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关于李嘉诚的刷屏,是新华社瞭望智库那篇《别让李嘉诚跑了》,批评长和系撤走中国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行为。
一年后,关于李嘉诚的刷屏,是他买下《光辉岁月》的版权,请林夕填词,作为汕头大学的校歌,是他如何让大家泪流满面。
一年前,江湖传闻,李嘉诚加速撤资的原因,是在2012年的特首选举中,李嘉诚支持的是梁振英的对手唐英年,棋错一招。
一年后,潮汕籍的他与梁振英同为主礼嘉宾,出席香港潮属社团总会第八届会董就职典礼上。梁振英在讲话中着重指出,香港有今日的成就,潮汕乡亲实在功不可没。
2015年10月,继李嘉诚在英国买买买后,天朝也到英国买了4000亿人民币。
2016年6月,英国违逆着美国人的心意,公投脱欧,虽然在资产价格上套住了李嘉诚,但在战略布局上,对天朝却是利好。
在这场中英间的迁移抉择间,李嘉诚的选择似乎并不如半个世纪前英明果敢。先失了名,又失了利,最后勉强扳回半局,怎及五十年前的名利双收。
李嘉诚在上周又刷屏了,在万科宫斗戏篇末的空档插播。
这一次刷屏的主基调是泪流满面,承载内容是李嘉诚买下了《光辉岁月》的版权,请林夕填词,作为汕头大学的校歌。
我找到的这段视频是2014年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李嘉诚先生买下光辉岁月版权、请林夕改成校歌的事早在几年前,可偏偏在今年,被拎出来刷屏了。
(歌还是挺好听的,词也不错,值得听一下)
虽然在在评价大学常的“学科牛逼、校园闪瞎、校花网红、辍学创业”等指标上,汕头大学都没有占得先机,但目测这所学校目前已经摘得最知名校歌这一头衔。
李嘉诚先生近年来公开讲话不多,但每年他必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汕头大学,一所由李嘉诚基金会与教育部、广东省共同设立的大学。
这是一个有点儿微妙的时间点,因为毕业典礼在每年6月底。而7月1日系香港回归纪念日,关于香港经济的衰退、内地资金借道香港出境、背后的谁家人、李嘉诚与“李家城”,各种看上去都是忧虑国计民生的议题,背后的暗流涌动。
在香港经济与香港特首的声名还说的过去时,讨论的焦点并非都集中在李嘉诚一人身上。这几年香港经济下行、局势混杂,每到7月这个敏感的时间点,这个当年在英国与天朝权杖交接时,港资与内地连接中,戏份颇重的商人就会被着重提起。
舆论的风口浪尖时,李嘉诚都要在汕头大学做个云淡风轻、满是禅机的演讲。
2015年初,李嘉诚将名下公司注册地系数撤出中国,关于李嘉诚撤资、买下半个英国的声讨鼎沸。当年9月12日,新华社旗下机构瞭望智库发布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批评长和系撤走中国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行为。(戳被踩踏的萧峰与李嘉诚,可看我当时的文章)
这一年,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演讲,说的是:
一念的同理心,有无可量度的威力,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值得投资的“储备货币”,它的规模,它的流通、它的价值,在人心之中是实在、全面和绝对的。
年轻的同学们,你可能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知易行难。其实,你不在乎它,才是一个关键失误。
具有同理心的储备,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求存者”,还是一个“求成者”。
在“求存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谜”。但“求成者”却不同,即使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世态中,依然懂得解码的方法。
“求成者”的内心有所追求,对自己的定位明确,他们愿意为改善今天,不断寻找最佳方案;他们精明,但没有一大堆主观的标签;他们负责任的心态,为了贡献明天,拒绝接受不认真、僵化,把一切弄复杂的做事方法。
最重要的是,“求成者”以“仁能善断”、“仁能善择”去定义自己的一生,我们要把这种态度元素,像编写智能系统内核一样,内置在人生当中,不断升级、不断优化,令涌现的机遇、洞见的升华,做人处世节奏的掌握,汇合运行自如,有效作出最好的判断、最好的选择,打造自己的运气,建立充满光芒的人生。
大家都知道汕头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合办一所新大学,今天我借用犹太长老一个古老的命题:“我不为己,谁人为我,但我只为己,那我又是谁?”只有求成者对这个问题,有真正的答案。
但这一年,他的演讲没有刷屏。大家的同理心,都去了新华社,都去了“别让李嘉诚跑了”。
关于李嘉诚加速撤资的原因,曾有人揣测为,李嘉诚与香港特首梁振英不睦。在2012年的特首选举中,李嘉诚支持的是梁的对手唐英年。梁胜出后,有人劝他与梁重归于好,他回道:“我们本来就没有怨,何来的和好?”。
而李嘉诚正是自2011年就开端不断兜售他的中国篮子(这一年也正是内地权杖交接之时),他自2011年以来就没有在内地拿地,2012年以后就没有再购入香港的土地,进入2013年兜售内地、香港资产的速度加快。曾有公开资料测算,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李嘉诚经过转让财物或其他方式套现人民币近800亿元(1人民币约合0.1512美元)。2015年,其将旗下公司注册地悉数撤出中国。
李嘉诚曾坦言,“政治和经济,根本上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是很难处理的。如果政治找上门来,躲也是躲不掉”。
生意规模大到李嘉诚先生这个份儿上,当然是躲也躲不掉。生意也是政客手上的一张牌,不然眼下的万科之争,何以激烈至此。
2015年10月,继李嘉诚在英国买买买后,天朝也到英国买了4000亿人民币,双方利益联动。然后今年6月,英国违逆着美国人的心意,公投脱欧,虽然在资产价格上套住了李嘉诚,但在战略布局上,对天朝却是利好。
李嘉诚对英国的投资历时15年之久,公开资料可见的,他在英国总出资累计现已超越了3900亿港元,有人说他“买下半个英国”。
只是,英国人对他并没有那么友爱,此前,他要斥资约956亿元人民币想收买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营运商O2 UK,就被英国官方请求封杀。此次英国脱欧,更是将他深套。
被套牢的李嘉诚先生,大概由于在英国的某种新的利益联动机制,换来了内地风评的转向。一年后的2016夏天,关于他的刷屏是“让人热泪盈眶”。
连梁振英也要意思一下——7月7日,香港潮属社团总会第八届会董就职典礼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讲话中着重指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团结潮籍人士,至今属会已经超过30多个。总会本着“团结潮人、扎根香港、凝聚力量、携手并进”的宗旨,竭诚为乡亲谋福,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对香港社会贡献良多。潮汕人士素以团结坚毅、刻苦拼搏见称,香港有今日的成就,潮汕乡亲实在功不可没。
当天与梁振英同为主礼嘉宾的,有潮汕人士李嘉诚,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张晓明、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胡建中。
在这场中英间的迁移抉择间,李嘉诚的选择似乎并不如半个世纪前英明果敢。先失了名,又失了利,最后勉强扳回半局,怎及五十年前的名利双收。
李先生崛起于香港的黄金时代,英国人布局如何离开香港时,被选为接盘侠的李嘉诚,顺势让香港成为了一座“李家城”。
吴晓波的文章《李嘉诚是怎样的一个陷阱》,曾有这样的记录:
从1970年代末开始,受回归预期的影响,英资集团开始部署撤离,李先生被他们选中为“接盘侠”,1979年9月,汇丰银行将总市值28.6亿港元的和记洋行以6.39亿港元出售予李嘉诚,使之一跃而入港商超级俱乐部。1984年中英谈判,李嘉诚积极向中方靠拢,高调入资荣毅仁的中信信托。此后三十年,他成为北京最信任和依靠的首席商人领袖,长袖善舞间,硬生生地让香港成为了“李家城”。
李先生对大陆的勇猛进击,则是90年代之后的事情,1992年底,北京召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新战略,李嘉诚扮演了一个热烈响应的重要角色。
就是在1993年,和记黄埔获准入股盐田港,持有70%的股份,共同投入60亿元建设集装箱码头,这是当年度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同期,李嘉诚与北京宣武区签署大型城建工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东方广场。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李嘉诚配合港府狙击索罗斯,在股市、不动产、船坞专营及公共服务事业等领域大有斩获,于次年如愿登顶香港首富。
相较于半个世纪前,那一步沉舟侧畔千帆过,我们无法得知,李嘉诚重仓英国时,究竟依据哪些信息做了决策。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比半个世纪前艰难的多的一次决策。信息的碎片化与快速交换,似乎让每个人都可以所知更多。但个体试图通过逻辑做出判断,却变得越来越不聪明。
就像此前的金融圈,人们开口必如何理解了巴菲特、索罗斯的心经,而近两年,没有数据派西蒙斯的加持,都不足以聊投资;就像李世石打不赢阿尔法狗;《太子妃升职记》要通过大数据解析后,寻觅出的IP;即使枭雄如李嘉诚,也不会再有他一个人的大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减弱感性判断因素的时代,也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浪漫色彩将会逐渐被淡化的时代。 我们中的大多数也许不喜欢这个时代,却不得不屈从这个时代。
说一个悲伤又欣喜的消息,在英国脱欧、李嘉诚资产缩水10%的6月,一位朋友的智能机器人做出的投资决策,跑赢了李超人。而且在今年年初,这个机器人也成功避开了熔断的大坑(林老湿当时没听机器人的话,掩面哭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