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民办普惠园“换马甲”收费,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民办普惠园“换马甲”收费,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要办有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就必须持续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

图源:图虫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幼儿园通知家长要交一笔特色课程培训费,孩子才能正常上课。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民陈女士的孩子就读于巴川江北嘴幼儿园,对孩子所在幼儿园的上述操作,她表示很无语:难道只要家长把培训费打款给第三方机构,幼儿园就能换个“马甲”收费吗?

幼儿园如此收费,是把本应该给幼儿提供的保教服务,包装为“特色课程”乱收费。但查处不能仅仅追究幼儿园乱收费的责任,还需追问民办幼儿园转普惠之后的财政扶持力度,是否能让普惠园维持原来的办学水平与师资待遇?

鼓励民办园转普惠园,提高民办普惠园比例,发展普惠学前教育,必须增加投入力度,给予民办普惠园相应的生均补助。否则,民办园转普惠园之后,确实会出现教师待遇下降、人心思走、陷入生存困境的问题。

网友在“阳光重庆”平台上投诉,“巴川幼儿园于2021年9月正式转普惠。每月学费由原来的1680元变为1380元,特色陶艺课被取消,将体育课改为收费项目,一学期400元。又在课间增加乐高项目,一学期600。还有一项品德课298。合计收费项目为1298,一学期按五个月算,转普惠为我们省的费用为1500元一学期。这样算下来,背了普惠的名,一学期下来节省了202元,感觉这普惠,被幼儿园整得换汤不换药……”

幼儿园的违规问题是明显的。如果民办幼儿园自主定价,是完全可以把这些费用计算在保教成本中统一收费,而不再额外收费。

《重庆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规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认定标准由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统筹考虑办园成本、政府投入、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区县域之间平衡等因素,按照办园等级分别确定。

对于转普惠、按政府认定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普惠园,财政应该结合民办园之前的收费标准、教师情况,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如果没有财政补贴,或者补贴标准很低,不能补上降低保教费后的经费缺口,就会出现民办普惠园给幼儿园教师降薪、不开设某些保教项目,影响幼儿园办园质量等问题。

重庆对民办普惠园也有财政补贴。重庆市规定,公用经费补助按照普惠性民办园500元/生·年、普惠性公办园400元/生·年标准核算,市级补助比例按主城区20%、贫困区县80%、其它区县50%计算。这一补贴标准相对于每月少收的300元保教费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北京市,为发展普惠学前教育,早在2019年就对普惠幼儿园不再进行一二三级园差别补助,均按每人每月1000元给予生均定额补助。北京建立起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对公办、民办的政府的生均补助标准相同,实现了办园标准、财政补助、收费标准、教师待遇的统一。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8年,北京市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从3%提高到10%;重庆2016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仅占教育财政性投入的2.61%,2018年1-10月,这一比例为3.28%。根据重庆发展普惠学前教育的规划,确定的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投入比例为5%。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不仅是重庆一地的问题。民办园转普惠园后,由于财政补贴不到位而导致普惠园陷入办园困境,不少地区都存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2021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88.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78%。要办有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就必须持续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各地均应把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提到占财政性教育投入的10%,才能实现发展有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这一目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民办普惠园“换马甲”收费,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要办有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就必须持续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

图源:图虫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幼儿园通知家长要交一笔特色课程培训费,孩子才能正常上课。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民陈女士的孩子就读于巴川江北嘴幼儿园,对孩子所在幼儿园的上述操作,她表示很无语:难道只要家长把培训费打款给第三方机构,幼儿园就能换个“马甲”收费吗?

幼儿园如此收费,是把本应该给幼儿提供的保教服务,包装为“特色课程”乱收费。但查处不能仅仅追究幼儿园乱收费的责任,还需追问民办幼儿园转普惠之后的财政扶持力度,是否能让普惠园维持原来的办学水平与师资待遇?

鼓励民办园转普惠园,提高民办普惠园比例,发展普惠学前教育,必须增加投入力度,给予民办普惠园相应的生均补助。否则,民办园转普惠园之后,确实会出现教师待遇下降、人心思走、陷入生存困境的问题。

网友在“阳光重庆”平台上投诉,“巴川幼儿园于2021年9月正式转普惠。每月学费由原来的1680元变为1380元,特色陶艺课被取消,将体育课改为收费项目,一学期400元。又在课间增加乐高项目,一学期600。还有一项品德课298。合计收费项目为1298,一学期按五个月算,转普惠为我们省的费用为1500元一学期。这样算下来,背了普惠的名,一学期下来节省了202元,感觉这普惠,被幼儿园整得换汤不换药……”

幼儿园的违规问题是明显的。如果民办幼儿园自主定价,是完全可以把这些费用计算在保教成本中统一收费,而不再额外收费。

《重庆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规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认定标准由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统筹考虑办园成本、政府投入、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区县域之间平衡等因素,按照办园等级分别确定。

对于转普惠、按政府认定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普惠园,财政应该结合民办园之前的收费标准、教师情况,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如果没有财政补贴,或者补贴标准很低,不能补上降低保教费后的经费缺口,就会出现民办普惠园给幼儿园教师降薪、不开设某些保教项目,影响幼儿园办园质量等问题。

重庆对民办普惠园也有财政补贴。重庆市规定,公用经费补助按照普惠性民办园500元/生·年、普惠性公办园400元/生·年标准核算,市级补助比例按主城区20%、贫困区县80%、其它区县50%计算。这一补贴标准相对于每月少收的300元保教费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北京市,为发展普惠学前教育,早在2019年就对普惠幼儿园不再进行一二三级园差别补助,均按每人每月1000元给予生均定额补助。北京建立起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对公办、民办的政府的生均补助标准相同,实现了办园标准、财政补助、收费标准、教师待遇的统一。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8年,北京市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从3%提高到10%;重庆2016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仅占教育财政性投入的2.61%,2018年1-10月,这一比例为3.28%。根据重庆发展普惠学前教育的规划,确定的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投入比例为5%。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不仅是重庆一地的问题。民办园转普惠园后,由于财政补贴不到位而导致普惠园陷入办园困境,不少地区都存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2021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88.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78%。要办有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就必须持续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各地均应把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提到占财政性教育投入的10%,才能实现发展有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这一目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