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雁栖湖BX7的试驾“首撞”给宝沃中国的品牌复兴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的调侃和关注,消费者的担心,对于自身产品质量的质疑迟迟做不出回应的宝沃显然是吃了经验不足的大亏,残酷的市场留给宝沃挽回品牌形象的时间并不多了。
另类价值的德系豪华
作为一个离开了汽车市场52年的品牌,昔日睥睨的对手早已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雄霸一方。纵然你有传奇的历史,在品牌宣传方面可以大肆宣扬你的高端血统,但在BBA三足鼎立的中国市场,所谓的“德系豪华”已经被他们通过各种方法诠释的淋漓尽致了。所以如果不能在其他的方面谋求新意,消费者似乎并不乐于去接纳一个陌生的德系豪华品牌。
宝沃深知品牌溢价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未知的销售压力面前,选择了和当初DS相仿的“低价入市”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美其名曰“让豪华触手可及”。不可置否的是,BX7 16.98万的起售价甚至低于某些合资品牌的中型SUV,宝沃的诚意体现在了产品属性上。但高性价比的豪华到底是脱离声色犬马的高尚,还是缺乏品牌内涵载体的心虚? 宝沃在北京车展上对于媒体和消费者的沟通点是明确的:致力成为“突破豪华界限的德国智能汽车品牌”。这让人似乎想起了观致、纳智捷乃至DS在中国近几年的尴尬处境。如果宝沃没有找到并尽快树立起自身品牌的独特标签,总是扒出几十年前的辉煌来和消费者声嘶力竭地讲故事无疑是苍白无力的。 在当下豪华品牌都在引导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去努力争取他们情感或是身份象征式的认同的时候,宝沃的豪华之道未免单薄。
审美疲劳的产品设计
如果说宝沃以高性价比来保证了定位的灵活性,那么品牌的豪华属性则限制了其制造标准的高起点。作为宝沃卷土重来的首款量产车型,BX7的产品综合实力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作为一台中型SUV来看,整体外观比例协调,符合中国消费者对于德系产品的认知与评判。而细节上符合一款合资产品的素质要求,甚至对比豪华产品也不落下风,但却缺乏一丝灵动与精致。
细致看看BX7,整体造型似乎和奥迪Q5有些相仿,而中网设计还有些昂科威的味道,就是这样中庸的简约设计,似乎并不冲破藩篱就能轻松迎合当下国人的审美。进入车内,内饰设计也都是似曾相识的风格。缺乏品牌标志性的家族式设计风格,怎样去赢得追求独特的年轻消费者的心?更不用说自身豪华标签的彰显。动力方面更是乏善可陈,数据不怎么漂亮的2.0T发动机配以6速自动变速箱,在豪华品牌都在普遍应用8速和9速自动变速箱的当下,以6速变速箱相对可靠的说辞来掩盖技术短板并不是高明的做法。 还有媒体同行试驾后反映,在胎噪和风噪做得还不错的情况下提速的发动机噪音较明显,有失豪华产品水准。 而智能互联则是宝沃提出的另一个优势,为了吸引年轻的购车者,宝沃BX7搭载了12.3英寸的触摸屏控制面板,并对首批1万个购车用户,提供终身免费上网服务。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仅就良好智能终端体验能否最终转化成为消费者认可的销量转化率,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宝沃不能持续跟进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以支撑其品牌核心竞争力,那么纳智捷没落的剧情就将在宝沃身上重演。
陷入泥潭的渠道拓展
宝沃重生的野心很大。宝沃全球CEO华立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宝沃将在5年内完成全球50万辆的销量,实现品牌盈利并上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宝沃管理团队正在资本市场和实体市场加速运作。宝沃选择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从产能方面讲,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目前宝沃位于北京密云的新工厂已准备就绪,一期年产能可达到16万辆,二期产能最高达到每年36万辆。 华立新曾表示:“截至2016年底,宝沃在中国将会筹建近100家经销商,并在2017年将这一数字增加到200家,在实现对全国重点城市的覆盖后结合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模式。” 但记者在登录宝沃官方网站后并不能查看任何有关经销商的信息,相关选项无法点击。而查询他类多个综合性汽车网站的数据显示,目前宝沃已建立的经销商数量不足12家。
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宝沃大多数还相对陌生,其品牌认知度与口碑仍是其急需提升的。而没有经销商来分销,没有销售服务良好的产品来积累口碑,何谈50万辆?招商对“年轻”的宝沃来说是个难题,能否快速建立起健全的销售渠道,性命攸关。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宝沃一直在努力撇清品牌与北汽福田的关系,从发布会到品牌宣传,这是品牌高端化的必由之路。但这并不代表着宝沃要完全脱离北汽福田的帮助,摆正自身德系血统的姿态,充分本土化并利用好与中方合作伙伴的资源,这场看起来不可能通关的游戏,才有一丝生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