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社会主义古巴还能撑多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社会主义古巴还能撑多久?

这个热带阳光照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贫乏、平等、健康,笑容”,和中国曾经的严肃紧张大不一样。物资的确是贫乏,吃得尤其不好,但民众的日子过得还可以,心情也不抑郁,有音乐有舞蹈有好天气和好酒,依然快活。

编者按:1953年7月26日,古巴革命爆发,经过五年多的革命战争,1959年初成立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深远地影响了当时古巴华侨们的生活,其中包括雷竞璇的父亲和祖父。作者的父亲于1954年前往古巴谋生,与祖父会合,母亲、祖母则带着作者兄弟定居香港。1959年,祖父和父亲一起从古巴到香港探亲,就在这一年,古巴革命成功。从此祖父留在香港,直到七年后去世。而父亲返回古巴,待了六年,最后经欧洲绕了大半个地球回到香港时,身无分文。父子两代在古巴的努力已化为乌有。

2010年至2013年,雷竞璇三次探访古巴,采访40位垂垂老矣的古巴华人,从早期在种植园里收甘蔗的劳工,到参与古巴革命乃至后来身居高位的军人,到国际上有相当名望的华裔画家等等,从而对古巴华人及其后裔展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入探寻。同时,雷竞璇通过对当代古巴民众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中洞见古巴的特别——这个热带阳光照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贫穷,但不悲惨凄苦”,进一步思考,如今在剧变前夜的古巴,又将何去何从?

本文选自雷竞璇的著作《远在古巴》(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由活字文化授权界面刊载。

现今世界上还自称社会主义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古巴是其中之一。古巴实行的社会主义当然又和中国大不相同,虽然近年来也不得不作调整。

今日的古巴,还实施配给制,而且相当全面,各种生活必需品凭配给证购买,数量当然有硬性规定,供应又不稳定,但胜在价格低廉。古巴的基本工资是每月二百四十比索,折合美元大约十三元,少得可怜,但由于物价便宜,民众的温饱不是问题。我向奥斯卡要了他们家的配给小册子,仔细看过,当中除了柴米油盐等之外,还有肉类、海产、肥皂、咖啡以至香烟。中国以前也实行过配给制,但涵盖范围不及古巴广泛。不过,由配给买到的东西质量都差劣,古巴人要找好一点的物品,就靠黑市,黑市在古巴非常发达,虽然政府也管得严。

古巴革命之后,先是推行土地改革,将耕地分配给农民,跟着进行企业国有化,将原本由美国资本控制的公司收回来,最后一波国有化在1968年推行,一口气将余下五万八千多个中小企业收归国有,中国华侨原本经营的杂货店餐厅洗衣馆等,就在此时全部被充公。从此,古巴再无私人企业、私人资本,法律也禁止雇佣关系。于是,全国只有政府这个老板,薪金实行等级制,差别很有限。这样的国有体制,效率低落官僚颟顸生产落后物资贫乏在所难免,但好处是没有什么贫富差别,阶级不存在,社会相当平等。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了几十年,直到苏联解体,才无以为继,古巴不得不尝试改革。

作者的祖父和父亲,摄于1959年。

以我所见,古巴社会主义有两项大成就,一是教育,二是医疗。古巴革命完成后,马上进行扫盲,不出几年全国人人识字,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小中大学全部免费,古巴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在世界上排名很高,高等教育的水平也不错。

我第二次到古巴时,遇上从前在法国读书的同学,他现在是波尔多大学的副校长,刚巧到古巴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我趁机向他了解一下古巴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情况。古巴由于读书人多,社会的文化艺术气氛活跃,对精神生活有相当的追求,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出了不少国际知名的人才。至于医疗,国民全部免费享用,非常普及,体制健全,人口一千一百万的古巴,有医生七万多名,整个非洲大陆,才不过五万。苏联解体后,古巴另谋经济出路,方法之一是输出教师、医生和护士,现在每年输出约二万,中南美洲国家特别是委内瑞拉的教育和医疗,很大程度依赖这些来自古巴的人才,古巴也由此获得急需的外汇和石油等稀缺物资。不过,凡事都有利必有弊,教育普及,也为古巴带来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我碰到过一些的士司机,竟然都大学毕业,修读过法律、医学等学位,因为工作安排不上,只好开汽车。

古巴的人口构成以西班牙裔为主,有拉丁民族乐天开朗的性格,黑人所占比例亦高,于是又混合了非洲气息,直率自然,易于满足,兼且位处热带,阳光充沛,在这样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自然和我们中国的一套大不一样,不怎样严肃紧张。要我简单地形容古巴的社会主义面貌,我会用“贫乏、平等、健康,笑容”四个词语。物资的确是贫乏,吃得尤其不好,但民众的日子过得还可以,心情也不抑郁,有音乐有舞蹈有好天气和好酒,依然快活。至于将来,也许是另一幅景象。

古巴革命发生在1959年,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现在掌权的,还是领导当年革命的卡斯特罗兄弟,两人随时都会老去。革命领袖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古巴将如何变化呢?很多人拭目以待,尤其是美国佬,奥巴马现在要和古巴改善关系,底下的盘算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古巴和这个隔海相峙的世界警察对抗了几十年,今后还能撑得下去吗?包括古巴的社会主义?

1959年,作者父亲返回古巴前的全家福

其实,近二十年来,古巴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寻找出路,只不过和中国相比,变得很缓慢也很谨慎。

古巴本来是美国的半殖民地,卡斯特罗搞革命,反抗美国控制是主调,推行社会主义和一面倒靠向苏联,是后来的事,特别是1962年的导弹危机之后。有了苏联东欧这样大的块头做后台,古巴在美国的种种打压之下日子也不难过,凭着蔗糖烟草咖啡这三大产品出口到苏联和东欧,加上一些补贴,就换回全国生活的必需品,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搞社会主义。在这个时期,古巴也追随苏联,对中国不友善。

1990年苏联瓦解东欧变天,古巴马上进入非常时期,对外贸易一下子减少近八成,国内连粮食也出现严重短缺。古巴不得不另谋出路,于是参考中国,两国关系迅速改善。

以前古巴国民拥有外币是大罪,但为了获得外汇,古巴1993年开始准许甚至鼓励使用美元,之后学习中国,发行外币代用券,变成了货币双轨制。以前对外封闭不欢迎游客到临的政策彻底改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到古巴,要先将外币换成代用券,现时每年二百八十多万的游客,为古巴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政府由于财政困难,也就学习中国搞工人“下岗”。古巴没有私人企业,工人“下岗”就只能转作个体户,政府于是划定理发园艺水电维修等几十个行业,发出牌照,准许个人经营。古巴法律本来禁止人聘请人的雇佣关系,近年也开始松动,准许私人和企业聘用数量不多的雇员。这些改变都会动摇原有的社会主义体制,古巴实施起来相当谨慎,二十年下来,变化还是有限,和中国的大刀阔斧不能相比。不过,有了这些改革,社会气氛也就相应变化,民间的贫富差距开始明显,大家对外币代用券趋之若鹜,黑市交易更形活跃。美国当然也看到这变化,要和古巴改善关系,光在美国定居的古巴侨民就超过二百万,他们大多殷切期待古巴政治变天,如果有一天他们能够涌返古巴,冲击之大,可以想见。

资本主义有很大的诱惑力,封闭已久而又生活贫乏的古巴民众,看来难以抗拒。古巴和美国之间,力量太悬殊,古巴能够撑了这么久,已经是个奇迹。往后的变化,难以乐观。很多人现在赶着要到古巴旅行和参观,就是担心这变化快要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社会主义古巴还能撑多久?

这个热带阳光照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贫乏、平等、健康,笑容”,和中国曾经的严肃紧张大不一样。物资的确是贫乏,吃得尤其不好,但民众的日子过得还可以,心情也不抑郁,有音乐有舞蹈有好天气和好酒,依然快活。

编者按:1953年7月26日,古巴革命爆发,经过五年多的革命战争,1959年初成立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深远地影响了当时古巴华侨们的生活,其中包括雷竞璇的父亲和祖父。作者的父亲于1954年前往古巴谋生,与祖父会合,母亲、祖母则带着作者兄弟定居香港。1959年,祖父和父亲一起从古巴到香港探亲,就在这一年,古巴革命成功。从此祖父留在香港,直到七年后去世。而父亲返回古巴,待了六年,最后经欧洲绕了大半个地球回到香港时,身无分文。父子两代在古巴的努力已化为乌有。

2010年至2013年,雷竞璇三次探访古巴,采访40位垂垂老矣的古巴华人,从早期在种植园里收甘蔗的劳工,到参与古巴革命乃至后来身居高位的军人,到国际上有相当名望的华裔画家等等,从而对古巴华人及其后裔展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入探寻。同时,雷竞璇通过对当代古巴民众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中洞见古巴的特别——这个热带阳光照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贫穷,但不悲惨凄苦”,进一步思考,如今在剧变前夜的古巴,又将何去何从?

本文选自雷竞璇的著作《远在古巴》(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由活字文化授权界面刊载。

现今世界上还自称社会主义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古巴是其中之一。古巴实行的社会主义当然又和中国大不相同,虽然近年来也不得不作调整。

今日的古巴,还实施配给制,而且相当全面,各种生活必需品凭配给证购买,数量当然有硬性规定,供应又不稳定,但胜在价格低廉。古巴的基本工资是每月二百四十比索,折合美元大约十三元,少得可怜,但由于物价便宜,民众的温饱不是问题。我向奥斯卡要了他们家的配给小册子,仔细看过,当中除了柴米油盐等之外,还有肉类、海产、肥皂、咖啡以至香烟。中国以前也实行过配给制,但涵盖范围不及古巴广泛。不过,由配给买到的东西质量都差劣,古巴人要找好一点的物品,就靠黑市,黑市在古巴非常发达,虽然政府也管得严。

古巴革命之后,先是推行土地改革,将耕地分配给农民,跟着进行企业国有化,将原本由美国资本控制的公司收回来,最后一波国有化在1968年推行,一口气将余下五万八千多个中小企业收归国有,中国华侨原本经营的杂货店餐厅洗衣馆等,就在此时全部被充公。从此,古巴再无私人企业、私人资本,法律也禁止雇佣关系。于是,全国只有政府这个老板,薪金实行等级制,差别很有限。这样的国有体制,效率低落官僚颟顸生产落后物资贫乏在所难免,但好处是没有什么贫富差别,阶级不存在,社会相当平等。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了几十年,直到苏联解体,才无以为继,古巴不得不尝试改革。

作者的祖父和父亲,摄于1959年。

以我所见,古巴社会主义有两项大成就,一是教育,二是医疗。古巴革命完成后,马上进行扫盲,不出几年全国人人识字,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小中大学全部免费,古巴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在世界上排名很高,高等教育的水平也不错。

我第二次到古巴时,遇上从前在法国读书的同学,他现在是波尔多大学的副校长,刚巧到古巴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我趁机向他了解一下古巴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情况。古巴由于读书人多,社会的文化艺术气氛活跃,对精神生活有相当的追求,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出了不少国际知名的人才。至于医疗,国民全部免费享用,非常普及,体制健全,人口一千一百万的古巴,有医生七万多名,整个非洲大陆,才不过五万。苏联解体后,古巴另谋经济出路,方法之一是输出教师、医生和护士,现在每年输出约二万,中南美洲国家特别是委内瑞拉的教育和医疗,很大程度依赖这些来自古巴的人才,古巴也由此获得急需的外汇和石油等稀缺物资。不过,凡事都有利必有弊,教育普及,也为古巴带来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我碰到过一些的士司机,竟然都大学毕业,修读过法律、医学等学位,因为工作安排不上,只好开汽车。

古巴的人口构成以西班牙裔为主,有拉丁民族乐天开朗的性格,黑人所占比例亦高,于是又混合了非洲气息,直率自然,易于满足,兼且位处热带,阳光充沛,在这样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自然和我们中国的一套大不一样,不怎样严肃紧张。要我简单地形容古巴的社会主义面貌,我会用“贫乏、平等、健康,笑容”四个词语。物资的确是贫乏,吃得尤其不好,但民众的日子过得还可以,心情也不抑郁,有音乐有舞蹈有好天气和好酒,依然快活。至于将来,也许是另一幅景象。

古巴革命发生在1959年,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现在掌权的,还是领导当年革命的卡斯特罗兄弟,两人随时都会老去。革命领袖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古巴将如何变化呢?很多人拭目以待,尤其是美国佬,奥巴马现在要和古巴改善关系,底下的盘算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古巴和这个隔海相峙的世界警察对抗了几十年,今后还能撑得下去吗?包括古巴的社会主义?

1959年,作者父亲返回古巴前的全家福

其实,近二十年来,古巴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寻找出路,只不过和中国相比,变得很缓慢也很谨慎。

古巴本来是美国的半殖民地,卡斯特罗搞革命,反抗美国控制是主调,推行社会主义和一面倒靠向苏联,是后来的事,特别是1962年的导弹危机之后。有了苏联东欧这样大的块头做后台,古巴在美国的种种打压之下日子也不难过,凭着蔗糖烟草咖啡这三大产品出口到苏联和东欧,加上一些补贴,就换回全国生活的必需品,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搞社会主义。在这个时期,古巴也追随苏联,对中国不友善。

1990年苏联瓦解东欧变天,古巴马上进入非常时期,对外贸易一下子减少近八成,国内连粮食也出现严重短缺。古巴不得不另谋出路,于是参考中国,两国关系迅速改善。

以前古巴国民拥有外币是大罪,但为了获得外汇,古巴1993年开始准许甚至鼓励使用美元,之后学习中国,发行外币代用券,变成了货币双轨制。以前对外封闭不欢迎游客到临的政策彻底改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到古巴,要先将外币换成代用券,现时每年二百八十多万的游客,为古巴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政府由于财政困难,也就学习中国搞工人“下岗”。古巴没有私人企业,工人“下岗”就只能转作个体户,政府于是划定理发园艺水电维修等几十个行业,发出牌照,准许个人经营。古巴法律本来禁止人聘请人的雇佣关系,近年也开始松动,准许私人和企业聘用数量不多的雇员。这些改变都会动摇原有的社会主义体制,古巴实施起来相当谨慎,二十年下来,变化还是有限,和中国的大刀阔斧不能相比。不过,有了这些改革,社会气氛也就相应变化,民间的贫富差距开始明显,大家对外币代用券趋之若鹜,黑市交易更形活跃。美国当然也看到这变化,要和古巴改善关系,光在美国定居的古巴侨民就超过二百万,他们大多殷切期待古巴政治变天,如果有一天他们能够涌返古巴,冲击之大,可以想见。

资本主义有很大的诱惑力,封闭已久而又生活贫乏的古巴民众,看来难以抗拒。古巴和美国之间,力量太悬殊,古巴能够撑了这么久,已经是个奇迹。往后的变化,难以乐观。很多人现在赶着要到古巴旅行和参观,就是担心这变化快要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