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嚼客
兴趣使然,看过一个直播视频,女主播镜头前换衣服,后经朋友来电提醒后赤裸依旧,嘴里叨叨着:“那谁谁谁不也很漏吗,人气那么旺,反正超管也不管”。听起来她心里很不爽,但粉丝们应该看得很爽。
图就不上了,你们中也有老司机,罩杯A-之外并无更多看点。
2016堪称直播年,因为实在是火的触目惊心,不久前听说一个长辈的女儿直播赚了大钱,出手买了北京四环的豪宅和宝马最新的跑车,粉丝的力量真大。
从什么时候起,直播成了“年轻”大众消遣无聊的主要方式了?
当然也有人会跟你说,直播内容也有健身、舞蹈、游历和民间艺人的奇能异术,每当这个时候你也别跟他多说,打开关注看看他的关注里躺着的几个看起来奶水很足的姑娘就好了。
需求决定供应,各大直播平台最受欢迎的还是女色与男色,记得有一个女主播,一个多小时一言不发,但粉丝的礼物也不曾断过,更有意思的是众多主播在镜头前睡着了,但还是被不少粉丝关注赠送礼物,这算是陪睡么?
再加上前段时间被媒体放大为畸形农村文化代表的狗胜兄弟等人了,这帮看起来年纪轻轻的孩子,吃活虫、活猫眼、活蛤蟆、活蝙蝠,一个都不能少。
回过头来看,直播只不过是一个人努力打消一群人寂寞的生意罢了,还是赵赵说的那句话: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机缘巧合之下嚼客君参加了映客的一次慈善典礼,映客跟基金会合作,办音乐教室;办农村助学活动;办你送多少我捐多少活动等等等。
总之,这事不赖,看着是品牌宣传,但确实做了些好事,也是直播+慈善的模式探索。
东风小康前段时间也过了把网红直播瘾,请了100+各大平台网红来现场直播,硬是把小康儿的发布会变成了当天媒体圈吐槽讨论的热点,号称500万人参与的线上发布会对东风小康有多少购买力暂且不说,光这个爆点倒是做的很足。
言归正传,直播+房地产=?
见过的直播+房地产有四种:
1、燕郊的一个项目请了十多个直播平台网红妹妹去参观,后续也做了报道,再到后来就没后来了,想必是老板喜欢,此事不宜多说。
2、网易,除了爱写东西的乾超之外,嚼客君还见识了在土拍现场的网易视频直播,但缺一个解说,要能有一个解说,此事完美。
3、还有打酱油的媒体,做了个略显寒酸且容易卡壳的视频后台就开始直播活动,结果看来看去都是自己公司的员工,不说也罢,毕竟是自慰式,你开心就好。
4、最后一个是像莫凡和其他自媒体的直播,借用第三方平台如映客、花椒,直播采访与发布会,平日里远远的房企老总看起来很可爱,发布会上孙宏斌等人的“单口相声”也能第一时间传遍朋友圈。
再说说短视频,昨天看到链家和另外一个自媒体女士都开了短视频栏目。借一步说话,短视频一般超过10分钟就很少有人看了,5分钟是要求诙谐幽默能逗乐的,3分钟就务必励志或是充满社会新闻的监控录像或是记者暗访大保健的对话视频,1分钟是打开就想关的。
讲真,真的不好做,但愿诸君能找到大家的痒点,一挠就中。
直播+房地产到底怎么做?不装逼的说,嚼客君也不懂,但恍惚间总觉得网易的那款是最容易受到关注的,起码众多媒体人都想要看到土拍的第一现场直播视频,第二时间看到大伟的地价分析,第三时间就完稿撸串去了。
对于直播,大咖们似乎也都不愿露面,能躺着赚钱干嘛要跑着捡钱?直播+游戏+娱乐+电影都OK,因为镜头对面的寂寞的年轻人都是这些直播内容的消费群体,但能有多少镜头背后寂寞的年轻人是当今买房群体?如何调动这一批人观看直播+房地产?想必是需要很强的产品设计逻辑。
意愿这玩意儿,红包转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