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关于扎克伯格亲手制作26张PPT讲工作效率的文章在朋友圈的出镜率很是不错。
我承认我开始也是好奇大Boss亲手做的PPT该长什么样的,但点进去后,才发现这个号称Faceboook内部工作效率指南是个时间管理经验大杂烩。此时我必须要怀疑这种做法到底是不是小扎应有的水准了,毕竟他可是个给襁褓中的女儿都要讲量子物理的人。
打脸还要看证据。于是我试着动手找找PPT的内容来源,很快就发现,这些PPT最早出现在2013年3月28日,是一个叫Étienne Garbugli的高级用户体验研究员发表在幻灯片共享平台SlideShare上的。从那时开始,这篇文章大概每隔几个月就会在网上重新走红一次。你要有闲情也可以回头翻翻自己的微信收藏夹,说不定之前也早Mark过几次了。
在最初几年,这些PPT是并没有跟扎克伯格扯上什么关系的。那时候,全套PPT的第一张上还标明着作者,文章名还叫《我希望在20岁前就知道的26条时间管理秘笈》,并且在2013年12月,SlideShare还将其评为了当年“最受喜爱”的演讲稿。

不过到了2015年,故事开始有了转折。当2015年10月马克·扎克伯格在清华用中文演讲后,这套已经流传两年多的时间管理方法突然摇身一变成了Facebook的内部PPT,然后就继续顶着这个名号时不时在网上露下脸。有说这些方法是被扎克伯格点过赞的,有说这些方法是扎克伯格本人使用的,发展到如今,连PPT都变成扎克伯格亲手做的了。
是不是又有种沦为营销肉鸡的悲凉感?其实,要想取得不错的工作成就,学会独立思考和质疑可能比提高工作效率还重要。
不过呢,在这儿我也还是要负责任地说一句,虽然这些PPT不是扎克伯格做的,内容还是值得学习学习的。毕竟作者Étienne Garbugli也是经历过好长穷忙阶段,才渐渐学会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工作量的。而且他如今也成为了一名顾问和企业家,还出版了自己的书籍。
下面我挑选部分给你参考参考:
1. 时间总是有的,最关键是怎么安排。

2. 每天安排4到5个小时真正工作时间就好。时间总是会被填满的。
3. 当你在状态时,就多干点,不然就好好休息。有时候会连着几天都没法工作,有时却又能天天忙活 12 小时,这都很正常。
4. 尊重你的时间,并使其得到尊重。你的时间值1000美元每小时。
5. 不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这只会分散注意力。

6. 进入工作状态的最佳方式就是工作,从简单的小任务做起,让工作开展起来。

7. 区分开脑力任务与非脑力任务,使执行更迅速,思考更有效。
8. 会议最好安排在早上,否则大量时间会浪费在会议准备上。

9. 将团队会议和沟通交流(通过邮件或电话)做集中安排,腾出大块不受干扰的工作时间。一个小会,也会毁了一个下午,因为它会把下午撕成两个较小的时间段,以至于啥也干不成。
10. 番茄工作法,在高强度集中工作的时间段之间拖延。

11. 将不切实际的任务分解成一些合理的小块。只要每天都完成小任务,就会越来越接近大目标。
12. 从没有两项任务同等重要,仔细考虑待办事项列表。

13. 清楚一天中真正要完成一件事是什么。
14. 把任务按时分段,就能感觉它快被搞定了。

15. 如果某件事别人能做到八成,就让他去办。
16. 给每项任务都设置截止日期。

17. 给时间紧或有压力的任务设置结束时间。让每件事都在某个时间点终结。
18. 把干扰你的每件事都写下来。无论什么,如谷歌搜索、杂乱的念头、新想法。一旦写下来,它们就不会在你处于工作状态时冒出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