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对外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系统而全面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举措、观念和成果,展示了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程里的中国提案和大国智慧。
“白皮书”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白皮书”披露,目前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25%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在“白皮书”里,中国坚定了做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的决心,希望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中国昆明开幕。会议呈现了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清晰规划与完整愿景,达成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优先任务”这项共识。
想完成“优先任务”,实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愿景,包括各国政府、大型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内的各相连方,都必须加强积极意识,缩短落地进程。
对从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深耕国内市场近30年的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来说,更是深知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商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是宝马半个世纪以来坚决践行的行动纲领。
“小叶子”的“大功劳”
在宝马集团旗舰纯电车型BMW iX前排副驾空调出风口左侧,被大面积皮质覆盖的中控台上,清晰地刻印着一个尺寸精妙、造型可爱的橄榄叶图案。
这不是设计师刻意留下的隐藏“彩蛋”,而是宝马这款创新旗舰对“亲自然理念”的真情告白。
“橄榄叶图案”意味着BMW iX车内所使用的真皮均由修剪橄榄树的天然橄榄叶提取物鞣制而成,避免了制造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有害的残留物,触感柔软,没有异味,是真正意义上的“亲自然皮革”。
宝马在BMW iX上施加的“绿色魔法”还有很多,这些措施共同塑造了BMW iX整车95%可回收的事实。
比如地毯和地垫采用100%再生尼龙材料,该尼龙的一部分来自海底废弃的渔网和塑料制品。每辆BMW iX都含有大约60公斤的回收塑料。
比如中控台面板源自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认证木材。森林管理委员会是创立于1993年的独立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提供森林产品认证,守护以森林为生的人类和野生动植物。
一个个微小细节的背后,是宝马对世界环境的时代承诺。
对原材料的过度攫取,严重影响生物栖息的同时,制造了大量排放,对生物多样性的打击很难挽回。
放弃化学真皮鞣制剂,转投天然植物萃取物;摒弃制造塑料,改为利用渔网;严禁滥砍滥伐森林,使用FSC认证木材。宝马集团的“再次利用优先原则”正是致力保护森林、海洋和淡水三大地球生态系统的必杀技。
就像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曾反复强调的那样,“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利用资源,将决定整个社会和宝马集团的未来。因此,我们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言行的核心,这是成功塑造未来的重要基石,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
一台100%循环的车
9月6日,宝马集团在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上完成了BMW i 循环概念车(BMW i Vision Circular)的全球首发。
作为“循环设计”理念的首次应用,BMW i Vision Circular上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细节,它是一台实现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的概念车,也是宝马集团对可持续发展全面而细致思考后的一个答案。
BMW i Vision Circular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宝马新车,但却是一台最能体现宝马“最绿色的电动汽车”想法的新车。
比如,为节省材料, BMW i Vision Circular没有实体格栅和头灯,这两个部件以数字化动画方式展现。
为便于拆分,BMW i Vision Circular的车身使用再利用铝材,车尾采用热成型钢,独立制造后再拼接。
为降低回收难度,BMW i Vision Circular的座椅通过一根绳子“悦合”,让金属与织物可以轻松分离,分别再循环。一个套筒扳手可以将轮辋、座椅和仪表板分解,省去使用大型机械。
为将“循环设计”理念用到极致,BMW i Vision Circular的方向盘是再利用木粉以3D打印方式制造的。车顶天窗是两块轻薄面板,滑动即可调节遮阳,省去电气元件与线缆。C柱隐藏的阅读灯来自BMW iX上回收的iDrive旋钮。
BMW i Vision Circular之所以能以如今具象化形态展现,宝马集团基于“循环经济”提出的四大指导原则功不可没。
这四大原则是:再思考、再精减、再利用和再回收。
“再思考”代表以全新方式考虑产品工艺、制造流程和每个部件所发挥的功能,然后进行精减或者重新设计,满足材料的循环使用。
“再精减”代表减少零部件、材料种类和工艺流程数量,比如车漆、真皮和铬,引入生物基原材料以缩小碳足迹。
“再利用”代表延长使用寿命,简单拆解,避免粘合或者复合材料让自己动手更新车辆变为可能。
“再循环”代表在产品设计中优先使用再利用材料,尽可能使用单一材料,为回收进行优化。
BMW i Vision Circular不仅是一款概念车,更是宝马集团致力于成为世界上最可持续的汽车制造厂商雄心的体现。
天然皮革、再生尼龙、95%可回收、100%可循环,如此成就对许多汽车公司来说可能已是终极目标,但对宝马——一家将打造“最绿色的电动汽车”写进行动纲领中的汽车公司来说,却只是一个开端。
面向2025年后的世界,宝马郑重写下一份事无巨细的碳中和计划书。
在材料循环利用方面,宝马在2025年推出的“新世代”车型将大幅增加再利用材料(回收钢材、塑料、铝材)的使用比例,只要材料质量和供应条件允许,一律使用可再生材料。目前车辆在制造过程中平均使用了近30%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材料,未来宝马集团计划将其逐步提高至50%,最终达成“闭环”框架。
在电动化路径上,宝马集团计划在未来10年完成第1000万辆纯电动车交付。到2030年,在全球生产的车辆有一半将是纯电动车。MINI品牌将完全电动化。
在新型能源及电池开发上,宝马集团计划在2022年小规模量产氢燃料电池车,在2025年前推出使用固态电池的原型车,在2030年为量产车配备固态电池。
在减碳步骤上,到2030年平均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供应链端降低20%、生产层面降低80%、使用阶段降低50%,到2050年达成全价值链气候中和。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人类活动正让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1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灭绝标签。在严峻现实面前,宝马集团执行的减碳控温和循环经济举措,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长期主义思维下的战略选择。
回望过去,从1972年首款电动汽车1602e亮相慕尼黑奥运会开始,宝马就踏上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漫漫征途。
2011年,宝马集团成立全新子品牌BMW i,2014年推出BMW i3 和i8;2020年,BMW iX3开始在华晨宝马沈阳基地生产;2021年,宝马集团把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财务数据、业务发展共同纳入财报对外公布。
对宝马而言,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战略的总纲,超越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层面话题。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所言:“只有肩负责任才堪豪华定位,这正是宝马所代表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