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 硅谷投资者称正在探索交易的可能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 硅谷投资者称正在探索交易的可能性

有消息称,Uber的投资者正在督促公司管理层结束其在中国市场和滴滴的烧钱战争,希望双方达成合作甚至是“探索交易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又有一对冤家有握手言和的可能了。有消息称,Uber的投资者正在督促管理层结束在中国市场和滴滴的烧钱战争,希望双方达成合作甚至是“探索交易的可能性”。

据彭博社今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数名机构投资者都在向Uber的管理层施压,让其与中国出行市场老大滴滴签署“停火协议”,以停止在这个地区的没有止境的巨额补贴。

投资者甚至希望促成Uber中国区与滴滴之间的潜在交易的可能性,比如“合并”,一个Uber的投资者称,他们与滴滴的股东已经有超过十次的会面和电话,希望促成交易。

彭博社通过一些细节在证明这桩交易的真实性,报道指出,在数个月前于加州Rancho Palos Verdes举办的Code Conference上,Uber著名的投资者以及董事会成员Bill Gurley和滴滴总裁柳青有过交流。

而这名促成苹果投资滴滴十亿美元的前高盛职员柳青,因为熟悉海外资本环境以及英语流利,被外界认为是潜在交易的重要促成因子。彭博社指出,柳青今年和Uber的高级副总裁Emil Michael有过会面。

界面新闻向双方公司求证时,滴滴表示,“我们并无类似计划,也不对市场流言做过多评论”,而Uber中国区掌门人柳甄在朋友圈表示,“纯属谣言”,而且称Uber在中国区增长良好。就中国区来看,滴滴在自家大本营的确处于主导地位——有1400万注册司机,业务也普及400个城市,而Uber今年在这个市场的目标是达到100个城市。

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双方在中国的战争让两家公司都不可能赚钱。

就在今年1月,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爆料称,滴滴每周补贴7000万-8000万美元,一年补贴40亿美元。

滴滴也毫不示弱,副总裁陶然对媒体表示,“Uber全球去年一共开销25亿美元,其中15亿美元甚至更多是在中国通过巨额补贴的方式亏损掉的。中国Uber过去一年的GMV(总收入)尚不到8亿美元,入不敷出。也就是说,Uber在中国市场砸了超过60%的开销。”

卡兰尼克也并不否认在中国市场上的补贴,他表示,Uber的现金较多,并且投入更加高效:“关键在于补贴更加有效,而不在于补贴的多少。我们现金比较多,会把在其他城市的盈利投入到中国市场,希望在中国有长期发展。”

而早前柳青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现在还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阶段,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让每个人去成长,我们现在更愿意专注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四处观望。”彭博社指出,对于管理层而言,他们必须要向外表达独立发展的决心,否则会削弱他们在对其他公开交易中的谈判能力。

一个问题是,Uber是否缺钱?其管理层一直向外强调,他们现金流充足,但他们一直在迅猛地融资发债。

Uber为了中国市场以及吸引中国资本,2015年10月8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资本;就在今年1月,这个名为“中国优步”的中国子公司向界面新闻证实称,其B轮融资已于2015年底前完成。而根据公开资料,A轮时百度参与,而海航集团、中信证券、中国太平以及万科等公司都有参与B轮融资。

6月,《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Uber已经雇佣了摩根史丹利和巴克莱公司向机构投资者销售杠杆贷款,规模在10亿美元至20亿美元之间。

6月初,Uber宣布获得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提供的融资35亿美元,这也是全球私营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投资,而这家来自中东石油国的基金将因此获得Uber 5%的股权。加上沙特主权基金的这笔投资之后,Uber的G轮融资总规模达至少60亿美元。

实际上,据界面新闻了解到,在此次沙特入股之前,Uber的融资并不容易。这一轮融资是从2015年开始的,而彼时正值硅谷资本寒冬,许多创业公司死亡,大公司裁员,但像Uber这样的热门独角兽公司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融资至第七以及第八轮,在往常应该走向公开市场上市,但彼时公开市场科技股表现糟糕。作为全球最贵的初创公司——Uber估值达625亿美元,成立以来所有外部融资总额达107亿美元,在私有市场销售并不是很顺利。

据界面新闻了解到,在获得沙特融资之前,公司在向机构投资者兜售自己股票时,获得很多投资者问询,但最终“买得起”的并不多。

而Uber选择接纳沙特投资者,也证明了这种融资上的困境,在硅谷,来自石油国手持大笔现金的投资者并不是创业公司的最优选择,他们更倾向于能够带来资源的主流风投公司或者企业。而中东资本介入的一般都是在上市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东资本一般以出价高入局(比如Twitter上市之前,许多早期投资者都把股票卖给了中东资本),这也意味着接下来难以找到接盘侠,通常这些公司都走向公开市场融资。

而此次Uber在沙特融资之后运用了杠杆贷款这一方式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猜测,相比私有市场融资,杠杆贷款是一种更容易的融资渠道,但对于企业而言,加大了其金融风险。这也纯属无奈之举,迄今为止,美国IPO市场仍未复苏。CB Insights指出,科技公司从创立到IPO需花费的年限从2011年的5.8年延长到了2015年的7.7年,如果此时强行上市,估值可能面临大幅折扣。

而根据福布斯网站今年早些时候报道,日前外泄的一份秘密财务文件显示,基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Uber 2014年全年的亏损为6.714亿美元,但2015年上半年的亏损达到了9.872亿美元。

不仅仅是Uber要融资,滴滴也要融资,双方争夺得不仅仅是市场,还有投资者。

滴滴非常注重对融资消息的曝光,与Uber的军备赛不言而喻。5月13号,滴滴宣布获得苹果公司10亿美元投资;5月25号,阿里发布2016财年年报,媒体挖出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将分别认购滴滴出行2亿美元优先股,总计4亿美元;6月13号,滴滴出行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约合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滴滴还特地强调,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股权债权投资加一块,这轮滴滴一共融了73亿美元。

据熟悉交易的人士介绍,至少在中国市场,滴滴融资要比Uber容易。

虽然目前双方公司都出面否认交易,但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在IPO市场沉寂的情况下,加之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非公众公司上市无门,而风险投资者日趋谨慎,越来越越多的并购交易一定会发生——比如Linkedin最终卖给了微软,而在硅谷,更多中国市场并不熟悉的公司的并购交易都在不断进行。

在出行市场,也到了一个停止战争的时候了,这意味着并购有可能发生——投资者们在前景不明朗的时候一定会希望尽快退出而促成交易。

Uber在美国市场的一个竞争对手Lyft就正在释放出售的信号——已聘请在帮助科技公司寻求买家方面最有名的投资银行Qatalyst Partners LP,这家公司刚刚促成了微软和Linkedin的交易。硅谷投资者普遍认为,聘请这家公司就意味着插上了“出售”的牌子。

滴滴在去年入股Lyft之后,一直被外界认为是这家公司一个潜在收购者——无需理清楚谁会被谁收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更多并购会发生。而在出行行业,市场上会有多个潜在的出售对象,对于这个行业的公司本身而言,他们的议价能力正在走低。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Uber

2.5k
  • 小林制药称其红曲产品中导致问题的成分可能为“软毛青霉酸”
  • Uber向澳大利亚出租车司机支付1.78亿美元和解金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 硅谷投资者称正在探索交易的可能性

有消息称,Uber的投资者正在督促公司管理层结束其在中国市场和滴滴的烧钱战争,希望双方达成合作甚至是“探索交易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又有一对冤家有握手言和的可能了。有消息称,Uber的投资者正在督促管理层结束在中国市场和滴滴的烧钱战争,希望双方达成合作甚至是“探索交易的可能性”。

据彭博社今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数名机构投资者都在向Uber的管理层施压,让其与中国出行市场老大滴滴签署“停火协议”,以停止在这个地区的没有止境的巨额补贴。

投资者甚至希望促成Uber中国区与滴滴之间的潜在交易的可能性,比如“合并”,一个Uber的投资者称,他们与滴滴的股东已经有超过十次的会面和电话,希望促成交易。

彭博社通过一些细节在证明这桩交易的真实性,报道指出,在数个月前于加州Rancho Palos Verdes举办的Code Conference上,Uber著名的投资者以及董事会成员Bill Gurley和滴滴总裁柳青有过交流。

而这名促成苹果投资滴滴十亿美元的前高盛职员柳青,因为熟悉海外资本环境以及英语流利,被外界认为是潜在交易的重要促成因子。彭博社指出,柳青今年和Uber的高级副总裁Emil Michael有过会面。

界面新闻向双方公司求证时,滴滴表示,“我们并无类似计划,也不对市场流言做过多评论”,而Uber中国区掌门人柳甄在朋友圈表示,“纯属谣言”,而且称Uber在中国区增长良好。就中国区来看,滴滴在自家大本营的确处于主导地位——有1400万注册司机,业务也普及400个城市,而Uber今年在这个市场的目标是达到100个城市。

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双方在中国的战争让两家公司都不可能赚钱。

就在今年1月,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爆料称,滴滴每周补贴7000万-8000万美元,一年补贴40亿美元。

滴滴也毫不示弱,副总裁陶然对媒体表示,“Uber全球去年一共开销25亿美元,其中15亿美元甚至更多是在中国通过巨额补贴的方式亏损掉的。中国Uber过去一年的GMV(总收入)尚不到8亿美元,入不敷出。也就是说,Uber在中国市场砸了超过60%的开销。”

卡兰尼克也并不否认在中国市场上的补贴,他表示,Uber的现金较多,并且投入更加高效:“关键在于补贴更加有效,而不在于补贴的多少。我们现金比较多,会把在其他城市的盈利投入到中国市场,希望在中国有长期发展。”

而早前柳青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现在还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阶段,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让每个人去成长,我们现在更愿意专注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四处观望。”彭博社指出,对于管理层而言,他们必须要向外表达独立发展的决心,否则会削弱他们在对其他公开交易中的谈判能力。

一个问题是,Uber是否缺钱?其管理层一直向外强调,他们现金流充足,但他们一直在迅猛地融资发债。

Uber为了中国市场以及吸引中国资本,2015年10月8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资本;就在今年1月,这个名为“中国优步”的中国子公司向界面新闻证实称,其B轮融资已于2015年底前完成。而根据公开资料,A轮时百度参与,而海航集团、中信证券、中国太平以及万科等公司都有参与B轮融资。

6月,《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Uber已经雇佣了摩根史丹利和巴克莱公司向机构投资者销售杠杆贷款,规模在10亿美元至20亿美元之间。

6月初,Uber宣布获得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提供的融资35亿美元,这也是全球私营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投资,而这家来自中东石油国的基金将因此获得Uber 5%的股权。加上沙特主权基金的这笔投资之后,Uber的G轮融资总规模达至少60亿美元。

实际上,据界面新闻了解到,在此次沙特入股之前,Uber的融资并不容易。这一轮融资是从2015年开始的,而彼时正值硅谷资本寒冬,许多创业公司死亡,大公司裁员,但像Uber这样的热门独角兽公司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融资至第七以及第八轮,在往常应该走向公开市场上市,但彼时公开市场科技股表现糟糕。作为全球最贵的初创公司——Uber估值达625亿美元,成立以来所有外部融资总额达107亿美元,在私有市场销售并不是很顺利。

据界面新闻了解到,在获得沙特融资之前,公司在向机构投资者兜售自己股票时,获得很多投资者问询,但最终“买得起”的并不多。

而Uber选择接纳沙特投资者,也证明了这种融资上的困境,在硅谷,来自石油国手持大笔现金的投资者并不是创业公司的最优选择,他们更倾向于能够带来资源的主流风投公司或者企业。而中东资本介入的一般都是在上市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东资本一般以出价高入局(比如Twitter上市之前,许多早期投资者都把股票卖给了中东资本),这也意味着接下来难以找到接盘侠,通常这些公司都走向公开市场融资。

而此次Uber在沙特融资之后运用了杠杆贷款这一方式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猜测,相比私有市场融资,杠杆贷款是一种更容易的融资渠道,但对于企业而言,加大了其金融风险。这也纯属无奈之举,迄今为止,美国IPO市场仍未复苏。CB Insights指出,科技公司从创立到IPO需花费的年限从2011年的5.8年延长到了2015年的7.7年,如果此时强行上市,估值可能面临大幅折扣。

而根据福布斯网站今年早些时候报道,日前外泄的一份秘密财务文件显示,基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Uber 2014年全年的亏损为6.714亿美元,但2015年上半年的亏损达到了9.872亿美元。

不仅仅是Uber要融资,滴滴也要融资,双方争夺得不仅仅是市场,还有投资者。

滴滴非常注重对融资消息的曝光,与Uber的军备赛不言而喻。5月13号,滴滴宣布获得苹果公司10亿美元投资;5月25号,阿里发布2016财年年报,媒体挖出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将分别认购滴滴出行2亿美元优先股,总计4亿美元;6月13号,滴滴出行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约合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滴滴还特地强调,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股权债权投资加一块,这轮滴滴一共融了73亿美元。

据熟悉交易的人士介绍,至少在中国市场,滴滴融资要比Uber容易。

虽然目前双方公司都出面否认交易,但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在IPO市场沉寂的情况下,加之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非公众公司上市无门,而风险投资者日趋谨慎,越来越越多的并购交易一定会发生——比如Linkedin最终卖给了微软,而在硅谷,更多中国市场并不熟悉的公司的并购交易都在不断进行。

在出行市场,也到了一个停止战争的时候了,这意味着并购有可能发生——投资者们在前景不明朗的时候一定会希望尽快退出而促成交易。

Uber在美国市场的一个竞争对手Lyft就正在释放出售的信号——已聘请在帮助科技公司寻求买家方面最有名的投资银行Qatalyst Partners LP,这家公司刚刚促成了微软和Linkedin的交易。硅谷投资者普遍认为,聘请这家公司就意味着插上了“出售”的牌子。

滴滴在去年入股Lyft之后,一直被外界认为是这家公司一个潜在收购者——无需理清楚谁会被谁收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更多并购会发生。而在出行行业,市场上会有多个潜在的出售对象,对于这个行业的公司本身而言,他们的议价能力正在走低。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