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小银行的窘境是因为竞争激烈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小银行的窘境是因为竞争激烈吗?

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城里大小银行的网点密集,街上最不缺的就是银行网点,很多业务的竞争白热化。但这些地区没有出现非常恶性的竞争,反倒在激烈的竞争下涌现出一批优秀中小银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王剑(CFA,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近几年,一些中小银行陆续出现重大风险,如2019年爆发风险的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目前,仍有中小银行在人民银行的风险评级中处于劣等,必须予以重视。

论及中小银行的风险问题,我们过去经常拿美国银行业作为对比。美国银行业发源自自由银行制度,也就是最早的时候银行业准入门槛很低,全国开了好几万家大大小小的银行。而后自由竞争,很多竞争力弱的银行就被逐步淘汰出局。尤其是遇到“大灾年”——金融危机,就会有成片的小银行倒闭。因此,美国是靠市场竞争的力量大浪淘沙,慢慢减少了银行的数量。这是很正常的市场现象。当论及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我国的中小银行时,也有人照本宣科,认为这些中小银行竞争力弱,无法应对大中型银行竞争,将来必然会有行业整合。即使不能采取美国那种淘汰制,那么也应该兼并整合,有序退出。

这一观点看上去没有问题,合乎逻辑。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出问题的中小银行时,马上就能发现上述观点难以立足。

首先,个别出问题的中小银行所在区域是中西部地区,银行业竞争远不如东部激烈。众所周知,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城里大小银行的网点密集,街上最不缺的就是银行网点,很多业务的竞争白热化。但这些地区没有出现非常恶性的竞争,至少没出现类似前述重大风险事件案例里那样的中小银行,反倒在激烈的竞争下涌现出一批优秀中小银行。而我们实地考察中西部一些地区时,发现银行业渗透率并不高,很多业务并未被当地银行挖掘。我们暂时无法断定这一现象是否普遍,毕竟调研样本不够。如果普遍,那么就说明中西部银行业竞争并不充分。

其次,我们逐一去观察发生重大风险的中小银行,大部分是公司治理问题,很多是大股东不当干预,也有的是管理层不当控制,总之都是有人“做坏事”。而有的银行没有人“做坏事”,只是经营管理水平不够,竞争力较差,那么其后果充其量是银行经营业绩不佳,也不至于出现关系银行存亡的重大风险。可见,这些重大风险不是来自市场竞争,不是来自业务层面,而是来自公司治理层面。

可见,结论是较为清晰的。我国中西部地区银行业竞争并不算激烈,甚至在小微、“三农”等领域有很多服务真空,很多初到西部的银行还能感叹这里业务真好做。出问题的中小银行也不是因为竞争激烈,而是内部出现其他问题尤其是公司治理问题,并且外部防线也失效。由于全国各地中小银行众多,当地人才选拔等工作跟不上,导致个别银行出现了经营不善甚至重大风险的问题。那么,应对之策无非是改善公司治理、专业业务赋能。但是落实起来不容易,人才队伍和业务能力的建设都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条路较为漫长。

当初开办这些中小银行的初衷,是为了让其作为本地法人银行去支持当地经济。这想法的背景是,一些大型银行的当地分支机构存贷比过低,甚至有些网点只存不贷,资金反哺当地的比例太小。但中小银行大量开办后,带来的问题就是由于经营跟不上导致风险出现。这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顾此失彼。根治的方法是着力提升各地中小银行的经营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各地监管力度,筑牢防线。

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很多成长于东部地区的中小银行,在市场的锤炼中,开发出了一套服务“三农”、小微客户的方法,它们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办分支机构或村镇银行,取得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比如浙江、江苏的一些城商行、农商行,在中西部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参控了村镇银行,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效果和社会效果。这些成效说明这套模式虽然源自东部,但却可以移植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当然前提是由母(总)行进行严格的风险管控和指导具体业务开展。因此,这看起来是一条短期内见效较快的、能够将优质金融服务下沉到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路子。

 

(本文首发于《中国银行保险报》。界面新闻获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小银行的窘境是因为竞争激烈吗?

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城里大小银行的网点密集,街上最不缺的就是银行网点,很多业务的竞争白热化。但这些地区没有出现非常恶性的竞争,反倒在激烈的竞争下涌现出一批优秀中小银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王剑(CFA,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近几年,一些中小银行陆续出现重大风险,如2019年爆发风险的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目前,仍有中小银行在人民银行的风险评级中处于劣等,必须予以重视。

论及中小银行的风险问题,我们过去经常拿美国银行业作为对比。美国银行业发源自自由银行制度,也就是最早的时候银行业准入门槛很低,全国开了好几万家大大小小的银行。而后自由竞争,很多竞争力弱的银行就被逐步淘汰出局。尤其是遇到“大灾年”——金融危机,就会有成片的小银行倒闭。因此,美国是靠市场竞争的力量大浪淘沙,慢慢减少了银行的数量。这是很正常的市场现象。当论及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我国的中小银行时,也有人照本宣科,认为这些中小银行竞争力弱,无法应对大中型银行竞争,将来必然会有行业整合。即使不能采取美国那种淘汰制,那么也应该兼并整合,有序退出。

这一观点看上去没有问题,合乎逻辑。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出问题的中小银行时,马上就能发现上述观点难以立足。

首先,个别出问题的中小银行所在区域是中西部地区,银行业竞争远不如东部激烈。众所周知,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城里大小银行的网点密集,街上最不缺的就是银行网点,很多业务的竞争白热化。但这些地区没有出现非常恶性的竞争,至少没出现类似前述重大风险事件案例里那样的中小银行,反倒在激烈的竞争下涌现出一批优秀中小银行。而我们实地考察中西部一些地区时,发现银行业渗透率并不高,很多业务并未被当地银行挖掘。我们暂时无法断定这一现象是否普遍,毕竟调研样本不够。如果普遍,那么就说明中西部银行业竞争并不充分。

其次,我们逐一去观察发生重大风险的中小银行,大部分是公司治理问题,很多是大股东不当干预,也有的是管理层不当控制,总之都是有人“做坏事”。而有的银行没有人“做坏事”,只是经营管理水平不够,竞争力较差,那么其后果充其量是银行经营业绩不佳,也不至于出现关系银行存亡的重大风险。可见,这些重大风险不是来自市场竞争,不是来自业务层面,而是来自公司治理层面。

可见,结论是较为清晰的。我国中西部地区银行业竞争并不算激烈,甚至在小微、“三农”等领域有很多服务真空,很多初到西部的银行还能感叹这里业务真好做。出问题的中小银行也不是因为竞争激烈,而是内部出现其他问题尤其是公司治理问题,并且外部防线也失效。由于全国各地中小银行众多,当地人才选拔等工作跟不上,导致个别银行出现了经营不善甚至重大风险的问题。那么,应对之策无非是改善公司治理、专业业务赋能。但是落实起来不容易,人才队伍和业务能力的建设都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条路较为漫长。

当初开办这些中小银行的初衷,是为了让其作为本地法人银行去支持当地经济。这想法的背景是,一些大型银行的当地分支机构存贷比过低,甚至有些网点只存不贷,资金反哺当地的比例太小。但中小银行大量开办后,带来的问题就是由于经营跟不上导致风险出现。这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顾此失彼。根治的方法是着力提升各地中小银行的经营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各地监管力度,筑牢防线。

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很多成长于东部地区的中小银行,在市场的锤炼中,开发出了一套服务“三农”、小微客户的方法,它们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办分支机构或村镇银行,取得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比如浙江、江苏的一些城商行、农商行,在中西部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参控了村镇银行,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效果和社会效果。这些成效说明这套模式虽然源自东部,但却可以移植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当然前提是由母(总)行进行严格的风险管控和指导具体业务开展。因此,这看起来是一条短期内见效较快的、能够将优质金融服务下沉到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路子。

 

(本文首发于《中国银行保险报》。界面新闻获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