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1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销售额上海第一,深圳下滑46.4%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1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销售额上海第一,深圳下滑46.4%

深圳2020年IC设计销售额1300亿元,全国第一,但由于华为海思受到制裁,2021年下滑46.4%至697.1亿元,接近腰斩,排名跌至第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戈振伟

在缺芯涨价的当下,集成电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12月22日,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21年会暨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ICCAD 2021)”上,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对我国IC设计业产业做了分析。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日,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已经由去年的2218家增长至2810家,同比增长26.7%。其中,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传统设计企业聚集地外,无锡、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苏州合肥、厦门等城市的设计企业数量都超过了100家。

但魏少军表示,设计类企业的数量的持续的大量增加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因为这样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人才与资源。

从芯片设计产业销售额来看,2021年全行业销售预计为4586.9亿元,比2020年的3819.4亿元增长20.1%,增速比上年的23.8%降低了3.7个百分点。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6.5的平均兑换率,全年销售约为705.7亿美元,预计占全球集成电路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会有所提升。

从主要的区域发展情况来看,由于2021年全球缺芯涨价情况的刺激,长三角洲地区2021年销售额达到了2383.3亿元,同比增长49%;京津环渤海地区2021年销售额为984.3亿元,同比增长76.7%;中西部地区2021年销售额为573.7亿元,同比增长40.3%。珠江三角洲地区2021年销售额为936.2亿元,同比却下滑了36.9%。

珠江三角洲地区销售额的下滑主要是由于深圳华为海思遭到美国的制裁。深圳的集成电路设计业集中度非常高,2019年的数据显示,前十名企业的销售总额为1065.7亿元,占全市设计业销售额的比例为97%,其中单单华为海思就有834亿元,占比近80%。而Insights最新公布的2021年世界半导体厂商TOP25,海思已经跌出了前25名。

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的芯片设计重镇,2020年设计业销售额高达1300亿元,全国第一,但是在2021年销售额就大幅下滑了约46.4%,跌至697.1亿元,接近腰斩,排名也下滑到了全国第三。

而2021年,除了深圳和香港外,其他主要城市的设计业都录得正增长。由于深圳的下滑,上海2021年以1200亿元的销售额成为了芯片设计业规模最大的城市,紧随其后的则是北京、深圳、杭州、无锡、南京、西安、成都、武汉、珠海。

10个城市的产业规模之和达4326.9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94.3%,比2020年的96.8%降低了2.5个百分点。进入前10大城市的门槛提高到110亿元,比2020年提升了27.4亿元。

从销售额过亿元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城市分布来看,2020年只有11家销售过亿企业在南京,2021年跃居全国之首,拥有52家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深圳从去年的29家增长到今年的50家位居第二;无锡从10家增加到42家位居第三;北京从33家增长到39家;杭州从15家增加到36家;广州14家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则首次纳入统计。

根据以往多年的数据统计表明,芯片设计企业大概有40%的企业能够盈利,而60%的企业是不盈利的。根据今年的情况,因为产能紧张和涨价,对于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增长,所以今年芯片设计企业的效益都在提升,盈利企业的数量应该超过了总数的50%,有可能达到60%。

从毛利率来看,2021年中国大陆排名前100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平均毛利率预计为34.64%,比上年的33.7%提升不到一个百分点,但是与海外企业相比,还是比较低。

由于美国对于中国相关企业的打压和制裁,导致了通信、智能卡和计算机(含人工智能)三大类芯片的销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衰退,分别下滑了37.5%、47.7%、35.5%。不过,多媒体、导航、模拟、功率和消费类领域的销售业绩都在提升。

其中,模拟电路的销售额增长最为明显,为230.5%,达到541.4亿元;功率电路增长152.8%,达到291.5亿元,消费类芯片增长94.2%,达到2,065.8亿元。

从芯片设计领域企业的IPO情况来看,截至12月22日,今年共有7家芯片设计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额达到120.9亿元人民币。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设计企业共有42家,先后募集资金446.6亿元,2021年12月1日的总市值达到18317.6亿元。

魏少军表示,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力量。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正行进在“从有到好”和“从好到优”的大道上。

我国集成电路产品体系是全球最为完整的芯片产品体系之一。不仅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高端芯片领域也摆脱了全面依赖国外产品的被动局面。国产集成电路芯片涵盖了数字、模拟、数模混合、射频、功率、计算、存储、接口等几乎所有领域。即便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知识产权核心(IP核)等领域也有了比较好的积累,可以对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此外,我国IC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也具备强有力的应用拓展能力;以及不断改善的产业生态。

不过,魏少军也指出,要想让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我们还必须直面一些深层次问题并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第一,设计业整体产业规模还不到1000亿美元,与每年1500多亿美元的中国市场消费相比还有不小的缺口;

第二, 2021年设计业的业绩增长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全球产能紧张,供需平衡被打破引发的集成电路涨价所导致。一旦产能紧张情况缓解,企业的业绩就有可能回落;

第三,这两年人才短缺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给企业本来已经不高的毛利空间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第四,研发投入不足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资本犹如脱缰的野马,拉着芯片企业估值一路飙升,会不断把泡沫吹大。面对被资本“裹挟”的现象,魏少军强调,要回归产业的本源,“集成电路成不了风口上的猪,要防止别人把你变成风口上的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1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销售额上海第一,深圳下滑46.4%

深圳2020年IC设计销售额1300亿元,全国第一,但由于华为海思受到制裁,2021年下滑46.4%至697.1亿元,接近腰斩,排名跌至第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戈振伟

在缺芯涨价的当下,集成电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12月22日,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21年会暨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ICCAD 2021)”上,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对我国IC设计业产业做了分析。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日,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已经由去年的2218家增长至2810家,同比增长26.7%。其中,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传统设计企业聚集地外,无锡、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苏州合肥、厦门等城市的设计企业数量都超过了100家。

但魏少军表示,设计类企业的数量的持续的大量增加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因为这样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人才与资源。

从芯片设计产业销售额来看,2021年全行业销售预计为4586.9亿元,比2020年的3819.4亿元增长20.1%,增速比上年的23.8%降低了3.7个百分点。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6.5的平均兑换率,全年销售约为705.7亿美元,预计占全球集成电路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会有所提升。

从主要的区域发展情况来看,由于2021年全球缺芯涨价情况的刺激,长三角洲地区2021年销售额达到了2383.3亿元,同比增长49%;京津环渤海地区2021年销售额为984.3亿元,同比增长76.7%;中西部地区2021年销售额为573.7亿元,同比增长40.3%。珠江三角洲地区2021年销售额为936.2亿元,同比却下滑了36.9%。

珠江三角洲地区销售额的下滑主要是由于深圳华为海思遭到美国的制裁。深圳的集成电路设计业集中度非常高,2019年的数据显示,前十名企业的销售总额为1065.7亿元,占全市设计业销售额的比例为97%,其中单单华为海思就有834亿元,占比近80%。而Insights最新公布的2021年世界半导体厂商TOP25,海思已经跌出了前25名。

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的芯片设计重镇,2020年设计业销售额高达1300亿元,全国第一,但是在2021年销售额就大幅下滑了约46.4%,跌至697.1亿元,接近腰斩,排名也下滑到了全国第三。

而2021年,除了深圳和香港外,其他主要城市的设计业都录得正增长。由于深圳的下滑,上海2021年以1200亿元的销售额成为了芯片设计业规模最大的城市,紧随其后的则是北京、深圳、杭州、无锡、南京、西安、成都、武汉、珠海。

10个城市的产业规模之和达4326.9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94.3%,比2020年的96.8%降低了2.5个百分点。进入前10大城市的门槛提高到110亿元,比2020年提升了27.4亿元。

从销售额过亿元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城市分布来看,2020年只有11家销售过亿企业在南京,2021年跃居全国之首,拥有52家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深圳从去年的29家增长到今年的50家位居第二;无锡从10家增加到42家位居第三;北京从33家增长到39家;杭州从15家增加到36家;广州14家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则首次纳入统计。

根据以往多年的数据统计表明,芯片设计企业大概有40%的企业能够盈利,而60%的企业是不盈利的。根据今年的情况,因为产能紧张和涨价,对于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增长,所以今年芯片设计企业的效益都在提升,盈利企业的数量应该超过了总数的50%,有可能达到60%。

从毛利率来看,2021年中国大陆排名前100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平均毛利率预计为34.64%,比上年的33.7%提升不到一个百分点,但是与海外企业相比,还是比较低。

由于美国对于中国相关企业的打压和制裁,导致了通信、智能卡和计算机(含人工智能)三大类芯片的销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衰退,分别下滑了37.5%、47.7%、35.5%。不过,多媒体、导航、模拟、功率和消费类领域的销售业绩都在提升。

其中,模拟电路的销售额增长最为明显,为230.5%,达到541.4亿元;功率电路增长152.8%,达到291.5亿元,消费类芯片增长94.2%,达到2,065.8亿元。

从芯片设计领域企业的IPO情况来看,截至12月22日,今年共有7家芯片设计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额达到120.9亿元人民币。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设计企业共有42家,先后募集资金446.6亿元,2021年12月1日的总市值达到18317.6亿元。

魏少军表示,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力量。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正行进在“从有到好”和“从好到优”的大道上。

我国集成电路产品体系是全球最为完整的芯片产品体系之一。不仅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高端芯片领域也摆脱了全面依赖国外产品的被动局面。国产集成电路芯片涵盖了数字、模拟、数模混合、射频、功率、计算、存储、接口等几乎所有领域。即便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知识产权核心(IP核)等领域也有了比较好的积累,可以对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此外,我国IC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也具备强有力的应用拓展能力;以及不断改善的产业生态。

不过,魏少军也指出,要想让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我们还必须直面一些深层次问题并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第一,设计业整体产业规模还不到1000亿美元,与每年1500多亿美元的中国市场消费相比还有不小的缺口;

第二, 2021年设计业的业绩增长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全球产能紧张,供需平衡被打破引发的集成电路涨价所导致。一旦产能紧张情况缓解,企业的业绩就有可能回落;

第三,这两年人才短缺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给企业本来已经不高的毛利空间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第四,研发投入不足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资本犹如脱缰的野马,拉着芯片企业估值一路飙升,会不断把泡沫吹大。面对被资本“裹挟”的现象,魏少军强调,要回归产业的本源,“集成电路成不了风口上的猪,要防止别人把你变成风口上的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