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境生物合作伙伴的一项海外临床试验终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境生物合作伙伴的一项海外临床试验终止

天境生物表示,天境生物不是该临床试验的申办方,也没有中国患者参与此试验;公司正在与合作伙伴MacroGenics保持密切沟通,以评估CP-MGA271-06研究对于中国项目的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黄华

编辑 | 许悦

由于合作伙伴MacroGenics B7-H3单抗伊布妥组单抗(enoblituzumab)的2期临床试验(CP-MGA271-06)终止,天境生物受到关注。

7月8日,MacroGenics于官网宣布终止B7-H3单抗伊布妥组单抗的2期临床试验(CP-MGA271-06)。该试验旨在评估伊布妥组单抗联合PD-1单抗,即,瑞替凡利单抗(retifanlimab)或是联合PD-1/LAG-3双抗,用于头颈部复发或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SCCHN) 患者的一线治疗。

而伊布妥组单抗的前述2期临床试验之所以被喊停,主要是因为其安全性验证中出现了比例不小的死亡事件。MacroGenics表示,在该项目62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个研究组发现了7例可能与出血事件相关的死亡事件。此外,在这7例死亡事件中,有6起被调查人员评估为继发于疾病进展和/或与研究治疗无关,1 起事件被评估为可能相关。

对此,7月13日,天境生物在回复界面新闻时表示:天境生物不是该临床试验的申办方,也没有中国患者参与此试验;公司正在与MacroGenics保持密切沟通,以评估CP-MGA271-06研究对于中国项目的影响。

对于入组患者的死亡,MacroGenics认为,致命的肿瘤相关出血和气道阻塞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已知风险,而当前研究中观察到的可能起源于出血的致命事件的发生率已经高于医学文献中针对该患者群体的报道。

具体而言,依据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博士Athanassios Argiris等人2019年发表在医学行业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的研究,在一项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癌患者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的3期随机试验中,403名入组患者的药物毒性数据显示,治疗相关的3-5级出血事件发生率增高(6.7% v 0.5%;P <0 .001)和治疗相关死亡增高(9.3% v 3.5%;P = 0.022)。

由此可见,伊布妥组单抗的联合治疗数据提示出了更高的死亡风险。对此,医学博士、MacroGenic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Scott Koenig表示,该公司在早期、较小的研究中并没有观察到此类事件,因此对当前联合治疗研究中出现的状况感到意外。

同一时间,MacroGenics也在官网表示,在伊布妥组单抗的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中是没有观察到出血事件或凝血障碍的,并且在早期的伊布妥组单抗研究中报告,任何致命性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1%,该研究对 340 多名患者进行了广泛的肿瘤类型评估;MacroGenics会继续调查和监控这些事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当前,MacroGenics公司已经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报告终止了CP-MGA271-06的决定,并自7月7日起不再招募患者并停止后续治疗研究。

2019年7月11日,天境生物以1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不高于1.3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和注册里程碑付款以及年度净销售收入分成,与Macro Genics达成合作,获得伊布妥组单抗在大中华区域的独家临床开发及销售权,并参与MacroGenic主导的全球临床研发。

这显示了天境生物对于伊布妥组单抗的期待,而伊布妥组单抗代表的正是B7-H3靶点的系列药物(B7-H3又称为CD276)。基于B7-H3在所有类型癌症中高度表达,且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有限,其被认为或是一个有效的安全靶点;由此,包括单抗、双抗、ADC、CAR-T等多种B7-H3的靶向免疫治疗策略目前正被开发并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众多药企之中,除了天境生物,恒瑞医药、德琪医药、百奥泰、艾伯维、第一三共等企业均在在试图开发该靶点。

据临床试验注册登记平台Clinical Trials官网,CP-MGA271-06这项当前喊停的项目发起者和信息提供方均是MacroGenics,不包括天境生物。换言之,CP-MGA271-06项目终止,不会直接影响天境生物。

但是,在B7-H3靶点联合治疗再次被质疑存在较大的毒理风险之际,作为合作方,恐怕天境生物对于伊布妥组单抗在国内的推进又需要多一重担心。目前,据Insight医药情报助手,伊布妥组单抗在国内最新的研发动态依旧为批准临床,且时间定格在2021年9月29日。

而在7月13日,天境生物也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由公司开展的依布妥组单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实体瘤的中国2期临床试验尚无患者入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境生物合作伙伴的一项海外临床试验终止

天境生物表示,天境生物不是该临床试验的申办方,也没有中国患者参与此试验;公司正在与合作伙伴MacroGenics保持密切沟通,以评估CP-MGA271-06研究对于中国项目的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黄华

编辑 | 许悦

由于合作伙伴MacroGenics B7-H3单抗伊布妥组单抗(enoblituzumab)的2期临床试验(CP-MGA271-06)终止,天境生物受到关注。

7月8日,MacroGenics于官网宣布终止B7-H3单抗伊布妥组单抗的2期临床试验(CP-MGA271-06)。该试验旨在评估伊布妥组单抗联合PD-1单抗,即,瑞替凡利单抗(retifanlimab)或是联合PD-1/LAG-3双抗,用于头颈部复发或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SCCHN) 患者的一线治疗。

而伊布妥组单抗的前述2期临床试验之所以被喊停,主要是因为其安全性验证中出现了比例不小的死亡事件。MacroGenics表示,在该项目62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个研究组发现了7例可能与出血事件相关的死亡事件。此外,在这7例死亡事件中,有6起被调查人员评估为继发于疾病进展和/或与研究治疗无关,1 起事件被评估为可能相关。

对此,7月13日,天境生物在回复界面新闻时表示:天境生物不是该临床试验的申办方,也没有中国患者参与此试验;公司正在与MacroGenics保持密切沟通,以评估CP-MGA271-06研究对于中国项目的影响。

对于入组患者的死亡,MacroGenics认为,致命的肿瘤相关出血和气道阻塞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已知风险,而当前研究中观察到的可能起源于出血的致命事件的发生率已经高于医学文献中针对该患者群体的报道。

具体而言,依据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博士Athanassios Argiris等人2019年发表在医学行业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的研究,在一项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癌患者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的3期随机试验中,403名入组患者的药物毒性数据显示,治疗相关的3-5级出血事件发生率增高(6.7% v 0.5%;P <0 .001)和治疗相关死亡增高(9.3% v 3.5%;P = 0.022)。

由此可见,伊布妥组单抗的联合治疗数据提示出了更高的死亡风险。对此,医学博士、MacroGenic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Scott Koenig表示,该公司在早期、较小的研究中并没有观察到此类事件,因此对当前联合治疗研究中出现的状况感到意外。

同一时间,MacroGenics也在官网表示,在伊布妥组单抗的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中是没有观察到出血事件或凝血障碍的,并且在早期的伊布妥组单抗研究中报告,任何致命性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1%,该研究对 340 多名患者进行了广泛的肿瘤类型评估;MacroGenics会继续调查和监控这些事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当前,MacroGenics公司已经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报告终止了CP-MGA271-06的决定,并自7月7日起不再招募患者并停止后续治疗研究。

2019年7月11日,天境生物以1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不高于1.3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和注册里程碑付款以及年度净销售收入分成,与Macro Genics达成合作,获得伊布妥组单抗在大中华区域的独家临床开发及销售权,并参与MacroGenic主导的全球临床研发。

这显示了天境生物对于伊布妥组单抗的期待,而伊布妥组单抗代表的正是B7-H3靶点的系列药物(B7-H3又称为CD276)。基于B7-H3在所有类型癌症中高度表达,且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有限,其被认为或是一个有效的安全靶点;由此,包括单抗、双抗、ADC、CAR-T等多种B7-H3的靶向免疫治疗策略目前正被开发并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众多药企之中,除了天境生物,恒瑞医药、德琪医药、百奥泰、艾伯维、第一三共等企业均在在试图开发该靶点。

据临床试验注册登记平台Clinical Trials官网,CP-MGA271-06这项当前喊停的项目发起者和信息提供方均是MacroGenics,不包括天境生物。换言之,CP-MGA271-06项目终止,不会直接影响天境生物。

但是,在B7-H3靶点联合治疗再次被质疑存在较大的毒理风险之际,作为合作方,恐怕天境生物对于伊布妥组单抗在国内的推进又需要多一重担心。目前,据Insight医药情报助手,伊布妥组单抗在国内最新的研发动态依旧为批准临床,且时间定格在2021年9月29日。

而在7月13日,天境生物也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由公司开展的依布妥组单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实体瘤的中国2期临床试验尚无患者入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