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百威亚太又一酒厂宣布今年碳中和,酒企减碳动力何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威亚太又一酒厂宣布今年碳中和,酒企减碳动力何在

无论是主流趋势,还是同类企业的转型竞速,都在要求酒类企业低碳转型。

来源:视觉中国

在武汉建了第一家碳中和啤酒厂后,百威亚太区公司(简称“百威亚太”)近日宣布旗下锦州工厂将在2022年成为碳中和工厂。

此前,百威亚太(旗下品牌包括百威、时代、科罗娜、哈尔滨啤酒等)宣布要在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的目标,并承诺到2025年将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减少25%。2021年12月,百威在武汉的啤酒工厂成为其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

6月2日,百威亚太首席供应链及物流官程衍俊在界面新闻采访中提到,目前百威亚太范围3的碳排放占整体碳排放的90%以上,这意味着百威必须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减碳以达到净零目标。

百威亚太实现净零目标的途径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热能回收、二氧化碳回收、不再购买制冷剂等。其中,百威亚太计划到2025年购买电能的100%来自可再生能源。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及采购副总裁杨凯(Jan Clysner )表示,企业还会通过签署绿电PPA、安装屋顶光伏等方式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此外,采用生物质锅炉、减少天然气的使用也是其能源转化举措。

通过采用一套“回收和提纯系统”,百威亚太通过水洗、活性炭吸附和二次冷凝提纯,去除回收的二氧化碳中所残留的气味物质,并将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效收集利用。酒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则被回收利用到消防用水储备、灌溉等非酿造的生产流程中。酿造时已经用过的谷物、酵母,会被重新利用,如作为动物饲料。

在产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百威亚太最大的玻璃瓶供应商华兴集团通过在7间工厂铺设太阳能光伏板,预计每年产生约28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物流运输环节的335辆绿色车辆,将加速降低范围3的碳排放量。

百威亚太的净零排放目标来自其母公司百威集团(AB InBev),后者已承诺到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旗下的英国啤酒厂已将净零排放目标设定在2026年,百威啤酒在英国的两家酒厂也须在2026年转型为碳中和酒厂。

除百威外,跨国酒类品牌帝亚吉欧(Diageo)也在今年3月宣布,要在加拿大建造一座价值2.45亿加元的碳中和酿酒厂。该工厂将使用100%可再生能源,以确保新酒厂在所有直接运营中实现碳中和,并实现零垃圾填埋。帝亚吉欧计划到2030年在其直接运营中实现范围1和范围2净零碳排放,供应链范围3碳排放减少50%。

另外,嘉士伯集团今年在其《2021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披露,嘉士伯中国区自2020年开始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年减少7873吨二氧化碳排放。今年5月,中外合资企业水井坊发布其首份ESG报告,公布其在减少包装使用、减少瓦楞纸箱消耗以及绿色建筑项目上的进展。

“对于酒企来说,推进低碳转型、建立碳中和目标,国内、国际企业的驱动因素不尽相同。跨国企业来说,其行业本身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原材料可持续供应等关联风险,生产过程也涉及大量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在国际上,无论是主流趋势,还是同类企业的转型竞速,都在要求酒类企业低碳转型。”商道纵横副总经理、合伙人郎华对界面新闻分析称,“同时,随着绿色投资、ESG概念投资的流行,受到资本的驱动,也在影响企业向更加低碳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2021年7月,百威亚太与由中国银行牵头的银团,签订了总额达5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循环贷款。根据协议,贷款为期三年,当公司达成预定的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目标时,百威亚太将享有分层优惠贷款利率。

而对于国内酒类企业来说,郎华认为,由于双碳政策的传导,以及对于央企、国企等酒类企业在节能减排及信息披露方面更高的要求,低碳转型也势在必行。

“更重要的是,一些酒类企业已经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应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发展压力,提早转型能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远期成本、提升企业的气候风险韧性,并带来潜在的业务增值等。另外,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要求企业披露更详细的气候相关信息。”

帝亚欧吉在其2021年应对气候风险的报告中酒提到,“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主要体现在农业原料和包装成本增加。影响前者的因素包括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价格上涨,生物燃料作物带来的土地竞争。影响后者的因素包括天然气价格上涨、英国/欧盟碳价格上涨,以及为达到合规性和质量导致包装成本增加。而降低碳足迹,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有助于帮助产品吸引客户。”

2019年9月,百威集团分拆的百威亚太在港交所上市。根据 Euromonitor 的数据,按零售额计算,百威亚太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啤酒制造商,其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占2020年收入的80%)、韩国(12%) 和印度 (6%)。其余2%包括日本、新西兰和亚太地区的其他出口市场。

在ESG评级机构Sustainalytics上,百威亚太的ESG风险评级为低风险,在587家食品生产同类企业中排名第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百威亚太

  • 华润啤酒为何把啤酒厂关了又建?
  • 百威亚太港股跌幅扩大至7%,刷新上市以来新低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威亚太又一酒厂宣布今年碳中和,酒企减碳动力何在

无论是主流趋势,还是同类企业的转型竞速,都在要求酒类企业低碳转型。

来源:视觉中国

在武汉建了第一家碳中和啤酒厂后,百威亚太区公司(简称“百威亚太”)近日宣布旗下锦州工厂将在2022年成为碳中和工厂。

此前,百威亚太(旗下品牌包括百威、时代、科罗娜、哈尔滨啤酒等)宣布要在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的目标,并承诺到2025年将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减少25%。2021年12月,百威在武汉的啤酒工厂成为其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

6月2日,百威亚太首席供应链及物流官程衍俊在界面新闻采访中提到,目前百威亚太范围3的碳排放占整体碳排放的90%以上,这意味着百威必须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减碳以达到净零目标。

百威亚太实现净零目标的途径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热能回收、二氧化碳回收、不再购买制冷剂等。其中,百威亚太计划到2025年购买电能的100%来自可再生能源。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及采购副总裁杨凯(Jan Clysner )表示,企业还会通过签署绿电PPA、安装屋顶光伏等方式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此外,采用生物质锅炉、减少天然气的使用也是其能源转化举措。

通过采用一套“回收和提纯系统”,百威亚太通过水洗、活性炭吸附和二次冷凝提纯,去除回收的二氧化碳中所残留的气味物质,并将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效收集利用。酒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则被回收利用到消防用水储备、灌溉等非酿造的生产流程中。酿造时已经用过的谷物、酵母,会被重新利用,如作为动物饲料。

在产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百威亚太最大的玻璃瓶供应商华兴集团通过在7间工厂铺设太阳能光伏板,预计每年产生约28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物流运输环节的335辆绿色车辆,将加速降低范围3的碳排放量。

百威亚太的净零排放目标来自其母公司百威集团(AB InBev),后者已承诺到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旗下的英国啤酒厂已将净零排放目标设定在2026年,百威啤酒在英国的两家酒厂也须在2026年转型为碳中和酒厂。

除百威外,跨国酒类品牌帝亚吉欧(Diageo)也在今年3月宣布,要在加拿大建造一座价值2.45亿加元的碳中和酿酒厂。该工厂将使用100%可再生能源,以确保新酒厂在所有直接运营中实现碳中和,并实现零垃圾填埋。帝亚吉欧计划到2030年在其直接运营中实现范围1和范围2净零碳排放,供应链范围3碳排放减少50%。

另外,嘉士伯集团今年在其《2021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披露,嘉士伯中国区自2020年开始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年减少7873吨二氧化碳排放。今年5月,中外合资企业水井坊发布其首份ESG报告,公布其在减少包装使用、减少瓦楞纸箱消耗以及绿色建筑项目上的进展。

“对于酒企来说,推进低碳转型、建立碳中和目标,国内、国际企业的驱动因素不尽相同。跨国企业来说,其行业本身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原材料可持续供应等关联风险,生产过程也涉及大量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在国际上,无论是主流趋势,还是同类企业的转型竞速,都在要求酒类企业低碳转型。”商道纵横副总经理、合伙人郎华对界面新闻分析称,“同时,随着绿色投资、ESG概念投资的流行,受到资本的驱动,也在影响企业向更加低碳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2021年7月,百威亚太与由中国银行牵头的银团,签订了总额达5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循环贷款。根据协议,贷款为期三年,当公司达成预定的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目标时,百威亚太将享有分层优惠贷款利率。

而对于国内酒类企业来说,郎华认为,由于双碳政策的传导,以及对于央企、国企等酒类企业在节能减排及信息披露方面更高的要求,低碳转型也势在必行。

“更重要的是,一些酒类企业已经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应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发展压力,提早转型能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远期成本、提升企业的气候风险韧性,并带来潜在的业务增值等。另外,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要求企业披露更详细的气候相关信息。”

帝亚欧吉在其2021年应对气候风险的报告中酒提到,“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主要体现在农业原料和包装成本增加。影响前者的因素包括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价格上涨,生物燃料作物带来的土地竞争。影响后者的因素包括天然气价格上涨、英国/欧盟碳价格上涨,以及为达到合规性和质量导致包装成本增加。而降低碳足迹,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有助于帮助产品吸引客户。”

2019年9月,百威集团分拆的百威亚太在港交所上市。根据 Euromonitor 的数据,按零售额计算,百威亚太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啤酒制造商,其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占2020年收入的80%)、韩国(12%) 和印度 (6%)。其余2%包括日本、新西兰和亚太地区的其他出口市场。

在ESG评级机构Sustainalytics上,百威亚太的ESG风险评级为低风险,在587家食品生产同类企业中排名第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