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王叫我来卖单
榜妹手里目前有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晓: 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 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这样一句普世性真理昭告天下之后,六月里的某两天就被赋予了神明降生般的宗教内涵。不管是穿红,挂绿,抑或是去庙里求个珠链,寄托的都是高考必胜的信念。金榜题名固然可喜可贺,但高考失利同样潜藏着转机。
习大大曾在《之江新语》中说道“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必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
高考之路最艰辛的7位大佬
01|马云
考试坎坷指数:5星,励志指数:5星
顶着一张外星人脸的马云,天赋异禀。他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超生户,无数人口中的“马云爸爸”,先后共三次参加高考,前两次高考数学成绩分别是1分和19分,第三次终于及格取得79分的佳绩,然后被刚刚专升本的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幸运录取,自此终算完成了高考的洗礼。
与俞敏洪三次高考最终进入中国最高学府的励志故事不同,马云经历的三次高考,结果却是如此朴实无华。虽然,马云第一次数学考1分的时候,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大学。
而后,马云的奋斗史从海博翻译社,历经将近20年发展到如今的阿里巴巴帝国,其间经历的种种跟高考比起来,只怕都远超之,谁又会计算那三次高考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如果第一次就高中理想院校,现在的马云会不会只是一个坐在办公室的金领?可惜谁也没冲破过平行世界的次元。
02|李安
考试坎坷指数:4.5星,励志指数:5星
人们熟知的李安是有着不离不弃的太太的幸运男人,是最会讲故事的华语导演,却不知道盛名如他也曾经是一枚学渣。李安先后两次在台湾联考中落榜,大学没考上,第三次准备专科考试,最终考取了国立台湾艺专(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
李安的父亲,一个中学校长,表示在那个年代他根本没脸跟别人谈起自己的儿子是学电影的,因为当时台湾学习最好的人学的是工科。也因此,李安曾表示自己和父亲20余年只说过不超过100句话。尽管此后李安赴美就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戏剧系取得学士学位,后于1981年至纽约大学就读电影制作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
李安曾说“这世界上唯一抗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如果以考上台大的工科为有才华的标准,那么李安就是一个彻底的学渣。
03|俞敏洪
考试坎坷指数:4星,励志指数:5星
和马云一样,俞敏洪也接受了三次高考的洗礼,最后才如愿拿到大学通知书。前两次复读时,俞敏洪的英语成绩都没能及格,第一次33分,第二次55分。到了第三次他用40分钟答完2个小时题量,此次英语获得了95分,最终以总分387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
俞敏洪说自己不是聪明的小孩,他会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加用功。出生在农村的他,其貌不扬的他,如果因为第一次高考失败就回家娶媳妇养猪了,那么一定不会有现在的新东方。
当年的傻小子,和当今一手打造外语教学帝国的教父,人并没有变,完全凭借自己的坚韧一步步走到今天。
04|汤唯
考试坎坷指数:3星,励志指数:4星
说到李安,榜妹就想起了直男女神汤唯。汤唯出生在一个文艺氛围浓厚的家庭,为了考中戏,她只身来到北京在中戏旁边租下小平房进行复习。然而连续两次均名落孙山,第三次改考导演系终获成功,入学时汤唯已是21岁的“高龄”新生。
21岁考上中戏,28岁才遇到最重要的作品《色戒》,汤唯的大器晚成显然不符合张爱玲口中的出名要趁早。行至今天再看,曾经的落榜并没有拖汤唯的后腿,反而让她在最合适的时间里绽放自己。
人生际遇不可揣摩,简单一次高考此刻再重要也无法定义一生。那个曾经频频落榜的二十岁的汤唯,无法想象十几年后的她会长期霸占各大女神排行榜榜首。
05|贾樟柯
考试坎坷指数:3星,励志指数:2星
贾樟柯,1990年报考南开大学失败后,从1991年开始攻考北京电影学院,直到1993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历时四年。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这位敏感富有人文关怀的导演,以镜头发声,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命状态。好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疼痛感,并且让人深思。贾樟柯电影里将现代工业气息和中国城市文化的没落铺展开来,形成了其最鲜明的特色。
即使攻读文学专业,依然可以掌镜摄像头,即使读导演系,也可以穿上戏服做演员。科班出身或者学历从来不是限制一个人发展的主要原因,曾经的经历在聪明人的手上都会转化成最有价值的补充动力。
06|余华
考试坎坷指数:2星,励志指数:2星
余华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应届考生,然而他落榜了。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余华记录了当时参加高考的心态。高考落榜后,他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劝告再次征战高考,直接选择了工作。
后来他直接被分配到卫生院当起了牙医,经常看着窗户发呆,直到有一次“我想到自己将会一辈子看着这条大街,我突然感到没有了前途。就是这一刻,我开始考虑起自己的一生该怎么办?我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开始写小说了。”
于是他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07|韩寒
考试坎坷指数:无法正常显示,励志指数:3星
十六年前,韩寒高中留级退学,扬言将来会靠稿费养活自己,人们都在讨论这样一个少年未来会有多少种可能性。作为一个规则的破坏者和重建者,韩寒“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当年也引发了一大波少年的盲目模仿,读书无用论以及叛逆情绪甚嚣尘上。
有人这么评价韩寒“一流的赛车手,二流的作家,三流的思想者”,不管怎样这句话似乎都在侧面证明韩寒起码都入了流。作为当代高考教育最“失败”的一个公开案例,韩寒现在的生活在写书、赛车和拍戏之间有序地进行,高考或者说高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影响在他身上几不可见。
“高考不是成功唯一的出路”,韩寒是这句话最佳代言人。当然,效仿他的危险系数也最高。
古今中外,叱咤风云者从不以出身论英雄。世界永远都不缺乏经历重大考试失利,现在依然海阔天空的人生赢家。固然,过去的失败经历已经成为成功者的苦难财富,但历史没有提前预告,每一个高考失败的选手在那个当口又如何预知未来的逆袭?少年们,且行且珍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