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镜之边缘:催化剂》评测:开放世界带来的得与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镜之边缘:催化剂》评测:开放世界带来的得与失

《镜之边缘:催化剂》埋没了一些原作中最好的元素。

图片来源:网络

2008年发售的《镜之边缘》无疑是当年最大的黑马之一。《镜之边缘》是一款以亚裔女性为主角的,不提倡射击的,以通过各种特技动作在斑斓都市躲避警察追捕的,以运送包裹为目的的第一视角游戏。

好吧,我会给你几秒钟理解上面那段话。

《镜之边缘》是一款饱受争议的游戏,有些人认为它是阳春白雪,并不适合普通人玩,一些瑕疵严重地降低了它的口碑。它也有着坚定的支持者,尽管他们无法让《镜之边缘》成为畅销游戏,他们依然希望开发商DICE在开发《战地》系列之余,能够开发《镜之边缘》新作,让玩家们继续费丝康纳(Faith Connor)的跑酷冒险。

六年后,发行商美国艺电公布了《镜之边缘:催化剂》,作为系列的重启之作,玩家可以扮演费丝在开放世界中自由奔跑,这震撼了广大粉丝。八年后,游戏终于发售了。尽管DICE并没有完全解决《镜之边缘》中向前冲刺时可能会碰到东西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证明了开放世界是非常适合这个系列的。

尽管这不是我喜欢该系列的原因,但是《镜之边缘:催化剂》的设定却非常成功,它的鲜亮色彩,它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其他三A级游戏相比截然不同。

原作的跑酷元素在新作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判定更加宽松同时动作也更加流畅。游戏最大的变化是场景。《镜之边缘》是一款线性游戏,玩家在破关的同时也会遇到一些时间挑战,与之相比,《镜之边缘:催化剂》的地图是开放的。费丝在玻璃之城(The City of Glass)通过接取任务来寻找答案并偿还旧债。

对费丝来说,游离于法律之外,作为灰市信使是值得骄傲的,这样的设定也让新作实现了前作永远无法实现的事情——那就是玩家可探索的区域大大增加了。在《镜之边缘》中,一段跑酷可能只能维持20-30秒。然而在《镜之边缘:催化剂》中,前往每一个任务点可能都要花费数分钟的时间,同时完成支线任务也要花上好几分钟。甚至于任何游戏中的关卡都比前作规模要更大一些。

这也让《镜之边缘》变得更加优秀,然而因为开放世界的原因,游戏也有一些诡异的妥协。一些很棒的跑酷技能需要升级才能通过升级树解锁——比如说,180度转身,这是完成游戏的必备技能;二段蹬墙跑,这个技能虽不是必须的,但对加速游戏进程却极其有益。

当你已经解锁这些技能之后,《镜之边缘:催化剂》的世界就任由你发挥了。快速旅行在这个游戏里并不被提倡使用,如何到达目的地,才是这个游戏的乐趣所在。当关卡设计和游戏机制起作用时,你就会花上大把时间来好好享受这个由DICE创造的开放世界。没人能够像费丝一样移动——她所做的一切都一气呵成。

这并不新奇,这些元素早已出现在原作中。不过这一切都在《镜之边缘:催化剂》中得到了升华,许多细微的新细节让费丝更好的融入环境。在游戏中,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缺口间进行火箭飞跃,看着自己的影子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在触地的一瞬间翻滚以保住性命。因为技术的进步,费丝会对遇到的大多数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些细节让我觉得我正在做游戏想让我做的所有的了不起的事情。

让我们来谈谈时间挑战模式的机制,在《镜之边缘:催化剂》中,游戏提供了轨迹功能,这样好友们就能看到你是如何跑酷的,同时他们可以和你对抗,这简直是太棒了!这一通常出现在赛车游戏中的功能,被极好的移植到了《镜之边缘:催化剂》中,并且实现得近乎完美。不足的原因是在时间挑战中,所有解锁的技能都会被计入在内,这意味着,在你和你的朋友解锁所有的技能前,任何对抗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感觉就像是一辆破旧的老爷车在和超跑竞速一样。

奇怪的是,《镜之边缘:催化剂》埋没了一些原作中最好的元素。游戏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网格节点谜题,这是游戏提供的最纯粹的平台类智力考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谜题中,一共有2关的挑战。其中之一,是费丝需要在一个充满复杂地形的服务器机房中找到出口,并逃出生天。这些无疑是《镜之边缘》中基础的东西,不过这也让玩家们感觉很棒。

网格节点谜题的第二种模式是在充满激光射线中的环境中躲避穿越。虽说触碰到这些射线并不会直接导致任务失败,但是穿越这些射线并关闭安防警报是你的目标。如果你像我一样,能够如同飞贼一般利用各种跑酷技巧完成任务目标的话,成就满满!

“奇怪的是,《镜之边缘:催化剂》埋没了一些原作中最好的元素”

这些任务中只有一个是完成游戏所需的主线任务。其余任务都是支线,并提供快速旅行选项。坦率地说,我觉得这是巨大的浪费。我宁愿游戏中有更多的错综复杂的运送任务而不是利用武力打败整间屋子的安保力量,何况打斗部分并不有趣。

玻璃之城的安保人员通常只携带非致命武器。可以持枪的安保人员们的武器仅能由本人使用。DICE为《镜之边缘:催化剂》设计的战斗系统并不能胜任如此频繁的战斗。费丝的武术功底与她行云流水的跑酷相比就太差了。

我个人对《镜之边缘:催化剂》的战斗系统并不是很满意,不过当我用回旋踢踢飞K-sec官员的头盔时,或是击败数个精英部队成员后,自己还是很满足的。

当你在《镜之边缘:催化剂》中无事可做的时候,与K-Sec的正面冲突就成为游戏的掣肘了。游戏中有太多的关卡以这枯燥的遭遇战为结尾;后四分之一尤为如此,这一部分也彻底沦为了动作游戏。每一队敌人都会有数个难以解决的敌人和2个重装兵。我总能想到当玩家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自觉的会说出:“糟了!”想象一下,当费丝刚绕过一个拐角,却发现有15个彪形大汉挡在她要进入的电梯前,这样的话……

你可以依靠武力填满上一段的省略号。这就是游戏中真实存在的情况。当然,也有极少数情况,你需要在数波敌人的攻击中存活下来,这完全与游戏的精神背道而驰,使用火箭发射器才能完成的Boss战让这款游戏蒙羞。

这一设定也让人觉得游戏不够充实,我更希望游戏中充满待解的谜题。《镜之边缘:催化剂》中有很多场景你需要站在正确的位置,按一下按钮,这样你就可以顺利的沿着滑索滑下。除了游戏的最后四分之一之外,其他部分大多都保持了原作的本来面貌。

总结:开放世界让《镜之边缘:催化剂》有了很大提升空间。

在完成主线之后,《镜之边缘:催化剂》依然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这也让该游戏变得独特。这是因为评测而产生的情况——我必须体验游戏中所有的关键点,而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会将游戏打通。我觉得大部分玩家都会往返于支线和网格节点谜题之间,这样也能体验游戏最棒的部分:不停的跳跃和奔跑。虽然《镜之边缘:催化剂》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在开放世界中能够体验原汁原味的《镜之边缘》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注:《镜之边缘:催化剂》评测使用的是由EA提供的零售版Xbox One, PS4和PC版数字游戏。《镜之边缘:催化剂》的部分网络功能在发售前无法测试。在Polygon进一步测试游戏的全部功能前,该评测将保持临时状态。你可以在这里获取关于Polygon评分标准的额外信息。

翻译:Edward Wang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NPC公会”>>

来源:Polygon

原标题:MIRROR'S EDGE CATALYST REVIEW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镜之边缘:催化剂》评测:开放世界带来的得与失

《镜之边缘:催化剂》埋没了一些原作中最好的元素。

图片来源:网络

2008年发售的《镜之边缘》无疑是当年最大的黑马之一。《镜之边缘》是一款以亚裔女性为主角的,不提倡射击的,以通过各种特技动作在斑斓都市躲避警察追捕的,以运送包裹为目的的第一视角游戏。

好吧,我会给你几秒钟理解上面那段话。

《镜之边缘》是一款饱受争议的游戏,有些人认为它是阳春白雪,并不适合普通人玩,一些瑕疵严重地降低了它的口碑。它也有着坚定的支持者,尽管他们无法让《镜之边缘》成为畅销游戏,他们依然希望开发商DICE在开发《战地》系列之余,能够开发《镜之边缘》新作,让玩家们继续费丝康纳(Faith Connor)的跑酷冒险。

六年后,发行商美国艺电公布了《镜之边缘:催化剂》,作为系列的重启之作,玩家可以扮演费丝在开放世界中自由奔跑,这震撼了广大粉丝。八年后,游戏终于发售了。尽管DICE并没有完全解决《镜之边缘》中向前冲刺时可能会碰到东西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证明了开放世界是非常适合这个系列的。

尽管这不是我喜欢该系列的原因,但是《镜之边缘:催化剂》的设定却非常成功,它的鲜亮色彩,它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其他三A级游戏相比截然不同。

原作的跑酷元素在新作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判定更加宽松同时动作也更加流畅。游戏最大的变化是场景。《镜之边缘》是一款线性游戏,玩家在破关的同时也会遇到一些时间挑战,与之相比,《镜之边缘:催化剂》的地图是开放的。费丝在玻璃之城(The City of Glass)通过接取任务来寻找答案并偿还旧债。

对费丝来说,游离于法律之外,作为灰市信使是值得骄傲的,这样的设定也让新作实现了前作永远无法实现的事情——那就是玩家可探索的区域大大增加了。在《镜之边缘》中,一段跑酷可能只能维持20-30秒。然而在《镜之边缘:催化剂》中,前往每一个任务点可能都要花费数分钟的时间,同时完成支线任务也要花上好几分钟。甚至于任何游戏中的关卡都比前作规模要更大一些。

这也让《镜之边缘》变得更加优秀,然而因为开放世界的原因,游戏也有一些诡异的妥协。一些很棒的跑酷技能需要升级才能通过升级树解锁——比如说,180度转身,这是完成游戏的必备技能;二段蹬墙跑,这个技能虽不是必须的,但对加速游戏进程却极其有益。

当你已经解锁这些技能之后,《镜之边缘:催化剂》的世界就任由你发挥了。快速旅行在这个游戏里并不被提倡使用,如何到达目的地,才是这个游戏的乐趣所在。当关卡设计和游戏机制起作用时,你就会花上大把时间来好好享受这个由DICE创造的开放世界。没人能够像费丝一样移动——她所做的一切都一气呵成。

这并不新奇,这些元素早已出现在原作中。不过这一切都在《镜之边缘:催化剂》中得到了升华,许多细微的新细节让费丝更好的融入环境。在游戏中,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缺口间进行火箭飞跃,看着自己的影子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在触地的一瞬间翻滚以保住性命。因为技术的进步,费丝会对遇到的大多数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些细节让我觉得我正在做游戏想让我做的所有的了不起的事情。

让我们来谈谈时间挑战模式的机制,在《镜之边缘:催化剂》中,游戏提供了轨迹功能,这样好友们就能看到你是如何跑酷的,同时他们可以和你对抗,这简直是太棒了!这一通常出现在赛车游戏中的功能,被极好的移植到了《镜之边缘:催化剂》中,并且实现得近乎完美。不足的原因是在时间挑战中,所有解锁的技能都会被计入在内,这意味着,在你和你的朋友解锁所有的技能前,任何对抗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感觉就像是一辆破旧的老爷车在和超跑竞速一样。

奇怪的是,《镜之边缘:催化剂》埋没了一些原作中最好的元素。游戏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网格节点谜题,这是游戏提供的最纯粹的平台类智力考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谜题中,一共有2关的挑战。其中之一,是费丝需要在一个充满复杂地形的服务器机房中找到出口,并逃出生天。这些无疑是《镜之边缘》中基础的东西,不过这也让玩家们感觉很棒。

网格节点谜题的第二种模式是在充满激光射线中的环境中躲避穿越。虽说触碰到这些射线并不会直接导致任务失败,但是穿越这些射线并关闭安防警报是你的目标。如果你像我一样,能够如同飞贼一般利用各种跑酷技巧完成任务目标的话,成就满满!

“奇怪的是,《镜之边缘:催化剂》埋没了一些原作中最好的元素”

这些任务中只有一个是完成游戏所需的主线任务。其余任务都是支线,并提供快速旅行选项。坦率地说,我觉得这是巨大的浪费。我宁愿游戏中有更多的错综复杂的运送任务而不是利用武力打败整间屋子的安保力量,何况打斗部分并不有趣。

玻璃之城的安保人员通常只携带非致命武器。可以持枪的安保人员们的武器仅能由本人使用。DICE为《镜之边缘:催化剂》设计的战斗系统并不能胜任如此频繁的战斗。费丝的武术功底与她行云流水的跑酷相比就太差了。

我个人对《镜之边缘:催化剂》的战斗系统并不是很满意,不过当我用回旋踢踢飞K-sec官员的头盔时,或是击败数个精英部队成员后,自己还是很满足的。

当你在《镜之边缘:催化剂》中无事可做的时候,与K-Sec的正面冲突就成为游戏的掣肘了。游戏中有太多的关卡以这枯燥的遭遇战为结尾;后四分之一尤为如此,这一部分也彻底沦为了动作游戏。每一队敌人都会有数个难以解决的敌人和2个重装兵。我总能想到当玩家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自觉的会说出:“糟了!”想象一下,当费丝刚绕过一个拐角,却发现有15个彪形大汉挡在她要进入的电梯前,这样的话……

你可以依靠武力填满上一段的省略号。这就是游戏中真实存在的情况。当然,也有极少数情况,你需要在数波敌人的攻击中存活下来,这完全与游戏的精神背道而驰,使用火箭发射器才能完成的Boss战让这款游戏蒙羞。

这一设定也让人觉得游戏不够充实,我更希望游戏中充满待解的谜题。《镜之边缘:催化剂》中有很多场景你需要站在正确的位置,按一下按钮,这样你就可以顺利的沿着滑索滑下。除了游戏的最后四分之一之外,其他部分大多都保持了原作的本来面貌。

总结:开放世界让《镜之边缘:催化剂》有了很大提升空间。

在完成主线之后,《镜之边缘:催化剂》依然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这也让该游戏变得独特。这是因为评测而产生的情况——我必须体验游戏中所有的关键点,而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会将游戏打通。我觉得大部分玩家都会往返于支线和网格节点谜题之间,这样也能体验游戏最棒的部分:不停的跳跃和奔跑。虽然《镜之边缘:催化剂》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在开放世界中能够体验原汁原味的《镜之边缘》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注:《镜之边缘:催化剂》评测使用的是由EA提供的零售版Xbox One, PS4和PC版数字游戏。《镜之边缘:催化剂》的部分网络功能在发售前无法测试。在Polygon进一步测试游戏的全部功能前,该评测将保持临时状态。你可以在这里获取关于Polygon评分标准的额外信息。

翻译:Edward Wang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NPC公会”>>

来源:Polygon

原标题:MIRROR'S EDGE CATALYST REVIEW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