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招聘,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无外乎:招聘渠道、招聘流程、面试技巧……要我说来,这些都是必要的,是一个HR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化思维。然而,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用万能的搜素引擎(Search Engine)一搜啥都能知道。但作为一个企业人资管理的思考者以及实践者,我认为,现实工作应该超脱那些所谓的理论——探索与总结更重要。
如果将药品零售行业看做一个封闭的圈,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个圈里的人才是定量的,而企业对这些定量都是有迫切需求,这种关系的专业术语大概就是“人才供求”。对于一个有发展雄心的企业,根本不存在供大于求的假设。原因很简单,所谓的供大于求,是建立在企业内部人才淘汰机制不够严苛的前提下。
举个例子,一个发展势头迅猛的企业必然需要不断追求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永远都是急迫的。回到之前的问题,既然企业对这个定量都有需求,那么就必然存在人才争夺,就像战争一样,没有哪一场战争是打着玩的——要么争夺领地,要么争夺金钱,要么为宗教信仰而战,当然也有为了女人而战的(严肃脸)!。总之,战争都是有诉求的,这一点从不穿衣服的原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了。既然是争夺,那必然要有招数。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招聘的招数吧。
招聘招数之一:人才争夺战,战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文化、薪酬政策、晋升路径等。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你作为一个招聘者,你是否可以将这些综合要素极为精准地表达出来?你不用急于回答,不过我要提醒一点,这里所谓的极为精准的表达不仅仅是指这些要素的内容,还包括你的用词、表达方式,以及让对方深信不疑的魄力。
比如说,大多数HR应该都有校园招聘的经历,对校园宣导会自然不会陌生。宣导会PPT应该包含的内容就不赘述了。我们来重点讨论表达方式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清楚,校园招聘的受众是一群95后,HR若一本正经地去宣讲干巴巴的仁义礼智信,或是枯燥的薪资核算方式,我估计,这群年轻人听十分钟就低头玩手机了,因为他/她们可能连“部门经理”是个啥都不太清楚。你得告诉他/她们,一个部门经理通常管着4-5个人,就像个小班长,要处理班级的琐碎事物……
其次,你的表达方式中最好要有他们的习惯用语,特别是网络语言。例如早些时候流行的白富美、高富帅、萌萌哒之类的,只要能恰当应用的,都可以往话里塞。
再者,我们通常会给他/她们描绘职业前景,“现身说法”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这时,我们需要格外真诚地交流自己在职场成长路上的一些心得体会,这是很有效的笼络人心的手段。
最后,我们不要妄图去做所谓的“洗脑”。我一直认为,在当今信息传播渠道之广,信息传递速度之快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人都无法像以往信息闭塞时代一样,用蓝图描绘和利益诱导等手段去说服他人做一个完全倾向性的判断。即使暂时奏效,迟早会为他人做嫁衣裳。
还有很多案例,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招聘招数之二:人才争夺战,战的是人情
作为一个招聘者,究竟有没有人肯为你推荐人呢?如果有的话,说明你在圈里人缘还不错,甚至还有点影响力。但这并不是你具有“招聘力”的证据。
那么什么才是“招聘力”?
当整个药品零售行业都在为人才“喊穷”的时候,假如你们家丝毫没有这种困扰——不是因为迟钝或者傻,而是你们家依然能够源源不绝地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才证明你真的有“招聘力”。
而一个真正具有“招聘力”的HR必须是一个有心与在职员工做更多沟通的人。这样的沟通有时会超越工作时间和工作范畴,但是没有关系,你的付出总会有回报。随着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兴起,HR圈子里近年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招聘方式,比如说微招聘,但它绝不仅仅是在微信群里发一个招聘广告+求转发红包这么简单而已。人们都说人情债最难还,我认为,这种人情压力可以用“置换”的方式来冲减,具体怎么做,聪明的HR自然懂。
我还是接着第一点的“人才摇篮”的例子来说。我所在的连锁分公司曾经在2013年年底遇到了一个问题,总部派来支援的老员工因为临时事件,一夜之间全部撤回。彼时的分公司刚进驻某市不到两个月,很多机制尚未建立,更别说多么完善的招聘机制了,甚至连基本的招聘渠道还没有摸清楚。反过来说,即使这些条件具备,也很难解那时门店用人的燃眉之急。怎么办?除了速度要快,我认为还要崇道(上一篇文章《门店业绩下滑,人员全部大换血?听听人资负责人怎么说》说过,所谓的道,就是组织利益最大化),不能随便抓一些人来“顶岗”。
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我们对于此问题的处理方式。首先,利用人脉,精准撒网。让与自己有一定交情的业内人士举荐(竞争对手处的)优秀实习生,如此,第一步就完成了。第二步,我迅速与之联系,并于当晚见面详聊,快到就像一个玩笑……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当时被举荐的几位实习生很快就来报到了,其中三位现在已经是实习店长了,工作的确很优秀。我由此也新开拓了一条招聘渠道,借用一句广告词“老板再也不用担心我招不到人才了”。
仔细再推敲这件事情,从与竞争对手的人才争夺的角度看,其实并非我们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对手对这些实习生的关注不够——这其实也在提醒我们自己。从培训成本角度看,我们省去了三个月的对实习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训。所以,我还是想建议各位HR,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这种文化属性几千年来不曾改变,特别是我们做HR的,一定要对此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关键时候,它所发挥的效力,远远超出你的预期。
招聘招数之三:人才争夺战,战的是手段
门店要搞大型促销活动,很有可能需要招临时工。好了,任务派到你头上:假设每人每天70元,让你在一天之内招到100人,你能完成么?菜鸟HR可能在接到任务后就慌忙跑到人才市场扒人了,说实话,这样真的有点low。
首先,HR得明白门店促销究竟是什么?显然,这100人不是用来做销售的,更不是用来活动期间做商品调拨的。对!这些是用来做前期的宣传造势的,会员开发、dm单派发、会员资料录入、活动期间的活动抽奖、赠品派发等等。好!有了工作的定性后,我们筛选出最适合的群体——学生。
然后,如此短的时间要凑够100人,我们通常这么做:1、我找到当地xx卫校,而且就在门店附近,多少对我们连锁有所了解。2、找到学生会,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为增加积极性,我们可以在公司的预算成本范围内,设立5元/人的推荐费,有了利益驱动的招聘链迅速发挥了作用)。这个例子看似有点儿“不健康”,可能也与高大上的人力资源招聘理论相悖,如果真的会给读者带来不适感,敬请谅解。但就是依靠这些“野路子”,我完成了任务,并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
行了,先说这三个吧!你会发现,当HR就是得斗智斗勇!
本文来自第一药店财智(yaodiancaizhi)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