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报告:三重压力下宏观杠杆率或上行,居民部门风险加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报告:三重压力下宏观杠杆率或上行,居民部门风险加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指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至263.8%,实现较大幅度去杠杆。但今年宏观杠杆率可能升至269%左右,全年上升5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报告称,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我国宏观杠杆率或重新步入上行周期。同时,考虑到居民部门内部分化严重,相应的居民杠杆率风险也在加大。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至263.8%,实现较大幅度去杠杆。但今年宏观杠杆率可能升至269%左右,全年上升5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决定宏观杠杆率走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恢复程度,而非对债务增速的控制。

宏观杠杆率是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影响宏观杠杆率既有分子的因素,也有分母的因素。2021年三、四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跌至4.9%4.0%的水平,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面临较大考验。“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可能下行至5-6%区间。

 “分母上,价格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将减弱(当然也无法排除输入性通胀的可能干扰),较高的名义增速难以维持。疫情冲击下,经济恢复的情况也有待观察,尤其是对未来经济预期的恢复仍面临许多困难,名义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行。在分子上,当前偏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会长期保持,在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情况下,货币和债务增速都会更快。”报告分析称。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预计,2022年,我国名义经济增速将从上年的12.8%回落至10%左右,债务增速从10%升至12%左右,最终,宏观杠杆率可能升至269%左右。

分部门看,居民部门是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的主要驱动力。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00年不到5%增长至2021年的62.2%,当前已经超过德国水平,与日本较为接近。从过去两年平均来看,居民杠杆率保持着每年大约3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幅度。

报告指出,房地产贷款占比过大、增速较快是过去几年居民杠杆率最大的风险隐患。虽然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管控房地产金融,但房地产信贷供需两端收紧也引发了市场震荡。未来看,仍需稳字当头。

另一方面,报告指出,居民部门杠杆率除了上升较快,另一个问题是结构分化严重。而结构分化是居民债务危机的重要导火索——并不是居民部门整体资不抵债,而仅仅是一部分人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还本付息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债务风险。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30-40周岁群体的家庭中住房贷款总额是家庭年收入的11倍,但收入最低的四分之一家庭中贷款总额是年收入的32倍。按照当前住房贷款的平均利率5.6%来算,这部分家庭每年仅对住房贷款的利息支出就将近全部家庭年收入的两倍。对这部分家庭来说,根本无法通过收入来覆盖每年的还本付息支出,一旦出现房价下跌,就会有断供风险。从近两年来看,银行起诉房贷违约断供的案件大幅增加,法拍房数量也暴涨,从2019年的50万套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160万套。

报告强调,考虑到居民部门内部的结构性分化严重,相应的居民杠杆率风险值得警惕。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居民部门负债过高,且低收入家庭的杠杆率远远大于高收入家庭,正是这种内部的结构分化,引发了危机。

 报告认为,发展普惠的居民经营贷有利于缓解居民债务风险。新冠疫情后的两年中居民贷款结构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居民经营性贷款增速较快,增速超过了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从全年来看,居民杠杆率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居民经营性贷款的正向贡献因素。 

“居民经营性贷款对于提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收入有重要的帮助。过去两年居民的经营性贷款增速都接近于20%,在2020年有部分因素是普惠性经营贷款利率较低,部分资金流入到了房地产市场,但2021年监管部门对这种行为有了较强的监管,经营贷增速依然维持在高位。居民经营性贷款占比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对于缓解居民债务风险是有利的。”报告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报告:三重压力下宏观杠杆率或上行,居民部门风险加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指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至263.8%,实现较大幅度去杠杆。但今年宏观杠杆率可能升至269%左右,全年上升5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报告称,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我国宏观杠杆率或重新步入上行周期。同时,考虑到居民部门内部分化严重,相应的居民杠杆率风险也在加大。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至263.8%,实现较大幅度去杠杆。但今年宏观杠杆率可能升至269%左右,全年上升5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决定宏观杠杆率走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恢复程度,而非对债务增速的控制。

宏观杠杆率是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影响宏观杠杆率既有分子的因素,也有分母的因素。2021年三、四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跌至4.9%4.0%的水平,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面临较大考验。“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可能下行至5-6%区间。

 “分母上,价格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将减弱(当然也无法排除输入性通胀的可能干扰),较高的名义增速难以维持。疫情冲击下,经济恢复的情况也有待观察,尤其是对未来经济预期的恢复仍面临许多困难,名义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行。在分子上,当前偏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会长期保持,在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情况下,货币和债务增速都会更快。”报告分析称。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预计,2022年,我国名义经济增速将从上年的12.8%回落至10%左右,债务增速从10%升至12%左右,最终,宏观杠杆率可能升至269%左右。

分部门看,居民部门是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的主要驱动力。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00年不到5%增长至2021年的62.2%,当前已经超过德国水平,与日本较为接近。从过去两年平均来看,居民杠杆率保持着每年大约3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幅度。

报告指出,房地产贷款占比过大、增速较快是过去几年居民杠杆率最大的风险隐患。虽然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管控房地产金融,但房地产信贷供需两端收紧也引发了市场震荡。未来看,仍需稳字当头。

另一方面,报告指出,居民部门杠杆率除了上升较快,另一个问题是结构分化严重。而结构分化是居民债务危机的重要导火索——并不是居民部门整体资不抵债,而仅仅是一部分人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还本付息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债务风险。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30-40周岁群体的家庭中住房贷款总额是家庭年收入的11倍,但收入最低的四分之一家庭中贷款总额是年收入的32倍。按照当前住房贷款的平均利率5.6%来算,这部分家庭每年仅对住房贷款的利息支出就将近全部家庭年收入的两倍。对这部分家庭来说,根本无法通过收入来覆盖每年的还本付息支出,一旦出现房价下跌,就会有断供风险。从近两年来看,银行起诉房贷违约断供的案件大幅增加,法拍房数量也暴涨,从2019年的50万套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160万套。

报告强调,考虑到居民部门内部的结构性分化严重,相应的居民杠杆率风险值得警惕。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居民部门负债过高,且低收入家庭的杠杆率远远大于高收入家庭,正是这种内部的结构分化,引发了危机。

 报告认为,发展普惠的居民经营贷有利于缓解居民债务风险。新冠疫情后的两年中居民贷款结构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居民经营性贷款增速较快,增速超过了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从全年来看,居民杠杆率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居民经营性贷款的正向贡献因素。 

“居民经营性贷款对于提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收入有重要的帮助。过去两年居民的经营性贷款增速都接近于20%,在2020年有部分因素是普惠性经营贷款利率较低,部分资金流入到了房地产市场,但2021年监管部门对这种行为有了较强的监管,经营贷增速依然维持在高位。居民经营性贷款占比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对于缓解居民债务风险是有利的。”报告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