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社会主义的无性别公厕运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社会主义的无性别公厕运动

性别隔离厕所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无性别设计又如何与社会主义目标结合在一起呢?

社会制度的不平等总是渗透到生活空间的每个角落,公共厕所就是一个经常被我们忽略生产不平等的空间。2012年,占领男厕所的系列行动将男女侧位不平等的问题带到了公众视野内,最终带来政策的改变。美国近年来也在进行着有关“无性别厕所”的运动,旨在消除性别隔离厕所对跨性别群体的排斥。性别隔离厕所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无性别设计又如何与社会主义目标结合在一起呢?

— 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

作者:Roger Lancaster

在美国,公共卫生间是一大由生理特征严格控制的全民必要基础设施。

这种沿用至今的“分开但平等”公共卫生间不仅仅表示礼仪和私密,还意味着秩序和管制。

卫生间的隔离不总是只关乎性别。种族隔离的法律就要求为白人和黑人各自建立公共设施。那时候,公共卫生间对使用者身份有着双重解剖——在最基础的性别上还维持着种族主义的束缚。

Jim Crow法案曾经要求白人和黑人建立分开的公共设施

20世纪70年代,分隔卫生间在政治上进一步提出。《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反对者称,如果修宪保障女性的平等权益,男女通用的卫生间以及同性婚姻的噩梦也一定会成真。

或许这场斗争本就不可避免。有关跨性别的权利斗争最终将广泛发生在卫生间这一领域。

陈旧的推论

当前有关使用洗手间的权利的斗争主要仍以那些陈旧的观点为中心:一个人应该在分配给自己真正性别的地方方便。

这场争论的重点即是何为真正的性别。对社会保守人士来说,性别从出生即已确定,人们的生理性别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无需讨论。而对许多跨性别者及其支持者而言,尽管一个人有时会被外在生理特征掩盖,性别应该是内在认同决定的。

这些观点可能永远都不能调和。但它们能为跨性别者实现公平使用公共卫生间这一目标吗?作为一个社会,我们真的需要性别分隔的公共卫生间吗?

对这个问题,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答案。其中的一些解决方式也并无多大争议。有一种男女通用的卫生间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它由一个单间和门后的洗手池组成,门可以锁上。

性别中立厕所

当然,现在的实践仍然多种多样。一些城市禁止单间卫生间有性别标识,而许多州立法规定如果两种卫生间都存在则应该指定性别。

但是单间卫生间不能满足所有需要。机场高速路、大讲堂、博物馆或者体育场,都需要大规模的设施。

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得从新的角度思考公共空间,以更先进的方式设计建构环境——它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却不会对任何人造成限制。

位于瓦哈卡城阿尔巴山人类学的博物馆有一个大型的男女共用卫生间,这也许能提供一个范式。

不同于男女分隔的卫生间,阿尔巴山博物馆卫生间的一大特征就是有一个巨大的入口。它允许从外面忙碌的走廊部分看见里面的情况。这样,人们就不必担心和可怕的陌生人共处一室。右墙是一排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单间。左墙则是水龙头和镜子。

这种设计毫无性别隔离色彩,对儿童友好,残障人士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每个隔间仅仅配备一个便池就足够了。卫生纸纸篓也会配备。(我不记得有一处还是两处换尿布的地方了。这也无伤大雅。)

民主精神

这种设计传递了重要的讯息。男人、女人、以及其他性别者,比起差异,共性更多;他们对卫生间的需要根本上也是相同的。在一个不受隔离的社会空间内,没有任何需要特殊保护的阶级。在这里,所有人的个人安全得到保障,即是每个人的个人安全得到保障。

这种设计还有别的好处。陪伴小女儿的父亲或者陪伴小儿子的母亲不再困扰。事实上,正如法学家玛莉安凯瑟所说,废除公共卫生间的性别隔离将令很多人摆脱窘境,譬如个成年儿子站在女厕门口等待他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一个困于轮椅的男人在没有妻子的帮助下独自进入男厕中残障人士使用的单间。”

当然,我提出的这个范式不会包治百病。不是每个人都很有公德心,能在方便之后清理干净。因此,这个提议的主要精神在于尽可能为洗手间配备自净设施。

为什么要止步于此呢?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妙计能让卫生间的使用变成一个更少压迫性而更多趣味性的经历。

在我描述的这种前卫的卫生间之前,历史上已有广泛的先例。性别分隔的卫生间在19世纪晚期实际上代表着进步创新;从前工作场所的卫生间是只为男性设计的。大萧条时期,公共事业振兴署实行的雄心勃勃的建设规模宏大、富于美感、充满民主——它们也体现了一个在当时显得激进的想法:让大众都能用上宽敞的公共卫生间。

正如因克利斯朵夫·赫韦格的书而流行的苏联时代的公交车站照片告诉我们的那样,事物的功能性可以,也应该是美的。人民的公交车站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它们将先锋式的建筑设计风格融入日常场景和偏僻之地。

苏联时期的公共汽车站

这一切都表明,跨性别者权利的进步不是零和游戏;它能让所有人获得更多的权利。

作为高度民主的空间,不分性别的卫生间能平衡公共精神和个人隐私,它要求性别平等和平等的可及性。如果恰当地投入现代产品,各种性别通用的洗手间或许还会促进“大众奢侈品”新模式的发展。

相比之下,人权倡导行动(编者注:美国最大的同性婚姻倡导团体)所提倡的卫生间使用应当与一个人“全日制的性别呈现”一致的宣言,根本上缺乏想象力。“呈现”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种着装要求,而“全日制”一词听起来就像是在上班一样。跨性别对社会资源的获取被限定在了一种无聊的身份定义里。这样的宣称代表了“温和自由派”让一个被详尽描述的群体适应一种“旨在区隔、隔离和把社会阶层化”的社会制度。

这样的性别分隔既无必要,亦可避免。我们今日的目标不是通过建筑物环境强化性别制度;它应当兼容并包,锐意创新,允许更多的可能。

无性别设计让社会主义的目标和酷儿的原则结合在一起。在通向不分性别公共卫生间的大门前,每个人都受到欢迎。他们无需为自己做出解释。

Roger Lancaster是乔治梅森大学人类学与文化研究教授,著有《性恐慌与刑罚国家》一书。

原文:Imagining the Socialist Bathroom, 雅各宾杂志翻译:Sherry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责任编辑:黄亚铃 题图来源:Peiyu Liu / Flickr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社会主义的无性别公厕运动

性别隔离厕所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无性别设计又如何与社会主义目标结合在一起呢?

社会制度的不平等总是渗透到生活空间的每个角落,公共厕所就是一个经常被我们忽略生产不平等的空间。2012年,占领男厕所的系列行动将男女侧位不平等的问题带到了公众视野内,最终带来政策的改变。美国近年来也在进行着有关“无性别厕所”的运动,旨在消除性别隔离厕所对跨性别群体的排斥。性别隔离厕所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无性别设计又如何与社会主义目标结合在一起呢?

— 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

作者:Roger Lancaster

在美国,公共卫生间是一大由生理特征严格控制的全民必要基础设施。

这种沿用至今的“分开但平等”公共卫生间不仅仅表示礼仪和私密,还意味着秩序和管制。

卫生间的隔离不总是只关乎性别。种族隔离的法律就要求为白人和黑人各自建立公共设施。那时候,公共卫生间对使用者身份有着双重解剖——在最基础的性别上还维持着种族主义的束缚。

Jim Crow法案曾经要求白人和黑人建立分开的公共设施

20世纪70年代,分隔卫生间在政治上进一步提出。《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反对者称,如果修宪保障女性的平等权益,男女通用的卫生间以及同性婚姻的噩梦也一定会成真。

或许这场斗争本就不可避免。有关跨性别的权利斗争最终将广泛发生在卫生间这一领域。

陈旧的推论

当前有关使用洗手间的权利的斗争主要仍以那些陈旧的观点为中心:一个人应该在分配给自己真正性别的地方方便。

这场争论的重点即是何为真正的性别。对社会保守人士来说,性别从出生即已确定,人们的生理性别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无需讨论。而对许多跨性别者及其支持者而言,尽管一个人有时会被外在生理特征掩盖,性别应该是内在认同决定的。

这些观点可能永远都不能调和。但它们能为跨性别者实现公平使用公共卫生间这一目标吗?作为一个社会,我们真的需要性别分隔的公共卫生间吗?

对这个问题,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答案。其中的一些解决方式也并无多大争议。有一种男女通用的卫生间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它由一个单间和门后的洗手池组成,门可以锁上。

性别中立厕所

当然,现在的实践仍然多种多样。一些城市禁止单间卫生间有性别标识,而许多州立法规定如果两种卫生间都存在则应该指定性别。

但是单间卫生间不能满足所有需要。机场高速路、大讲堂、博物馆或者体育场,都需要大规模的设施。

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得从新的角度思考公共空间,以更先进的方式设计建构环境——它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却不会对任何人造成限制。

位于瓦哈卡城阿尔巴山人类学的博物馆有一个大型的男女共用卫生间,这也许能提供一个范式。

不同于男女分隔的卫生间,阿尔巴山博物馆卫生间的一大特征就是有一个巨大的入口。它允许从外面忙碌的走廊部分看见里面的情况。这样,人们就不必担心和可怕的陌生人共处一室。右墙是一排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单间。左墙则是水龙头和镜子。

这种设计毫无性别隔离色彩,对儿童友好,残障人士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每个隔间仅仅配备一个便池就足够了。卫生纸纸篓也会配备。(我不记得有一处还是两处换尿布的地方了。这也无伤大雅。)

民主精神

这种设计传递了重要的讯息。男人、女人、以及其他性别者,比起差异,共性更多;他们对卫生间的需要根本上也是相同的。在一个不受隔离的社会空间内,没有任何需要特殊保护的阶级。在这里,所有人的个人安全得到保障,即是每个人的个人安全得到保障。

这种设计还有别的好处。陪伴小女儿的父亲或者陪伴小儿子的母亲不再困扰。事实上,正如法学家玛莉安凯瑟所说,废除公共卫生间的性别隔离将令很多人摆脱窘境,譬如个成年儿子站在女厕门口等待他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一个困于轮椅的男人在没有妻子的帮助下独自进入男厕中残障人士使用的单间。”

当然,我提出的这个范式不会包治百病。不是每个人都很有公德心,能在方便之后清理干净。因此,这个提议的主要精神在于尽可能为洗手间配备自净设施。

为什么要止步于此呢?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妙计能让卫生间的使用变成一个更少压迫性而更多趣味性的经历。

在我描述的这种前卫的卫生间之前,历史上已有广泛的先例。性别分隔的卫生间在19世纪晚期实际上代表着进步创新;从前工作场所的卫生间是只为男性设计的。大萧条时期,公共事业振兴署实行的雄心勃勃的建设规模宏大、富于美感、充满民主——它们也体现了一个在当时显得激进的想法:让大众都能用上宽敞的公共卫生间。

正如因克利斯朵夫·赫韦格的书而流行的苏联时代的公交车站照片告诉我们的那样,事物的功能性可以,也应该是美的。人民的公交车站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它们将先锋式的建筑设计风格融入日常场景和偏僻之地。

苏联时期的公共汽车站

这一切都表明,跨性别者权利的进步不是零和游戏;它能让所有人获得更多的权利。

作为高度民主的空间,不分性别的卫生间能平衡公共精神和个人隐私,它要求性别平等和平等的可及性。如果恰当地投入现代产品,各种性别通用的洗手间或许还会促进“大众奢侈品”新模式的发展。

相比之下,人权倡导行动(编者注:美国最大的同性婚姻倡导团体)所提倡的卫生间使用应当与一个人“全日制的性别呈现”一致的宣言,根本上缺乏想象力。“呈现”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种着装要求,而“全日制”一词听起来就像是在上班一样。跨性别对社会资源的获取被限定在了一种无聊的身份定义里。这样的宣称代表了“温和自由派”让一个被详尽描述的群体适应一种“旨在区隔、隔离和把社会阶层化”的社会制度。

这样的性别分隔既无必要,亦可避免。我们今日的目标不是通过建筑物环境强化性别制度;它应当兼容并包,锐意创新,允许更多的可能。

无性别设计让社会主义的目标和酷儿的原则结合在一起。在通向不分性别公共卫生间的大门前,每个人都受到欢迎。他们无需为自己做出解释。

Roger Lancaster是乔治梅森大学人类学与文化研究教授,著有《性恐慌与刑罚国家》一书。

原文:Imagining the Socialist Bathroom, 雅各宾杂志翻译:Sherry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责任编辑:黄亚铃 题图来源:Peiyu Liu / Flickr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