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的新择业观:这份工作能否为下次跳槽提供底气|春节,我们聊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的新择业观:这份工作能否为下次跳槽提供底气|春节,我们聊聊

流量红利已经见底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正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蜕变为成熟期,行业里每一位员工都在影响之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姝祺

互联网行业正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蜕变为成熟期,行业里每一位员工深受转型影响。在一年踏入互联网行业的职场新人,必然能更直接感受到行业的变化。

界面职场联系了四位刚刚踏入互联网公司的职场新人,并让其对自己过去一年的职场体验评分。

他们有的收获了快乐,有的在裁员浪潮后留了下来,而有的未能度过试用期,还有的因不佳的职场体验频频跳槽。从学生身份转变为职场人,他们在行业中经历成长与改变,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李静:入职时间6个月,职场满意度85分

“目前我还是在一个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之中。”

当初在择业的时候,我没有强烈选择互联网公司的执念。秋招时期,我主要往杭州和北京的外企或者国内百强公司投递,一是考虑到背靠大公司稳定更强,能提供合理合法的福利保障;二是大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薪资待遇整体偏高,让我在北京生存没有问题。

刚好现在公司是国内头部互联网大厂,提供的岗位还是管培生,其轮岗制度可以让我在上下游的链路中体会到不一样的职能分工,挖掘自己真正的工作兴趣点以及什么样的岗位才是最适合自己。整个轮岗经历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获取过程。

而这一年我的几次职位转变的确也证实了这一点。最开始我在杭州干了三个月的运营,最直接感受是不想在杭州生活,作为北方人,杭州夏天湿热的环境对我是一大挑战。后来回北京做了两个月的产品,虽然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到核心业务,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岗位,欠缺从用户需求反推实现过程的逻辑思考能力。

好在这两站的工作为我熟悉互联网的框架骨架打下了基础。运营和产品两个岗位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公司属性,即使我以后跳槽到其他互联网公司也能上手。现在和朋友聊天说起工作,还会被吐槽互联网味儿太重,张口闭口都是“黑话”。这也是受环境氛围影响,所谓“黑话”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习惯用语。

说实话,我在进入公司之前对互联网行业是有担心的,“996”、“大小周”这些传闻都很多,但进来后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们除了在特殊节点时候加班较晚,但基本晚上到点儿就下班,不少同事直接吃完晚饭就回家了。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在没有严格加班要求的前提下,我身边依旧有一些主动要求加班的同事。我最开始挺不理解这种行为,后来在职场久了才意识到,“工作时长”在他们眼里也是重要的衡量绩效考核的标准,在无形的默契中,员工“自发”成为了“996”的一员。

整体上我这一年过得很快乐,互联网行业结构扁平,上下级相处平等,领导没有强制要求加班,没有奇葩同事,我每天可以感受到成长和收获,属于比较难得的职场环境了。如果说有扣分的地方,大概是我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价值,工作实际产出较少,多数时候仍是职场旁观者。

目前我还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工作方式、沟通方法、工作习惯,还有思维模式的调整。从学生身份转化为职场新人,最关键的是从被动学习调整为主动学习。刚进入职场,很多东西都不懂,就照着获得领导认可的人来学,学怎么安排任务优先级、跨部门沟通方式等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职场人思维,也完成职业身份的转变。

陈雯:入职时间14个月,职场满意度80分

“我在这里很快乐,也收获了很多温暖。”

从暑期实习到校招进入现在公司,我先后在两家互联网大厂工作过,相比较之下,现任公司在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更深得我心。

在上家公司,我第一次遭受了职场PUA。带我的小组长经常性对我的工作内容挑刺,并无理由质疑我的工作能力,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受到尊重。整个团队也不和谐,我切身感受到了电视剧里上演的职场勾心斗角,因此来这个团队的实习生也流动频繁,我坚持三个月属于呆的时间最长的了,有的甚至只呆了三天就直接离职了。

到现在公司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和谐的职场环境。同事之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自己的工作产出有迹可循,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每一步成长。在这里,我不是一颗无用的螺丝钉,而是真正发挥了自我价值。

作为职场新人,我看重的不是薪资待遇的高低,而是自己在这家公司学到了哪些东西,成长性是更关键一点。当然,经历了上家公司糟糕的职场环境,现在领导也成为了我找工作的考虑因素。

我在这家公司很快乐,也收获了很多温暖,尤其是今年公司裁员时,也看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怀。长期以来,外界对我司的财务状况就不看好,员工彼此之间心知肚明。大老板们都很坦诚,多次提到现在面临比较艰难的现状,压力很大,年会的时候大老板发言甚至一度哽咽。

去年,公司经历了一次“伤筋动骨”的裁员风波,一度上了热搜头条。我所在的部门就有六成人被裁掉,但被裁掉的员工几乎无人对公司存在怨言,大家是心平气和,抱着理解的态度离开。很多离职同事发的朋友圈也是感激在公司的成长,希望公司能够越来越好。我觉得只有日常对员工的关怀做到位了,才能即使在裁员的残酷时刻,依然收到比较正向的反馈。

作为刚入职场的新人就经历公司的动荡,不可避免地对我的职场安全感产生影响,互联网行业的确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以前的职业规划是努力在公司做到中高层,现在也会听听父母的意见,或许继续深耕学业,毕业后做高校老师是一条更稳定的出路。

张志:入职时间6个月,职场满意度60分

“尽管我对互联网行业依旧充满想象,但短期内我不会再涉足这个领域。”

我的职场生涯刚开始起步,就遭到了“滑铁卢”——在试用期结束快要转正的时候,被通知没有相匹配的岗位,需要转岗或者直接离开。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投递简历自然多是互联网公司,也收到了一些不错的offer。最终选定这一家公司,一是因为工作地位于上海,二是做游戏开发,自己也比较感兴趣。但没想到试用期都没能挺过,直接体会到了互联网行业的残酷。

我还记得是去年12月,当时多家互联网公司都传出了裁员的风声,我并未放在心上。按照公司以往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试用期前三个月没有被淘汰,就能够顺利留下来,显然我不是这个幸运儿。

现在回过头想,其实都有迹可循。寒假我在这家公司提前实习了一个月,那个时候感觉游戏行业整体蓬勃向上发展,自己工作岗位也有前途,但是到六月份正式入职,发现部门所需要的工作岗位从我本身擅长的后端维护转变为了游戏客户端、服务端维护等前端业务,游戏行业也受到政策更严格监管,因此我并没有很实际的工作产出,自己的工作兴趣也有所磨灭,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离开这家公司后,我开始了新一轮投简历。一次打击并没有让我产生失业危机感,近期陆续收到了几家互联网大厂发出的橄榄枝,也是从侧面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不过要强调的是,尽管我对互联网行业依旧充满想象,短期内我不会再涉足这个领域。最近我接受了一家外企的offer,它提供的薪资不足互联网大厂给出的一半,但是胜在更加稳定。我不想再经历一次试用期就被裁,哪怕面试时HR明确告诉我这是个刚起步的项目组,发展的业务是接下来的重点,裁员只是小概率事件,

另外,我也想体验外企的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之前在的大厂加班情况在业内已经算少的,但晚上十一二点才走的人依旧很多,在外企这种“内卷”现象应该会改善很多。其实确定入职这家外企后,内心有过一丝后悔,如果之后觉得节奏太慢,或许某一天还会再回到互联网行业。

赵甜:最新入职时间两周,职场满意度10分

“我的新择业观:这份工作能否为我的下一次跳槽提供底气。”

之所以说是“最新入职时间”,是因为我踏入职场后,就在频繁地跳槽换工作,最长的一段工作也不过五个月,没有熬过试用期,我的求职观念在多次工作变动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第一份工作是暑期实习转正而来,在某知名游戏大厂做发行。我在收到转正批准后选择了拒绝,一方面是当时对岗位本身存在误解,认为上升空间有限,想尝试更具创意性的游戏工种,另一方面是公司部分男领导存在对女性的不尊重现象,自己年轻冲动觉得难以忍受,多重因素之下我选择离开。

随后,我参加了2021届秋招,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游戏部门。因为游戏部门不是该公司主营业务,能给到的资金支持很少,所以基本没有推出过市场反响叫好的游戏。

受制于平台局限,我可以清楚感知到自己的能力提升非常受限。我有时候观察,同部门毕业了一两年的校招生做的事情和我这个刚入职的新人都没有差别,如果继续呆下去,我的成长性也就停留于此。

薪资待遇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这家公司虽然薪资给的是业内平均水平,但多次存在无效加班情况,我认为个人投入与产出是不成正比,而且也给我身体带来了损耗。

也是这一段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好的平台是多么重要,它直接关联到员工未来个人成长、可接触资源、同事三观调性等。我很后悔当初轻易放弃了游戏大厂暑期转正的机会,后来我还和前领导联系过想要跳槽回来,可惜没有了合适岗位。

吸取教训后,最新入职的这家公司专注于做游戏,在社交平台有诸多粉丝拥蹙。但是,我所在的海外发行部门今年刚成立不久,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仍处于混乱状态,部门大领导既不懂游戏也不懂发行,而且在我正式入职前一周,凭借他的个人喜好,裁掉了20%的员工。

我刚过来时候陡然听到这个消息,工作压力成倍增加。此外,团队的不成熟导致大家在海外发行业务上都是摸石子过河,我被迫从职场菜鸟转变为负责所有市场决策的“职场精英”,没有人教导我如何去做,没有团队和我相协商共担责任。高压时候忍不住想,直接被裁掉拿补偿走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过去我的择业标准是部门氛围和谐,岗位职责与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相匹配,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现在回过头看这是过于理想化的目标了,很多时候你只是“螺丝钉”而已。薪资待遇、加班强度、平台资源已经跃升到我择业更重要位置。更直白来说就是,这份工作能否为我的下一次跳槽提供底气。我依旧会在这家公司继续干下去,毕竟它是我目前最好的选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的新择业观:这份工作能否为下次跳槽提供底气|春节,我们聊聊

流量红利已经见底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正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蜕变为成熟期,行业里每一位员工都在影响之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姝祺

互联网行业正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蜕变为成熟期,行业里每一位员工深受转型影响。在一年踏入互联网行业的职场新人,必然能更直接感受到行业的变化。

界面职场联系了四位刚刚踏入互联网公司的职场新人,并让其对自己过去一年的职场体验评分。

他们有的收获了快乐,有的在裁员浪潮后留了下来,而有的未能度过试用期,还有的因不佳的职场体验频频跳槽。从学生身份转变为职场人,他们在行业中经历成长与改变,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李静:入职时间6个月,职场满意度85分

“目前我还是在一个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之中。”

当初在择业的时候,我没有强烈选择互联网公司的执念。秋招时期,我主要往杭州和北京的外企或者国内百强公司投递,一是考虑到背靠大公司稳定更强,能提供合理合法的福利保障;二是大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薪资待遇整体偏高,让我在北京生存没有问题。

刚好现在公司是国内头部互联网大厂,提供的岗位还是管培生,其轮岗制度可以让我在上下游的链路中体会到不一样的职能分工,挖掘自己真正的工作兴趣点以及什么样的岗位才是最适合自己。整个轮岗经历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获取过程。

而这一年我的几次职位转变的确也证实了这一点。最开始我在杭州干了三个月的运营,最直接感受是不想在杭州生活,作为北方人,杭州夏天湿热的环境对我是一大挑战。后来回北京做了两个月的产品,虽然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到核心业务,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岗位,欠缺从用户需求反推实现过程的逻辑思考能力。

好在这两站的工作为我熟悉互联网的框架骨架打下了基础。运营和产品两个岗位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公司属性,即使我以后跳槽到其他互联网公司也能上手。现在和朋友聊天说起工作,还会被吐槽互联网味儿太重,张口闭口都是“黑话”。这也是受环境氛围影响,所谓“黑话”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习惯用语。

说实话,我在进入公司之前对互联网行业是有担心的,“996”、“大小周”这些传闻都很多,但进来后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们除了在特殊节点时候加班较晚,但基本晚上到点儿就下班,不少同事直接吃完晚饭就回家了。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在没有严格加班要求的前提下,我身边依旧有一些主动要求加班的同事。我最开始挺不理解这种行为,后来在职场久了才意识到,“工作时长”在他们眼里也是重要的衡量绩效考核的标准,在无形的默契中,员工“自发”成为了“996”的一员。

整体上我这一年过得很快乐,互联网行业结构扁平,上下级相处平等,领导没有强制要求加班,没有奇葩同事,我每天可以感受到成长和收获,属于比较难得的职场环境了。如果说有扣分的地方,大概是我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价值,工作实际产出较少,多数时候仍是职场旁观者。

目前我还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工作方式、沟通方法、工作习惯,还有思维模式的调整。从学生身份转化为职场新人,最关键的是从被动学习调整为主动学习。刚进入职场,很多东西都不懂,就照着获得领导认可的人来学,学怎么安排任务优先级、跨部门沟通方式等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职场人思维,也完成职业身份的转变。

陈雯:入职时间14个月,职场满意度80分

“我在这里很快乐,也收获了很多温暖。”

从暑期实习到校招进入现在公司,我先后在两家互联网大厂工作过,相比较之下,现任公司在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更深得我心。

在上家公司,我第一次遭受了职场PUA。带我的小组长经常性对我的工作内容挑刺,并无理由质疑我的工作能力,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受到尊重。整个团队也不和谐,我切身感受到了电视剧里上演的职场勾心斗角,因此来这个团队的实习生也流动频繁,我坚持三个月属于呆的时间最长的了,有的甚至只呆了三天就直接离职了。

到现在公司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和谐的职场环境。同事之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自己的工作产出有迹可循,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每一步成长。在这里,我不是一颗无用的螺丝钉,而是真正发挥了自我价值。

作为职场新人,我看重的不是薪资待遇的高低,而是自己在这家公司学到了哪些东西,成长性是更关键一点。当然,经历了上家公司糟糕的职场环境,现在领导也成为了我找工作的考虑因素。

我在这家公司很快乐,也收获了很多温暖,尤其是今年公司裁员时,也看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怀。长期以来,外界对我司的财务状况就不看好,员工彼此之间心知肚明。大老板们都很坦诚,多次提到现在面临比较艰难的现状,压力很大,年会的时候大老板发言甚至一度哽咽。

去年,公司经历了一次“伤筋动骨”的裁员风波,一度上了热搜头条。我所在的部门就有六成人被裁掉,但被裁掉的员工几乎无人对公司存在怨言,大家是心平气和,抱着理解的态度离开。很多离职同事发的朋友圈也是感激在公司的成长,希望公司能够越来越好。我觉得只有日常对员工的关怀做到位了,才能即使在裁员的残酷时刻,依然收到比较正向的反馈。

作为刚入职场的新人就经历公司的动荡,不可避免地对我的职场安全感产生影响,互联网行业的确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以前的职业规划是努力在公司做到中高层,现在也会听听父母的意见,或许继续深耕学业,毕业后做高校老师是一条更稳定的出路。

张志:入职时间6个月,职场满意度60分

“尽管我对互联网行业依旧充满想象,但短期内我不会再涉足这个领域。”

我的职场生涯刚开始起步,就遭到了“滑铁卢”——在试用期结束快要转正的时候,被通知没有相匹配的岗位,需要转岗或者直接离开。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投递简历自然多是互联网公司,也收到了一些不错的offer。最终选定这一家公司,一是因为工作地位于上海,二是做游戏开发,自己也比较感兴趣。但没想到试用期都没能挺过,直接体会到了互联网行业的残酷。

我还记得是去年12月,当时多家互联网公司都传出了裁员的风声,我并未放在心上。按照公司以往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试用期前三个月没有被淘汰,就能够顺利留下来,显然我不是这个幸运儿。

现在回过头想,其实都有迹可循。寒假我在这家公司提前实习了一个月,那个时候感觉游戏行业整体蓬勃向上发展,自己工作岗位也有前途,但是到六月份正式入职,发现部门所需要的工作岗位从我本身擅长的后端维护转变为了游戏客户端、服务端维护等前端业务,游戏行业也受到政策更严格监管,因此我并没有很实际的工作产出,自己的工作兴趣也有所磨灭,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离开这家公司后,我开始了新一轮投简历。一次打击并没有让我产生失业危机感,近期陆续收到了几家互联网大厂发出的橄榄枝,也是从侧面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不过要强调的是,尽管我对互联网行业依旧充满想象,短期内我不会再涉足这个领域。最近我接受了一家外企的offer,它提供的薪资不足互联网大厂给出的一半,但是胜在更加稳定。我不想再经历一次试用期就被裁,哪怕面试时HR明确告诉我这是个刚起步的项目组,发展的业务是接下来的重点,裁员只是小概率事件,

另外,我也想体验外企的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之前在的大厂加班情况在业内已经算少的,但晚上十一二点才走的人依旧很多,在外企这种“内卷”现象应该会改善很多。其实确定入职这家外企后,内心有过一丝后悔,如果之后觉得节奏太慢,或许某一天还会再回到互联网行业。

赵甜:最新入职时间两周,职场满意度10分

“我的新择业观:这份工作能否为我的下一次跳槽提供底气。”

之所以说是“最新入职时间”,是因为我踏入职场后,就在频繁地跳槽换工作,最长的一段工作也不过五个月,没有熬过试用期,我的求职观念在多次工作变动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第一份工作是暑期实习转正而来,在某知名游戏大厂做发行。我在收到转正批准后选择了拒绝,一方面是当时对岗位本身存在误解,认为上升空间有限,想尝试更具创意性的游戏工种,另一方面是公司部分男领导存在对女性的不尊重现象,自己年轻冲动觉得难以忍受,多重因素之下我选择离开。

随后,我参加了2021届秋招,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游戏部门。因为游戏部门不是该公司主营业务,能给到的资金支持很少,所以基本没有推出过市场反响叫好的游戏。

受制于平台局限,我可以清楚感知到自己的能力提升非常受限。我有时候观察,同部门毕业了一两年的校招生做的事情和我这个刚入职的新人都没有差别,如果继续呆下去,我的成长性也就停留于此。

薪资待遇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这家公司虽然薪资给的是业内平均水平,但多次存在无效加班情况,我认为个人投入与产出是不成正比,而且也给我身体带来了损耗。

也是这一段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好的平台是多么重要,它直接关联到员工未来个人成长、可接触资源、同事三观调性等。我很后悔当初轻易放弃了游戏大厂暑期转正的机会,后来我还和前领导联系过想要跳槽回来,可惜没有了合适岗位。

吸取教训后,最新入职的这家公司专注于做游戏,在社交平台有诸多粉丝拥蹙。但是,我所在的海外发行部门今年刚成立不久,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仍处于混乱状态,部门大领导既不懂游戏也不懂发行,而且在我正式入职前一周,凭借他的个人喜好,裁掉了20%的员工。

我刚过来时候陡然听到这个消息,工作压力成倍增加。此外,团队的不成熟导致大家在海外发行业务上都是摸石子过河,我被迫从职场菜鸟转变为负责所有市场决策的“职场精英”,没有人教导我如何去做,没有团队和我相协商共担责任。高压时候忍不住想,直接被裁掉拿补偿走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过去我的择业标准是部门氛围和谐,岗位职责与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相匹配,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现在回过头看这是过于理想化的目标了,很多时候你只是“螺丝钉”而已。薪资待遇、加班强度、平台资源已经跃升到我择业更重要位置。更直白来说就是,这份工作能否为我的下一次跳槽提供底气。我依旧会在这家公司继续干下去,毕竟它是我目前最好的选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