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家】日暮西山的F1寻求中国买家 但中国公司拒当“接盘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家】日暮西山的F1寻求中国买家 但中国公司拒当“接盘侠”

这两年整体形势每况日下的F1,正寻求出售,并将目标对准一批中国大公司,但阿里巴巴等公司并无意向。

图片来源:法拉利官网

中国人正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收购各种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况愈下的F1盯上中国公司寻求出售非常合乎逻辑。耄耋之年的伯尼·埃克莱斯顿显然希望在F1还有一定价值时最大化自己手中的权益。F1管理公司FOM(Formula One Management)隶属的CVC集团,希望将自己手中35.5%的股权和伯尼个人拥有的5%股权捆绑销售,或者至少出售一部分股权套现。

最新消息显示,伯尼和CVC集团盯上了阿里巴巴,希望将F1的股份出售给这家中国科技公司。然而,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并没有投资或收购F1的意愿。

而这并不是F1第一次盯上中国买家,近年来体育产业大热的这片土地成为了F1希望的买家来源。包括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复星集团、万达集团等公司均是F1企盼中的下家,但2015年秋天那所谓由北美橄榄球联盟球队迈阿密海豚队老板斯蒂芬·罗斯牵头、金额高达55亿英镑(约合85亿美元、540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并无下文。

2016赛季,梅赛德斯车队延续着2014年进入涡轮增压引擎时代的统治。

自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F1赛场总是离不开“统治”一词,红牛一波九连胜带走了整个2013赛季,随后引擎进入涡轮增压时代又是梅赛德斯奔驰横扫了2014年和2015年。无聊、缺乏悬念的比赛严重伤害了F1,使其原有商业模式进入恶性循环。

自伯尼·埃克莱斯顿在1970年代中期全面接手F1商业开发之后,这项运动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FOM作为赛事管理公司,掌握其商业开发权,其收入来源主要是电视转播版权费、赛道交纳的承办费和出售赛道广告,年底FOM会根据每十年签署一次的《协和协议》给所有参赛车队分发分红;国际汽联FIA作为赛事管理机构,负责规则制定等,他们的收入则来自新车队须缴纳的报名费、和车队每年还得向其缴纳注册费和管理费等;而F1车队的收入除了年底分红就是赞助费用。

因此,比赛质量是F1的生命线。因为比赛精彩与否直接决定了该项赛事的收视率和全球曝光度。FOM需要高质量的比赛抬高电视版权费,售卖赛道广告位,而车队也需要高质量比赛所带来的曝光率兜售车队赞助位。说到底,所有掏钱赞助F1的企业,看重的就是其全球影响力和曝光时间。

在F1日子好过的时候,以最近的1990年代和2000年代为例,诸如法拉利这样的豪门车队,其冠名赞助商一年能卖出5000万美元的价码,而且大都是五年以上的长约。那时候的F1,确实是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但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公司争相买单其赞助位,尤以烟草、酒品、金融公司最甚。

七夺世界冠军的舒马赫帮助F1的全球影响力达到了高点。

2005年前后,F1进入又一个“黄金时期”。赛道上是舒马赫和法拉利车队在2000年至2004年完成五连冠伟业,舒马赫以七次年度车手冠军封“车王”,全球影响力达到制高点;F1整体的商业运作也达到了一个高点,赛车上满满当当的广告位,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全球500强公司,与此同时,汽车厂商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10支车队中拥有法拉利、宝马、雷诺、本田、丰田、美洲虎(捷豹)和迈凯伦六支厂商车队,梅赛德斯奔驰也为多支车队提供引擎。当时,车队的预算动辄上亿,丰田车队当时的年预算更是一度达到3.5亿美元。运营状况良好的车队,当时的赞助收入能覆盖车队五成左右的预算,而汽车厂商则需要自己投入其他预算。

但是,好景不长,2008年秋天的欧洲金融危机成为了转折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烟草和酒品赞助商由于欧盟禁烟、禁酒令已经渐渐退出了F1,也正因为这样,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金融公司其实是当时F1最主要的赞助商,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皇家银行和安联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停止赞助后,原本勉力支撑的汽车厂商也开始退出——安联冠名赞助的宝马车队率先打起了退堂鼓,将车队卖出,宝马车队变回索伯车队,厂商车队回归成私人车队;随后丰田、本田两家日本厂商也选择了退出F1,其中丰田更是寻求出售无果后完全退出,而本田则在挣扎了一整个冬天之后,以“1美元”象征性的价格卖出,成了布朗GP车队。

2009年迄今的八个赛季里,有六个赛季的F1是一支车队统治的局面,直接影响了赛事的受关注程度,收视率除了在2012年偶有小幅上升,基本是直线下滑的趋势,随之全球影响力也明显减小——

欧洲多条赛道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比赛不好看,观众少了,门票销售情况不佳,对于这些赛道来说,很难仅仅依靠门票收入来支付每年千万美元级别的承办费。2015年原定于7月在纽博格林赛道举行的德国站最后一刻取消,这般年初赛历确定后比赛临时取消的情况是F1近年来首次出现。蒙扎、银石等经典赛道均先后多次面临着退出赛历的风险。除此之外,F1的新增分站韩国、印度等均在举办了两三年比赛后选择了退出。

媒体关注度也不如往昔。过去,F1每站比赛报道全年比赛的记者和比赛当地记者加起来总能有180-200人。但近两年,报道全年比赛的记者大量减少。以拥有两名现役F1车手的巴西为例,2012年前后浩浩荡荡7家媒体其中一家电视台的配置,今年只有1家媒体还在参与报道。而F1对办赛当地媒体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2008年前后,F1中国站媒体报名出现过一证难求的局面,但今年F1中国站期间,国内媒体数量较之前几年少了五成以上。

所有这些都造成了F1整体营收不佳,赞助商不断流失,中小车队纷纷开始难以支撑——2016赛季开赛前,索伯车队已经出现欠薪两月的情况,不久之后业界普遍相信,年底可能又有两支中小车队关门倒闭。

作为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顿今年已经86岁高龄,掌管F1近40年以来,他一手创建了F1现有的商业模式,周旋于F1管理公司、国际汽联和法拉利等汽车厂商之间。潮起潮落,F1业界似乎总愿意相信,伯尼能够帮助这项运动一次次走出困境、走向新的高峰。但是现在,似乎伯尼也意识到F1如今的问题已是积重难返。

2015年秋天,英国媒体爆料:由NFL迈阿密海豚队老板斯蒂芬·罗斯带头提出收购计划,包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复星集团和万达集团参与此项投资,预计以55亿英镑收购F1。当时,伯尼公开对英国媒体表态,他愿意将自己手中5%的F1股份在此次售卖中一起出售。然而,被传参与此次收购的三家中国公司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复星集团和万达集团都没有对此事致评,这个传言热闹了不到一周之后也再没了下文。

困境中的F1盯上有钱的中国企业不难理解,但是,现如今F1中几乎没有丝毫中国元素,不单单是没有中国车队、车手,连中国赞助商都屈指可数、且都不是主要赞助商。和F1关系最紧密的“中国企业”可能要数去年被中化集团收购的意大利轮胎公司倍耐力。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提出来的“F1和世界杯、奥运会是世界体坛三大赛事”说法,随着F1告别中央电视台也不再被提起——事实上,全球范围内,F1告别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电视台。F1在中国的影响力、所谓赛车文化从未真正建立。在这般缺乏中国元素的情况下,F1却想着有一家中国企业“全盘接过”,实在是可能性甚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家】日暮西山的F1寻求中国买家 但中国公司拒当“接盘侠”

这两年整体形势每况日下的F1,正寻求出售,并将目标对准一批中国大公司,但阿里巴巴等公司并无意向。

图片来源:法拉利官网

中国人正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收购各种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况愈下的F1盯上中国公司寻求出售非常合乎逻辑。耄耋之年的伯尼·埃克莱斯顿显然希望在F1还有一定价值时最大化自己手中的权益。F1管理公司FOM(Formula One Management)隶属的CVC集团,希望将自己手中35.5%的股权和伯尼个人拥有的5%股权捆绑销售,或者至少出售一部分股权套现。

最新消息显示,伯尼和CVC集团盯上了阿里巴巴,希望将F1的股份出售给这家中国科技公司。然而,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并没有投资或收购F1的意愿。

而这并不是F1第一次盯上中国买家,近年来体育产业大热的这片土地成为了F1希望的买家来源。包括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复星集团、万达集团等公司均是F1企盼中的下家,但2015年秋天那所谓由北美橄榄球联盟球队迈阿密海豚队老板斯蒂芬·罗斯牵头、金额高达55亿英镑(约合85亿美元、540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并无下文。

2016赛季,梅赛德斯车队延续着2014年进入涡轮增压引擎时代的统治。

自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F1赛场总是离不开“统治”一词,红牛一波九连胜带走了整个2013赛季,随后引擎进入涡轮增压时代又是梅赛德斯奔驰横扫了2014年和2015年。无聊、缺乏悬念的比赛严重伤害了F1,使其原有商业模式进入恶性循环。

自伯尼·埃克莱斯顿在1970年代中期全面接手F1商业开发之后,这项运动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FOM作为赛事管理公司,掌握其商业开发权,其收入来源主要是电视转播版权费、赛道交纳的承办费和出售赛道广告,年底FOM会根据每十年签署一次的《协和协议》给所有参赛车队分发分红;国际汽联FIA作为赛事管理机构,负责规则制定等,他们的收入则来自新车队须缴纳的报名费、和车队每年还得向其缴纳注册费和管理费等;而F1车队的收入除了年底分红就是赞助费用。

因此,比赛质量是F1的生命线。因为比赛精彩与否直接决定了该项赛事的收视率和全球曝光度。FOM需要高质量的比赛抬高电视版权费,售卖赛道广告位,而车队也需要高质量比赛所带来的曝光率兜售车队赞助位。说到底,所有掏钱赞助F1的企业,看重的就是其全球影响力和曝光时间。

在F1日子好过的时候,以最近的1990年代和2000年代为例,诸如法拉利这样的豪门车队,其冠名赞助商一年能卖出5000万美元的价码,而且大都是五年以上的长约。那时候的F1,确实是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但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公司争相买单其赞助位,尤以烟草、酒品、金融公司最甚。

七夺世界冠军的舒马赫帮助F1的全球影响力达到了高点。

2005年前后,F1进入又一个“黄金时期”。赛道上是舒马赫和法拉利车队在2000年至2004年完成五连冠伟业,舒马赫以七次年度车手冠军封“车王”,全球影响力达到制高点;F1整体的商业运作也达到了一个高点,赛车上满满当当的广告位,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全球500强公司,与此同时,汽车厂商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10支车队中拥有法拉利、宝马、雷诺、本田、丰田、美洲虎(捷豹)和迈凯伦六支厂商车队,梅赛德斯奔驰也为多支车队提供引擎。当时,车队的预算动辄上亿,丰田车队当时的年预算更是一度达到3.5亿美元。运营状况良好的车队,当时的赞助收入能覆盖车队五成左右的预算,而汽车厂商则需要自己投入其他预算。

但是,好景不长,2008年秋天的欧洲金融危机成为了转折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烟草和酒品赞助商由于欧盟禁烟、禁酒令已经渐渐退出了F1,也正因为这样,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金融公司其实是当时F1最主要的赞助商,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皇家银行和安联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停止赞助后,原本勉力支撑的汽车厂商也开始退出——安联冠名赞助的宝马车队率先打起了退堂鼓,将车队卖出,宝马车队变回索伯车队,厂商车队回归成私人车队;随后丰田、本田两家日本厂商也选择了退出F1,其中丰田更是寻求出售无果后完全退出,而本田则在挣扎了一整个冬天之后,以“1美元”象征性的价格卖出,成了布朗GP车队。

2009年迄今的八个赛季里,有六个赛季的F1是一支车队统治的局面,直接影响了赛事的受关注程度,收视率除了在2012年偶有小幅上升,基本是直线下滑的趋势,随之全球影响力也明显减小——

欧洲多条赛道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比赛不好看,观众少了,门票销售情况不佳,对于这些赛道来说,很难仅仅依靠门票收入来支付每年千万美元级别的承办费。2015年原定于7月在纽博格林赛道举行的德国站最后一刻取消,这般年初赛历确定后比赛临时取消的情况是F1近年来首次出现。蒙扎、银石等经典赛道均先后多次面临着退出赛历的风险。除此之外,F1的新增分站韩国、印度等均在举办了两三年比赛后选择了退出。

媒体关注度也不如往昔。过去,F1每站比赛报道全年比赛的记者和比赛当地记者加起来总能有180-200人。但近两年,报道全年比赛的记者大量减少。以拥有两名现役F1车手的巴西为例,2012年前后浩浩荡荡7家媒体其中一家电视台的配置,今年只有1家媒体还在参与报道。而F1对办赛当地媒体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2008年前后,F1中国站媒体报名出现过一证难求的局面,但今年F1中国站期间,国内媒体数量较之前几年少了五成以上。

所有这些都造成了F1整体营收不佳,赞助商不断流失,中小车队纷纷开始难以支撑——2016赛季开赛前,索伯车队已经出现欠薪两月的情况,不久之后业界普遍相信,年底可能又有两支中小车队关门倒闭。

作为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顿今年已经86岁高龄,掌管F1近40年以来,他一手创建了F1现有的商业模式,周旋于F1管理公司、国际汽联和法拉利等汽车厂商之间。潮起潮落,F1业界似乎总愿意相信,伯尼能够帮助这项运动一次次走出困境、走向新的高峰。但是现在,似乎伯尼也意识到F1如今的问题已是积重难返。

2015年秋天,英国媒体爆料:由NFL迈阿密海豚队老板斯蒂芬·罗斯带头提出收购计划,包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复星集团和万达集团参与此项投资,预计以55亿英镑收购F1。当时,伯尼公开对英国媒体表态,他愿意将自己手中5%的F1股份在此次售卖中一起出售。然而,被传参与此次收购的三家中国公司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复星集团和万达集团都没有对此事致评,这个传言热闹了不到一周之后也再没了下文。

困境中的F1盯上有钱的中国企业不难理解,但是,现如今F1中几乎没有丝毫中国元素,不单单是没有中国车队、车手,连中国赞助商都屈指可数、且都不是主要赞助商。和F1关系最紧密的“中国企业”可能要数去年被中化集团收购的意大利轮胎公司倍耐力。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提出来的“F1和世界杯、奥运会是世界体坛三大赛事”说法,随着F1告别中央电视台也不再被提起——事实上,全球范围内,F1告别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电视台。F1在中国的影响力、所谓赛车文化从未真正建立。在这般缺乏中国元素的情况下,F1却想着有一家中国企业“全盘接过”,实在是可能性甚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