是你们自己印的吗?”、“高校免费送票、薇娅直播间低官方200元出售,请问这如何解释”、“免费的票和我们原价的票享受一样的待遇,这样公平吗?”……因为票务问题,引发观众愤愤不平。

锌刻度通过多方了解发现,潮拜72小时此次的风波主要由于向其他渠道发售了低于初始售价的门票,但也有乐迷向锌刻度表示,“主办方是可以自行增加打印门票的,而这部分票很多都流向了黄牛。”

并且由于现场的管控不力,还出现了黄牛带领无门票观众偷偷潜入队伍的情况,这引发了大量观众的不满。

除了票务问题之外,音乐节临时换嘉宾、临时取消计划的事件也在今年频发。国庆前一天临时取消的贵阳草莓音乐节虽然开放了全额退票服务,但由于仅提前一天通知,因此造成了不少观众的大额损失,同样引发了一场激烈声讨。

观众的机票酒店费用无处挽回,更有商家光是物料运输费用就白白亏损上千元,这无疑对城市声誉起到了反向宣传效果。

正如草地音乐联合创始人陈芋宇曾对媒体公开谈到,“面对大规模的音乐节前期筹备、实际开展及举办后的所有工作,对国内整体行业而言,组织者的专业能力都是不足的。”

俨然内卷起来的音乐节市场,在一边扩张的情况下,也应该适时进行自我调节。否则当前期流量红利褪去之后,涨价的同时却保量不保质,音乐节还能那什么来和演唱会争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花钱买罪受”的音乐节,如何就成了年轻人的必玩项?

内卷起来的音乐节,光学会了涨价?

文|锌刻度 星晚

编辑|陈邓新

“追赶着夏天的尾巴,去看一场音乐节。”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中,不少年轻人将打卡音乐节作为了点燃假日狂欢气氛的一项重要活动。

潮拜72小时、仙人掌音乐节、蒙特勒爵士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等多场风格不一的音乐节在国庆期间掀起了一轮一轮的热情,并且持续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实现二次传播。

而长假过后,草莓音乐节、黄海森林音乐节陆续官宣时间和阵容,那群可能爱音乐也可能不算真正懂得音乐的年轻人,试着在音乐节上肆意挥洒自己积压已久的情绪。而在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之下,大型演唱会审批困难、旅游业难以完全复苏,小型音乐节似乎顺势成为了这个空档之下的最大获益者。

草坪上尘土飞扬,震耳的音乐声和台下的欢呼声相互交融。年轻人顾不上额头密密地汗水,跟着节奏越蹦越高。这股风潮的袭来,让音乐节主办方和多地政府也看到了背后可挖掘的经济价值,文旅+音乐节的方案已经快速复制开来。

只是,在这一半海水一半焰火的市场中,够疯狂但不够成熟的音乐节已经显露出了不少问题,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处,仍然是未知数。

“排队内卷”越演越烈,享受还是受罪?

26岁的“追星女孩”楠楠,在这个国庆节第一次参加了音乐节。10月2日一大早,楠楠乘坐早班机从广州飞往成都,尽管头一晚只睡了4个小时,但在飞机上的她依旧兴奋地难以入睡:还有不到6个小时,她将要见到她追了3年的爱豆。

不过当她到达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时,眼前的情景让她有些震惊,这场下午分有普票与VIP票的演出早已开始大排长龙,卡点到达的她只能待在整个公园的末尾。后来认识的伙伴告诉楠楠,自己能够站到普通区的前排,靠的是早上11点就来排队的努力。

当然有人没排队也走到前排,“我一到现场就发现这次潮拜72小时把VIP区划得特别大,后面的普票区有点太远了,所以我就找黄牛帮我升级了VIP票。”同样参加了潮拜72小时音乐节的诗屿告诉锌刻度,原本售价999元的VIP票,演出当天她在黄牛处花费了1000多元。

尽管花了大价钱,但诗屿至少在前排享受到了更值回票价的蹦迪体验。但楠楠所在的普票后区则与之大相径庭,“前一两个小时,大家都处于亢奋状态,还不觉得累。但到了后来,又热又闹,真的快让人虚脱了。”过度的疲惫,导致楠楠后期都躺在自己准备的充气沙发上冷静听歌了。

但她告诉锌刻度,提前几个小时排队挤入前排的观众就更加身不由己了。“普票的前排位置都是通过自己提前排队3小时以上换来的,并且一旦离开就会被其他人挤上去,因此他们根本不敢离开。”楠楠说,“当时有很多普票前排的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发信息求助,希望有VIP区的伙伴可以帮忙带一杯水。”

造成这样疲惫的观看状态,原因有很多。几年前参加过草莓音乐节的JOY对锌刻度提到,如今音乐节引入越来越多主流歌手,所以吸引了很多追星族,他们和曾经喜欢看音乐节的那群人的不同在于,追星族到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看到自己的爱豆,因此会不顾一切的往前涌或者提前排队占据前排,逐渐形成了一种“排队内卷”。

此外,主办方大量赠票和开放低价权限给不同渠道,也造成了现场的混乱甚至乐迷的不满。

但无论赞赏多还是骂声大,各家音乐节都已经实现了人气和票价的双重飞跃。除了见歌手、听现场之外,音乐节还被赋予了更多社交、打卡的功能。

不再赔本赚吆喝的音乐节成了香饽饽

疫情趋缓之后,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层出不穷,并且与商业体、景区连接成了紧密合作方式,为后者引入大众流量。

如今的热门活动选项,就在一两年前还是一个难以盈利的项目。有报道曾提及,音乐节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仅占据20%,剩下的大部分都出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毛利润低、单场可容纳人数有限、管理难度大及收入来源仅靠票务这四方面。

有公开数据显示,万人场次是个分界线,万人以下的音乐节,单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万人以上的音乐节,单日成本则在500万元左右。

“以往音乐节多是小型乐队和独立音乐人参加,在艺人演出费用这一方面相较现在能够节省不少。”曾经多次参与线下音乐节的一位乐迷告诉锌刻度,近年来音乐节上的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不少主流歌手。

应对这一变化,音乐节的门票明显水涨船高,从曾经单日门票100多元到如今单日VIP票冲上1000元门槛,演出形式没变、管理水平变化不大的音乐节,将增加的艺人演出费用分摊到了每一位乐迷头上。

就目前音乐节的火爆程度以及不断攀升的票价而言,再说这门生意赔钱赚吆喝,恐怕有些牵强。

据大麦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间,全国共有56场音乐节演出,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37%,票房收入增加了252%,观影人次增加173%。企查查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现存“音乐节”相关企业8693家,2021年前9月,我国共新增音乐节相关企业178家。

扎堆办音乐节的企业们,不仅看到了这门生意的流量,也看到了其背后的长久经济价值。具体来说,步入后疫情时代,政府文旅部门为了促进产业恢复,在近两年中积极拥抱音乐节,以打开城市知名度,增加关注度。

此前“山东领导宣传音乐节有多拼”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如今看来,山东嫣然已成为了新晋音乐节大省。除了城市知名度之外,音乐节对旅游业的反响刺激不可谓不重要,从抢到门票开始,后续的机票、酒店、餐饮、娱乐一系列增收都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杠杆。

内容趋同、管理欠佳,拿什么和演唱会拼?

伴随“恋爱工作都烦恼,love哪有live好”的观点在年轻群体中如病毒般扩散开来,音乐节已经不再是小众活动。“音乐节+”开始成为了一种新兴经济体,联动了企业与政府,一同挖掘这背后的潜力。

只是人潮与资本来得太过汹涌,但承办方的管理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并且随着音乐节吸引的目光越来越多,掩盖在光芒之下的诸多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

首先,乐迷感受最明显的一点当属同质化严重。面对触手可及的利益,音乐节开始呈连锁化发展,举办时间间隔缩短,并且越来越多音乐节IP横空出世。各大主办方都瞄准了同一时间段、同一批扛得起票房的音乐人。

今年五一期间,五条人、痛仰、九连真人、马思唯、新裤子等音乐人、乐队通告爆棚,辗转多个城市参演音乐节。小型主办方可能因为邀请不到具有号召力的音乐人,而半路夭折,有业内人士曾公开提及,某些音乐节即使早早计划却也可能因为票房不理想而取消,这也叫“自行回避正面较量”。

但邀请到音乐人的大型主办人却又因为阵容无新鲜感、内容同质化严重而逐渐失去吸引力。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音乐节主办方在管理水平上的明显不足。10月1日,潮拜72小时官方微博发文称“活动现场有黄牛混入,盗取工作证、工作票、挖洞拆墙、剪断防暴铁马,现已作报警处理。”

然而在这则声明下,去有不少已购买观众前来讨伐。“各个渠道都在卖你家的低价票,难道不是你们自己印的吗?”、“高校免费送票、薇娅直播间低官方200元出售,请问这如何解释”、“免费的票和我们原价的票享受一样的待遇,这样公平吗?”……因为票务问题,引发观众愤愤不平。

锌刻度通过多方了解发现,潮拜72小时此次的风波主要由于向其他渠道发售了低于初始售价的门票,但也有乐迷向锌刻度表示,“主办方是可以自行增加打印门票的,而这部分票很多都流向了黄牛。”

并且由于现场的管控不力,还出现了黄牛带领无门票观众偷偷潜入队伍的情况,这引发了大量观众的不满。

除了票务问题之外,音乐节临时换嘉宾、临时取消计划的事件也在今年频发。国庆前一天临时取消的贵阳草莓音乐节虽然开放了全额退票服务,但由于仅提前一天通知,因此造成了不少观众的大额损失,同样引发了一场激烈声讨。

观众的机票酒店费用无处挽回,更有商家光是物料运输费用就白白亏损上千元,这无疑对城市声誉起到了反向宣传效果。

正如草地音乐联合创始人陈芋宇曾对媒体公开谈到,“面对大规模的音乐节前期筹备、实际开展及举办后的所有工作,对国内整体行业而言,组织者的专业能力都是不足的。”

俨然内卷起来的音乐节市场,在一边扩张的情况下,也应该适时进行自我调节。否则当前期流量红利褪去之后,涨价的同时却保量不保质,音乐节还能那什么来和演唱会争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