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晓林
我们常说老司机开车经验丰富,判断准确及时,坐起来更舒适,也更安心。但如果老司机真的上了年纪,即使经验再丰富恐怕也力不从心。当某一天你也成了银发族,你是否还愿意开车驰骋?
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早早就过上了有车生活,所以祖辈们、父辈们纷纷成了老龄驾驶者。在美国,65岁以上的驾驶者约1900万,即使到了80岁,只要坚持体检和每隔几年的路考,通过了就能继续驰骋在路上。
德国则比较离谱,驾照不仅终身持有,而且老龄驾驶者不需要定期体检,开在路上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据2011年德国数据显示,和老龄驾驶者有关的车祸中,有7成责任要归于老人。
至于我们隔壁的岛国日本,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退休之后也得再就业,所以不乏六、七十岁的老人开出租车。但身体机能的衰退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驾驶,所以老龄驾驶者引起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日本的企业甚至还成立支援协会,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老人们把驾照交回来。
而在我们国家,老龄驾驶者的比重不算高,毕竟汽车在我国普及得比较晚。目前交通法规定,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才能申请小型汽车驾驶证。但如果已经持有驾照,只要每年体检合格,70岁以后还是可以开小车上路。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1日实施的新交规中,原来的60周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改为70周岁以上。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更佳,新法规的实施会更人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盲目自信,注意以下这些征兆,也许你眼前的“老司机”,正重返“马路杀手”的一员。
谜之划痕。任何年龄层的司机开车,不可避免会有些磕碰,在车身留下一两道划痕很正常。但如果你看到一位老爷爷开着一辆伤痕累累的车,假如连他自己都解释不清这些划痕的由来,你最好还是躲远一点,万一不小心碰到他,所有事故的锅可能都甩在你身上。
倒车、并线不看后视镜。驾驶查看后视镜和两边车况是基本常识,但如果因为身体不便就不去做,那最好还是不要勉强自己去开车了。虽然现在的科技配置越来越丰富,比如倒车影像、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但再先进的科技也只是辅助,无法代替人的作用。
刹车、油门傻傻分不清。老司机自然不会犯新手的低级错误,但如果是不可抗因素呢?比如老年痴呆症。卫生部2012年公布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患病率在4.2%左右,即使是轻度老年痴呆症,也会明显增加操作失误,比如错把油门当刹车、晚上开车不开前大灯、忽视交通信号等,容易造成悲剧。
反应迟缓。我们知道,即使再牛逼的赛车运动员也会在40多岁退休,因为随着年华逝去,你的眼、手、脚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不可能保持出色水准。对于老龄驾驶者来说,身体机能衰退更明显,当你经常发现自己反应不过来,就该当心了。
情绪容易激动。人年纪大了就会变得像个小孩一样,害怕孤独,感到不安,情绪也容易变得激动。开车时碰到烦人的堵车,或者别人有意无意的加塞,“嗖”一下火气就上来了,即使没有急事,也会大动肝火。如果你经常无法控制情绪,或许某一天你就成了“马路杀手”。
开车太慢。有些老人为了确保安全,会尽量地控制车速。但很多时候,开车太慢的危险其实不亚于超速,特别是在高速上,如果速度达不到最低限速,轻则阻碍交通,重则造成追尾。在美国,如果你开得太慢,还会被警察拦下来教育一番。
无法保持车道。保持汽车前后左右的安全距离是每个驾驶员的义务,在路上最害怕看到左摇右晃的车辆,司机要不就是打瞌睡了,要不就是喝酒嗑药了。然而也有可能是一位老龄驾驶者,因为不堪疲劳而注意力涣散,同时空间感知能力的衰退也会影响。
终有一天我们会老去,但愿这一天来临时,我们的那颗热爱驾驶的心还没老去,开起车来还能如臂使指,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继续在路上驰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