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小牛”到“大牛”,李一男的造车之路会顺利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小牛”到“大牛”,李一男的造车之路会顺利吗?

在用户眼里,自游家会先和谁产生竞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美股研究社

李一男,这个年纪轻轻的人有着太多的故事:曾为华为技术带头人,却创办港湾网络与华为针锋相对,最后又被收编。2010年加入百度成为CTO。2014年空降牛电科技CEO之位,也就是2018年上市的小牛电动。

现在,小牛变成了“大牛”,两轮变成了四轮。12月15日,李一男携汽车品牌自游家(英文品牌“NIUTRON”)官宣亮相,公司名为牛创新能源,依然带着些小牛电动的气息。但这次他们要面对的,却是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事。

有钱有厂,自游家比新势力起步稳

李一男造车的消息在年初就已传出,但立项还要追溯到2018年。据他本人透露,“NIUTRON”由“Neutron ”变形而来,意思是中子,代表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跟梦想,沿用“NIU”的标识则是因为小牛电动本身也是让他骄傲的品牌。

尽管小牛电动设计副总裁刘传凯加入了自游家,但新的汽车品牌与小牛电动并没有股权关系。那么,自游家的资金从何而来?不得不说,李一男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此前在梅花创投等投资机构的经历或许帮了大忙。自游家汽车已获得IDG资本、COATUE、梅花创投等机构带来的5亿美元A轮融资。李一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游家从成立以来还没有缺过钱。

对比之下,造车新势力的资金问题——尤其是非头部品牌,一直是生死线,而自游家显得更游刃有余。这或许说明经过前人的市场教育,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已经大大提高。

不过,面对新势力给出的持续亏损数据,自游家的钱能否支撑到稳定的现金流产生依然是未知数。李一男表示目前自游家拥有近100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作为对比,新势力中以技术著称的小鹏汽车目标2021年底拥有超4500人研发团队。自游家距离先发的新势力们还有一些距离,未来的扩张必然伴随成本增长,包括但不限于人力、场地、产业链。

另外,在新势力们烦恼的产业链问题上,自游家选择以收购快速入局。位于常州的大乘汽车工厂被自游家和比亚迪瓜分,自游家因此获得了年产18万辆汽车的产能以及汽车生产资质。在5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诸多造车产业链公司,比如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厂、理想常州制造基地,动力电池厂商中航锂电、蜂巢能源,以及小牛电动的动力电池工厂和制造基地,这为以后扩招行业人才打下了基础。

有钱有厂,自游家的造车进度迅速加快,车市物语报道,在厂区归属权问题解决之前,自游家的团队就以租赁方式先进入办公。

或许正是在这种效率思维指导下,李一男敢于在2021年末宣布造车,2022年3月小批量生产,9月就要上市交付的豪言。这种进度对比新势力们创业之初的一拖再拖堪称光速。据悉首款车型自游家NV已经累计进行了三轮工程试制,研发测试里程超过百万公里,首轮冬夏试验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冬季测试。

李一男和自游家赶上了好时候,给外界的感觉就像凭空冒出来一个“”搅局者。关于外界关心的定位问题,李一男对外表示,品牌定位“肯定是高端”,但“不会对标市场现有品牌的某一款车型”。而据我们了解,产品对标这件事情,厂商的意见,改不了用户的心思。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在用户眼里,自游家会先和谁产生竞争?

宣称不对标,自游家的造车仗怎么打?

在官方资料中,自游家的技术路线是纯电动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和增程式电动EREV(Extended-Range Electric Vehicle)并行,首款产品自游家NV定位于中大型高端SUV,采用Urban Exploring设计理念,聚焦都市出行,打造城市-越野融合风。

当增程式、中高端、SUV几个词出来时,围观群众的意见应该忍不住了:这不是妥妥对标理想ONE吗?然而对于初创的自游家而言,理想ONE超过30万元的高端定价不一定是一个合适的价格,毕竟理想ONE诞生之时,新能源的竞争远不如今天激烈。至少在性价比这方面,外界有望看到一些差异化。

而在长期战略规划中,和高端绑定的特斯拉、蔚来显然也是自游家的目标。但详细考究起来,蔚来和特斯拉都在2019前后遇到过一系列关于资金、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在发展初期经历过明显低谷,最终才有了稳定的高端形象。另外,高端是一种地位,也是一种无形的限制,尤其是在扩张问题上。蔚来目前正在为了扩张市场打造独立的新品牌。

自游家的定位在当前不会涉及这一系列问题,远期来看,疑问仍在。

在产业链层面,自游家却可以优先学习理想的成本控制。都是主打一款车型,无论是零部件还是后期维护服务,都有着容易采购和低成本的标准化优势。所以在新势力中,理想今年Q3净亏损已经仅有2150万元, Non-GAAP 口径的经营利润和净利润的双双转正,理论上盈利不再是难题。

当然,理想当前的问题已经是产品多样化,否则即使盈利也很难在与蔚来、小鹏的后续竞争中一直占优势。而对自游家而言,活下去并建立品牌形象、销售渠道,在现阶段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产品规划,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而自游家能否站稳脚跟,就要看李一男在采访中表达的“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是否能复制理想的发展路径。2019年4月,增程式混动、价格超过30万的七座SUV理想ONE第一次上市时同样让市场看不懂。但事实证明,曾经创立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确实很明白目标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无论是充足的大空间还是更放心的续航,理想ONE做到了点子上。

当需求的接力棒来到自游家手上,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变了。尤其是曾经束手束脚的传统车企纷纷开始有了大动作。比如近期比亚迪高管在社交平台征集高端新能源MPV的需求,正对应着其2022年上半年将发布独立运营新品牌的传闻。

当越来越多的车企在细分需求领域下功夫,自游家的“快”能不能占到先机?这个问题融资和产业链建设都不是确定的答案,只有市场才能下最后定论。

结语

今年四月李一男造车的消息流传时,外界还普遍认为其第一辆车会是类似五菱宏光mini的小型代步车。但当前披露的规划表明,李一男和自游家在造车上的野心不小,而且支持力量也很强大。

小牛电动创业时,15天便众筹了7200万元,而李一男打造小牛电动首款智能电动车N1只用了不到两年。现在,距离自游家的产线运转还有不到四个月。或许,自游家最后也能像奋起直追的哪吒汽车一样,靠自己的努力挤进新势力的榜单。生产将是官宣后的第一次考验,而它已经很近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小牛”到“大牛”,李一男的造车之路会顺利吗?

在用户眼里,自游家会先和谁产生竞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美股研究社

李一男,这个年纪轻轻的人有着太多的故事:曾为华为技术带头人,却创办港湾网络与华为针锋相对,最后又被收编。2010年加入百度成为CTO。2014年空降牛电科技CEO之位,也就是2018年上市的小牛电动。

现在,小牛变成了“大牛”,两轮变成了四轮。12月15日,李一男携汽车品牌自游家(英文品牌“NIUTRON”)官宣亮相,公司名为牛创新能源,依然带着些小牛电动的气息。但这次他们要面对的,却是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事。

有钱有厂,自游家比新势力起步稳

李一男造车的消息在年初就已传出,但立项还要追溯到2018年。据他本人透露,“NIUTRON”由“Neutron ”变形而来,意思是中子,代表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跟梦想,沿用“NIU”的标识则是因为小牛电动本身也是让他骄傲的品牌。

尽管小牛电动设计副总裁刘传凯加入了自游家,但新的汽车品牌与小牛电动并没有股权关系。那么,自游家的资金从何而来?不得不说,李一男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此前在梅花创投等投资机构的经历或许帮了大忙。自游家汽车已获得IDG资本、COATUE、梅花创投等机构带来的5亿美元A轮融资。李一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游家从成立以来还没有缺过钱。

对比之下,造车新势力的资金问题——尤其是非头部品牌,一直是生死线,而自游家显得更游刃有余。这或许说明经过前人的市场教育,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已经大大提高。

不过,面对新势力给出的持续亏损数据,自游家的钱能否支撑到稳定的现金流产生依然是未知数。李一男表示目前自游家拥有近100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作为对比,新势力中以技术著称的小鹏汽车目标2021年底拥有超4500人研发团队。自游家距离先发的新势力们还有一些距离,未来的扩张必然伴随成本增长,包括但不限于人力、场地、产业链。

另外,在新势力们烦恼的产业链问题上,自游家选择以收购快速入局。位于常州的大乘汽车工厂被自游家和比亚迪瓜分,自游家因此获得了年产18万辆汽车的产能以及汽车生产资质。在5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诸多造车产业链公司,比如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厂、理想常州制造基地,动力电池厂商中航锂电、蜂巢能源,以及小牛电动的动力电池工厂和制造基地,这为以后扩招行业人才打下了基础。

有钱有厂,自游家的造车进度迅速加快,车市物语报道,在厂区归属权问题解决之前,自游家的团队就以租赁方式先进入办公。

或许正是在这种效率思维指导下,李一男敢于在2021年末宣布造车,2022年3月小批量生产,9月就要上市交付的豪言。这种进度对比新势力们创业之初的一拖再拖堪称光速。据悉首款车型自游家NV已经累计进行了三轮工程试制,研发测试里程超过百万公里,首轮冬夏试验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冬季测试。

李一男和自游家赶上了好时候,给外界的感觉就像凭空冒出来一个“”搅局者。关于外界关心的定位问题,李一男对外表示,品牌定位“肯定是高端”,但“不会对标市场现有品牌的某一款车型”。而据我们了解,产品对标这件事情,厂商的意见,改不了用户的心思。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在用户眼里,自游家会先和谁产生竞争?

宣称不对标,自游家的造车仗怎么打?

在官方资料中,自游家的技术路线是纯电动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和增程式电动EREV(Extended-Range Electric Vehicle)并行,首款产品自游家NV定位于中大型高端SUV,采用Urban Exploring设计理念,聚焦都市出行,打造城市-越野融合风。

当增程式、中高端、SUV几个词出来时,围观群众的意见应该忍不住了:这不是妥妥对标理想ONE吗?然而对于初创的自游家而言,理想ONE超过30万元的高端定价不一定是一个合适的价格,毕竟理想ONE诞生之时,新能源的竞争远不如今天激烈。至少在性价比这方面,外界有望看到一些差异化。

而在长期战略规划中,和高端绑定的特斯拉、蔚来显然也是自游家的目标。但详细考究起来,蔚来和特斯拉都在2019前后遇到过一系列关于资金、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在发展初期经历过明显低谷,最终才有了稳定的高端形象。另外,高端是一种地位,也是一种无形的限制,尤其是在扩张问题上。蔚来目前正在为了扩张市场打造独立的新品牌。

自游家的定位在当前不会涉及这一系列问题,远期来看,疑问仍在。

在产业链层面,自游家却可以优先学习理想的成本控制。都是主打一款车型,无论是零部件还是后期维护服务,都有着容易采购和低成本的标准化优势。所以在新势力中,理想今年Q3净亏损已经仅有2150万元, Non-GAAP 口径的经营利润和净利润的双双转正,理论上盈利不再是难题。

当然,理想当前的问题已经是产品多样化,否则即使盈利也很难在与蔚来、小鹏的后续竞争中一直占优势。而对自游家而言,活下去并建立品牌形象、销售渠道,在现阶段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产品规划,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而自游家能否站稳脚跟,就要看李一男在采访中表达的“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是否能复制理想的发展路径。2019年4月,增程式混动、价格超过30万的七座SUV理想ONE第一次上市时同样让市场看不懂。但事实证明,曾经创立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确实很明白目标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无论是充足的大空间还是更放心的续航,理想ONE做到了点子上。

当需求的接力棒来到自游家手上,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变了。尤其是曾经束手束脚的传统车企纷纷开始有了大动作。比如近期比亚迪高管在社交平台征集高端新能源MPV的需求,正对应着其2022年上半年将发布独立运营新品牌的传闻。

当越来越多的车企在细分需求领域下功夫,自游家的“快”能不能占到先机?这个问题融资和产业链建设都不是确定的答案,只有市场才能下最后定论。

结语

今年四月李一男造车的消息流传时,外界还普遍认为其第一辆车会是类似五菱宏光mini的小型代步车。但当前披露的规划表明,李一男和自游家在造车上的野心不小,而且支持力量也很强大。

小牛电动创业时,15天便众筹了7200万元,而李一男打造小牛电动首款智能电动车N1只用了不到两年。现在,距离自游家的产线运转还有不到四个月。或许,自游家最后也能像奋起直追的哪吒汽车一样,靠自己的努力挤进新势力的榜单。生产将是官宣后的第一次考验,而它已经很近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