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越南替代”短期扰动我国出口,中越产业链长期更多是互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越南替代”短期扰动我国出口,中越产业链长期更多是互补

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来看,订单向越南等国家迁移更多体现的是产业互补而非竞争。

当地时间2022年4月7日,越南,VinFast电动汽车工厂工人在组装电动汽车。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近期新冠疫情在中国多个地方明显反弹,使供应链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与此同时,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逐渐开始在服装、家具等领域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的替代。

分析师认为,虽然短期会存在这种替代效应,但是从长期看,无论是实力还是规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并不会对中国形成真正的“出口替代”。

“在某种意义上,越南的确在走中国走过的路,但是二者的国际背景却大不相同。中国制造的发展是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进行的,而越南的发展则是以美国掀起的‘去全球化’热潮为底色。”中信建投证券指出。

“无论是将工厂迁回美国为美国创造更多工作的政策导向,还是降低对单一国家进口依赖度的方针,都决定了越南只是短期的一种替代选择,而并非具有中长期的优势。”中信建投称。

分析师还表示,近年来,不止是跨国企业,中国企业也在加速对东盟的投资,通过直接设厂等方式将产业链转移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更低的一些东南亚国家。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来看,订单向越南等国家迁移更多体现的是产业互补而非竞争。

以下是部分机构观点

中信建投:越南替代不是当下出口核心风险

今年出口的核心风险在于全球外需的下降,而非订单外流。我们倾向于认为,越南对我们的替代只是短期干扰,国内出口下半年的系统性风险仍然来自外需的走弱。目前欧美经济本身已度过高点,高通胀和随之而来的集体货币紧缩会带来需求的负反馈,外需拉动或进入一段低谷时期。

在某种意义上,越南的确在走中国走过的路,但是二者的国际背景却大不相同。中国制造的发展是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进行的,而越南的发展则是以美国掀起的“去全球化”热潮为底色。无论是将工厂迁回美国为美国创造更多工作的政策导向,还是降低对单一国家进口依赖度的方针,都决定了越南只是短期的一种替代选择,而并非具有中长期的优势。

中信证券:无需过度放大以越南为代表的出口替代担忧

回顾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东盟的两轮出口修复,我们发现东盟与我国在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出现了较强的出口替代效应,而替代效应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领域则表现不明显。

此外,东盟出口份额的走高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的回落。观察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2019年月均占比18.1%,2021年月均占比17.9%,仅0.2%的变动幅度并不明显,且2021年我国出口仍保持较高景气度,说明来自东南亚的出口替代对于我国整个出口产业的影响有限。在适当关注出口结构性风险的同时,无需过度放大出口替代的担忧。

短期内,由于国内供应链在整个二季度仍处于逐步修复状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可能进一步回落。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随着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逐步形成合力,以及局部地区疫情缓和供应链逐步修复,我国出口增速或重回一定水平,并继续为GDP增长做出贡献。

兴业证券:订单向越南等国家迁移更多体现的是产业互补而非竞争

贸易壁垒抬升后,我国纺织服装、家具、机械等行业确实有向越南转移的迹象。从近期中国和越南的出口增速来看,中国出口韧性持续下行而越南出口增速快速上升,4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速25%,远高于中国的3.9%。

剔除2021年9月前后疫情扰动对生产的快速冲击,越南出口增速近两年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纺织服装、家具、机械设备等产品产业链有逐渐取代部分中国份额的倾向。

这一迁移更多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上行、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产业链进一步互补,不过,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决定了其很难被完全替代。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来看,中国的纺织、电子产业链对东盟经济体的依赖较强,即中国需要依赖东盟生产的零部件来进行进一步产品加工,且最终的整合环节可能也需要通过东盟经济体来完成。

因此,东盟和中国的关系更多是产业互补上下游的关系,终端产品竞争关系不强。中国近几年来也加速了对东盟经济体的直接投资,通过直接在东南亚设厂等方式,将产业链和订单的更多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

光大证券:中越两国产业链更多是互补关系

短期看,预计我国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订单向越南转移的趋势或拖累我国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分别回落4个和2个百分点。

长期看,中越两国产业链更多是互补关系,从目前我国向越南转移的产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纺织产业、家具产业以及机械电子的低端组装链条。这既有国际巨头产业链调整的关系,也有我国企业布局调整的因素。

在大国博弈以及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出口增速将呈现出持续的结构分化现象,低技术链条出口增速中枢将持续下行,高技术链条出口增速仍将保持相对较高增速,或成为我国未来出口的重要支撑。

浙商证券:越南出口会驱动中国出口

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供应链泛意识形态化和疫情阶段性扰动加剧等背景下,“越南能否替代我国出口”再次成为市场焦点。我们认为,不论是供应链实力还是出口规模等方面,越南无法替代中国位置,短期中越出口背离主因在于疫情扰动错位。

考虑到产业耦合程度高、贸易合作密切程度强和承接发达经济体产业转移的长周期共性趋势等逻辑,我们认为,越南出口好仍会直接或间接的驱动我国出口好。

我国与越南外贸联系紧密,相比于承接和替代,中越贸易相伴相生、一荣俱荣的特征更强。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同比增长19.7%,按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2%,中国继续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越南也继续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继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之后在全球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此外,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逐步前往越南,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从细分行业来看,纺织、服装、家具、印刷品等行业对人力成本和税负较为敏感且对国内产业链依赖相对较低,出于成本优化考虑在越南布局较多。除此之外,部分新兴产业也在越南积极开展战略布局,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和电子科技是典型的代表行业。越南出口表现优异将驱动上述产业的国内母公司受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越南替代”短期扰动我国出口,中越产业链长期更多是互补

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来看,订单向越南等国家迁移更多体现的是产业互补而非竞争。

当地时间2022年4月7日,越南,VinFast电动汽车工厂工人在组装电动汽车。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近期新冠疫情在中国多个地方明显反弹,使供应链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与此同时,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逐渐开始在服装、家具等领域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的替代。

分析师认为,虽然短期会存在这种替代效应,但是从长期看,无论是实力还是规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并不会对中国形成真正的“出口替代”。

“在某种意义上,越南的确在走中国走过的路,但是二者的国际背景却大不相同。中国制造的发展是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进行的,而越南的发展则是以美国掀起的‘去全球化’热潮为底色。”中信建投证券指出。

“无论是将工厂迁回美国为美国创造更多工作的政策导向,还是降低对单一国家进口依赖度的方针,都决定了越南只是短期的一种替代选择,而并非具有中长期的优势。”中信建投称。

分析师还表示,近年来,不止是跨国企业,中国企业也在加速对东盟的投资,通过直接设厂等方式将产业链转移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更低的一些东南亚国家。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来看,订单向越南等国家迁移更多体现的是产业互补而非竞争。

以下是部分机构观点

中信建投:越南替代不是当下出口核心风险

今年出口的核心风险在于全球外需的下降,而非订单外流。我们倾向于认为,越南对我们的替代只是短期干扰,国内出口下半年的系统性风险仍然来自外需的走弱。目前欧美经济本身已度过高点,高通胀和随之而来的集体货币紧缩会带来需求的负反馈,外需拉动或进入一段低谷时期。

在某种意义上,越南的确在走中国走过的路,但是二者的国际背景却大不相同。中国制造的发展是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进行的,而越南的发展则是以美国掀起的“去全球化”热潮为底色。无论是将工厂迁回美国为美国创造更多工作的政策导向,还是降低对单一国家进口依赖度的方针,都决定了越南只是短期的一种替代选择,而并非具有中长期的优势。

中信证券:无需过度放大以越南为代表的出口替代担忧

回顾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东盟的两轮出口修复,我们发现东盟与我国在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出现了较强的出口替代效应,而替代效应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领域则表现不明显。

此外,东盟出口份额的走高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的回落。观察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2019年月均占比18.1%,2021年月均占比17.9%,仅0.2%的变动幅度并不明显,且2021年我国出口仍保持较高景气度,说明来自东南亚的出口替代对于我国整个出口产业的影响有限。在适当关注出口结构性风险的同时,无需过度放大出口替代的担忧。

短期内,由于国内供应链在整个二季度仍处于逐步修复状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可能进一步回落。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随着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逐步形成合力,以及局部地区疫情缓和供应链逐步修复,我国出口增速或重回一定水平,并继续为GDP增长做出贡献。

兴业证券:订单向越南等国家迁移更多体现的是产业互补而非竞争

贸易壁垒抬升后,我国纺织服装、家具、机械等行业确实有向越南转移的迹象。从近期中国和越南的出口增速来看,中国出口韧性持续下行而越南出口增速快速上升,4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速25%,远高于中国的3.9%。

剔除2021年9月前后疫情扰动对生产的快速冲击,越南出口增速近两年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纺织服装、家具、机械设备等产品产业链有逐渐取代部分中国份额的倾向。

这一迁移更多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上行、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产业链进一步互补,不过,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决定了其很难被完全替代。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来看,中国的纺织、电子产业链对东盟经济体的依赖较强,即中国需要依赖东盟生产的零部件来进行进一步产品加工,且最终的整合环节可能也需要通过东盟经济体来完成。

因此,东盟和中国的关系更多是产业互补上下游的关系,终端产品竞争关系不强。中国近几年来也加速了对东盟经济体的直接投资,通过直接在东南亚设厂等方式,将产业链和订单的更多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

光大证券:中越两国产业链更多是互补关系

短期看,预计我国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订单向越南转移的趋势或拖累我国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分别回落4个和2个百分点。

长期看,中越两国产业链更多是互补关系,从目前我国向越南转移的产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纺织产业、家具产业以及机械电子的低端组装链条。这既有国际巨头产业链调整的关系,也有我国企业布局调整的因素。

在大国博弈以及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出口增速将呈现出持续的结构分化现象,低技术链条出口增速中枢将持续下行,高技术链条出口增速仍将保持相对较高增速,或成为我国未来出口的重要支撑。

浙商证券:越南出口会驱动中国出口

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供应链泛意识形态化和疫情阶段性扰动加剧等背景下,“越南能否替代我国出口”再次成为市场焦点。我们认为,不论是供应链实力还是出口规模等方面,越南无法替代中国位置,短期中越出口背离主因在于疫情扰动错位。

考虑到产业耦合程度高、贸易合作密切程度强和承接发达经济体产业转移的长周期共性趋势等逻辑,我们认为,越南出口好仍会直接或间接的驱动我国出口好。

我国与越南外贸联系紧密,相比于承接和替代,中越贸易相伴相生、一荣俱荣的特征更强。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同比增长19.7%,按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2%,中国继续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越南也继续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继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之后在全球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此外,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逐步前往越南,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从细分行业来看,纺织、服装、家具、印刷品等行业对人力成本和税负较为敏感且对国内产业链依赖相对较低,出于成本优化考虑在越南布局较多。除此之外,部分新兴产业也在越南积极开展战略布局,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和电子科技是典型的代表行业。越南出口表现优异将驱动上述产业的国内母公司受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