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书展的主题首度设为“武侠文学”,而身为武侠宗师的金庸先生不会现身,未免令读者怅然。金庸先生自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文凭以来,一直深居简出,那他毕业六年间都在忙些什么呢?在金老开金口之前,笔者不揣冒昧,先来推测一番,以慰“金粉”们的切盼之情,免得再传一次“诈死”。
有人说了,耄耋之年的金庸除了在家养老,不必忙碌了吧?非也!套用金庸先生的一句话,“不为工资为兴趣”。
第一个可能,在家修学分! 2007年6月,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金庸曾亲临祝贺,表示自己对国学的研究不够,希望能到北大国学研究院向一些老师请教,而且“研究院和学校的领导都同意了”,他很高兴。事后,前任校长许智宏也证实了这个消息。2009年9月,金庸通过必要考核成为北大国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修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等系列内容。学校对其面临的学业情况做了认真研究,并制定系列学习计划。以金庸先生现在好学不倦的劲头,正在家苦读,也是有可能的!北大的新生有福了!
第二种可能,金庸先生重出江湖再写小说。什么,你说我做梦?非也,这也是金大侠亲口所讲。2008年3月,金庸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后说:“念完了书,有时间我想再写小说。” 他还说:“我做过很多工作,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写小说,最看重的也是文学创作。”看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幅对联将有后续了。让我大胆猜想一下,这部即将问世的武侠巨著的年代,八成发生在唐代。“金粉”们有福了!
第三种可能,金庸在写一本巨著——《中国通史》。2003年9月,金庸在与北大教授、金庸研究首席专家严家炎教授游峨眉山时说,他近年来开始动笔写白话版《中国通史》。严家炎说:“金庸在很久以前就向我表示过要写《中国通史》的念头,因为现存的中国通史古文太多,青少年难以阅读。他想改变一下写作手法,用白话文,用小说体写历史,使青少年更容易阅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陈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民族融合史观诠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严家炎还说:“由于金庸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他每撰写一个篇章都会查阅大量史料和典籍,力争内容翔实,言之有据,而且还会参考很多史学家的意见,所以进度不像想像中那么快。”可十多年过去了,也未见成书,大概在写的过程中金庸感到自己学问不足,才动了去大学进修的念头。据严家炎介绍,金庸在写《中国通史》的时候遇上了一些来自史学权威的不同声音。金庸也曾说,自己在刘邦废立太子的事情上一直搞不明白,向北大国学院的老师请教后,就豁然开朗了。他觉得自己对国学的研究不够,希望能到北大国学研究院向一些老师请教。现在剑桥博士毕业,金庸先生史学修养更进一层,是兑现前言的时候了。中国读者有福了!
由此可见,金庸先生在2003年、2007年、2008年对自己将来的谋划不尽相同,2016年又有什么计划,笔者也不敢断言,谁知老爷子是不是又有新想法了呢。这时也许有“金粉”诡秘地说:“我知道金庸先生要干嘛,准备回浙大继续做院长!”那我告诉你,不可能!金庸在2005年辞去浙大教职时,浙大的校长曾言及金庸毕业后可再回浙大,浙大的门永远为他敞开着。金庸嘿嘿一笑,未作回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