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芬兰驻华参赞谈双减:“少即是多”,学习时间不等于学习成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芬兰驻华参赞谈双减:“少即是多”,学习时间不等于学习成果

“双减”的目的应是提高学习有效性。

图片来源:图虫

“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更多的学习时间不一定能转化为更有效的学习成果。”

芬兰驻华大使馆新闻与文化参赞何天明(Timo Sysiö)近日在RAISE2021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提出上述观点。该峰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指导、顶思TopSchools主办。

国家层面对教育的重视是芬兰居于世界教育高地的一大原因。

芬兰教育以负担小、质量高、均衡公平等特点著称。何天明介绍,芬兰的教育政策以公平为基础,每个人都享有免费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不能因经济困难而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

芬兰的教育系统基于国家双部门的管理: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和芬兰国家教育署。前者主要负责教育政策、经费和相关行政法规的制定;后者主要负责制定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为学生提供服务以及支持教育国际化等。

2019年,芬兰学生人均教育成本约6万元。基础教育阶段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人均教育成本,分别为69300万元和75300万元。

注重教育公平是芬兰教育体系的一大特点。芬兰以公立学校居多,学生根据家庭住址就近入读,学校间的差异小,整体平均水平高。 “这意味着教室里会有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经济背景的学生,有助于每个人获得相同水平的教育。”何天明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表示。

完善学校膳食供应是芬兰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另一项举动。在芬兰的公立学校中,午餐通常会配有蔬菜、面包、黄油、水和其他饮品等。“尽管大家可能会认为食物不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同样的食物,因此这将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者,吃饭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如何相互尊重等。”

谈及中国政府出台的“双减”政策,何天明认为,其真正目的应是提高学习有效性。

二战后芬兰开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由于主张减少学生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也曾遭到过过家长的反对。

“如果父母看到他们的孩子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产生担心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在今天的芬兰,也存在这种情况。我认为这需要整个社会和教育系统共同努力,向家长解释教育部门所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学生的最佳利益而做出的,让家长意识到‘少即是多’,学习时间并不等同于学习成果。”何天明对界面教育表示。

例如,在家庭作业或学习时间方面,对学生有益的程度是有限的。社会化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业量减少能够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时间和其他孩子进行互动。“这样培养孩子能够帮助他们更加适应和掌握这个世界,也许比那些整天只花时间在课本上的学生要好很多。”

在他看来,学习远不仅限于课本,现象式教学也是有效学习的一部分。他回忆,在一节关于银河系知识的课堂上,老师曾制作了大小不同的球体代表行星和太阳,分发给班上的学生,带领他们去操场,根据行星之间的实际距离比站立。“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行星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何天明认为,现象式教学能让学生更直观和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

注重师资是芬兰教育的另一大特点。何天明提到,芬兰有非常强大的教师工会,确保教师得到良好的薪资福利,这也要求教育提供者对教学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在芬兰,成为一名教师的门槛相对较高,通常需要硕士文凭。即使是幼儿园老师,也至少需要本科学位。赛道竞争也异常激烈,何天明介绍,仅有16%的申请者能够通过筛选成为一名全科教师;学科教师的通过率在10%-53%之间;职业教师的通过率为38%。

何天明认为,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芬兰的教育经验无法直接复制应用到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但教育的共性是存在的。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责任感,让他们享受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提供一个鼓舞人心的学习环境。” 何天明向界面教育表示,“有时更多时间投入并不意味着更有成果,实际上,更少可能会带来更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芬兰驻华参赞谈双减:“少即是多”,学习时间不等于学习成果

“双减”的目的应是提高学习有效性。

图片来源:图虫

“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更多的学习时间不一定能转化为更有效的学习成果。”

芬兰驻华大使馆新闻与文化参赞何天明(Timo Sysiö)近日在RAISE2021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提出上述观点。该峰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指导、顶思TopSchools主办。

国家层面对教育的重视是芬兰居于世界教育高地的一大原因。

芬兰教育以负担小、质量高、均衡公平等特点著称。何天明介绍,芬兰的教育政策以公平为基础,每个人都享有免费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不能因经济困难而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

芬兰的教育系统基于国家双部门的管理: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和芬兰国家教育署。前者主要负责教育政策、经费和相关行政法规的制定;后者主要负责制定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为学生提供服务以及支持教育国际化等。

2019年,芬兰学生人均教育成本约6万元。基础教育阶段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人均教育成本,分别为69300万元和75300万元。

注重教育公平是芬兰教育体系的一大特点。芬兰以公立学校居多,学生根据家庭住址就近入读,学校间的差异小,整体平均水平高。 “这意味着教室里会有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经济背景的学生,有助于每个人获得相同水平的教育。”何天明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表示。

完善学校膳食供应是芬兰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另一项举动。在芬兰的公立学校中,午餐通常会配有蔬菜、面包、黄油、水和其他饮品等。“尽管大家可能会认为食物不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同样的食物,因此这将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者,吃饭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如何相互尊重等。”

谈及中国政府出台的“双减”政策,何天明认为,其真正目的应是提高学习有效性。

二战后芬兰开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由于主张减少学生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也曾遭到过过家长的反对。

“如果父母看到他们的孩子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产生担心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在今天的芬兰,也存在这种情况。我认为这需要整个社会和教育系统共同努力,向家长解释教育部门所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学生的最佳利益而做出的,让家长意识到‘少即是多’,学习时间并不等同于学习成果。”何天明对界面教育表示。

例如,在家庭作业或学习时间方面,对学生有益的程度是有限的。社会化是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业量减少能够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时间和其他孩子进行互动。“这样培养孩子能够帮助他们更加适应和掌握这个世界,也许比那些整天只花时间在课本上的学生要好很多。”

在他看来,学习远不仅限于课本,现象式教学也是有效学习的一部分。他回忆,在一节关于银河系知识的课堂上,老师曾制作了大小不同的球体代表行星和太阳,分发给班上的学生,带领他们去操场,根据行星之间的实际距离比站立。“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行星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何天明认为,现象式教学能让学生更直观和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

注重师资是芬兰教育的另一大特点。何天明提到,芬兰有非常强大的教师工会,确保教师得到良好的薪资福利,这也要求教育提供者对教学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在芬兰,成为一名教师的门槛相对较高,通常需要硕士文凭。即使是幼儿园老师,也至少需要本科学位。赛道竞争也异常激烈,何天明介绍,仅有16%的申请者能够通过筛选成为一名全科教师;学科教师的通过率在10%-53%之间;职业教师的通过率为38%。

何天明认为,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芬兰的教育经验无法直接复制应用到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但教育的共性是存在的。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责任感,让他们享受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提供一个鼓舞人心的学习环境。” 何天明向界面教育表示,“有时更多时间投入并不意味着更有成果,实际上,更少可能会带来更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