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董明珠进军新能源:只上市,不圈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董明珠进军新能源:只上市,不圈钱

格力钛能讲好格力的新能源故事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融中财经 吴琼

编辑|吾人

董明珠新的豪言状语:新能源板块代表格力电器的未来。

“如果做好了,我们接下来都希望格力电器几个大板块都上市,但有一条原则讲清楚,不是为了圈钱。”

董明珠表示,“钛酸锂电池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无论高温低温,它不会起火,不会爆炸。我们选择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能赚钱而去做,是因为未来发展需要而去做。”也正是这个原因,令董明珠豪掷18亿收购这家实则问题重重的公司。

在坚持收购银隆新能源之后,这家已经改名为格力钛的企业蕴藏着董明珠在储能领域的野心。

但是,董明珠的造车梦能顺利实现吗?虽然目前格力钛得到了格力的资金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但是,格力钛主要切入的是新能源客车领域,本就不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流赛道。对比其他新能源客车品牌,格力钛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恐怕董明珠的新能源梦没那么容易实现。

01从格力钛说起

其实,董明珠对于新能源板块的发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要从格力的一笔收购说起。

关于新能源汽车,格力早就有入局的想法。但在造车方面,格力并没有什么经验和相关的技术。正当格力在新能源计划推进遇到困难时,“银隆新能源”获得董明珠的关注。

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并非技术出身,而是靠经营加油站和汽修厂起家。2010年,他收购了美国奥钛和珠海广通,从而拥有了钛酸锂电池技术专利。

2016年,董明珠就看上了银隆,想要百分百收购。但是这一议案却被股东否决了。

按照董明珠的性格,尽管被股东否决,但是银隆是一定要收购的。于是她自掏腰包,还拉来京东和万达,共同增资30亿入股银隆,拿下22.388%的股权。2017年,董明珠再次增资,个人持股比例达到17.46%,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但是,银隆并没有如董明珠预料一般发展。银隆先是在2018年1月被终止上市,之后有被爆出骗补,深陷各种法律纠纷。董明珠和魏银仓也反目成仇。董明珠起诉魏银仓及其合作伙伴孙国华等人涉嫌骗取国家财政资金、侵占公司利益等;魏银仓也向有关部门举报董明珠侵犯大股东权益。

不过,这些动荡并不影响董明珠看好银隆。她仍然坚持认为“银隆新能源很可能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并且锂电池行业异常火爆。2021年8月31日,格力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的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个人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格力在公告中表示,将充分借助银隆的纳米级钛酸锂技术,并在现有锂电池产能的基础上,推动银隆储能产品在公司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新能源等板块的应用,全面加速现有多元化业务发展。

同年11月,银隆新能源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1月9日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继续经营,各类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就在这次收购前两个月,董明珠还在公开场合表示,“格力电器正在研发“光伏+储能+空调”的新技术,致力于让空调成为一个小型发电站。如今,新技术已能够应用于客户的定制化服务。格力在家电与光伏的结合创新上再进一步”。当时这一发言并没有引起关注,如今看来,银隆擅长的便是“储能”。这家已经改名为格力钛的企业就暴露董明珠在储能领域的野心。

2021年11月,格力又以30亿元控股盾安环境38.78%的股权,进一步完善电池、储能产业链,开拓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02从客车入手,曲线做新能源

董明珠时不时的豪言壮语,实则暴露出格力面临的处境。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量为2468万台,同比减少6.7%;线下零售量2221万台,同比减少10.8%;全渠道零售量4689万台,同比减少8.7%。这对于超7成业务都是空调的格力来说,并不友好。

在业内,格力与美的一直是被相互比较的对象。但这些年来,美的逐渐占据上风。据双方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格力营业收入为470.8亿元,同比下降16.5%;实现净利润61.8%亿元,同比下降15.66%。反观美的,其第三季度营收为875.32亿元,同比增长12.66%;归母净利润为84.46亿元,同比增长4.40%。一个业绩“双降”,一个“双增”。格力如何掩饰尴尬?

同时,美的已经攻上了其主要业务——空调。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线上线下空调市场中,美的位居第一,格力第二。线上渠道,美的空调市场占有率为30.34%,而格力为26.31%;线下渠道,美的空调销量以38.1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同比上升1.92%;而格力以30.2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同比下降1.13%。

因此,多元化转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格力发展的关键。很显然,董明珠将目光投向“新能源”。

选择格力钛,董明珠赌对了吗?

董明珠曾多次公开表示对银隆新能源的看好,“钛酸锂电池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无论高温低温,它不会起火,不会爆炸。我们选择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能赚钱而去做,是因为未来发展需要而去做。”

目前,格力钛已经成功入围世界新能源汽车500强,并且销量在我国的新能源客车领域排名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和宇通客车。2021年1到7月,银隆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行业第四,市场份额为7.22%。

但实际上,在7.2%的市场份额背后,仅仅卖出了1399辆。

从市场环境来看,格力钛新能源所在的新能源客车市场并不占据新能源市场的主流。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333万辆,同比增长181%,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至14.8%。但是,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却不尽人意,全年累计销售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含7米及以上)44953辆,同比下滑20.8%。

其中,2021年全年,格力钛新能源同比增幅达到25.69%,累计销售1854辆。但是,从市场排名来看,格力钛新能源排名第七,其4.12%的市场份额优势并不明显。而排名第一的宇通是中国客车界霸主,是唯一一家累计销量过万的车企,达到11420辆;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为25.40%,比第二三名的总和还要多。另外,比亚迪、中通客车、中车电动也分别占据市场份额9.98%、9.91%和9.05%。遥遥领先于格力钛新能源。而当初董明珠豪掷18亿收购银隆新能源,作为格力布局新能源和储能领域的重要一环,效果并不太明显。

另外,银隆之前也曾推出过轿车,售价43万,同样是销量惨淡。

董小姐借助新能源讲出的新故事,效果能好吗?造手机、投半导体的案例在前,不由得让人对此打个大大的问号。

03家电巨头都在进军新能源造车

为了缓解危机,董明珠似乎总是在“蹭热度”。造手机、投半导体、进军新能源,似乎风口在哪儿,格力就打向哪儿。

目前,几乎国内的家电巨头都在布局新能源。

首先是格力最大的对手——美的。美的主要是以汽车供应链为切入口。从很早开始,美的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相关领域。不仅通过旗下威灵汽车投产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三大产品线,发布了五大零部件,还收购了合康新能,试图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燃料电池系统等领域全面渗入。2021年12月30日,美的集团旗下机电事业群正式更名为“美的工业技术”,并从传统的家电核心部件向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智慧交通及汽车部件领域拓展。

海信则收购了汽车空调供应商日本三电集团,依托其显著的技术优势,以车路协同及车身感知的核心零部件,切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海尔造车更多的是通过赋能汽车制造的相关企业,连接车和家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从而实现万物互联,在车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与智能驾驶在智能物流等场景上的应用等方面与车企紧密合作。国内家电巨头们纷纷选择了贴合自己发展路线的方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但是,家电巨头们已经失去了新能源造车的先发优势。纵观如今的新能源造车市场,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已经在服务体系、技术研发、市场份额等多方面博得头筹,月销量相继破万,踏入万辆俱乐部;传统车企也在积极思变,东风推出“岚图”、北汽推出“极狐”、吉利推出“极氪”……还有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参与其中。尽管家电巨头们拥有雄厚的资金,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

回到董明珠的新能源目标上,董明珠提到,“收购银隆新能源,我看的不是现在”,选择项目是为了蔚来发展需要去做。“周期我希望越快越好,明年、今年?如果做好了上市也可以,我们希望格力电器几个大板块都能用上市的方式,但有一条原则,不是为了圈钱”。

可以看出,董明珠对于银隆,也就是格力钛的前景十分看好。但是,董明珠当时看好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是创始人从外国厂商处买来的,这家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研发的能力?新能源造车壁垒高,几乎涉及了语言、数据、算法、自动驾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高技术壁垒的领域,格力是否具备相关基因?

即使是行业标杆的特斯拉,也用了17年时间才打通产业链及技术环节。对于缺乏新能源汽车技术积累的格力以及其他家电巨头来说,恐怕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董明珠的新能源计划,恐怕也不会如她期望的那样,很快见到成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董明珠

  • 接班的宗馥莉,将遇到董明珠同款难题
  • 董明珠:家电以旧换新应从靠政府转为企业自主补贴 | 两会·民企之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董明珠进军新能源:只上市,不圈钱

格力钛能讲好格力的新能源故事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融中财经 吴琼

编辑|吾人

董明珠新的豪言状语:新能源板块代表格力电器的未来。

“如果做好了,我们接下来都希望格力电器几个大板块都上市,但有一条原则讲清楚,不是为了圈钱。”

董明珠表示,“钛酸锂电池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无论高温低温,它不会起火,不会爆炸。我们选择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能赚钱而去做,是因为未来发展需要而去做。”也正是这个原因,令董明珠豪掷18亿收购这家实则问题重重的公司。

在坚持收购银隆新能源之后,这家已经改名为格力钛的企业蕴藏着董明珠在储能领域的野心。

但是,董明珠的造车梦能顺利实现吗?虽然目前格力钛得到了格力的资金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但是,格力钛主要切入的是新能源客车领域,本就不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流赛道。对比其他新能源客车品牌,格力钛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恐怕董明珠的新能源梦没那么容易实现。

01从格力钛说起

其实,董明珠对于新能源板块的发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要从格力的一笔收购说起。

关于新能源汽车,格力早就有入局的想法。但在造车方面,格力并没有什么经验和相关的技术。正当格力在新能源计划推进遇到困难时,“银隆新能源”获得董明珠的关注。

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并非技术出身,而是靠经营加油站和汽修厂起家。2010年,他收购了美国奥钛和珠海广通,从而拥有了钛酸锂电池技术专利。

2016年,董明珠就看上了银隆,想要百分百收购。但是这一议案却被股东否决了。

按照董明珠的性格,尽管被股东否决,但是银隆是一定要收购的。于是她自掏腰包,还拉来京东和万达,共同增资30亿入股银隆,拿下22.388%的股权。2017年,董明珠再次增资,个人持股比例达到17.46%,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但是,银隆并没有如董明珠预料一般发展。银隆先是在2018年1月被终止上市,之后有被爆出骗补,深陷各种法律纠纷。董明珠和魏银仓也反目成仇。董明珠起诉魏银仓及其合作伙伴孙国华等人涉嫌骗取国家财政资金、侵占公司利益等;魏银仓也向有关部门举报董明珠侵犯大股东权益。

不过,这些动荡并不影响董明珠看好银隆。她仍然坚持认为“银隆新能源很可能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并且锂电池行业异常火爆。2021年8月31日,格力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的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个人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格力在公告中表示,将充分借助银隆的纳米级钛酸锂技术,并在现有锂电池产能的基础上,推动银隆储能产品在公司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新能源等板块的应用,全面加速现有多元化业务发展。

同年11月,银隆新能源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1月9日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继续经营,各类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就在这次收购前两个月,董明珠还在公开场合表示,“格力电器正在研发“光伏+储能+空调”的新技术,致力于让空调成为一个小型发电站。如今,新技术已能够应用于客户的定制化服务。格力在家电与光伏的结合创新上再进一步”。当时这一发言并没有引起关注,如今看来,银隆擅长的便是“储能”。这家已经改名为格力钛的企业就暴露董明珠在储能领域的野心。

2021年11月,格力又以30亿元控股盾安环境38.78%的股权,进一步完善电池、储能产业链,开拓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02从客车入手,曲线做新能源

董明珠时不时的豪言壮语,实则暴露出格力面临的处境。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量为2468万台,同比减少6.7%;线下零售量2221万台,同比减少10.8%;全渠道零售量4689万台,同比减少8.7%。这对于超7成业务都是空调的格力来说,并不友好。

在业内,格力与美的一直是被相互比较的对象。但这些年来,美的逐渐占据上风。据双方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格力营业收入为470.8亿元,同比下降16.5%;实现净利润61.8%亿元,同比下降15.66%。反观美的,其第三季度营收为875.32亿元,同比增长12.66%;归母净利润为84.46亿元,同比增长4.40%。一个业绩“双降”,一个“双增”。格力如何掩饰尴尬?

同时,美的已经攻上了其主要业务——空调。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线上线下空调市场中,美的位居第一,格力第二。线上渠道,美的空调市场占有率为30.34%,而格力为26.31%;线下渠道,美的空调销量以38.1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同比上升1.92%;而格力以30.2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同比下降1.13%。

因此,多元化转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格力发展的关键。很显然,董明珠将目光投向“新能源”。

选择格力钛,董明珠赌对了吗?

董明珠曾多次公开表示对银隆新能源的看好,“钛酸锂电池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无论高温低温,它不会起火,不会爆炸。我们选择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能赚钱而去做,是因为未来发展需要而去做。”

目前,格力钛已经成功入围世界新能源汽车500强,并且销量在我国的新能源客车领域排名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和宇通客车。2021年1到7月,银隆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行业第四,市场份额为7.22%。

但实际上,在7.2%的市场份额背后,仅仅卖出了1399辆。

从市场环境来看,格力钛新能源所在的新能源客车市场并不占据新能源市场的主流。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333万辆,同比增长181%,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至14.8%。但是,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却不尽人意,全年累计销售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含7米及以上)44953辆,同比下滑20.8%。

其中,2021年全年,格力钛新能源同比增幅达到25.69%,累计销售1854辆。但是,从市场排名来看,格力钛新能源排名第七,其4.12%的市场份额优势并不明显。而排名第一的宇通是中国客车界霸主,是唯一一家累计销量过万的车企,达到11420辆;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为25.40%,比第二三名的总和还要多。另外,比亚迪、中通客车、中车电动也分别占据市场份额9.98%、9.91%和9.05%。遥遥领先于格力钛新能源。而当初董明珠豪掷18亿收购银隆新能源,作为格力布局新能源和储能领域的重要一环,效果并不太明显。

另外,银隆之前也曾推出过轿车,售价43万,同样是销量惨淡。

董小姐借助新能源讲出的新故事,效果能好吗?造手机、投半导体的案例在前,不由得让人对此打个大大的问号。

03家电巨头都在进军新能源造车

为了缓解危机,董明珠似乎总是在“蹭热度”。造手机、投半导体、进军新能源,似乎风口在哪儿,格力就打向哪儿。

目前,几乎国内的家电巨头都在布局新能源。

首先是格力最大的对手——美的。美的主要是以汽车供应链为切入口。从很早开始,美的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相关领域。不仅通过旗下威灵汽车投产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三大产品线,发布了五大零部件,还收购了合康新能,试图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燃料电池系统等领域全面渗入。2021年12月30日,美的集团旗下机电事业群正式更名为“美的工业技术”,并从传统的家电核心部件向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智慧交通及汽车部件领域拓展。

海信则收购了汽车空调供应商日本三电集团,依托其显著的技术优势,以车路协同及车身感知的核心零部件,切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海尔造车更多的是通过赋能汽车制造的相关企业,连接车和家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从而实现万物互联,在车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与智能驾驶在智能物流等场景上的应用等方面与车企紧密合作。国内家电巨头们纷纷选择了贴合自己发展路线的方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但是,家电巨头们已经失去了新能源造车的先发优势。纵观如今的新能源造车市场,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已经在服务体系、技术研发、市场份额等多方面博得头筹,月销量相继破万,踏入万辆俱乐部;传统车企也在积极思变,东风推出“岚图”、北汽推出“极狐”、吉利推出“极氪”……还有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参与其中。尽管家电巨头们拥有雄厚的资金,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

回到董明珠的新能源目标上,董明珠提到,“收购银隆新能源,我看的不是现在”,选择项目是为了蔚来发展需要去做。“周期我希望越快越好,明年、今年?如果做好了上市也可以,我们希望格力电器几个大板块都能用上市的方式,但有一条原则,不是为了圈钱”。

可以看出,董明珠对于银隆,也就是格力钛的前景十分看好。但是,董明珠当时看好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是创始人从外国厂商处买来的,这家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研发的能力?新能源造车壁垒高,几乎涉及了语言、数据、算法、自动驾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高技术壁垒的领域,格力是否具备相关基因?

即使是行业标杆的特斯拉,也用了17年时间才打通产业链及技术环节。对于缺乏新能源汽车技术积累的格力以及其他家电巨头来说,恐怕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董明珠的新能源计划,恐怕也不会如她期望的那样,很快见到成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