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中国花滑女王陈露:我创业七年了,之前还做了十年职业经理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中国花滑女王陈露:我创业七年了,之前还做了十年职业经理人

陈露说自己是行动派,决定要去做,就一定要行动起来——“不去做,怎么知道这件事行不行。”

记者|郭萱齐、石一瑛

编辑|任雪松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冰上蝴蝶”陈露再度出现大众视线当中。

陈露为观众解说冬奥赛事,也参与冬奥会的活动。而在此之外的身份,陈露是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不为人知的是,作为中国体育界为数不多有着十年职业经理人履历的世界冠军,陈露的创业路也已经走了七年。

陈露经营着自己的冰上俱乐部,重点布局花滑、冰球培训,而冬奥、冰上演出、冰场建设、俱乐部运营顾问……也都是她的舞台。

30年前的1992年,16岁的陈露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的第六名和世锦赛的铜牌,为中国花滑摘得荣誉。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18岁的陈露获得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铜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会的首枚花样滑冰项目奥运奖牌。1995年花滑世锦赛,陈露摘得女单金牌,成为中国花滑首位世界冠军。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她在《梁祝》的悠扬旋律中,再次夺牌,并从此拥有了“冰上蝴蝶”的美誉。

从长野之后,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花滑女单的奥运最佳战绩,是2006年都灵冬奥会刘艳拿到的第11名;从1999年到2021年,中国花滑女单在一年一度世锦赛上的最佳战绩,是李子君在2013年世锦赛上取得的第七名。

1995年花滑世锦赛,陈露夺得女子单人滑金牌。
  • 转型与华润十年

陈露说:“对我来说,华润十年的工作经历是一个特别好的积累,做运动员、做教练和做管理运营不是一回事儿。”

1998年长野冬奥会之后,22岁的陈露选择退役,远赴美国学习深造。

2004年,华润集团的商业地产板块意图进军内地市场,想在深圳开启冰场项目。华润想到了陈露。当时在国内花滑界,唯一成绩过硬又经过学习深造的陈露,是不二人选。

而这刚好也是陈露想做的事,华润集团实力雄厚,在深圳经营冰场,听上去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更能够让陈露为自己的终极梦想做好准备。

28岁的陈露回国,在2005至2015年间在华润做了十年高管。

出生于体育世家的陈露,爱上花滑是因为录像带里的“惊鸿一瞥”,竞技体育的魅力和艺术表现的美感在这个项目上合二为一。而做自己的花滑俱乐部,将自己热爱的花滑推广开,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她想让更多的孩子来滑冰,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滑冰。看着孩子们在冰上快乐地滑冰、进步,参加比赛、参加演出,是陈露想着就很幸福的事情。

在美国学习期间,陈露接触到了体育商业,了解了很多国外花滑运动员退役之后的转型,也看到了国外的花滑俱乐部都在做什么、怎么做。而在华润的这十年,她实践了冰场项目的管理,学习了华润的经营模式、市场判断,积累了项目管理经验。

2015年,陈露认为是时候延续自己在专业上的梦想了,决定不再与华润续约,自己创业。

“他们也非常尊重我的决定。这十年的合作,从开始到过程、到最终的结局,双方都非常满意。”陈露回忆道。

至今,陈露团队的一些员工还是当时在华润一同工作的伙伴,合作时间超过了十年。

1994年利勒哈默尔奥运会上的陈露。
  • 从自建冰场到四地俱乐部

创业初期,决心不受资方局限的陈露,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精打细算。

滑冰俱乐部,首先是场地,一开始选择了租赁,但租赁环节存在太多的不可控性,受到来自各方的制约。

陈露下决心必须要拥有一个自己的冰场。

真正开始找场地、建冰场,过程实属不易,建冰场需要的场地面积大,成本高,场地租约至少五年或十年,真正开工之后,制冰、灌冰的标准又极其严苛。陈露现在回忆起来,都笑言觉得自己仿佛是搞建筑工程的。

投资两千多万元后,公司终于拥有了第一家冰场:2017年5月,经过一年的筹备,第一家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在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开幕。

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们,有着类似的特点,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业训练,都是习惯性的“不怕吃苦”。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如同一场漫长的挫折教育,让这些优秀运动员都有着坚韧的性格,甚至都带着些执拗。

陈露说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行动派:“决定要去做,就一定要行动起来。不去做,怎么知道这件事行不行。”

俱乐部的打造,青训是主要业务,而教练则是核心人才。

几乎所有的体育俱乐部和健身房,都会面临教练短缺和营收中教练赚大头的运营难点。对于教练的选择,她也坚持专业性和性价比,对“天价抢教练”说不。

目前,青少年培训是陈露俱乐部最大的业务板块和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她们也会承接活动和场地需求。

2019年9月17日,冬奥和冬残奥组委会官方的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发布活动上,陈露国际冰上中心的孩子们进行了花滑表演。而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陈露和团队还与央视合作了“线上第一课”的花滑教学活动。

2021年和2022年,陈露的冰场,还成为了大量冬奥会预热活动、节目的最佳选址。

陈露冰上俱乐部的孩子们,打造了自己的冰上演出。

反复的疫情让仰仗线下的体育行业受到巨大影响,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停摆,大众体育的青少年培训也时不时面临叫停。陈露在国内四地的冰场,运营收入自然也受到影响。

陈露说:“疫情背景下,我们没有裁员。我们在全国一共有四家冰场,如果疫情影响导致一家冰场暂时停业,其他三家可以正常运营的话,就能保证整个公司可以运转起来,不受致命打击。”

分别坐落在北京、天津、大连和深圳的四家冰场,开启了“四地模式”,对抗疫情这一不可抗力。

据陈露介绍,冰场运转的固定成本较高,所以选址大都在北京、深圳这样的大型城市。

这其中,北京有着很好的冰雪基础,又是冬奥会举办地,冰雪运动的推广更好,大众已经从最开始的想要接触和体验,到了需要学习花样、学习更高级技巧的阶段。而深圳年轻人占比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

近几年冰上项目如花滑、冰球的运动员,都选择了定居深圳。而对于陈露来说,深圳是她的大本营,从华润开始,她已经在深圳做了十几年冰场运营。

1998年长野冬奥会,陈露再夺花滑女单铜牌。
  • 花滑和无限可能

家门口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申办成功到顺利举办,历时七年。冰雪运动大力推广、发展的同时,也诞生了谷爱凌、苏翊鸣这些全民奥运偶像。

而在陈露看来,这些优秀运动员在冬奥会上的出色表现,也展示体育竞技的一条通道——运动员有可能通过家庭投入、俱乐部教学,最终走上奥运会这一最高专业竞技赛场。

陈露说:“谷爱凌、苏翊鸣,也包括朱易在内,这些优秀运动员出现在奥运赛场,其实是体育教育和专业竞技的另外一种可能。这一代运动员,在赛场上心理素质更好,不仅有着为国争光的集体荣誉感,也有着实现个人价值、个人梦想的强烈愿望,其实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他们的自信、阳光,来自于完整的性格塑造,完整的成长过程。”

走上奥运赛场的运动员,不再一定是经过从小的专业培训和市队、省队再到国家队这样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孩子,是一边学习,一边训练。

在陈露看来,这其实开辟了另外一个渠道,可能是一个新的趋势。

陈露和女儿安娜在冰上。

目前全球的花滑竞争极其激烈,要想成为顶尖选手,很多孩子从4岁就开始学习滑冰。但这些孩子,不会以参加奥运会作为唯一目标。花滑可以是一个爱好,也可以成为一项技能,比如助力升学,比如未来去成为花滑教练,当然,也有人将爱好发展到极致,最终走上了奥运赛场。

和陈露她们的那个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们成长有着无限可能性。

陈露说:“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完整的,我们提供更多选择性,花滑、冰球的教学,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七年创业,俱乐部已经有了稳定的模式和营收,陈露的梦想也伴随着创业变得更大,看向未来,陈露希望自己的努力,把俱乐部和公司运营得更好,也希望能够让整个花滑产业,变得更开放。

“首先,是能生存下来。”她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中国花滑女王陈露:我创业七年了,之前还做了十年职业经理人

陈露说自己是行动派,决定要去做,就一定要行动起来——“不去做,怎么知道这件事行不行。”

记者|郭萱齐、石一瑛

编辑|任雪松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冰上蝴蝶”陈露再度出现大众视线当中。

陈露为观众解说冬奥赛事,也参与冬奥会的活动。而在此之外的身份,陈露是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不为人知的是,作为中国体育界为数不多有着十年职业经理人履历的世界冠军,陈露的创业路也已经走了七年。

陈露经营着自己的冰上俱乐部,重点布局花滑、冰球培训,而冬奥、冰上演出、冰场建设、俱乐部运营顾问……也都是她的舞台。

30年前的1992年,16岁的陈露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的第六名和世锦赛的铜牌,为中国花滑摘得荣誉。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18岁的陈露获得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铜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会的首枚花样滑冰项目奥运奖牌。1995年花滑世锦赛,陈露摘得女单金牌,成为中国花滑首位世界冠军。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她在《梁祝》的悠扬旋律中,再次夺牌,并从此拥有了“冰上蝴蝶”的美誉。

从长野之后,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花滑女单的奥运最佳战绩,是2006年都灵冬奥会刘艳拿到的第11名;从1999年到2021年,中国花滑女单在一年一度世锦赛上的最佳战绩,是李子君在2013年世锦赛上取得的第七名。

1995年花滑世锦赛,陈露夺得女子单人滑金牌。
  • 转型与华润十年

陈露说:“对我来说,华润十年的工作经历是一个特别好的积累,做运动员、做教练和做管理运营不是一回事儿。”

1998年长野冬奥会之后,22岁的陈露选择退役,远赴美国学习深造。

2004年,华润集团的商业地产板块意图进军内地市场,想在深圳开启冰场项目。华润想到了陈露。当时在国内花滑界,唯一成绩过硬又经过学习深造的陈露,是不二人选。

而这刚好也是陈露想做的事,华润集团实力雄厚,在深圳经营冰场,听上去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更能够让陈露为自己的终极梦想做好准备。

28岁的陈露回国,在2005至2015年间在华润做了十年高管。

出生于体育世家的陈露,爱上花滑是因为录像带里的“惊鸿一瞥”,竞技体育的魅力和艺术表现的美感在这个项目上合二为一。而做自己的花滑俱乐部,将自己热爱的花滑推广开,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她想让更多的孩子来滑冰,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滑冰。看着孩子们在冰上快乐地滑冰、进步,参加比赛、参加演出,是陈露想着就很幸福的事情。

在美国学习期间,陈露接触到了体育商业,了解了很多国外花滑运动员退役之后的转型,也看到了国外的花滑俱乐部都在做什么、怎么做。而在华润的这十年,她实践了冰场项目的管理,学习了华润的经营模式、市场判断,积累了项目管理经验。

2015年,陈露认为是时候延续自己在专业上的梦想了,决定不再与华润续约,自己创业。

“他们也非常尊重我的决定。这十年的合作,从开始到过程、到最终的结局,双方都非常满意。”陈露回忆道。

至今,陈露团队的一些员工还是当时在华润一同工作的伙伴,合作时间超过了十年。

1994年利勒哈默尔奥运会上的陈露。
  • 从自建冰场到四地俱乐部

创业初期,决心不受资方局限的陈露,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精打细算。

滑冰俱乐部,首先是场地,一开始选择了租赁,但租赁环节存在太多的不可控性,受到来自各方的制约。

陈露下决心必须要拥有一个自己的冰场。

真正开始找场地、建冰场,过程实属不易,建冰场需要的场地面积大,成本高,场地租约至少五年或十年,真正开工之后,制冰、灌冰的标准又极其严苛。陈露现在回忆起来,都笑言觉得自己仿佛是搞建筑工程的。

投资两千多万元后,公司终于拥有了第一家冰场:2017年5月,经过一年的筹备,第一家陈露国际冰上中心在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开幕。

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们,有着类似的特点,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业训练,都是习惯性的“不怕吃苦”。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如同一场漫长的挫折教育,让这些优秀运动员都有着坚韧的性格,甚至都带着些执拗。

陈露说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行动派:“决定要去做,就一定要行动起来。不去做,怎么知道这件事行不行。”

俱乐部的打造,青训是主要业务,而教练则是核心人才。

几乎所有的体育俱乐部和健身房,都会面临教练短缺和营收中教练赚大头的运营难点。对于教练的选择,她也坚持专业性和性价比,对“天价抢教练”说不。

目前,青少年培训是陈露俱乐部最大的业务板块和收入来源。除此之外,她们也会承接活动和场地需求。

2019年9月17日,冬奥和冬残奥组委会官方的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发布活动上,陈露国际冰上中心的孩子们进行了花滑表演。而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陈露和团队还与央视合作了“线上第一课”的花滑教学活动。

2021年和2022年,陈露的冰场,还成为了大量冬奥会预热活动、节目的最佳选址。

陈露冰上俱乐部的孩子们,打造了自己的冰上演出。

反复的疫情让仰仗线下的体育行业受到巨大影响,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停摆,大众体育的青少年培训也时不时面临叫停。陈露在国内四地的冰场,运营收入自然也受到影响。

陈露说:“疫情背景下,我们没有裁员。我们在全国一共有四家冰场,如果疫情影响导致一家冰场暂时停业,其他三家可以正常运营的话,就能保证整个公司可以运转起来,不受致命打击。”

分别坐落在北京、天津、大连和深圳的四家冰场,开启了“四地模式”,对抗疫情这一不可抗力。

据陈露介绍,冰场运转的固定成本较高,所以选址大都在北京、深圳这样的大型城市。

这其中,北京有着很好的冰雪基础,又是冬奥会举办地,冰雪运动的推广更好,大众已经从最开始的想要接触和体验,到了需要学习花样、学习更高级技巧的阶段。而深圳年轻人占比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

近几年冰上项目如花滑、冰球的运动员,都选择了定居深圳。而对于陈露来说,深圳是她的大本营,从华润开始,她已经在深圳做了十几年冰场运营。

1998年长野冬奥会,陈露再夺花滑女单铜牌。
  • 花滑和无限可能

家门口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申办成功到顺利举办,历时七年。冰雪运动大力推广、发展的同时,也诞生了谷爱凌、苏翊鸣这些全民奥运偶像。

而在陈露看来,这些优秀运动员在冬奥会上的出色表现,也展示体育竞技的一条通道——运动员有可能通过家庭投入、俱乐部教学,最终走上奥运会这一最高专业竞技赛场。

陈露说:“谷爱凌、苏翊鸣,也包括朱易在内,这些优秀运动员出现在奥运赛场,其实是体育教育和专业竞技的另外一种可能。这一代运动员,在赛场上心理素质更好,不仅有着为国争光的集体荣誉感,也有着实现个人价值、个人梦想的强烈愿望,其实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他们的自信、阳光,来自于完整的性格塑造,完整的成长过程。”

走上奥运赛场的运动员,不再一定是经过从小的专业培训和市队、省队再到国家队这样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孩子,是一边学习,一边训练。

在陈露看来,这其实开辟了另外一个渠道,可能是一个新的趋势。

陈露和女儿安娜在冰上。

目前全球的花滑竞争极其激烈,要想成为顶尖选手,很多孩子从4岁就开始学习滑冰。但这些孩子,不会以参加奥运会作为唯一目标。花滑可以是一个爱好,也可以成为一项技能,比如助力升学,比如未来去成为花滑教练,当然,也有人将爱好发展到极致,最终走上了奥运赛场。

和陈露她们的那个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们成长有着无限可能性。

陈露说:“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完整的,我们提供更多选择性,花滑、冰球的教学,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七年创业,俱乐部已经有了稳定的模式和营收,陈露的梦想也伴随着创业变得更大,看向未来,陈露希望自己的努力,把俱乐部和公司运营得更好,也希望能够让整个花滑产业,变得更开放。

“首先,是能生存下来。”她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