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唐大杰:纾困小微企业的三个建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唐大杰:纾困小微企业的三个建议

应以市场化原则实施帮扶,同时考虑创新和系统性思维,改善、优化政府管理机制。

2021年11月5日,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钤东街道办一家服饰加工类小微企业车间内,来自城镇社区的务工居民在流水线上忙碌。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唐大杰

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据央视报道,中国中小企业协会5月9日发布消息称,4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3,环比下降0.3点,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分行业指数中,工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7个指数回落。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总就业人口约占54%。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仅小微企业我国就有8,261万户,就业人数达17,691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75447万人的23%。

受疫情影响,民生服务受到很大打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小微企业。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早在疫情之初的2020年2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减免房租、优惠水电费、减免和缓缴社保费、贷款扶持、发放消费券等等,上海、江苏等地还全部免除了小微企业的税费。

今年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为这些企业纾困是稳定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提振经济的首要之举。

但纾困也存在一些难点,对于这些难点必须正视。中小微企业不仅其体量小、类别复杂、差异性大,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救助、纾困措施难以落实,“输血”需要通过较长的行政“管道”才能到达,期间造成强度衰减、流量分散和截留以及执行面的迟滞是常见现象。笔者认识的一位朋友在杭州开店,央企控股的商业城就没有为其落实房租减免政策。还有北京的朋友反映,大型商超享受了国家免租优惠,但它们却不给租户减免优惠。而政府配发的消费券也存在较大的不公平,对个体工商户的帮助不直接、不明显。

考虑到客观存在的障碍,笔者建议针对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应以市场化原则实施帮扶,同时考虑创新和系统性思维,改善、优化政府管理机制,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在为供应商提供流动资金方面,有两项措施可供参考:一是由政府担保,为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近期国家要求商业银行新增发放1.6万亿元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将疫情纾困的责任交给商业银行承担,这样是不合适的。银行也是企业,既要维护股东利益,也要为社会守住金融风险。

政府应该主导设计由企业、银行共同管理风险的,由政府承担风险兜底的特殊供应链金融服务。应该明确一个原则,疫情纾困政策的执行主体是政府,风险承担者也应是政府。

笔者曾在两年多前撰文建议,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政府主导的供应链金融,采取核心企业执行、政府担保、银行直接向上下游放款的方法,规范每一环节的产权和责任,核心企业以提前结清应付款、支付预付款等形式向上游供应商提供资金支持,以买方信贷、仓单抵押贷款等形式向下游客户提供服务。因为核心企业掌握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经营信息及信用,是最佳的信用管理者,只要政府的纾困机制主动承担担保责任,银行完全可以借此机制实现批发式信用贷款。在这样的机制中,银行拓展了业务,核心企业稳定了供应商体系,最终风险由政府承担。这要比政府单方面支付纾困成本,更精准、成本更低,且风险最小。

两年多来,笔者与部分银行业人士和核心企业做过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如果单方推动供应链金融是有很大难度的,并无主动意愿,还是应该由政府来引领推动。

二是取消纸质发票,简化发票管理,缩短供应商账期。几乎所有的核心企业对供应商都有结算账期,短则1-2个月,长则3个月以上。以超市供应链为例,产品从出厂起,运至超市仓库需要2天,供应商一般需提前备货1-1.5个月的销售量(因销售效率不同而不同),每月定期对账结算,结算上月销售收入(30天),供应商开发票并邮寄需要7天,超市见票后30日后付款。根据行业经验,一般供应商的应收款账期短则45天,长则超过90天,平均60天。多数供应商是小微企业,回款期越长,资金压力越大。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核心企业应该尽量缩短账期。比如,2020年,京东主动加快了对供应商的结款周期,还向供应商提前预付了大量的货款。当年一季度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降至51.7天,同比减少5.7天,照此比例,京东全年可以给供应商释放1300亿元的流动资金。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20年中国超市百强”,这100家企业2020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4%,达到9680亿元。如果平均缩短7天账期,即可给供应商释放1129亿元流动资金。

在我们详细分析之后发现,这7天账期不需要任何企业和机构“让利”,只需要税务部门的一项顺水推舟式的举措。

在供应商结算中,纸质发票是一个必要且麻烦的环节。供应商的开票和收寄过程少则5天,多则10多天。这部分时间纯粹是由发票管理制度造成的。我国税务部门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最完备的税务管理操作系统,已经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多年。企业每开具一张发票,都需要在系统中申请、生成,并据此打印纸质发票。空白纸质发票还要向当地税务部门申领,接受严格监管。

笔者认为,在全面实施数字化的税务管理中,纸质发票是多余的。纸质发票的印刷、管理、损耗和寄送耗费巨大成本,消耗社会资源,税务部门的管理成本以及由此产生的开票错误、勘正、丢失,甚至由此产生的争议等效率损失更是难以计量。以(纸)票定税还给发票造假、发票诈骗提供了机会。当前的“以(纸)票定税”,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完全有可能放弃以票定税原则。在供应链中的各个角色都可以实现电子发票即时生成,双方即时生效,这样就能节省结算中5-10天的时间,为供应商释放8%-17%的流动资金。于全社会而言,提高经济效率。

此外,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应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原则,调动民间力量,发动多方参与。笔者曾建议民间发起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各地的行业协会、商会、重要企业应自发组织起来,由地方有实力的投资机构、行业的头部公司担当主要发起人,请德高望重的企业家出任基金管理人。由政府提供绿色通道,提供符合政策的借款贴息和其它配套的财税优惠政策。

基金可以为经营能力稍弱的企业提供收购、合并方案,让实在经营不下去的企业找到好的归宿,即便无法被收购兼并,也有专业人士帮助处置资产,员工和债权人权益也能得到最后的保障。有条件的基金,甚至可以为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委托管理的方案。

纾困基金虽然不是制度性安排,也不能让企业普遍受益,但能提振社会信心,凝聚社会活力。之前,李嘉诚基金会就曾捐出10亿港元“应急钱”,其中2亿先给餐饮业纾困。

疫情之初,国内最早提出免租的是民企万达集团。2020年1月28日,万达商业管理集团对所有商户自1月24日-2月25日时间内的租金及物业费实行全免政策,此举预计减免租金额度30亿~40亿元。

今年4月,江苏文峰集团(601010SH文峰股份控股公司)主动提出三项纾困政策,将惠及1935家合作商户、4065个合作品牌。一是为租赁商户免收2022年4月租金,取消联营商户4月利润指标,总额约5000万元;二是为中小商户提供1亿元纯信用专项扶持资金;三是投入5000万元补贴促进消费。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相关阅读:

唐大杰:疫情纾困也应遵循市场化原则,这里是七条建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唐大杰:纾困小微企业的三个建议

应以市场化原则实施帮扶,同时考虑创新和系统性思维,改善、优化政府管理机制。

2021年11月5日,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钤东街道办一家服饰加工类小微企业车间内,来自城镇社区的务工居民在流水线上忙碌。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唐大杰

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据央视报道,中国中小企业协会5月9日发布消息称,4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3,环比下降0.3点,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分行业指数中,工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7个指数回落。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总就业人口约占54%。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仅小微企业我国就有8,261万户,就业人数达17,691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75447万人的23%。

受疫情影响,民生服务受到很大打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小微企业。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早在疫情之初的2020年2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减免房租、优惠水电费、减免和缓缴社保费、贷款扶持、发放消费券等等,上海、江苏等地还全部免除了小微企业的税费。

今年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为这些企业纾困是稳定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提振经济的首要之举。

但纾困也存在一些难点,对于这些难点必须正视。中小微企业不仅其体量小、类别复杂、差异性大,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救助、纾困措施难以落实,“输血”需要通过较长的行政“管道”才能到达,期间造成强度衰减、流量分散和截留以及执行面的迟滞是常见现象。笔者认识的一位朋友在杭州开店,央企控股的商业城就没有为其落实房租减免政策。还有北京的朋友反映,大型商超享受了国家免租优惠,但它们却不给租户减免优惠。而政府配发的消费券也存在较大的不公平,对个体工商户的帮助不直接、不明显。

考虑到客观存在的障碍,笔者建议针对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应以市场化原则实施帮扶,同时考虑创新和系统性思维,改善、优化政府管理机制,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在为供应商提供流动资金方面,有两项措施可供参考:一是由政府担保,为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近期国家要求商业银行新增发放1.6万亿元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将疫情纾困的责任交给商业银行承担,这样是不合适的。银行也是企业,既要维护股东利益,也要为社会守住金融风险。

政府应该主导设计由企业、银行共同管理风险的,由政府承担风险兜底的特殊供应链金融服务。应该明确一个原则,疫情纾困政策的执行主体是政府,风险承担者也应是政府。

笔者曾在两年多前撰文建议,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政府主导的供应链金融,采取核心企业执行、政府担保、银行直接向上下游放款的方法,规范每一环节的产权和责任,核心企业以提前结清应付款、支付预付款等形式向上游供应商提供资金支持,以买方信贷、仓单抵押贷款等形式向下游客户提供服务。因为核心企业掌握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经营信息及信用,是最佳的信用管理者,只要政府的纾困机制主动承担担保责任,银行完全可以借此机制实现批发式信用贷款。在这样的机制中,银行拓展了业务,核心企业稳定了供应商体系,最终风险由政府承担。这要比政府单方面支付纾困成本,更精准、成本更低,且风险最小。

两年多来,笔者与部分银行业人士和核心企业做过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如果单方推动供应链金融是有很大难度的,并无主动意愿,还是应该由政府来引领推动。

二是取消纸质发票,简化发票管理,缩短供应商账期。几乎所有的核心企业对供应商都有结算账期,短则1-2个月,长则3个月以上。以超市供应链为例,产品从出厂起,运至超市仓库需要2天,供应商一般需提前备货1-1.5个月的销售量(因销售效率不同而不同),每月定期对账结算,结算上月销售收入(30天),供应商开发票并邮寄需要7天,超市见票后30日后付款。根据行业经验,一般供应商的应收款账期短则45天,长则超过90天,平均60天。多数供应商是小微企业,回款期越长,资金压力越大。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核心企业应该尽量缩短账期。比如,2020年,京东主动加快了对供应商的结款周期,还向供应商提前预付了大量的货款。当年一季度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降至51.7天,同比减少5.7天,照此比例,京东全年可以给供应商释放1300亿元的流动资金。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20年中国超市百强”,这100家企业2020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4%,达到9680亿元。如果平均缩短7天账期,即可给供应商释放1129亿元流动资金。

在我们详细分析之后发现,这7天账期不需要任何企业和机构“让利”,只需要税务部门的一项顺水推舟式的举措。

在供应商结算中,纸质发票是一个必要且麻烦的环节。供应商的开票和收寄过程少则5天,多则10多天。这部分时间纯粹是由发票管理制度造成的。我国税务部门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最完备的税务管理操作系统,已经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多年。企业每开具一张发票,都需要在系统中申请、生成,并据此打印纸质发票。空白纸质发票还要向当地税务部门申领,接受严格监管。

笔者认为,在全面实施数字化的税务管理中,纸质发票是多余的。纸质发票的印刷、管理、损耗和寄送耗费巨大成本,消耗社会资源,税务部门的管理成本以及由此产生的开票错误、勘正、丢失,甚至由此产生的争议等效率损失更是难以计量。以(纸)票定税还给发票造假、发票诈骗提供了机会。当前的“以(纸)票定税”,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完全有可能放弃以票定税原则。在供应链中的各个角色都可以实现电子发票即时生成,双方即时生效,这样就能节省结算中5-10天的时间,为供应商释放8%-17%的流动资金。于全社会而言,提高经济效率。

此外,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应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原则,调动民间力量,发动多方参与。笔者曾建议民间发起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各地的行业协会、商会、重要企业应自发组织起来,由地方有实力的投资机构、行业的头部公司担当主要发起人,请德高望重的企业家出任基金管理人。由政府提供绿色通道,提供符合政策的借款贴息和其它配套的财税优惠政策。

基金可以为经营能力稍弱的企业提供收购、合并方案,让实在经营不下去的企业找到好的归宿,即便无法被收购兼并,也有专业人士帮助处置资产,员工和债权人权益也能得到最后的保障。有条件的基金,甚至可以为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委托管理的方案。

纾困基金虽然不是制度性安排,也不能让企业普遍受益,但能提振社会信心,凝聚社会活力。之前,李嘉诚基金会就曾捐出10亿港元“应急钱”,其中2亿先给餐饮业纾困。

疫情之初,国内最早提出免租的是民企万达集团。2020年1月28日,万达商业管理集团对所有商户自1月24日-2月25日时间内的租金及物业费实行全免政策,此举预计减免租金额度30亿~40亿元。

今年4月,江苏文峰集团(601010SH文峰股份控股公司)主动提出三项纾困政策,将惠及1935家合作商户、4065个合作品牌。一是为租赁商户免收2022年4月租金,取消联营商户4月利润指标,总额约5000万元;二是为中小商户提供1亿元纯信用专项扶持资金;三是投入5000万元补贴促进消费。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相关阅读:

唐大杰:疫情纾困也应遵循市场化原则,这里是七条建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