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三八线》制片人汪裴:做这个题材需要勇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三八线》制片人汪裴:做这个题材需要勇气

抗美援朝战争是立国之战,《三八线》更开启了战争题材作品的新格局。

作者:雅子

6月15日,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38集电视连续剧《三八线》完美收官。该剧由王海平执笔、梦继执导、汪裴担任制片人,张国强、王挺、曹曦文、张洪睿、战卫华、汪裴、王智等联袂主演,以鸭绿江边的两个普通渔民的经历与成长为切入点,讲述他们为了国恨家仇奔赴朝鲜,从平凡小人物成长为智慧果敢的爱国战士的故事。

以此缅怀志愿军先烈,纪念65年前在鸭绿江和三八线之间英勇奋战的“最可爱的人”。

《三八线》在播出期引起了多家国内外重量级媒体的报道,《人民日报》发文:《三八线》的面世重要且及时,英国《星岛日报》称《三八线》是中国的外交风向标,韩国《中央日报》发表题为《中国打破禁播韩国战争电视剧的禁忌》的报道称,《三八线》的播出也反映了中国领导人不再看美国脸色行事的全新外交姿态。

▲汪裴

届时编剧帮采访了《三八线》的制片人汪裴。

抗美援朝题材国内电视剧首秀

我们竭尽全力无愧观众

编剧帮 《三八线》是首部讲述抗美援朝的电视剧,开播以来引起国内广泛关注,据了解这是您首次担任制片人,为什么选择挑战这个项目?

汪裴:作为演员我对作品的题材、受众关注比较多,《三八线》抗美援朝战争史实题材非常吸引我,这是建国后这一题材电视剧作品的首秀,《三八线》能够成为我转型后的首部作品我很幸运。作为军人能够以这样的形式祭奠这场民族之战我很荣幸。

另外,发掘这一题材的时机到了,这段峥嵘岁月是时候该跟观众们见面了。

编剧帮 作品从开始筹备到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汪裴:困难数不胜数,首先,投资就是一大问题,大多数资方判定这是个高风险的项目,非商业性质的作品成本回收速度很可能会非常慢,甚至因为根本无法播出而损失全部投入的资金,所以很难找到合适这个项目的资方。《三八线》第一次开机时就曾遭遇资方撤资,之后有北青传媒、嘉仁传媒等资方的出资才使得项目可以继续。在我看来他们是有责任感,有情怀,有担当的资方。

其次,拍摄本身也是一大难题,因为前无古人所以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影视素材,想要找到一个准确、客观看待这场战争的视角很难,主创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纪录片、照片等史实资料中猜想一系列的制作方向。

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在山区取景、拍摄经常被“地头蛇”压制、讹诈,舍不得已经布置好的场景只能硬着头皮与他们周旋。拍冬天的雪戏为了达到效果剧组决定上山,山高路陡进山时车队还发生了翻车事故,机器和设备全部都是人工抬上山,送一次午饭都要2个多小时。

宣传也是难点之一,我们的团队绞尽脑汁设计了如今的宣传方案,要避开敏感的政治问题更不能涉及到国际层面,只能以这场战争为宣传点。与《三八线》同档期的是《好先生》、《翻译官》这样受欢迎的热门作品,我们主创团队虽然对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但仍然承受着有来自收视的巨大压力。

很多困难的产生都源自题材敏感这一问题,但同时这个敏感的题材也正是我们支撑下去的理由,我们愿意担负这份责任,努力将抗美援朝战争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编剧帮 剧组快刀斩乱麻在两个月时间内选定了主要角色,是如何快速确认演员适合角色?选角时有什么原则?演员又是怎样走进这些角色的?

汪裴:选择演员的时间确实很紧张,我们抛开商业化的思路去寻找适合角色的演员,从而锁定了如今的演员阵容。这些演员对于抗美援朝战争都很感兴趣,并且认可我们的制作理念被我们的诚意所感动,纷纷同意出演这部电视剧致敬抗美援朝的英雄们。

第一原则是演员要适合角色并有足够的能力诠释人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是要寻找与主创目标一致的演员,就这次合作而言,我们的整个团队的目标是一致的,传递正能量,展现国家气质,表现中国军魂。

演员看到剧本后就提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朝鲜语,了解当时志愿军的生活习惯、战斗习惯,等等。

开拍后加入服、化、道和现场气氛的烘托他们就真正把自己融入了这场战争。他们感受到了当年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捉住了人物灵魂深处有关国仇家恨的诉求,把这些都通过人物的神态表现出来,同时自己也就走进了角色。

编剧帮 《三八线》播出后也听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面对这些带有批判性的言论和文章您和各位主创持怎样的态度?

汪裴:我们会接受他们的评判,我们也承认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遗憾,艺术就是充满不确定,无法十全十美,也没有止境,做这个题材需要勇气。面对这么多的未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拼尽全力了,对得起观众。

我们的创作态度特别简单就是希望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这部剧唤醒了很多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关注,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满足了。

小人物视角、人道主义观

客观还原朝鲜战场上的硝烟弥漫

编剧帮 小人物的视角是这部作品的特点、优点,这样安排会对体现这场战争有那哪些优势?

汪裴:小人物的设定能够突出故事性、人物性,相比脸谱化类型化的大人物,小人物的设定能够给演员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更生动的呈现故事。

在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上加强戏剧化效果能够更好的保证对战争大背景的客观还原,这也是《三八线》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小人物更能拉近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引起共鸣。

我们创作的初衷就是要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致敬,感恩、感谢这些给我们带来和平的中国军人。所以我们的主角就是这些“最可爱的人”。

编剧帮 您在剧中饰演的张秋萍一名野战医院的护士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她最终没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通过她的爱情请您能给我们解读一下《三八线》中战地爱情的真谛?

汪裴:剧中诠释的爱情是带有年代感的,重现了一代人在战争年代的爱情。他们爱的表达虽然含蓄,他们爱的无私。

剧中指导员牺牲留下一封信给张秋萍,嘱咐她要代替他好好生活下去看到祖国的美好未来,这是战争年代的Jake和Rose,我个人很羡慕这样的爱情。

编剧帮 对当时战场上敌方美国、韩国军人形象的塑造与以往战争题材影视剧有何不同?

汪裴:在中国电视剧作品中很少有对那个年代美军、韩军的塑造,更没有这种敌对关系的体现。在这方面《三八线》做出了突破。

无论哪个国家的军人,我们都用人道主义的角度去塑造。其中一场戏,李长顺为了救韩国军官和小孩违抗了上级的命令,挽救了他们的性命,这些都是人性化的体现。

人性化的去塑造人物拒绝“脸谱化”、“妖魔化”,这是对这场战争的尊重。

历史是无法被改变的

我们要做的是记住它

编剧帮 拍摄《三八线》后您对志愿军这个英雄群体有哪些新的认识?《三八线》可能会给观众带来哪些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新认识?

汪裴:我在拍摄之前对这部分历史的了解是书面化的,作品完成之后我真正感受到了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被称之为立国之战,没有他们的坚持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志愿军的凝聚力是最值得现代人传承的,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仍然需要拥有当年志愿军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真的是最可爱的人,在我心中他们是最帅气的人。

对于这场战争各界众说纷纭,通过这部电视剧客观的还原,我希望能给大众一个机会去客观的认识、理解这场战争。历史是无法被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记住它,习主席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编剧帮 南方观众对《三八线》的关注度可能没有北方高,您有没有担心过受众问题?

汪裴:电视台也给予了我们类似的建议,相对偏北方的观众会更喜欢这一题材。经过考虑,发现很多志愿军也来自南方,例如六班执行潜伏任务,为了不暴露全员冻死的那一场戏,这些战士的原型就是毛主席从南方军队调遣来加入志愿军的战士们,很多亲历这场战争的老兵后代也生活在南方,所以对于地域差异我们并不担心。

受众我们考虑的更多的还是男、女观众对与这个题材的关注度不同,男性的关注度会更高。

《三八线》在播出后收货颇多惊喜,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观看,他们认为这部剧很有教育意义。还有学校的历史课堂上也在播放这部剧,通过这部剧进行教学。

编剧帮 《三八线》这部作品对您的演艺生涯和转型制片道路有哪些影响?如果有机会再次涉猎这样的“敏感”题材,您会怎样选择?接下来有哪些打算?

汪裴:《三八线》是我的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这部剧让我成长,我意识到自己对观众有责任,对艺术有责任。如果有机会再次面对“敏感”的题材,我仍然会选择接受挑战,并且会竭尽全力,我相信会比这次更完美。

接下来我会把主要的经历放在制作上,在不影响制作的情况下演绎一些自己喜欢的角色,会在转型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结语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这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写的一个普通士兵的愿望,2014年中韩交接了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年英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终于魂归故里,荣归故里。

抗美援朝战争是立国之战,《三八线》更开启了战争题材作品的新格局。汪裴等人用《三八线》用艺术向135万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们致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三八线》制片人汪裴:做这个题材需要勇气

抗美援朝战争是立国之战,《三八线》更开启了战争题材作品的新格局。

作者:雅子

6月15日,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38集电视连续剧《三八线》完美收官。该剧由王海平执笔、梦继执导、汪裴担任制片人,张国强、王挺、曹曦文、张洪睿、战卫华、汪裴、王智等联袂主演,以鸭绿江边的两个普通渔民的经历与成长为切入点,讲述他们为了国恨家仇奔赴朝鲜,从平凡小人物成长为智慧果敢的爱国战士的故事。

以此缅怀志愿军先烈,纪念65年前在鸭绿江和三八线之间英勇奋战的“最可爱的人”。

《三八线》在播出期引起了多家国内外重量级媒体的报道,《人民日报》发文:《三八线》的面世重要且及时,英国《星岛日报》称《三八线》是中国的外交风向标,韩国《中央日报》发表题为《中国打破禁播韩国战争电视剧的禁忌》的报道称,《三八线》的播出也反映了中国领导人不再看美国脸色行事的全新外交姿态。

▲汪裴

届时编剧帮采访了《三八线》的制片人汪裴。

抗美援朝题材国内电视剧首秀

我们竭尽全力无愧观众

编剧帮 《三八线》是首部讲述抗美援朝的电视剧,开播以来引起国内广泛关注,据了解这是您首次担任制片人,为什么选择挑战这个项目?

汪裴:作为演员我对作品的题材、受众关注比较多,《三八线》抗美援朝战争史实题材非常吸引我,这是建国后这一题材电视剧作品的首秀,《三八线》能够成为我转型后的首部作品我很幸运。作为军人能够以这样的形式祭奠这场民族之战我很荣幸。

另外,发掘这一题材的时机到了,这段峥嵘岁月是时候该跟观众们见面了。

编剧帮 作品从开始筹备到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汪裴:困难数不胜数,首先,投资就是一大问题,大多数资方判定这是个高风险的项目,非商业性质的作品成本回收速度很可能会非常慢,甚至因为根本无法播出而损失全部投入的资金,所以很难找到合适这个项目的资方。《三八线》第一次开机时就曾遭遇资方撤资,之后有北青传媒、嘉仁传媒等资方的出资才使得项目可以继续。在我看来他们是有责任感,有情怀,有担当的资方。

其次,拍摄本身也是一大难题,因为前无古人所以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影视素材,想要找到一个准确、客观看待这场战争的视角很难,主创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纪录片、照片等史实资料中猜想一系列的制作方向。

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在山区取景、拍摄经常被“地头蛇”压制、讹诈,舍不得已经布置好的场景只能硬着头皮与他们周旋。拍冬天的雪戏为了达到效果剧组决定上山,山高路陡进山时车队还发生了翻车事故,机器和设备全部都是人工抬上山,送一次午饭都要2个多小时。

宣传也是难点之一,我们的团队绞尽脑汁设计了如今的宣传方案,要避开敏感的政治问题更不能涉及到国际层面,只能以这场战争为宣传点。与《三八线》同档期的是《好先生》、《翻译官》这样受欢迎的热门作品,我们主创团队虽然对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但仍然承受着有来自收视的巨大压力。

很多困难的产生都源自题材敏感这一问题,但同时这个敏感的题材也正是我们支撑下去的理由,我们愿意担负这份责任,努力将抗美援朝战争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编剧帮 剧组快刀斩乱麻在两个月时间内选定了主要角色,是如何快速确认演员适合角色?选角时有什么原则?演员又是怎样走进这些角色的?

汪裴:选择演员的时间确实很紧张,我们抛开商业化的思路去寻找适合角色的演员,从而锁定了如今的演员阵容。这些演员对于抗美援朝战争都很感兴趣,并且认可我们的制作理念被我们的诚意所感动,纷纷同意出演这部电视剧致敬抗美援朝的英雄们。

第一原则是演员要适合角色并有足够的能力诠释人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是要寻找与主创目标一致的演员,就这次合作而言,我们的整个团队的目标是一致的,传递正能量,展现国家气质,表现中国军魂。

演员看到剧本后就提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朝鲜语,了解当时志愿军的生活习惯、战斗习惯,等等。

开拍后加入服、化、道和现场气氛的烘托他们就真正把自己融入了这场战争。他们感受到了当年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捉住了人物灵魂深处有关国仇家恨的诉求,把这些都通过人物的神态表现出来,同时自己也就走进了角色。

编剧帮 《三八线》播出后也听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面对这些带有批判性的言论和文章您和各位主创持怎样的态度?

汪裴:我们会接受他们的评判,我们也承认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遗憾,艺术就是充满不确定,无法十全十美,也没有止境,做这个题材需要勇气。面对这么多的未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拼尽全力了,对得起观众。

我们的创作态度特别简单就是希望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这部剧唤醒了很多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关注,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满足了。

小人物视角、人道主义观

客观还原朝鲜战场上的硝烟弥漫

编剧帮 小人物的视角是这部作品的特点、优点,这样安排会对体现这场战争有那哪些优势?

汪裴:小人物的设定能够突出故事性、人物性,相比脸谱化类型化的大人物,小人物的设定能够给演员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更生动的呈现故事。

在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上加强戏剧化效果能够更好的保证对战争大背景的客观还原,这也是《三八线》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小人物更能拉近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引起共鸣。

我们创作的初衷就是要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致敬,感恩、感谢这些给我们带来和平的中国军人。所以我们的主角就是这些“最可爱的人”。

编剧帮 您在剧中饰演的张秋萍一名野战医院的护士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她最终没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通过她的爱情请您能给我们解读一下《三八线》中战地爱情的真谛?

汪裴:剧中诠释的爱情是带有年代感的,重现了一代人在战争年代的爱情。他们爱的表达虽然含蓄,他们爱的无私。

剧中指导员牺牲留下一封信给张秋萍,嘱咐她要代替他好好生活下去看到祖国的美好未来,这是战争年代的Jake和Rose,我个人很羡慕这样的爱情。

编剧帮 对当时战场上敌方美国、韩国军人形象的塑造与以往战争题材影视剧有何不同?

汪裴:在中国电视剧作品中很少有对那个年代美军、韩军的塑造,更没有这种敌对关系的体现。在这方面《三八线》做出了突破。

无论哪个国家的军人,我们都用人道主义的角度去塑造。其中一场戏,李长顺为了救韩国军官和小孩违抗了上级的命令,挽救了他们的性命,这些都是人性化的体现。

人性化的去塑造人物拒绝“脸谱化”、“妖魔化”,这是对这场战争的尊重。

历史是无法被改变的

我们要做的是记住它

编剧帮 拍摄《三八线》后您对志愿军这个英雄群体有哪些新的认识?《三八线》可能会给观众带来哪些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新认识?

汪裴:我在拍摄之前对这部分历史的了解是书面化的,作品完成之后我真正感受到了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被称之为立国之战,没有他们的坚持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志愿军的凝聚力是最值得现代人传承的,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仍然需要拥有当年志愿军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真的是最可爱的人,在我心中他们是最帅气的人。

对于这场战争各界众说纷纭,通过这部电视剧客观的还原,我希望能给大众一个机会去客观的认识、理解这场战争。历史是无法被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记住它,习主席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编剧帮 南方观众对《三八线》的关注度可能没有北方高,您有没有担心过受众问题?

汪裴:电视台也给予了我们类似的建议,相对偏北方的观众会更喜欢这一题材。经过考虑,发现很多志愿军也来自南方,例如六班执行潜伏任务,为了不暴露全员冻死的那一场戏,这些战士的原型就是毛主席从南方军队调遣来加入志愿军的战士们,很多亲历这场战争的老兵后代也生活在南方,所以对于地域差异我们并不担心。

受众我们考虑的更多的还是男、女观众对与这个题材的关注度不同,男性的关注度会更高。

《三八线》在播出后收货颇多惊喜,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观看,他们认为这部剧很有教育意义。还有学校的历史课堂上也在播放这部剧,通过这部剧进行教学。

编剧帮 《三八线》这部作品对您的演艺生涯和转型制片道路有哪些影响?如果有机会再次涉猎这样的“敏感”题材,您会怎样选择?接下来有哪些打算?

汪裴:《三八线》是我的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这部剧让我成长,我意识到自己对观众有责任,对艺术有责任。如果有机会再次面对“敏感”的题材,我仍然会选择接受挑战,并且会竭尽全力,我相信会比这次更完美。

接下来我会把主要的经历放在制作上,在不影响制作的情况下演绎一些自己喜欢的角色,会在转型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结语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这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写的一个普通士兵的愿望,2014年中韩交接了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年英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终于魂归故里,荣归故里。

抗美援朝战争是立国之战,《三八线》更开启了战争题材作品的新格局。汪裴等人用《三八线》用艺术向135万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们致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