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向未来—中医络病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在石召开

7月6日,由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河北省药学会、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守正创新向未来—中医络病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峰论坛”盛大举行。张伯礼、丛斌、张运、杨宝峰、于金明、田金洲、吴以岭等两院院士,以及国医大师李佃贵,还有来自全国的中医药界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围绕络病理论传承、创新、转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开展深入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詹鹏,河北省药学会理事长、河北医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骁悍等发表重要讲话,纷纷表示中医络病理论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致辞

张伯礼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是中医学术史上第四个里程碑,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

张伯礼还指出,络病理论体系明确了诊断标准、适用范围,以及现代生物学机制,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出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一批通络药物,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严格的循证医学评价,在临床重大疾病防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表示,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对如何更好地将络病理论应用于重大疾病防治,以此服务广大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詹鹏致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詹鹏致辞中强调,近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决策部署,依托雄厚的中医药发展基础,完备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条,接连发出了一系列政策和项目,力推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

詹鹏还指出,络病学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提升临床疗效、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体系建设和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充分展现了中医络病学理论在国际难治性疾病方面特色优势。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连花清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被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以及20多个省市的诊疗方案所推荐。詹鹏希冀,通过此次会议的深入交流,医学各界人士在石家庄共享学术盛果,共谋合作发展,大力推动石家庄中医药产业发展!

河北省药学会理事长、河北医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骁悍致辞

河北省药学会理事长、河北医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骁悍在讲话中强调,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络病学作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吴以岭院士团队历时四十余年研究,首次系统构建的,形成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新理论,被评价为:“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为中医药学科传承作出了示范,有力地推进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作学术报告

在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作题为《络病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学术报告,阐释了他经过40余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将“络病”这一在中华民族医学史上绵延了近三千年的散落记载,整理、归纳、提炼成为络脉清晰、内容丰富、具有指导现代重大、难治性疾病治疗价值的系统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研制出13款创新专利新药,完成系列成果转化,并且出版了《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等专著,成立了“台湾络病学会”“加拿大络病学会”“欧洲络病学会”“美国络病学会”等国内外多个学术交流平台,在海内外形成了络病理论研究热潮。

院士沙龙环节

在院士沙龙环节,张伯礼、丛斌、张运、杨宝峰、于金明、田金洲等多位院士,以及知名临床专家赵家军院长和朱明军院长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透过中医络病理论与创新成果转化看中医药发展”开展深入讨论。各位专家纷纷表示,学术理论是中医学科发展的内生力,成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核心科技。中医络病研究作为新时期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始终遵循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创立“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模式,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树立了典范。

河北以岭医院院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教授作学术报告

在高峰论坛环节,河北以岭医院院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教授以《30年循证之路与中医药传承创新》为主题作学术报告。报告提到,循证医学是世界公认的科学评价“金标准”,30年来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系列通络药物共开展了30余项循证研究,覆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精神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高的六大类疾病用药,纷纷被列入权威专家共识/指南及院校教材,为解决多个临床疾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撑。

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揭牌仪式

大会还举行了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张伯礼、丛斌院士,国医大师李佃贵,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以及巡视员徐春芳等多位业界专家参加揭牌仪式。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建设以吴以岭院士提出的“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围绕整体衰老、系统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结合生命科学抗衰老研究的前沿进展,在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不同层面,揭示衰老机制与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在老年性疾病中的发病作用,取得中医药抗衰老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通过40年来的努力,系统建立了“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理论体系,并对多种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产生了系列创新成果,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守正创新向未来—中医络病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在石召开

7月6日,由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河北省药学会、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守正创新向未来—中医络病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峰论坛”盛大举行。张伯礼、丛斌、张运、杨宝峰、于金明、田金洲、吴以岭等两院院士,以及国医大师李佃贵,还有来自全国的中医药界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围绕络病理论传承、创新、转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开展深入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詹鹏,河北省药学会理事长、河北医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骁悍等发表重要讲话,纷纷表示中医络病理论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致辞

张伯礼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是中医学术史上第四个里程碑,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

张伯礼还指出,络病理论体系明确了诊断标准、适用范围,以及现代生物学机制,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出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一批通络药物,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严格的循证医学评价,在临床重大疾病防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表示,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对如何更好地将络病理论应用于重大疾病防治,以此服务广大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詹鹏致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詹鹏致辞中强调,近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决策部署,依托雄厚的中医药发展基础,完备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条,接连发出了一系列政策和项目,力推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

詹鹏还指出,络病学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提升临床疗效、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体系建设和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充分展现了中医络病学理论在国际难治性疾病方面特色优势。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连花清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被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以及20多个省市的诊疗方案所推荐。詹鹏希冀,通过此次会议的深入交流,医学各界人士在石家庄共享学术盛果,共谋合作发展,大力推动石家庄中医药产业发展!

河北省药学会理事长、河北医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骁悍致辞

河北省药学会理事长、河北医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刘骁悍在讲话中强调,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络病学作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吴以岭院士团队历时四十余年研究,首次系统构建的,形成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新理论,被评价为:“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为中医药学科传承作出了示范,有力地推进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作学术报告

在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作题为《络病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学术报告,阐释了他经过40余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将“络病”这一在中华民族医学史上绵延了近三千年的散落记载,整理、归纳、提炼成为络脉清晰、内容丰富、具有指导现代重大、难治性疾病治疗价值的系统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研制出13款创新专利新药,完成系列成果转化,并且出版了《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等专著,成立了“台湾络病学会”“加拿大络病学会”“欧洲络病学会”“美国络病学会”等国内外多个学术交流平台,在海内外形成了络病理论研究热潮。

院士沙龙环节

在院士沙龙环节,张伯礼、丛斌、张运、杨宝峰、于金明、田金洲等多位院士,以及知名临床专家赵家军院长和朱明军院长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透过中医络病理论与创新成果转化看中医药发展”开展深入讨论。各位专家纷纷表示,学术理论是中医学科发展的内生力,成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核心科技。中医络病研究作为新时期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始终遵循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创立“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模式,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树立了典范。

河北以岭医院院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教授作学术报告

在高峰论坛环节,河北以岭医院院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贾振华教授以《30年循证之路与中医药传承创新》为主题作学术报告。报告提到,循证医学是世界公认的科学评价“金标准”,30年来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系列通络药物共开展了30余项循证研究,覆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精神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高的六大类疾病用药,纷纷被列入权威专家共识/指南及院校教材,为解决多个临床疾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撑。

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揭牌仪式

大会还举行了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张伯礼、丛斌院士,国医大师李佃贵,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以及巡视员徐春芳等多位业界专家参加揭牌仪式。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建设以吴以岭院士提出的“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围绕整体衰老、系统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结合生命科学抗衰老研究的前沿进展,在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不同层面,揭示衰老机制与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在老年性疾病中的发病作用,取得中医药抗衰老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通过40年来的努力,系统建立了“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理论体系,并对多种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产生了系列创新成果,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