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消费者报告|海底捞回应顾客河豚中毒事件:产品为无中毒风险食用级河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消费者报告|海底捞回应顾客河豚中毒事件:产品为无中毒风险食用级河豚

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的河豚养殖有从育苗到加工处理的一整套体系。规范的养殖环境对水质的控制从源头上断绝了藻类产毒的可能性,河豚不可能凭空产生河豚毒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马越

编辑 | 牙韩翔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爆料称,疑似在成都海底捞门店吃河豚产品中毒。该网友一行4人,在5月3日晚到达海底捞成都仁和新城门店参与其河豚锅的新品品鉴活动,但饭后出现头晕、四肢发麻等症状而就医,因怀疑是吃河豚中毒所致。随后,这名网友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报案。

海底捞对界面新闻回应称,接到顾客反馈后,门店立即进行排查,河豚品鉴活动除该批顾客外没有其他顾客反馈异常情况,门店已经对当天的品鉴食材封存。市场监管局分别于5月6日和19日到门店现场检查,确认相关产品资质及检验报告齐全,未发现异常情况,并且强调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权,也会全力配合调查。

至于最为关键的产品安全性,海底捞解释称,产品属于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海底捞河豚系列产品由掌握河豚养殖控毒核心技术的中洋集团独家供应,该人工养殖河豚品种是“暗纹东方鲀”,已经过11代技术改良,且连续十年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属于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可放心食用。

这几名顾客吃到的河豚产品,则是海底捞最新的系列产品“河豚锅”,还处于品鉴测试阶段,只有深圳门店开始试销。

小红书上关于海底捞河豚锅的相关笔记
海底捞河豚锅的宣传页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Honey_mmm

河豚作为食材,以往在大众餐馆中并不常见。民间广为流传的“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一方面反映出河豚的肉质鲜美,另一方面也在警告其剧毒的特性。野生河豚的“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其来源是河豚吞食的含有毒素的菌类、藻类或贝类,从而积累在体内,一般其卵巢、肝脏、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中的毒性最强。

基于野生河豚的毒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都被禁止加工经营。

而河豚如果通过科学、规范化养殖,便可以得到无毒的河豚。“规范的养殖环境对水质的控制从源头上断绝了藻类产毒的可能性,河豚不可能凭空产生河豚毒素。”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在其个人公众号上表示,目前中国的河豚养殖有从育苗到加工处理的一整套体系,在这样的养殖场养出来的河豚,不存在“正好这一条有毒”的可能性。

为此在2016年9月,原农业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豚和养殖暗纹东方豚加工经营的通知》(农办渔〔2016〕53号),始允许经依法加工的养殖河豚产品进入市场和餐馆。

但同时,当前法律法规也禁止经营养殖河豚活鱼、未经加工的河豚整鱼;不得经营未取得有效《养殖河豚加工企业资格证书》的加工企业加工的河豚鱼产品。这也就是说,能够进入餐厅的河豚,只能是经过处理加工、去除内脏的河豚肉,这也进一步排除了毒素隐患。

根据公开资料,海底捞回应中提到的中洋集团,其“中洋河豚”就是利用“控毒及健康养殖技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养殖的家化暗纹东方鲀,已经进入消费市场多年。其河豚养殖基地占地4000余亩,拥有25万平方米温室养殖池、2500亩露天野化驯养池,是世界最大的河豚鱼养殖基地。

目前,成都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述海底捞事件表示,食药所已经就问题进行介入处理,后期如果没有协商一致只能报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海底捞

4.8k
  • 被强制执行、股权冻结,自嗨锅难再沸腾
  • 海底捞(06862.HK):2023年净利润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4%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消费者报告|海底捞回应顾客河豚中毒事件:产品为无中毒风险食用级河豚

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的河豚养殖有从育苗到加工处理的一整套体系。规范的养殖环境对水质的控制从源头上断绝了藻类产毒的可能性,河豚不可能凭空产生河豚毒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马越

编辑 | 牙韩翔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爆料称,疑似在成都海底捞门店吃河豚产品中毒。该网友一行4人,在5月3日晚到达海底捞成都仁和新城门店参与其河豚锅的新品品鉴活动,但饭后出现头晕、四肢发麻等症状而就医,因怀疑是吃河豚中毒所致。随后,这名网友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报案。

海底捞对界面新闻回应称,接到顾客反馈后,门店立即进行排查,河豚品鉴活动除该批顾客外没有其他顾客反馈异常情况,门店已经对当天的品鉴食材封存。市场监管局分别于5月6日和19日到门店现场检查,确认相关产品资质及检验报告齐全,未发现异常情况,并且强调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权,也会全力配合调查。

至于最为关键的产品安全性,海底捞解释称,产品属于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海底捞河豚系列产品由掌握河豚养殖控毒核心技术的中洋集团独家供应,该人工养殖河豚品种是“暗纹东方鲀”,已经过11代技术改良,且连续十年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属于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可放心食用。

这几名顾客吃到的河豚产品,则是海底捞最新的系列产品“河豚锅”,还处于品鉴测试阶段,只有深圳门店开始试销。

小红书上关于海底捞河豚锅的相关笔记
海底捞河豚锅的宣传页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Honey_mmm

河豚作为食材,以往在大众餐馆中并不常见。民间广为流传的“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一方面反映出河豚的肉质鲜美,另一方面也在警告其剧毒的特性。野生河豚的“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其来源是河豚吞食的含有毒素的菌类、藻类或贝类,从而积累在体内,一般其卵巢、肝脏、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中的毒性最强。

基于野生河豚的毒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都被禁止加工经营。

而河豚如果通过科学、规范化养殖,便可以得到无毒的河豚。“规范的养殖环境对水质的控制从源头上断绝了藻类产毒的可能性,河豚不可能凭空产生河豚毒素。”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在其个人公众号上表示,目前中国的河豚养殖有从育苗到加工处理的一整套体系,在这样的养殖场养出来的河豚,不存在“正好这一条有毒”的可能性。

为此在2016年9月,原农业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豚和养殖暗纹东方豚加工经营的通知》(农办渔〔2016〕53号),始允许经依法加工的养殖河豚产品进入市场和餐馆。

但同时,当前法律法规也禁止经营养殖河豚活鱼、未经加工的河豚整鱼;不得经营未取得有效《养殖河豚加工企业资格证书》的加工企业加工的河豚鱼产品。这也就是说,能够进入餐厅的河豚,只能是经过处理加工、去除内脏的河豚肉,这也进一步排除了毒素隐患。

根据公开资料,海底捞回应中提到的中洋集团,其“中洋河豚”就是利用“控毒及健康养殖技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养殖的家化暗纹东方鲀,已经进入消费市场多年。其河豚养殖基地占地4000余亩,拥有25万平方米温室养殖池、2500亩露天野化驯养池,是世界最大的河豚鱼养殖基地。

目前,成都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述海底捞事件表示,食药所已经就问题进行介入处理,后期如果没有协商一致只能报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