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双减”落地150天,教培机构的生死大考 | 回望2021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双减”落地150天,教培机构的生死大考 | 回望2021⑨

2022年,“双减”仍被视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查沁君

教育培训行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

7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打响“双减”第一炮。

禁止寒暑假、休息日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等一系列严厉规定,让大批K9学科培训机构遭受重创。好未来(NYSETAL)、新东方(NYSEEDU)两巨头的市值,较年内高点共蒸发超五千亿元,头部机构裁员、中小机构倒闭、退费纠纷不断。

K9学科机构还要面临“营改非”的艰难选择。到今年年底前,须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营改非”后,教培机构定价、收费、营销将受严格限制,且办学者和股东不得再挪用办学结余。

在这五个月内,双减的补充文件也陆续出台,包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材料实施校内外双审核、设立预收费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全面禁止面向中小学的培训广告,同时对机构收费实施政府指导价。

19个部门组成“双减”工作的专门协调机制,已经出台了20多个配套的文件。”1221日,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如今,距离双减落地已经过去150天。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双减”成绩单显示,“校内减负成效初显,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八成。”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8月的8000条有效举报线索目前已经办结70%,剩余的30%主要涉及退费问题,因为退费问题涉及合同双方,有的还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核查,办结需要一定的时间。11月份共收到举报线索4280条,数量大幅下降,印证了“双减”工作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胡延品表示,2022年,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将继续把“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特别要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双巨头市值蒸发超5000亿

官方对于双减信号的释放,最早可追溯到今年521日,中央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双减

上述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谋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

关于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双减规定得更为严格,即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

此外,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发展数十年来,教培行业诞生数十家上市公司,疫情后的在线教育更是成为百亿美元涌入的投资风口。双减的出台,极大地挫伤了教培上市公司的命脉。

二级市场的教育股表现尤为惨烈。截至美东时间1222日收盘,好未来股价从今年2月的最高点90.96美元/股一路跌至4.12 美元/股,跌幅高达95.47%,市值蒸发560亿美元,约合3566.8元。

新东方从19.97美元/股下跌89.38%2.1美元/股,市值蒸发303亿美元,约合1929.9亿元。

高途(NYSEGOTU)股价峰值一度为149.05美元/股,如今仅为1.89美元/股,跌幅高达95.83%,居教育股跌幅首位。市值蒸发376.7亿美元,约合2399.3元。

由于“双减”禁止K9学科培训机构以营利性质经营,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网易有道(NYSEDAO)、一起教育(NASDAQYQ)等多家上市公司,已于近期宣布今年年末剥离其核心营收来源K9学科业务。

双减落地后一周,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此次会议从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两个方面做出了严格规范,要求抓好“三限”“三严”,做到“三提”“三管”。

针对校外培训,会议要求抓好“三限”,即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做好“三严”,即严管内容行为、严禁随意资本化、严控广告宣传。

对于校内教育,要求切实落实校内主责,做到“三提”。即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落实“三管”,即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

此次会议还针对校外机构的转型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校外机构要从性质、思维、业务和模式四个方面来完成转型,使校外机构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教培预付费、校外培训广告走入历史

“双减”落地一个月左右,一些地方出现学科类培训由“地上”转入“地下”的问题,衍生出一系列隐形变异形态。

其中包括将“直播变录播”、以“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

9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从正反两个方面划清合规培训行为与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的界限。

之所以产生上述违规形态,根本原因还是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之下,家长有提高孩子的分数、名次的现实需求,如果这一需求没有得到疏导,通过公开、合法的渠道无法满足,就可能转为“地下”补课。

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不断深入,各类培训材料也成为监管重点。其中一些存在导向性、规范性、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对其编写、审核、选用等方面的要求不够明确,培训材料管理存在制度缺失。

这些培训材料,主要是指经审批登记的校外培训机构自主编写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材料,包括线上与线下、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材料。

同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对培训材料的编写、审查、监管提出明确规定,共列出十二条负面清单。

其中包括,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的商业广告,以及含有误导中小学生产商不良行为的内容,强调要守牢政治底线,不得出现意识形态问题,确保正确育人方向。

针对校外培训广告更严厉的整治也随之而来。

119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在目标要求中明确,不区分学科类、非学科类,要确保做到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刊登、不播发面向中小学(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

这是对“双减”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双减”中对于校外培训广告的要求是,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此次《通知》新增了针对非学科校外培训的监管,这也意味着,学科和非学科的硬广和软广都将被禁止。

“最后的靴子”

校外培训广告一同走进历史的,还有教培行业的预收费模式。

102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

被纳入监管的对象包括,各地面向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线上和线下教培机构。除了学科培训机构,还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此前,北京市、浙江省、四川省、银川市、合肥市、广东省等多地发布了有关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办法,提出引入银行对培训机构的预付费资金进行存管。

近年来预付费问题频频困扰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服务而非商品类领域,如教培、健身等。过去,教育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任意处置使用,卷款跑路、激进型机构大规模投资扩张等情况时有发生。

今年1月,以一对一辅导为主的在线教育机构学霸君宣布倒闭,创始人、CEO张凯磊在微信朋友圈中回应“爆雷”时提到,学霸君至少五次游走在资金链崩断边缘,并恳请市场头部的培训机构能够伸出援手。

同为老牌一对一培训机构的优胜教育也在去年10月爆出大量校区关停,创始人陈昊发布致歉信称,因加盟商资金断裂、失联、停课连累到正常经营的校区,加速了总部资金链断裂。

为了规避上述问题,“双减”政策已明确提出,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各地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收费价格也有明显压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均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各地制定的浮动幅度,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可不限。

目前,多地已出台限价方案,培训价格屡破新低。按照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班型,浙江金华为50元、40元、30元;广西为70元、50元、30元;现有公示中,海南省定价最低,三档分别低至25元、7元、5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政府指导定价标准,被认为是监管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最后的靴子”,将直接影响到学科类培训机构是否选择营改非,以及营改非之后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范经营。

熊丙奇认为,要遏制机构天价收费,但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指导定价要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能生存下去规范经营,而不是无法生存。

此外,关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也有了详细规定。128日,天津市出台“双减”后全国首份非学科教培机构设置标准,明确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要具有办学许可证,而对文化艺术类、科技类未作此规定。

各地双减推进得如火如荼,但也“要警惕部分地区的‘清零’思路

熊丙奇认为,“双减”的治理目标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因此,要始终聚焦这一目标,不能把目标偏移为关停“清零”学科类培训机构。

(实习记者陈银霞对本文亦有帮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双减”落地150天,教培机构的生死大考 | 回望2021⑨

2022年,“双减”仍被视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查沁君

教育培训行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

7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打响“双减”第一炮。

禁止寒暑假、休息日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等一系列严厉规定,让大批K9学科培训机构遭受重创。好未来(NYSETAL)、新东方(NYSEEDU)两巨头的市值,较年内高点共蒸发超五千亿元,头部机构裁员、中小机构倒闭、退费纠纷不断。

K9学科机构还要面临“营改非”的艰难选择。到今年年底前,须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营改非”后,教培机构定价、收费、营销将受严格限制,且办学者和股东不得再挪用办学结余。

在这五个月内,双减的补充文件也陆续出台,包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材料实施校内外双审核、设立预收费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全面禁止面向中小学的培训广告,同时对机构收费实施政府指导价。

19个部门组成“双减”工作的专门协调机制,已经出台了20多个配套的文件。”1221日,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如今,距离双减落地已经过去150天。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双减”成绩单显示,“校内减负成效初显,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八成。”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8月的8000条有效举报线索目前已经办结70%,剩余的30%主要涉及退费问题,因为退费问题涉及合同双方,有的还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核查,办结需要一定的时间。11月份共收到举报线索4280条,数量大幅下降,印证了“双减”工作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胡延品表示,2022年,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将继续把“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特别要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双巨头市值蒸发超5000亿

官方对于双减信号的释放,最早可追溯到今年521日,中央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双减

上述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谋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

关于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双减规定得更为严格,即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

此外,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发展数十年来,教培行业诞生数十家上市公司,疫情后的在线教育更是成为百亿美元涌入的投资风口。双减的出台,极大地挫伤了教培上市公司的命脉。

二级市场的教育股表现尤为惨烈。截至美东时间1222日收盘,好未来股价从今年2月的最高点90.96美元/股一路跌至4.12 美元/股,跌幅高达95.47%,市值蒸发560亿美元,约合3566.8元。

新东方从19.97美元/股下跌89.38%2.1美元/股,市值蒸发303亿美元,约合1929.9亿元。

高途(NYSEGOTU)股价峰值一度为149.05美元/股,如今仅为1.89美元/股,跌幅高达95.83%,居教育股跌幅首位。市值蒸发376.7亿美元,约合2399.3元。

由于“双减”禁止K9学科培训机构以营利性质经营,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网易有道(NYSEDAO)、一起教育(NASDAQYQ)等多家上市公司,已于近期宣布今年年末剥离其核心营收来源K9学科业务。

双减落地后一周,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此次会议从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两个方面做出了严格规范,要求抓好“三限”“三严”,做到“三提”“三管”。

针对校外培训,会议要求抓好“三限”,即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做好“三严”,即严管内容行为、严禁随意资本化、严控广告宣传。

对于校内教育,要求切实落实校内主责,做到“三提”。即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落实“三管”,即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

此次会议还针对校外机构的转型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校外机构要从性质、思维、业务和模式四个方面来完成转型,使校外机构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教培预付费、校外培训广告走入历史

“双减”落地一个月左右,一些地方出现学科类培训由“地上”转入“地下”的问题,衍生出一系列隐形变异形态。

其中包括将“直播变录播”、以“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

9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从正反两个方面划清合规培训行为与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的界限。

之所以产生上述违规形态,根本原因还是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之下,家长有提高孩子的分数、名次的现实需求,如果这一需求没有得到疏导,通过公开、合法的渠道无法满足,就可能转为“地下”补课。

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不断深入,各类培训材料也成为监管重点。其中一些存在导向性、规范性、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对其编写、审核、选用等方面的要求不够明确,培训材料管理存在制度缺失。

这些培训材料,主要是指经审批登记的校外培训机构自主编写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材料,包括线上与线下、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材料。

同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对培训材料的编写、审查、监管提出明确规定,共列出十二条负面清单。

其中包括,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的商业广告,以及含有误导中小学生产商不良行为的内容,强调要守牢政治底线,不得出现意识形态问题,确保正确育人方向。

针对校外培训广告更严厉的整治也随之而来。

119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在目标要求中明确,不区分学科类、非学科类,要确保做到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刊登、不播发面向中小学(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

这是对“双减”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双减”中对于校外培训广告的要求是,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此次《通知》新增了针对非学科校外培训的监管,这也意味着,学科和非学科的硬广和软广都将被禁止。

“最后的靴子”

校外培训广告一同走进历史的,还有教培行业的预收费模式。

102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

被纳入监管的对象包括,各地面向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线上和线下教培机构。除了学科培训机构,还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此前,北京市、浙江省、四川省、银川市、合肥市、广东省等多地发布了有关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办法,提出引入银行对培训机构的预付费资金进行存管。

近年来预付费问题频频困扰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服务而非商品类领域,如教培、健身等。过去,教育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任意处置使用,卷款跑路、激进型机构大规模投资扩张等情况时有发生。

今年1月,以一对一辅导为主的在线教育机构学霸君宣布倒闭,创始人、CEO张凯磊在微信朋友圈中回应“爆雷”时提到,学霸君至少五次游走在资金链崩断边缘,并恳请市场头部的培训机构能够伸出援手。

同为老牌一对一培训机构的优胜教育也在去年10月爆出大量校区关停,创始人陈昊发布致歉信称,因加盟商资金断裂、失联、停课连累到正常经营的校区,加速了总部资金链断裂。

为了规避上述问题,“双减”政策已明确提出,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各地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收费价格也有明显压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均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各地制定的浮动幅度,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可不限。

目前,多地已出台限价方案,培训价格屡破新低。按照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班型,浙江金华为50元、40元、30元;广西为70元、50元、30元;现有公示中,海南省定价最低,三档分别低至25元、7元、5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政府指导定价标准,被认为是监管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最后的靴子”,将直接影响到学科类培训机构是否选择营改非,以及营改非之后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范经营。

熊丙奇认为,要遏制机构天价收费,但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指导定价要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能生存下去规范经营,而不是无法生存。

此外,关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也有了详细规定。128日,天津市出台“双减”后全国首份非学科教培机构设置标准,明确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要具有办学许可证,而对文化艺术类、科技类未作此规定。

各地双减推进得如火如荼,但也“要警惕部分地区的‘清零’思路

熊丙奇认为,“双减”的治理目标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因此,要始终聚焦这一目标,不能把目标偏移为关停“清零”学科类培训机构。

(实习记者陈银霞对本文亦有帮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