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好吃不过饺子,为什么小恒水饺渐行渐远渐无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好吃不过饺子,为什么小恒水饺渐行渐远渐无声

小恒水饺在2014年诞生,主打传统饮食年轻化、时尚化的产品定位。并在2015年获得“散财童子”徐小平的投资。

文|深潜atom

新消费如火如荼,先是茶饮,又是面食,就连兰州牛肉面,也跻身其中,被投资人各种加持和看好。

其实在这波新消费的火被烧起来之前,餐饮领域最先发力的是黄太极煎饼和雕爷牛腩这些,但因为产品本身撑不起用户持续消费,也没赶上风口,很快就从昙花一现变成明日黄花了。但“互联网+餐饮”的营销思路和操作,却成为日后新兴餐饮品牌创业的常规操作。黄太极和雕爷没有改变餐饮,却歪打正着地影响了餐饮行业的营销模式。

2013年到2015年之间,是国内连锁品牌饺子馆的迅速而密集扩张的时间段。大娘水饺被欧洲私募基金CVC收购,东方饺子王则花落罗斯查尔德家族基金。

小恒水饺在2014年诞生,主打传统饮食年轻化、时尚化的产品定位。并在2015年获得“散财童子”徐小平的投资。​有别于其他品牌的水饺,小恒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线上渠道。

小恒水饺融资史

但吊诡的是,小恒水饺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弱了。在2016年的A轮5000万人民币融资之后,在融资方面就没有了新的动作。

01、好吃不过饺子

饺子可以说是最有话题性的食物了。南方人调侃北方人在一切节日都要吃饺子,但似乎最后都能普遍接受,不失为一种最大公约数的食物。在互联网的议题中,饺子几乎是最能引起大家讨论的焦点,在用户心智的占领方面,毋庸置疑。即便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改变“北强南弱”的市场格局,但北方市场的纵深也已经足够大。

按照新消费崛起的标准,饺子这条赛道,一面是用户基础深厚,一面是行业标准稀缺混乱,是非常适合冲出来冒尖的单品。

尤其是对线上渠道的重视和布局,在这几年的餐饮环境中,按说是非常有优势的。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写了小恒的整个叙事逻辑。疫情导致很多上班族居家办公,也选择了在家做饭,生鲜电商因此一度火爆。

根据财经媒体深燃的报道,在疫情到来之前,小恒水饺已在北京市场占了美团和饿了么65%-70%的饺子市场份额。但即便对于这样一家线上业务已非常成熟的快餐企业,春节疫情期间的外卖订单量只有平时的20%,堂食减到30%左右。

2020年年初,有媒体报道,小恒的现金流只能维持三个月。2同时,小恒水饺创始人兼CEO李恒告诉媒体,小恒已经关掉了北京市场近100家门店的堂食,只保留了外卖。

疫情前,小恒能迅速把店面数量铺开并占领市场,再比照融资额来看,说明小恒的门店,营收应该是正向的。小恒的战略收缩,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因为现金流和融资有限。

也就是说,小恒在资本市场的迟钝,让它没有熬到风正一帆悬的时机。

02、缺失的产业闭环

在小恒哀叹自己的现金流告急之时,速冻水饺巨头三全也发布当年一季度财报,净利增长超500%。这个对比,最大的启示在于,你卖的饺子,不一定要是热乎的饺子。

也就是说,小恒之前太在乎店面的扩张,太在乎前台的布局,而对餐饮工业的布局和思考被忽略了。这一点在当下的新消费品牌商,可以看的更加直观,以喜茶为例,线下店面是品牌故事里最重要的资产,但也在积极研发和铺货快消品。

水饺这个赛道,有别于兰州拉面、和府捞面这些新品牌的地方还在于,它很早就有一些巨头的存在了。这些巨头的优势,尤其体现在供应链上。例如泰国正大集团,本就是是经营肉食起家,从上游供应链到下游食品,并不意外;东来顺的主业是牛羊肉火锅,顺势推出牛羊肉馅的饺子,食客对肉质更放心;白玉豆腐几乎独揽北京豆制品市场,其母公司旗下的必品阁饺子打开中国市场后,白玉豆腐饺子也算是一种新口味的试水。

今年8月,成立刚刚两年多的熊大爷水饺就获得了美团龙珠和番茄资本的A轮投资。公开资料显示,熊大爷成立于2019年3月,是一家经营饺子云吞连锁的品牌餐饮公司,主打广式手工水饺。截至2021年8月,熊大爷覆盖全国19个以上城市,共有75家以上的连锁门店,还在持续扩张中。

和小恒主打的明厨亮灶、现包手工水饺的卖点不同,熊大爷采取的是“生食外带、熟食外卖”的小店经营模式。无论是直营店或加盟店,熊大爷的店面大多在10到15平米之间,不设堂食,店内只需要5、6个员工包饺子,1位收银员称重即可。也就是说,相比小恒的堂食店面经营成本,熊大爷几乎做了极限压缩。

对照熊大爷在今年年初还能拿到融资,说明饺子这个单品,还是被资本看好的,重要的是,经营模式的选择。

小恒水饺想要翻盘,就必须需要解决几个问题,新品牌的进入和冷冻水饺的夹击,经营模式和产品种类的丰富和迭代,尤其是需要给资本新的故事和信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好吃不过饺子,为什么小恒水饺渐行渐远渐无声

小恒水饺在2014年诞生,主打传统饮食年轻化、时尚化的产品定位。并在2015年获得“散财童子”徐小平的投资。

文|深潜atom

新消费如火如荼,先是茶饮,又是面食,就连兰州牛肉面,也跻身其中,被投资人各种加持和看好。

其实在这波新消费的火被烧起来之前,餐饮领域最先发力的是黄太极煎饼和雕爷牛腩这些,但因为产品本身撑不起用户持续消费,也没赶上风口,很快就从昙花一现变成明日黄花了。但“互联网+餐饮”的营销思路和操作,却成为日后新兴餐饮品牌创业的常规操作。黄太极和雕爷没有改变餐饮,却歪打正着地影响了餐饮行业的营销模式。

2013年到2015年之间,是国内连锁品牌饺子馆的迅速而密集扩张的时间段。大娘水饺被欧洲私募基金CVC收购,东方饺子王则花落罗斯查尔德家族基金。

小恒水饺在2014年诞生,主打传统饮食年轻化、时尚化的产品定位。并在2015年获得“散财童子”徐小平的投资。​有别于其他品牌的水饺,小恒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线上渠道。

小恒水饺融资史

但吊诡的是,小恒水饺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弱了。在2016年的A轮5000万人民币融资之后,在融资方面就没有了新的动作。

01、好吃不过饺子

饺子可以说是最有话题性的食物了。南方人调侃北方人在一切节日都要吃饺子,但似乎最后都能普遍接受,不失为一种最大公约数的食物。在互联网的议题中,饺子几乎是最能引起大家讨论的焦点,在用户心智的占领方面,毋庸置疑。即便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改变“北强南弱”的市场格局,但北方市场的纵深也已经足够大。

按照新消费崛起的标准,饺子这条赛道,一面是用户基础深厚,一面是行业标准稀缺混乱,是非常适合冲出来冒尖的单品。

尤其是对线上渠道的重视和布局,在这几年的餐饮环境中,按说是非常有优势的。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写了小恒的整个叙事逻辑。疫情导致很多上班族居家办公,也选择了在家做饭,生鲜电商因此一度火爆。

根据财经媒体深燃的报道,在疫情到来之前,小恒水饺已在北京市场占了美团和饿了么65%-70%的饺子市场份额。但即便对于这样一家线上业务已非常成熟的快餐企业,春节疫情期间的外卖订单量只有平时的20%,堂食减到30%左右。

2020年年初,有媒体报道,小恒的现金流只能维持三个月。2同时,小恒水饺创始人兼CEO李恒告诉媒体,小恒已经关掉了北京市场近100家门店的堂食,只保留了外卖。

疫情前,小恒能迅速把店面数量铺开并占领市场,再比照融资额来看,说明小恒的门店,营收应该是正向的。小恒的战略收缩,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因为现金流和融资有限。

也就是说,小恒在资本市场的迟钝,让它没有熬到风正一帆悬的时机。

02、缺失的产业闭环

在小恒哀叹自己的现金流告急之时,速冻水饺巨头三全也发布当年一季度财报,净利增长超500%。这个对比,最大的启示在于,你卖的饺子,不一定要是热乎的饺子。

也就是说,小恒之前太在乎店面的扩张,太在乎前台的布局,而对餐饮工业的布局和思考被忽略了。这一点在当下的新消费品牌商,可以看的更加直观,以喜茶为例,线下店面是品牌故事里最重要的资产,但也在积极研发和铺货快消品。

水饺这个赛道,有别于兰州拉面、和府捞面这些新品牌的地方还在于,它很早就有一些巨头的存在了。这些巨头的优势,尤其体现在供应链上。例如泰国正大集团,本就是是经营肉食起家,从上游供应链到下游食品,并不意外;东来顺的主业是牛羊肉火锅,顺势推出牛羊肉馅的饺子,食客对肉质更放心;白玉豆腐几乎独揽北京豆制品市场,其母公司旗下的必品阁饺子打开中国市场后,白玉豆腐饺子也算是一种新口味的试水。

今年8月,成立刚刚两年多的熊大爷水饺就获得了美团龙珠和番茄资本的A轮投资。公开资料显示,熊大爷成立于2019年3月,是一家经营饺子云吞连锁的品牌餐饮公司,主打广式手工水饺。截至2021年8月,熊大爷覆盖全国19个以上城市,共有75家以上的连锁门店,还在持续扩张中。

和小恒主打的明厨亮灶、现包手工水饺的卖点不同,熊大爷采取的是“生食外带、熟食外卖”的小店经营模式。无论是直营店或加盟店,熊大爷的店面大多在10到15平米之间,不设堂食,店内只需要5、6个员工包饺子,1位收银员称重即可。也就是说,相比小恒的堂食店面经营成本,熊大爷几乎做了极限压缩。

对照熊大爷在今年年初还能拿到融资,说明饺子这个单品,还是被资本看好的,重要的是,经营模式的选择。

小恒水饺想要翻盘,就必须需要解决几个问题,新品牌的进入和冷冻水饺的夹击,经营模式和产品种类的丰富和迭代,尤其是需要给资本新的故事和信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