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亮:尽信“码”则不如无“码”,疫情防控不能唯“码”是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亮:尽信“码”则不如无“码”,疫情防控不能唯“码”是从

如何缩短上下级之间的命令链,提高基层治理的自主性,使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发挥担当作为精神,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文丨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西安自去年底以来封城防疫,因健康码和核酸检测导致的问题不断,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1220日和14日,西安“一码通”出现两次系统崩溃,大量市民因为无法验码而难以通行或筛查核酸,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也因此被停职检查。近日,西安高新医院因为核酸检测报告过期而拒绝一名孕妇入院,导致其流产,这一恶性事件使本就处于舆论风暴的防疫工作雪上加霜。

健康码和行程码自2020年初在全国推行以来,为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提供了条件,也创造了密切接触者追踪的中国奇迹,使之成为全球少有的成功范例。但是,健康码是防疫的手段,验码的目的是为了防疫,我们不能为了验码而伤害了作为目标的防疫。“硬核”抗疫精神可嘉,但是如果因此而本末倒置、南辕北辙,那么就违背了疫情防控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如此一来,尽信码则不如无码。

此轮西安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唯“码”是从的做法,凸显出基于健康码的数字化防疫面临的尴尬与困局。

西安“一码通”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出行证”,但是它的稳定性不够,给防疫带来诸多变数。核酸检测隐性证明要求是48小时内的,但是检测报告出具时间不及时,导致报告即出即失效的尴尬。一些人核酸检测需要亮码才能出行,但是亮码需要核酸检测证明,由此陷入检测与亮码孰先孰后的死循环。最近这起孕妇流产事件,同样凸显出唯“码”是从带来的恶果。

当然,因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而引发的数字化防疫问题,西安并非孤例,此前在其他地区也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比如,跨地区人口流动带来的健康码互认问题,健康码大面积黄码和红码引发的舆情危机,等等。一旦验码成为必须守护的防疫底线,一旦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成为数字通行证,层层加“码”和“码”上加“码”带来的问题就会凸显,并反过来危及防疫工作本身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我们可以指责基层工作人员眼中有“码”,心中无人,但是也要考虑到基层防疫的苦衷和困境。作为防疫“看门人”的基层工作人员,之所以不敢对有特殊情况的人们网开一面,多半在于上级部门的刚性命令和严格要求,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裁量权,哪怕他们心生同情也爱莫能助。他们可能富有同理心,也会同情当事人,但是上级部门却不会同情他们,他们甚至会为此而丢掉赖以为生的工作。因此,出于避责和自保而做出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方面,为了尽最大可能堵住防疫漏洞,这种刚性要求和铁面无私确实不可或缺,特别是面对感染风险和传播力都越来越强的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中国是浓厚的人情社会,潜规则也较为流行,这使社会规则的灵活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疫情防控要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例外,否则为了容许例外的小口子,就会被撕成肆意妄为的大缺口,很多事情也会因此而变味或走样。

但另一方面,面对错综复杂和千姿百态的具体问题和突发情况,刚性约束又带来了龃龉和冲突,也让基层防疫人员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当防疫风险和急诊、灭火等其他风险相叠加时,优先级的错位和左右为难往往成为考验基层工作人员的一道道难题。

由于上级政策未必合适或有利,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会对上级政策进行变通,这使上级为了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而严加要求,留给基层的自由裁量权也尽可能小。但是,政策变通有不利的一面,也有因地制宜和特事特办的另一面。对政策变通一棍子打死,固然可以使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但是也使政策陷入背离初衷的风险。

这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化管控模式,已经让我们屡次三番地遭遇类似问题,也的确到了必须反思和改进的时候。试想,基层盲从上级命令,看似是在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反过来也会使上级部门遭遇危机。如何缩短上下级之间的命令链,提高基层治理的自主性,使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发挥担当作为精神,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我们期待西安及其他城市都能从此类案例中汲取教训和获得启发,回归疫情防控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定位数字化防疫的功能边界。要平衡好疫情防控和其他方面的辨证关系,使防疫不至于出现和其他工作彼此伤害的尴尬。比如,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不是为了围追堵截的防人,也不应成为危及其他工作的理由。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引导、培训和保护,使他们能够在执行政策的同时因为得到尊重和保护而更加人性化,而不是盲目服从上级命令。要强化对基层治理的制度性保障,使基层工作人员不因为看似违背政策要求但实则回归政策初衷的表现而被问责或惩罚。否则,逆向激励带来的恶果会反复出现,并吞噬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绩。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亮:尽信“码”则不如无“码”,疫情防控不能唯“码”是从

如何缩短上下级之间的命令链,提高基层治理的自主性,使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发挥担当作为精神,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文丨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西安自去年底以来封城防疫,因健康码和核酸检测导致的问题不断,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1220日和14日,西安“一码通”出现两次系统崩溃,大量市民因为无法验码而难以通行或筛查核酸,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也因此被停职检查。近日,西安高新医院因为核酸检测报告过期而拒绝一名孕妇入院,导致其流产,这一恶性事件使本就处于舆论风暴的防疫工作雪上加霜。

健康码和行程码自2020年初在全国推行以来,为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提供了条件,也创造了密切接触者追踪的中国奇迹,使之成为全球少有的成功范例。但是,健康码是防疫的手段,验码的目的是为了防疫,我们不能为了验码而伤害了作为目标的防疫。“硬核”抗疫精神可嘉,但是如果因此而本末倒置、南辕北辙,那么就违背了疫情防控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如此一来,尽信码则不如无码。

此轮西安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唯“码”是从的做法,凸显出基于健康码的数字化防疫面临的尴尬与困局。

西安“一码通”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出行证”,但是它的稳定性不够,给防疫带来诸多变数。核酸检测隐性证明要求是48小时内的,但是检测报告出具时间不及时,导致报告即出即失效的尴尬。一些人核酸检测需要亮码才能出行,但是亮码需要核酸检测证明,由此陷入检测与亮码孰先孰后的死循环。最近这起孕妇流产事件,同样凸显出唯“码”是从带来的恶果。

当然,因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而引发的数字化防疫问题,西安并非孤例,此前在其他地区也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比如,跨地区人口流动带来的健康码互认问题,健康码大面积黄码和红码引发的舆情危机,等等。一旦验码成为必须守护的防疫底线,一旦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成为数字通行证,层层加“码”和“码”上加“码”带来的问题就会凸显,并反过来危及防疫工作本身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我们可以指责基层工作人员眼中有“码”,心中无人,但是也要考虑到基层防疫的苦衷和困境。作为防疫“看门人”的基层工作人员,之所以不敢对有特殊情况的人们网开一面,多半在于上级部门的刚性命令和严格要求,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裁量权,哪怕他们心生同情也爱莫能助。他们可能富有同理心,也会同情当事人,但是上级部门却不会同情他们,他们甚至会为此而丢掉赖以为生的工作。因此,出于避责和自保而做出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方面,为了尽最大可能堵住防疫漏洞,这种刚性要求和铁面无私确实不可或缺,特别是面对感染风险和传播力都越来越强的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中国是浓厚的人情社会,潜规则也较为流行,这使社会规则的灵活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疫情防控要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例外,否则为了容许例外的小口子,就会被撕成肆意妄为的大缺口,很多事情也会因此而变味或走样。

但另一方面,面对错综复杂和千姿百态的具体问题和突发情况,刚性约束又带来了龃龉和冲突,也让基层防疫人员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当防疫风险和急诊、灭火等其他风险相叠加时,优先级的错位和左右为难往往成为考验基层工作人员的一道道难题。

由于上级政策未必合适或有利,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会对上级政策进行变通,这使上级为了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而严加要求,留给基层的自由裁量权也尽可能小。但是,政策变通有不利的一面,也有因地制宜和特事特办的另一面。对政策变通一棍子打死,固然可以使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但是也使政策陷入背离初衷的风险。

这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化管控模式,已经让我们屡次三番地遭遇类似问题,也的确到了必须反思和改进的时候。试想,基层盲从上级命令,看似是在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反过来也会使上级部门遭遇危机。如何缩短上下级之间的命令链,提高基层治理的自主性,使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发挥担当作为精神,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我们期待西安及其他城市都能从此类案例中汲取教训和获得启发,回归疫情防控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定位数字化防疫的功能边界。要平衡好疫情防控和其他方面的辨证关系,使防疫不至于出现和其他工作彼此伤害的尴尬。比如,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不是为了围追堵截的防人,也不应成为危及其他工作的理由。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引导、培训和保护,使他们能够在执行政策的同时因为得到尊重和保护而更加人性化,而不是盲目服从上级命令。要强化对基层治理的制度性保障,使基层工作人员不因为看似违背政策要求但实则回归政策初衷的表现而被问责或惩罚。否则,逆向激励带来的恶果会反复出现,并吞噬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绩。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