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1年国内乘用车总销量破2000万,年销前10名自主品牌已占6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1年国内乘用车总销量破2000万,年销前10名自主品牌已占6席

今年或将提前实现新能源车占新车总销量20%的目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迪

1月11日,乘联会正式发布2021年12月及2021年全年销量数据。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1-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累计已达到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

回顾2021年,虽然疫情形势好转,但芯片短缺贯穿全年。

一季度汽车市场平稳恢复;二季度芯片短缺开始影响汽车供给,市场走势逐步减弱;三季度芯片问题达到顶峰,汽车厂家大幅减产影响终端市场;四季度缺芯缓解,汽车供给趋于稳定,市场表现略好于三季度——尤其是年底芯片短缺影响明显改善,使得豪华品牌及合资品牌得以改善生产节奏和规模,厂商销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根据乘联会刚刚发布的2021年1-12月车企广义乘用车批发年销量数据看。

排在第一位的依旧是一汽-大众,年销量达到了180.1万辆,同比下滑13.1%,在2021年占据了8.4%的市场份额;第二位是上汽通用,年销量133.2万辆,同比下滑9.3%,在2021年占据了6.2%的市场份额;第三则不再是往年的上汽大众,而是自主品牌吉利——这也是吉利首次拿到国内年销量前三名次,只比第二名上汽通用少了不到5000辆车,为132.8万辆,因此市场份额也旗鼓相当,同样为6.2%。

之后的四到十位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126.6万辆,同比上升15.8%,占据5.9%的市场份额);上汽大众(124.2万辆,同比下滑17.5%,占据5.5%的市场份额);长安汽车(122.2万辆,同比上升23.6%,占据5.7%的市场份额);东风日产(108.1万辆,同比下滑10.9%,占据5%的市场份额);长城汽车(108.1万辆,同比上升18.2%,占据549%的市场份额);奇瑞汽车(87.7万辆,同比上升38.3%,占据4.1%的市场份额)以及一汽丰田(83.2万辆,同比上升6.8%,占据3.9%的市场份额)。

通过这份数据不难发现,2021年自主品牌正在快速崛起,前十名中已经占了六席,且相比2020年的销量成绩与市场占比都有了不小的提高;而原本主导国内市场的合资品牌,在2021年的销量前十位中,只剩下四席,且年销量基本都不如2020年,市场占比也在被慢慢蚕食。

而且从第二名到第五名这四家车企之间的销量差距并不大,基本都控制在10万辆以内——可以预计,2022年的销量前十位名次,估计还会有新的变动。

去年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也达到了210.5万辆,零售环比11月增长了15.9%,相比近几年来12月环比增长10%的平均水平,去年12月的零售环比走势明显改善。

不过,与2020年同期比月销还是下降7.9%,但相较2019年12月只下降了1.9%。原因是去年年底经销商冲量力度小于往年,双十二及圣诞节、车展等活动营销力度不大,消费者年底购车热情并不高。

再加上经销商为销售旺季积极备货,库存出现进一步回升,这也带来了一定资金压力。不过,热销车型短缺、提车周期较长等问题仍存。

同时,多地散点疫情爆发并倡导就地过年,节前返乡受阻进一步影响旺季需求的释放。因此,去年12月没有像往那般年出现“翘尾效应”。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出行分会秘书长常亮分析:“随着海外疫情逐步回稳,芯片短缺逐步缓解,生产逐步恢复,批发量有所回升,但终端量还是受影响,恢复节奏比较缓慢,销量是呈下降趋势的。预计随着芯片供应紧张程度逐步下降,终端零售会逐渐恢复。”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乘用车的零售销量相比2020年同比净增量86万辆。其中,传统燃油车减少102万辆的同比下降6%,新能源车增量188万辆,同比增长169%。新能源车对全年乘用车同比增速贡献了9个百分点。

2021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走势形已成强烈差异化,前者对后者已出现部分替代效应,2021年整个车市已经开始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

去年12月,新能源市场零售销量达到47.5万辆,同比增长128.8%,环比增长25.4%;批发销量达到50.5万辆,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长17.8%——批发渗透率已经达到21.3%,2021年1-12月总体渗透率达到15.7%,较2020年5.8%有了提升明显。

尤其是自主品牌,12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高达35.2%;豪华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也达到了27.2%;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依旧垫底,仅为3.7%。

乘联会认为:2021年,中国车市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特征。其中,新能源则处于高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之前两年比较低迷,比如2020年的新能源车年销量117万辆,以此奠定了高增长基础。此外,2021年后期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但从基数看,仍处于持续较高的增长态势。

从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的占比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的目标,有望在2022年就实现。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1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呈现良好的增长表现,尤其是月度连续环比持续稳定的增长,体现了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需求相对比较旺盛。再叠加补贴退坡的效应,实现了今年新能源乘用车的一个超强翻倍增长的良好表现,这也是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不断提升,市场拉动效果极好的体现。

此外,去年12月,豪华车零售25万辆,虽然同2020年12月比下降3%,但环比11月增长了18%,相比2019年12月增长了22%。年末豪华车市场特别稳健,将为2022年一月的开门红奠定不错的基础。

12月,自主品牌零售达到了93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11月也增长了12%,相比2019年12月更是大长25%。而国内零售份额为46.3%,同比增长了6.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表现再021年很强,尤其是新能源市场,已经获得了明显增量,尤其是比亚迪、长城、上汽集团(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等传统品牌,均出现了高幅增长的态势。

主流合资品牌方面,12月零售量为93万辆,虽然同2020年比下降了19%,但环比11月也是增长19%。其中,日系品牌的零售份额最大,达到了22.2%,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9%,法系份额提升0.3个百分点。

除了销量外,乘联会还公布了2021年的总体产量数据。

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在芯片等原材料供给缓解的情况下,汽车供给端持续改善,乘用车月生产辆达到246.6万辆,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10.6%。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18%;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11%;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8%。

截止2021年年底,国内累计生产新车共2095.1万辆,同2020年比增长了7.7%。而正是第四季度产量的逐渐恢复,使得国内销量也在不断环比上升。

以及表现极为亮眼的总体出海数据,

去年12月,国内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达到17万辆,同比大增63%。自主品牌达到15万辆,同比增长77%;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2万辆,同比增长26%;还有新能源汽车,占12月出口总量的15%——具体来看,上汽乘用车12月共出口新能源车5716辆,吉利为637辆,比亚迪为563辆,特斯拉中国为245辆,长城汽车为203辆。

预计今年1月,由于拥有了更充裕的芯片供给,推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不少主流车厂的主流车型会在本月加速投放,渠道库存也将有所改善,给2022年的第一波车市旺季带来进一步改善,推动春节前零售进一步回暖。

此外,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实施,部分车型价格微调,新能源车消费者的心态也会出现变化,因此不排除2022年1月新能源车需求会受到轻微影响。但总体大方向上看,新能源车会在2022年持续火爆,因为目前不少品牌还积压着大量的前期未交付订单,因此大部分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不会因补贴退坡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总之,乘联会预计2022年汽车产业或许依旧会被供应链与疫情等不可抗拒力困扰,但中国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传统车企会有强势的反击,且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会更加分化明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1年国内乘用车总销量破2000万,年销前10名自主品牌已占6席

今年或将提前实现新能源车占新车总销量20%的目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迪

1月11日,乘联会正式发布2021年12月及2021年全年销量数据。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1-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累计已达到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

回顾2021年,虽然疫情形势好转,但芯片短缺贯穿全年。

一季度汽车市场平稳恢复;二季度芯片短缺开始影响汽车供给,市场走势逐步减弱;三季度芯片问题达到顶峰,汽车厂家大幅减产影响终端市场;四季度缺芯缓解,汽车供给趋于稳定,市场表现略好于三季度——尤其是年底芯片短缺影响明显改善,使得豪华品牌及合资品牌得以改善生产节奏和规模,厂商销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根据乘联会刚刚发布的2021年1-12月车企广义乘用车批发年销量数据看。

排在第一位的依旧是一汽-大众,年销量达到了180.1万辆,同比下滑13.1%,在2021年占据了8.4%的市场份额;第二位是上汽通用,年销量133.2万辆,同比下滑9.3%,在2021年占据了6.2%的市场份额;第三则不再是往年的上汽大众,而是自主品牌吉利——这也是吉利首次拿到国内年销量前三名次,只比第二名上汽通用少了不到5000辆车,为132.8万辆,因此市场份额也旗鼓相当,同样为6.2%。

之后的四到十位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126.6万辆,同比上升15.8%,占据5.9%的市场份额);上汽大众(124.2万辆,同比下滑17.5%,占据5.5%的市场份额);长安汽车(122.2万辆,同比上升23.6%,占据5.7%的市场份额);东风日产(108.1万辆,同比下滑10.9%,占据5%的市场份额);长城汽车(108.1万辆,同比上升18.2%,占据549%的市场份额);奇瑞汽车(87.7万辆,同比上升38.3%,占据4.1%的市场份额)以及一汽丰田(83.2万辆,同比上升6.8%,占据3.9%的市场份额)。

通过这份数据不难发现,2021年自主品牌正在快速崛起,前十名中已经占了六席,且相比2020年的销量成绩与市场占比都有了不小的提高;而原本主导国内市场的合资品牌,在2021年的销量前十位中,只剩下四席,且年销量基本都不如2020年,市场占比也在被慢慢蚕食。

而且从第二名到第五名这四家车企之间的销量差距并不大,基本都控制在10万辆以内——可以预计,2022年的销量前十位名次,估计还会有新的变动。

去年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也达到了210.5万辆,零售环比11月增长了15.9%,相比近几年来12月环比增长10%的平均水平,去年12月的零售环比走势明显改善。

不过,与2020年同期比月销还是下降7.9%,但相较2019年12月只下降了1.9%。原因是去年年底经销商冲量力度小于往年,双十二及圣诞节、车展等活动营销力度不大,消费者年底购车热情并不高。

再加上经销商为销售旺季积极备货,库存出现进一步回升,这也带来了一定资金压力。不过,热销车型短缺、提车周期较长等问题仍存。

同时,多地散点疫情爆发并倡导就地过年,节前返乡受阻进一步影响旺季需求的释放。因此,去年12月没有像往那般年出现“翘尾效应”。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出行分会秘书长常亮分析:“随着海外疫情逐步回稳,芯片短缺逐步缓解,生产逐步恢复,批发量有所回升,但终端量还是受影响,恢复节奏比较缓慢,销量是呈下降趋势的。预计随着芯片供应紧张程度逐步下降,终端零售会逐渐恢复。”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乘用车的零售销量相比2020年同比净增量86万辆。其中,传统燃油车减少102万辆的同比下降6%,新能源车增量188万辆,同比增长169%。新能源车对全年乘用车同比增速贡献了9个百分点。

2021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走势形已成强烈差异化,前者对后者已出现部分替代效应,2021年整个车市已经开始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

去年12月,新能源市场零售销量达到47.5万辆,同比增长128.8%,环比增长25.4%;批发销量达到50.5万辆,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长17.8%——批发渗透率已经达到21.3%,2021年1-12月总体渗透率达到15.7%,较2020年5.8%有了提升明显。

尤其是自主品牌,12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高达35.2%;豪华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也达到了27.2%;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依旧垫底,仅为3.7%。

乘联会认为:2021年,中国车市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特征。其中,新能源则处于高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之前两年比较低迷,比如2020年的新能源车年销量117万辆,以此奠定了高增长基础。此外,2021年后期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但从基数看,仍处于持续较高的增长态势。

从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的占比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的目标,有望在2022年就实现。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1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呈现良好的增长表现,尤其是月度连续环比持续稳定的增长,体现了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需求相对比较旺盛。再叠加补贴退坡的效应,实现了今年新能源乘用车的一个超强翻倍增长的良好表现,这也是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不断提升,市场拉动效果极好的体现。

此外,去年12月,豪华车零售25万辆,虽然同2020年12月比下降3%,但环比11月增长了18%,相比2019年12月增长了22%。年末豪华车市场特别稳健,将为2022年一月的开门红奠定不错的基础。

12月,自主品牌零售达到了93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11月也增长了12%,相比2019年12月更是大长25%。而国内零售份额为46.3%,同比增长了6.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表现再021年很强,尤其是新能源市场,已经获得了明显增量,尤其是比亚迪、长城、上汽集团(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等传统品牌,均出现了高幅增长的态势。

主流合资品牌方面,12月零售量为93万辆,虽然同2020年比下降了19%,但环比11月也是增长19%。其中,日系品牌的零售份额最大,达到了22.2%,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9%,法系份额提升0.3个百分点。

除了销量外,乘联会还公布了2021年的总体产量数据。

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在芯片等原材料供给缓解的情况下,汽车供给端持续改善,乘用车月生产辆达到246.6万辆,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10.6%。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18%;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11%;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8%。

截止2021年年底,国内累计生产新车共2095.1万辆,同2020年比增长了7.7%。而正是第四季度产量的逐渐恢复,使得国内销量也在不断环比上升。

以及表现极为亮眼的总体出海数据,

去年12月,国内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达到17万辆,同比大增63%。自主品牌达到15万辆,同比增长77%;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2万辆,同比增长26%;还有新能源汽车,占12月出口总量的15%——具体来看,上汽乘用车12月共出口新能源车5716辆,吉利为637辆,比亚迪为563辆,特斯拉中国为245辆,长城汽车为203辆。

预计今年1月,由于拥有了更充裕的芯片供给,推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不少主流车厂的主流车型会在本月加速投放,渠道库存也将有所改善,给2022年的第一波车市旺季带来进一步改善,推动春节前零售进一步回暖。

此外,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实施,部分车型价格微调,新能源车消费者的心态也会出现变化,因此不排除2022年1月新能源车需求会受到轻微影响。但总体大方向上看,新能源车会在2022年持续火爆,因为目前不少品牌还积压着大量的前期未交付订单,因此大部分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不会因补贴退坡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总之,乘联会预计2022年汽车产业或许依旧会被供应链与疫情等不可抗拒力困扰,但中国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传统车企会有强势的反击,且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会更加分化明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