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经济观察:稳增长的关键在于稳投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经济观察:稳增长的关键在于稳投资

分析师指出,只有稳定了投资,宏观景气得到改善,收入状况才会改善,消费才能真正稳住。

2021年10月18日,北京,行人经过中央商务区。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有新冠疫情的干扰,但10月工业增加值、消费等数据表现均有所改善且超过市场预期。然而,“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继续低迷,房地产投资尚未止跌,基建投资迟迟未见发力。

分析师指出,接下来,宏观政策应在稳定总需求方面发力,而稳定总需求的关键在于稳投资。只有稳定了投资,宏观景气得到改善,收入状况才会改善,消费才能真正稳住。

房地产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房企融资政策收紧对开发商拿地和房屋销售的影响在持续释放。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2%,比前9个月回落1.6个百分点,是三大投资中回落幅度最大的一项。1-10月份,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6.8%,低于前值0.4个百分点。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界面新闻表示,10月以来,监管机构继续对房地产调控纠偏,但执行力度偏弱,市场参与者对地产的风险偏好降到极低,融资端基本冻结,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出现现金流问题。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副主任、青年研究员朱鹤也表示,近期融资政策虽然边际有所宽松,但对房地产供需两端的压力仍在,居民购房需求并没有显著释放,房地产企业拿地和新开工都较为消极。

“房地产仍然是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朱鹤说。他指出,新冠疫情以来,出口和房地产是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两个主要引擎。现阶段,在出口很难变得更好的情况下,要防止房地产行业显著下行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朱鹤建议,在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的前提下,短期内可以因企施策,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发债维护资金链的稳定性,放松对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额度限制满足居民部门合理的购房需求,重点是避免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危机。同时,应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长期稳定性,让房企更加自主、坚定地调整当前的商业模式,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言时指出,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是外需还出现下行趋势、三四季度经济下行比较快的情况下,认真落实好中央对房地产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当务之急。一是要把风险稳定住,二是周期性房地产趋稳。

“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纠偏,整体纠偏措施得力,那么短期风险可以克服,或者在明年一二季度上半年的某个时点,房地产单边下行的趋势可以得以扭转,从而让整个经济得以扭转。”他说。

基建投资有望触底反弹

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仅增长1.0%,比前9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0.3%,增速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低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和房地产有关。伍戈指出,房地产缩表意味着无法拿地,这能解释为什么流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收入会面临严重下滑。地方政府收入下滑,扩大基建投资自然无从谈起。

此外,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认为,基建投资一直没有起色的一个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缺乏优质的基建项目。“专项债募集的资金出现了闲置或者被挪用的情况,这也是此前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操作指引》的主要原因。”他说。

根据财政部上周发布的指引,专项债券资金已安排的项目,可以申请调整的具体情形包括: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确无专项债券资金需求或需求少于预期的; 二,项目竣工后,专项债券资金发生结余的;三,财政、审计等发现专项债券使用存在违规问题,按照监督检查意见或审计等意见确需调整的;四其他需要调整的。

财政部同时强调,专项债券用途调整,应符合若干原则,包括调整安排的项目须属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优先支持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重点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严禁用于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以及非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

分析师认为,在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启动以及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可能会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

专项债方面,财政部要求专项债11月底之前发完,近期地方债发行明显放量,资金正在逐步到位。项目方面,11月以来,湖北、深圳等地相继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开工项目超千个,投资总额逾万亿元。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建投资托底稳增长的作用将会逐渐显现。

制造业投资“压舱石”作用凸显

在总的投资盘子中,制造业投资表现相对较好。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2%,比前9个月低0.6个百分点,在三大投资中回落幅度最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1-10月平均增长3.8%,增速较前值加快0.5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示,制造业投资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且涨幅回落幅度逐渐收窄,主要由于外需较强对出口形成支撑,同时结构向好,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了较高增速。

孙永乐也认为,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出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目前海外供应链迟迟未得到修复,全球市场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依旧比较大,这也是目前中国出口维持韧性的重要原因,相应的,在外需维持韧性的时候,与出口相关的商品无论是生产还是投资都会维持韧性。”他说。

王静文认为,除出口贡献外,制造业投资两年增速重拾增势,一方面是由于制造业利润依然保持较高增长,另一方面,在国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政策带动下,技改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经济观察:稳增长的关键在于稳投资

分析师指出,只有稳定了投资,宏观景气得到改善,收入状况才会改善,消费才能真正稳住。

2021年10月18日,北京,行人经过中央商务区。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有新冠疫情的干扰,但10月工业增加值、消费等数据表现均有所改善且超过市场预期。然而,“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继续低迷,房地产投资尚未止跌,基建投资迟迟未见发力。

分析师指出,接下来,宏观政策应在稳定总需求方面发力,而稳定总需求的关键在于稳投资。只有稳定了投资,宏观景气得到改善,收入状况才会改善,消费才能真正稳住。

房地产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房企融资政策收紧对开发商拿地和房屋销售的影响在持续释放。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2%,比前9个月回落1.6个百分点,是三大投资中回落幅度最大的一项。1-10月份,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6.8%,低于前值0.4个百分点。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界面新闻表示,10月以来,监管机构继续对房地产调控纠偏,但执行力度偏弱,市场参与者对地产的风险偏好降到极低,融资端基本冻结,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出现现金流问题。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副主任、青年研究员朱鹤也表示,近期融资政策虽然边际有所宽松,但对房地产供需两端的压力仍在,居民购房需求并没有显著释放,房地产企业拿地和新开工都较为消极。

“房地产仍然是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朱鹤说。他指出,新冠疫情以来,出口和房地产是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两个主要引擎。现阶段,在出口很难变得更好的情况下,要防止房地产行业显著下行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朱鹤建议,在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的前提下,短期内可以因企施策,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发债维护资金链的稳定性,放松对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额度限制满足居民部门合理的购房需求,重点是避免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危机。同时,应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长期稳定性,让房企更加自主、坚定地调整当前的商业模式,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言时指出,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是外需还出现下行趋势、三四季度经济下行比较快的情况下,认真落实好中央对房地产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当务之急。一是要把风险稳定住,二是周期性房地产趋稳。

“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纠偏,整体纠偏措施得力,那么短期风险可以克服,或者在明年一二季度上半年的某个时点,房地产单边下行的趋势可以得以扭转,从而让整个经济得以扭转。”他说。

基建投资有望触底反弹

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仅增长1.0%,比前9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0.3%,增速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低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和房地产有关。伍戈指出,房地产缩表意味着无法拿地,这能解释为什么流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收入会面临严重下滑。地方政府收入下滑,扩大基建投资自然无从谈起。

此外,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认为,基建投资一直没有起色的一个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缺乏优质的基建项目。“专项债募集的资金出现了闲置或者被挪用的情况,这也是此前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操作指引》的主要原因。”他说。

根据财政部上周发布的指引,专项债券资金已安排的项目,可以申请调整的具体情形包括: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确无专项债券资金需求或需求少于预期的; 二,项目竣工后,专项债券资金发生结余的;三,财政、审计等发现专项债券使用存在违规问题,按照监督检查意见或审计等意见确需调整的;四其他需要调整的。

财政部同时强调,专项债券用途调整,应符合若干原则,包括调整安排的项目须属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优先支持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重点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严禁用于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以及非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

分析师认为,在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启动以及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可能会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

专项债方面,财政部要求专项债11月底之前发完,近期地方债发行明显放量,资金正在逐步到位。项目方面,11月以来,湖北、深圳等地相继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开工项目超千个,投资总额逾万亿元。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建投资托底稳增长的作用将会逐渐显现。

制造业投资“压舱石”作用凸显

在总的投资盘子中,制造业投资表现相对较好。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2%,比前9个月低0.6个百分点,在三大投资中回落幅度最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1-10月平均增长3.8%,增速较前值加快0.5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示,制造业投资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且涨幅回落幅度逐渐收窄,主要由于外需较强对出口形成支撑,同时结构向好,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了较高增速。

孙永乐也认为,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出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目前海外供应链迟迟未得到修复,全球市场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依旧比较大,这也是目前中国出口维持韧性的重要原因,相应的,在外需维持韧性的时候,与出口相关的商品无论是生产还是投资都会维持韧性。”他说。

王静文认为,除出口贡献外,制造业投资两年增速重拾增势,一方面是由于制造业利润依然保持较高增长,另一方面,在国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政策带动下,技改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