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丛桢
本次发布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将所有的游戏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题材内容,且无故事情节或者情节简单的消除类、跑酷类、飞行类、棋牌类、解谜类、体育类、音乐舞蹈类等休闲益智国产移动游戏。另一种是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类型游戏。
第一种类型游戏审批流程如下:
第一种类型手游的审批将至少需要38个工作日,粗略算,审批时间将至少需要接近2个月的时间。如果是第二类,就要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互联网游戏作品和电子游戏出版物申报材料的通知》办理和提交相应的申报材料。
资深游戏发行人士指出,上述《通知》中所要求的审批流程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审批前置,“对游戏厂商而言,以前可以游戏上线后补齐审批、备案程序,新《通知》要求上线前就必须先走完审批流程。”
事实上,游戏运营备案很早就有,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游戏运营备案,另外一个是游戏版号备案。这次的《通知》相当于将手游的发行和审核又卡的更紧了,有网友调侃,以前是备案,现在是审核,如果审核不通过,游戏就没法上了,说不让你上,就不让你上,花了几百万研发的游戏公司老板估计要哭晕在厕所里。
一、手游市场乱象丛生,早该出手整顿
其实仔细梳理,《通知》的出台并非一时心血来潮,2015年12月,游戏工委发布了《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其中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充分说明中国游戏市场的混乱: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游戏约750款,其中移动游戏占370多款。这个数据标明国内大部分手游都没有进行审批,而这也导致了国内手游市场严重的混乱。
1、25000款手游中仅370多款审批,审批率不到1.5%
《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提到,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游戏约750款,其中客户端游戏占11.2%,网页游戏占32.8%,电视游戏占6.3%,移动游戏占49.7%。
从以上占比来看,移动游戏经过审批的游戏数量是最多的,但是上线的移动游戏数量相比其他平台也是最多的。另外据360发布的《2016年游戏行业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12月31日对比2014年12月31日,平台手游数量增长80%,参考2014年的14000款,2015年手游数量约为25000款以上。也就是说,2015年移动游戏中仅有大约1.5%的游戏经过正常的审批程序。
从法律角度来说,手游审批是强制性的,但是由于监管执行不力、手游市场太过庞大等各种原因,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都说要严打,但是一直没有落实执行,即便没有审核的手游达到98%以上,但是却几乎没有手游因为没有审核而被惩罚或强制下架。对于小公司来说,既然不审核不会对游戏产生影响,那么当然能省则省。而大的上市公司则不同,一般游戏公司上市后就几乎没有隐私了,各个方面都必须公开透明,因此,游戏上线必须走正常流程。所以上述不到1.5%的通过审核的游戏,基本上都是大的上市公司所推出的手游。
2、手游市场盗版横行
手游爆发后,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顶着各种IP的换皮作品,它们大多质量低下,但是由于套用了比较受欢迎的IP,因而可以出来洗一波用户,由于成本低廉,即便不能赚得盘满钵满也能打捞一笔。2015年的一份数据报告中指出,某月上线的1100多款手游中,仅有5%为正版IP的产品,可见盗版现象的严重性。
自2014年起,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国内著名游戏公司盛大游戏等纷纷发起维权活动,但由于相关监管制度的缺失等原因,正版游戏厂商往往存在维权难等现实问题。而这种维权难的现实加上过低的侵权成本,也导致盗版游戏愈演愈烈,已从以前的个人作坊发展到后来的黑色产业链,甚至于一些在海外上市的大型游戏厂商也加入盗版行列。资深从业者表示,盗版手游猖獗虽然是当前版权意识和行业监管的一时之失,但是对手游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危害却不容小觑。
盗版手游大多走的是投机、打擦边球路线。选定山寨对象后,在很短时间内研发、推广、上市,借助IP的知名度赚一笔快钱后,迅速销声匿迹,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其次,盗版手游不仅极速地消耗着正版IP的价值,也过度消费着玩家的好奇心,将一个又一个有潜力的长线题材在很短时间里消耗干净,直到整个行业陷入后继无力的低谷。另外,盗版厂商对IP既没耐心又无爱心,对于IP的口碑更是毫不顾忌,简单粗暴的研发方式之下是众多流水线产品,最终损害的还是玩家和整个产业的利益。
而此次《通知》的发布,无疑是对游戏市场盗版行为的一记重拳,对肃清市场有着迫切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通知》为中小手游创业者敲响丧钟?
《通知》发布后,不少分析认为,此次发布的《通知》预示着手游创业寒冬来临。尤其对中小手游行业创业者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甚至是灭顶之灾。事实果真如此吗?
早在2015年7月,巨人网络总裁纪学锋在参加“第三届上海游戏精英峰会”时表示,80%的移动游戏研发创业团队或将“死掉”。事实上,2016年年初手游行业的创业氛围就已经降至冰点,在手游这个布满热钱、对资金变动敏感度高的行业中,与2013年、2014年的疯狂相比,2016年确实寂寥了许多。2015年下半年后出现了游戏公司倒闭潮,面对手游行业0.04%的存活率时,就有不少分析认为,中国手游市场的寒冬已经到来,手游市场不再适合中小创业者进入。
1、大制作垄断,创业团队竞争乏力
如果不是行业巨头高管出走创业,背靠有实力的投资团队的话,2015年以后在传统的纯粹的手游行业中创业成功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偶有出现的创业团队也大多为研发团队,因为手游行业发行和渠道的门槛越来越高,职能越来越精细,这俨已经不是创业小团队所能够承担的。
2015年市场饱和后,手游行业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15年末,国内移动游戏活跃设备规模达到10.1亿,但用户规模增速却持续放缓,中小手游公司前赴后继的倒下,资本市场、创业者或者准备创业者都对手游“创业”十分谨慎。从产品本身来看,手游精品扎堆已成现实,大制作的生命周期在不断拉长,市场榜单固化就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表象,而创业团队要从这么多精品中脱颖而出,成功概率微乎其微。市场残酷挑选,手游爆款率不到1%,手游行业存活率不足0.04%等市场数据也在“警告”创业者,没有绝对竞争力,不要轻易踏足手游市场,否则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从技术和人才配备上看,在手游行业中,技术不断更迭,3D、VR等新技术、新热门不断涌现,对研发团队都是严峻的考验。创业团队要控制成本,就要加快研发进度,而因此就要承担粗制滥造、产品同质化的风险,游戏质量得不到保障,市场反应不好。创业团队又将重新开始研发新产品,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2、手游市场二八格局早定,行业巨头强强联手
从手游企业市场占有量上看,留给创业团队的空间也是极其有限。《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5年手游市场收入接近500亿大关,同比增长97.8%,但仅腾讯一家就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而网易、昆仑、乐逗、蓝港、游族、畅游、中手游、银汉、37手游、乐元素、完美、多益13家手游行业巨头共同瓜分了剩下40%的市场,留给数以万计对的创业团队的市场份额不足10%,马太效应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一些中大型手游厂商的挤压,留给新兴创业团队的机会微乎其微。
另外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行业巨头之间的抱团合作已经开始,而且合作模式越来越成熟。此前的《热血传奇》、《倚天屠龙记》等产品都在不断推进行业巨头的合作。今年3月,在腾讯的2016UP年度发布会上,包括巨人、完美、畅游、西山居等端游行业巨头都将自己的重量级IP交给腾讯,未来行业巨头合作的大制作会越来越密集,而这必将加剧手游创业团队的困境。除此之外,手游宣传费用水涨船高、IP价格动辄上千万等因素都制约着创业团队的发展,中小手游创业团队要杀出重围非常困难。
结语:与其说是《通知》为手游创业者敲响丧钟,不如说是市场的选择将手游创业者淘汰出局,《通知》只是对竞争后的战场的“打扫”。此次说《通知》的出台,能肃清手游行业乱象,整顿市场不良行为,能有效规范手游市场,为真正具有原创力、真正有能力的优质手游营造更良好的竞争环境。这对游戏产业的发展来说,不仅不是“丧钟”,反而是喜讯,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健康有序的手游市场的、手游产业的春天到来了。
部分资料来源:搜狐公众平台、百度百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