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去盖洛普做了优势识别测评 发现这比性格测试高级得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去盖洛普做了优势识别测评 发现这比性格测试高级得多

才干并不等于优势,这取决于在你所处的环境下,它的运用方式是否恰当。

来源:视觉中国

两年多以前,我正为毕业后应该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发愁。学校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提供盖洛普优势识别测评服务,帮助学生们认清自己的性格特质与才能,更好地找到就业方向。优势识别器中将每个人的特质分为34个才干主题(talent theme),并按照测评结果排序。我参加了这个测评,的前5个才干主题按顺序排列分别是:

  1. 思维:思维能力较强的人最大特点是长于思考。他们勤于自省,敏于探讨。
  2. 搜集:搜集主题较强的人充满好奇。他们通常喜欢搜集、整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3. 学习:学习能力强的人有旺盛的求知欲,渴望不断提高自我。尤其令他们激动的,是求知的过程而非结果。
  4. 排难:排除故障的行家里手,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 体谅: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感受。

前三项才干主题都和思考、学习有关,让我对自己的“学霸潜质”信心爆棚,但在申请博士失败后,我有些沮丧地觉得,还是不要把“性格测试”那么当真的好。

所以在3年后,当我联系上盖洛普咨询公司的顾问Kelly(赵静)做一对一电话咨询时,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测试是我在学生时代做的,而如今我是一名记者,境遇不同,是否会导致才干主题排序的变化?

“隔一段时间去做结果肯定会有变化,原因有两点,一个是你自己的状态、想问题的方式还有做事的动机可能有细微的调整,还有一个就是测试环境。”Kelly解释道,“这个变化的幅度不是那么明显,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前面10项相对稳定,但会有调整。”但Kelly表示,不会建议咨询对象反复接受测评,而即使是你有两份结果不同的测评,哪份测评报告“更像自己”也是由咨询对象自己决定的,然后咨询顾问会根据你认为更符合自己情况的那一份去解读。

在咨询正式开始前,Kelly指出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盖洛普优势识别测试的一个误解:

“所谓的才干是持续且稳定的思考、感知或行为模式。你的才干被恰当地运用在某些情境下,然后帮助你在特定方面持续地取得积极成果的能力,这个我们会认为是你的优势。反过来讲,弱势就是才干、技能或知识的短缺或错误应用,它给你或他人带来了问题。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讲,这张报告中所有34项都是才干,但它们是不是都是优势?不一定。是不是都是弱势?也不一定。即使是排在最前面的才干,也既可能是优势,又有可能是弱势。这取决于在所处的环境下,它的运用方式是否恰当。

“所以你觉得你排名前五的才干主题是你的优势吗?在你的工作中有帮到你吗?”Kelly问我。

是吧。在开始工作后,我几乎是立刻发现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养成的思考和收集信息的习惯在影响我的工作方式:对我来说,新闻行业其实就是每天不停地接受新的知识、新的信息,然后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再把这些知识和信息产出的过程。“体谅”主题则在采访过程中非常重要——我需要快速地取得陌生人的信任或好感,让他们愿意对我叙述他们的想法。

明显是觉察到我仍然下意识地觉得排在前面的才能主题就是我的优势,Kelly换了一种问法:“我们不确定哪些是弱势的情况下,如果你再重新来看这34项主题,尤其是前面5项,你会觉得前5项已经是你的优势了吗?”

在被追问自己的弱势是什么时,我不知怎的有种被人窥破隐私的窘迫感,不由地更加认真地阅读主题描述,更小心地选择措辞。在读到“排难”主题的描述时,我发现自己其实没法和这段话中的很多内容产生共鸣:

“本能地,您可能很少有表达自己对某些具体话题的观点时词不达意。也许您能轻松谈论让某些人或某些事变得更好的方法。……有些信息会迫使您思考自己或许能够做得更好的具体事情。出于天性,您或许意识到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您为何要集中精力于首要任务的部分原因。当您能自行计划日程,也许您取得的成果质量或数量都会提高。很有可能,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消除(即解除)自己的局限。当您克服一个缺点时,总体来说您可能会对自己和生活感到非常乐观。”

“我觉得排难就是指喜欢成为解决问题的那个人,或者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能够去解决问题。”

“你觉得这个形容不是特别符合你?”

“我觉得排难可能不一定会是我很重要的特质,就是有些时候我思考的时间会很长,然后在不能100%确定的时候我不会轻易发表看法。”

关于我对主题排序的困惑,Kelly指出,排在前列的主题往往有几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你做这件事时觉得自然,一个是做这件事对你来说不那么难,还有一个是对做这件事情有渴望。而每项主题的描述文字很多,且让人感觉不是每句话都像自己,是因为盖洛普将许多相近的特质浓缩融合进了一个主题。因此,正确的解读方式,应该是划出那些像自己的句子,忽略那些不像自己的句子。

Kelly告诉我,排难主题的英文解释是“Restorative”,该主题比较突出的人并不一定体现在他解决问题的快慢,而是不会过多去想怎样运用人际关系、而是自己主动去找到解决方案。“排难主题排很高的情况下,你每天都让自己处于比较忙的状态下,不断地去做事。可能背后的动力是我需要把这些节点解开,我每天都有这么一些事情要解决。”

这么一解释,我觉得这的确是我的风格——在能自己完成的情况下绝不愿意麻烦别人、每天都要制定To Do List,这不正是“Restorative”的特征么。

那么,在了解了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之后,问题来了:这除了是一个“性格测试”,对职业发展还有什么意义?我在工作中该如何做到更好?

接下来的对话围绕着上述话题展开。我告诉Kelly,虽然我有强烈的“Restorative”特质,但总是会面临达成目标的种种困难:采访、整理素材、收集资料的时间过长,在没有完备的大纲之前完全无法动笔,这导致了我的写作速度很慢。说着说着,我又重复了已经告诉自己无数遍的观点——要想做得更好,我需要更好的时间管理办法。

但我并不认为别的记者比我做得更好的原因是他们写作速度比我快。在我看来,稿子的质量——缜密的逻辑、全面的思考、独特的视角——才是评判记者工作好坏的标准。而我要做到这些,没法离开冗长学习、收集和思考过程,也就是说,我的工作风格,就是我的那些显著的才干主题,而它们也正是我心目中的衡量标准和个人优势。

一场咨询下来,我发现我并没有真的在“如何改进我的工作”这个问题上像我设想的那般获得具体行动层面的建议,Kelly做的,反而是帮助我认清在工作中我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优势为了帮助达成你想要的结果。如果说作为一个记者,你想要的结果是高产,那你肯定要去修正你的主题,也就是说你有意识地要去克服在收集数据应该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那如果说你真的看重的是,我就是要写出来的文章篇篇都是好的,我不想写一篇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如果这个对你最重要,你就可以把高产这件事放到旁边。那么你需要自己明确什么对你比较重要,对别人的判断和评估你也可以有更好的衡量。”

这就是她所说的,排在前列的才干主题既有可能是优势,也有可能是弱势的真正含义。

“我们今天没有聊到具体的行动计划,是因为我觉得你其实自己心里已经有一套方法了,在技术的角度来说你不缺指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要去摆正位置,或者去想清楚你的时间分配要怎样去做。”在谈话最后,Kelly建议我去问问我的同事,看看其他做得好的记者是怎么工作的。

于是在办公室里遇到科技报道的记者王付娇时,我趁着和她一起去买咖啡的时间问了她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作方式有相像的地方,她也会收集大量素材,但她不会准备详尽的采访提纲,也不会在写作前准备大纲。

在写作前不列大纲!我不觉暗暗咋舌。对我来说,这就好像出海航行的船只没有地图和指南针一样。

所以我放弃了向他人寻求经验的想法,也不再认为“写作速度慢”是件坏事,我当然可以做到更有效率,但这不意味着我要牺牲我的收集、整理、学习和思考时间,而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比如坐在电脑前发呆拖延、刷朋友圈。

而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仍然老老实实地列了提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去盖洛普做了优势识别测评 发现这比性格测试高级得多

才干并不等于优势,这取决于在你所处的环境下,它的运用方式是否恰当。

来源:视觉中国

两年多以前,我正为毕业后应该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发愁。学校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提供盖洛普优势识别测评服务,帮助学生们认清自己的性格特质与才能,更好地找到就业方向。优势识别器中将每个人的特质分为34个才干主题(talent theme),并按照测评结果排序。我参加了这个测评,的前5个才干主题按顺序排列分别是:

  1. 思维:思维能力较强的人最大特点是长于思考。他们勤于自省,敏于探讨。
  2. 搜集:搜集主题较强的人充满好奇。他们通常喜欢搜集、整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3. 学习:学习能力强的人有旺盛的求知欲,渴望不断提高自我。尤其令他们激动的,是求知的过程而非结果。
  4. 排难:排除故障的行家里手,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 体谅: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感受。

前三项才干主题都和思考、学习有关,让我对自己的“学霸潜质”信心爆棚,但在申请博士失败后,我有些沮丧地觉得,还是不要把“性格测试”那么当真的好。

所以在3年后,当我联系上盖洛普咨询公司的顾问Kelly(赵静)做一对一电话咨询时,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测试是我在学生时代做的,而如今我是一名记者,境遇不同,是否会导致才干主题排序的变化?

“隔一段时间去做结果肯定会有变化,原因有两点,一个是你自己的状态、想问题的方式还有做事的动机可能有细微的调整,还有一个就是测试环境。”Kelly解释道,“这个变化的幅度不是那么明显,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前面10项相对稳定,但会有调整。”但Kelly表示,不会建议咨询对象反复接受测评,而即使是你有两份结果不同的测评,哪份测评报告“更像自己”也是由咨询对象自己决定的,然后咨询顾问会根据你认为更符合自己情况的那一份去解读。

在咨询正式开始前,Kelly指出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盖洛普优势识别测试的一个误解:

“所谓的才干是持续且稳定的思考、感知或行为模式。你的才干被恰当地运用在某些情境下,然后帮助你在特定方面持续地取得积极成果的能力,这个我们会认为是你的优势。反过来讲,弱势就是才干、技能或知识的短缺或错误应用,它给你或他人带来了问题。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讲,这张报告中所有34项都是才干,但它们是不是都是优势?不一定。是不是都是弱势?也不一定。即使是排在最前面的才干,也既可能是优势,又有可能是弱势。这取决于在所处的环境下,它的运用方式是否恰当。

“所以你觉得你排名前五的才干主题是你的优势吗?在你的工作中有帮到你吗?”Kelly问我。

是吧。在开始工作后,我几乎是立刻发现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养成的思考和收集信息的习惯在影响我的工作方式:对我来说,新闻行业其实就是每天不停地接受新的知识、新的信息,然后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再把这些知识和信息产出的过程。“体谅”主题则在采访过程中非常重要——我需要快速地取得陌生人的信任或好感,让他们愿意对我叙述他们的想法。

明显是觉察到我仍然下意识地觉得排在前面的才能主题就是我的优势,Kelly换了一种问法:“我们不确定哪些是弱势的情况下,如果你再重新来看这34项主题,尤其是前面5项,你会觉得前5项已经是你的优势了吗?”

在被追问自己的弱势是什么时,我不知怎的有种被人窥破隐私的窘迫感,不由地更加认真地阅读主题描述,更小心地选择措辞。在读到“排难”主题的描述时,我发现自己其实没法和这段话中的很多内容产生共鸣:

“本能地,您可能很少有表达自己对某些具体话题的观点时词不达意。也许您能轻松谈论让某些人或某些事变得更好的方法。……有些信息会迫使您思考自己或许能够做得更好的具体事情。出于天性,您或许意识到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您为何要集中精力于首要任务的部分原因。当您能自行计划日程,也许您取得的成果质量或数量都会提高。很有可能,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消除(即解除)自己的局限。当您克服一个缺点时,总体来说您可能会对自己和生活感到非常乐观。”

“我觉得排难就是指喜欢成为解决问题的那个人,或者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能够去解决问题。”

“你觉得这个形容不是特别符合你?”

“我觉得排难可能不一定会是我很重要的特质,就是有些时候我思考的时间会很长,然后在不能100%确定的时候我不会轻易发表看法。”

关于我对主题排序的困惑,Kelly指出,排在前列的主题往往有几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你做这件事时觉得自然,一个是做这件事对你来说不那么难,还有一个是对做这件事情有渴望。而每项主题的描述文字很多,且让人感觉不是每句话都像自己,是因为盖洛普将许多相近的特质浓缩融合进了一个主题。因此,正确的解读方式,应该是划出那些像自己的句子,忽略那些不像自己的句子。

Kelly告诉我,排难主题的英文解释是“Restorative”,该主题比较突出的人并不一定体现在他解决问题的快慢,而是不会过多去想怎样运用人际关系、而是自己主动去找到解决方案。“排难主题排很高的情况下,你每天都让自己处于比较忙的状态下,不断地去做事。可能背后的动力是我需要把这些节点解开,我每天都有这么一些事情要解决。”

这么一解释,我觉得这的确是我的风格——在能自己完成的情况下绝不愿意麻烦别人、每天都要制定To Do List,这不正是“Restorative”的特征么。

那么,在了解了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之后,问题来了:这除了是一个“性格测试”,对职业发展还有什么意义?我在工作中该如何做到更好?

接下来的对话围绕着上述话题展开。我告诉Kelly,虽然我有强烈的“Restorative”特质,但总是会面临达成目标的种种困难:采访、整理素材、收集资料的时间过长,在没有完备的大纲之前完全无法动笔,这导致了我的写作速度很慢。说着说着,我又重复了已经告诉自己无数遍的观点——要想做得更好,我需要更好的时间管理办法。

但我并不认为别的记者比我做得更好的原因是他们写作速度比我快。在我看来,稿子的质量——缜密的逻辑、全面的思考、独特的视角——才是评判记者工作好坏的标准。而我要做到这些,没法离开冗长学习、收集和思考过程,也就是说,我的工作风格,就是我的那些显著的才干主题,而它们也正是我心目中的衡量标准和个人优势。

一场咨询下来,我发现我并没有真的在“如何改进我的工作”这个问题上像我设想的那般获得具体行动层面的建议,Kelly做的,反而是帮助我认清在工作中我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优势为了帮助达成你想要的结果。如果说作为一个记者,你想要的结果是高产,那你肯定要去修正你的主题,也就是说你有意识地要去克服在收集数据应该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那如果说你真的看重的是,我就是要写出来的文章篇篇都是好的,我不想写一篇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如果这个对你最重要,你就可以把高产这件事放到旁边。那么你需要自己明确什么对你比较重要,对别人的判断和评估你也可以有更好的衡量。”

这就是她所说的,排在前列的才干主题既有可能是优势,也有可能是弱势的真正含义。

“我们今天没有聊到具体的行动计划,是因为我觉得你其实自己心里已经有一套方法了,在技术的角度来说你不缺指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要去摆正位置,或者去想清楚你的时间分配要怎样去做。”在谈话最后,Kelly建议我去问问我的同事,看看其他做得好的记者是怎么工作的。

于是在办公室里遇到科技报道的记者王付娇时,我趁着和她一起去买咖啡的时间问了她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作方式有相像的地方,她也会收集大量素材,但她不会准备详尽的采访提纲,也不会在写作前准备大纲。

在写作前不列大纲!我不觉暗暗咋舌。对我来说,这就好像出海航行的船只没有地图和指南针一样。

所以我放弃了向他人寻求经验的想法,也不再认为“写作速度慢”是件坏事,我当然可以做到更有效率,但这不意味着我要牺牲我的收集、整理、学习和思考时间,而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比如坐在电脑前发呆拖延、刷朋友圈。

而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仍然老老实实地列了提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