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最知名的众筹网站陨落了 这条路还能怎么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最知名的众筹网站陨落了 这条路还能怎么走?

7月27日,国内最早的独立众筹网站点名时间被91金融收购。直到现在,国内仍然没有玩家能达到Kickstarter的高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6年7月27日,国内最早的独立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以被“同门师兄弟”91金融收购的方式,为自己“中国众筹先行者”的身份画上了句号。

点名时间CEO张佑Peter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宣布了这个消息,“谢谢所有曾经参与过这个梦想的项目团队、投资人、同事伙伴……交棒给91之后请大家继续支持他们,后会有期。”

张佑口中的“这个梦想”始于2011年7月。当时,被视作众筹鼻祖的Indiegogo和Kickstarter相继创立,众筹(crowdfunding)这一概念开始在美国升温。打着“中国版Kickstarter”的旗号,点名时间诞生了。

初尝智能硬件的甜果

早期,点名时间上的众筹项目大多是文化创意类项目。《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动画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漫画)都曾是点名时间上的明星项目。其中,2013年6月上线众筹的《十万个冷笑话》是点名时间第一个筹款超过100万的项目。

熟悉张佑的人介绍说,张佑是一个儒雅的台湾人,比较重视个人形象,骨子里有一股文艺范儿。“点名时间的办公室被他装修的像一个文艺咖啡馆”。但帮助点名时间迎来它黄金时期的并非是张佑最初倾心的那些文化创意类众筹项目,而是智能硬件。

2013年11月,张佑宣布点名时间转型为智能硬件首发服务为主的众筹平台。转型前后的一段时间,张佑亲自参与上线了3款智能硬件的首发众筹,分别是bong智能手环、iKair空气监测胶囊、Betwine游戏养成智能配饰。在他眼里,这些智能硬件都有可能成为爆款,他称呼它们为“超级项目”。

那段时间是张佑和点名时间最幸福的一段时期。宣布转型之后,媒体、项目、投资者蜂拥而至。甚至,在公司旁边的咖啡馆与张佑谈了3个小时,经纬中国就当场决定投资了。

手握经纬中国和英特尔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张佑和他的点名时间底气更足了。陆陆续续又推出了几款超级项目——Lemon智能体重计、AutoBot车载OBD、Cuptime智能水杯,而和之前的项目一样,它们的背后都有张佑亲自参与的影子。

曾与张佑有过四五次照面的iKair前COO张嘉嘉回忆道,“张佑对科技产品有自己独到的感知和灵敏的嗅觉。他会亲自把玩这些智能硬件,并且与它们的团队交流产品的优缺点、使用感受,以及App开发、工厂生产情况等等。”

转型和智能硬件的火热的确让点名时间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甜蜜期。数据上也能看出来: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定位于“全品类众筹”的点名时间,完成项目755个,平均参与人数80人,其中超10万的项目14个。在转型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后,短短10个月,点名时间完成245个项目,平均参与人数357人,超10万的项目43个。

大洋彼岸的老师

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为点名时间的“老师”——Kickstarter同样迎来了自己的顶峰。后来居上的它赶超过Indiegogo,正牢牢坐稳“众筹界老大”的位置。

虽然在数量上,Indiegogo完成的项目数量是Kickstarter的1.3倍之多,但在完成质量上,后者已不落下风。引用PandoDaily公开的数据分析,Indiegogo平台上项目的完成率(指达到或超出预期筹款目标)是33%,而Kickstarter的这一数字是44%。如果援引The Verge的分析,这一数字的差距更大——Indiegogo只有区区9.3%,Kickstarter的数字依然是44%。

此外,在筹款数目上,双方也不在一个量级。Indiegogo平台上所有完成项目的筹款数是9900万美元,而Kickstarter上所有完成项目的筹款数是6.42亿美元。

屡屡被打破的单个项目筹款数目记录是Kickstarter的另一傲人成绩。2012年,智能手表Pebble在Kickstarter上众筹,1026万美元的最终筹款创造了当时的筹款记录,也让Kickstarter名声大振。2015年,Pebble公司旗下第二款产品Pebble Time再次选择Kickstarter作为众筹平台。49分钟,筹款超过100万美元,1个月时间,筹款2033万美元,超过7.8万人支持了这一项目。

你现在可以在Kickstarter上看到各种各样疯狂的想法——快速加热的浴缸、发光的面具,甚至宇宙飞船。

成立7年的Kickstarter最不同寻常之处是从第二年出现的,它一直在实现盈利。2014年底,Kickstarter才接受第一笔10万美元的投资,截至目前也才仅仅融资500万美元。换句话说,Kickstarter是一家不依靠融资就能活得很好的公司。

这也为Kickstarter改制为一家公益企业奠定了基础。2015年9月,Kickstarter改制为一家公益企业,承诺将把5%的利润捐给慈善机构。创始人Yancey Strickler解释说,这样的转变既可以保证公司收益,又不会偏离为创意项目众筹的公司使命。

2016年2月9日,Kickstarter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时刻。在它自创立6年9月10天之后,Kickstarter完成了第10万个项目的成功众筹,超过908万个人支持了这10万个项目。其中,成功数量最多的一个众筹类别是音乐,有22133个项目。有15个音乐众筹作品提名了格莱美奖,4个获得了格莱美奖。

押错了注

与Kickstarter仰仗Pebble等智能硬件打响名声一样,点名时间也准备将未来押注在智能硬件上,不过它的方式是“放弃众筹”,转战“智能硬件限时预售”。2014年8月,张佑高调表示,Kickstarter的模式不适合中国。在中国,回报型众筹会被预售型取代。

此后一年,点名时间虽然仍保留了文化创意类众筹项目,但更多的人力、财力都集中在了智能硬件预售业务上。按照张佑的描述,众筹的定位有点像爱情,而智能硬件预售是面包,因为预售服务能带来真金白银(10%佣金)。他的想法是“拥有爱情的同时,多追求一些面包”。

在张嘉嘉看来,点名时间押宝在智能硬件预售,内在原因是因为预售其实符合中国人的消费概念: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买到未来市价可能会比较高的产品,代价是忍受一段时间的等待期。

2013年9月份,iKair上线点名时间众筹时,一个月时间,筹到了23万元,已经是当时科技类产品的第一名。但是,23万元连产品模具都无法做到。最终,iKair发货到众筹用户手中已经是一年后的2014年底。

张嘉嘉称,2014年下半年,智能硬件领域基本上已经没有纯粹的众筹平台了。2014年3月,淘宝上线众筹频道。7月,京东众筹上线。“它们虽然都打着众筹的旗号,但并不是为了初创企业和创客而生的,实际上都是预售”。

当时,在京东和淘宝上,众筹最长只能持续1个月的时间,众筹结束一个月内厂商必须发货。也就是说,从发起众筹到向消费者发货,智能硬件厂商只有两个月时间。相比之下,众筹体系更为健全的Kickstarter和Indiegogo有一个共同特点:产品申请众筹到上线众筹平台,再到开模、测试、生产,最后发货给用户,平均周期是一年半。这才符合科技产品的一般生产规律。

现实并没有给张佑带来更多面包。张嘉嘉说,2014年下半年之后,国内的智能硬件厂商一半多选择了京东众筹,剩下一小半选择了淘宝众筹,留给点名时间的“面包”所剩无几。个中缘由不难猜想,这两家众筹平台为智能硬件厂商们带来的品牌曝光和流量不是其他平台所能匹敌的。

当没能进一步取得成绩后,点名时间开始逐渐淡出视线。2015年,在经历了上半年的裁员撤资传闻风波后,9月,张佑给点名时间开出了最后一道药方——重返众筹。换句话说,就是抛弃掉本来也无力与京东淘宝争抢的智能硬件预售市场,重返曾被放弃过的众筹业务——主要是文化创意类产品。

然而,已被时间和巨头折腾得伤痕累累的点名时间,已经很难通过一味药而被救活。最终被经纬中国投资的另一家公司——91金融收购,作为一个子版块纳入91金融旗下摘星众筹平台。收购金额未知,张佑完全退出,点名时间仍保持独立运营,由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负责。

“送水服务商”之死

张嘉嘉是从张佑的朋友圈得知这一消息的。他的内心深处,是为张佑和点名时间开心的。“点名时间能够被收购,还是一个挺不错的归宿。从张佑的朋友圈来看,对这一结果,他还是比较乐观的”。

当谈起点名时间的起起落落,张嘉嘉认为,这并非完全是点名时间或者是张佑个人的决策导致的,而是因为整个智能硬件环境的变化。

2014年1月,当Nest以远高于人们设想的32亿美元被Google收购后,智能硬件圈开始涌现一股热潮。投资人有非常强烈的投资智能硬件厂商的意愿,而创客们也有很强烈的智能硬件创业意愿。

一位深圳硬件制造商曾这样描述2014年(尤其是下半年)的盛况:“深圳现在聚集着大量从手机行业转行做智能硬件的公司。一栋10层的写字楼,可能有8层是做智能手环,剩下2层是做智能手表的。”

热潮来得快,退烧得也快。仅仅到15年初,人们就开始冷静下来。他们发现智能硬件企业活得都不好,智能硬件产品都有很多的问题,整个行业有很大的泡沫。于是,智能硬件开始转冷。2015年,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一直是下滑的态势,2016年投资智能硬件的就几乎很少了。

根据艾瑞咨询公开的信息,2013年,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共67起,2014年翻倍至132起,然而2015年投资数下降至126起。并且2015年第三季度起,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额度较前两个季度有80%以上的下滑。

张嘉嘉表示,智能硬件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成熟期,2016年红杉中国等一些大的基金已经基本停止了智能硬件的投资,即使投也是C轮、D轮之后的投资了。

“点名时间是依靠着智能硬件的生长而生长。而智能硬件本身是一个伪需求旺盛、虚火较重的行业。当虚火灭了,行业不健康时,为这个行业服务的这些送水服务商们肯定也活不好。”张嘉嘉用“送水服务商”定义了点名时间。

巨头的挤压,是张嘉嘉提到的点名时间之死的另一个原因。任何一个初创企业都会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如果BAT来了,你怎么办?点名时间也不例外。

在iKair诞生的2013年,如果希望走“众筹”的道路,市面上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独立众筹网站点名时间是当时最好的平台。然而到了智能硬件虚火旺盛的2014年下半年,智能硬件厂商们有比点名时间更好的平台可以选择——背靠中国最大的两个电商平台的京东众筹、淘宝众筹。

众筹在中国的星星之火

点名时间“陨落”了,并非代表整个众筹文化在中国的熄灭。在智能硬件之外,众筹在文化创意领域反而扎下根来。不过,往往众筹只是开始,想要生存,众筹网站们都会另辟蹊径,甚至抛弃众筹这条原路。

乐童音乐是一家专注于音乐垂直行业的众筹服务平台。它创立于2012年9月,创始人及CEO马客是一名资深的爵士乐迷。唱片、演唱会、周边,任何与音乐相关的都可以在乐童音乐上众筹,猫王Tesslor收音机是其中少有的一款硬件产品。它由国内音乐发烧圈里有着“胆机之父”称呼的曾德钧设计完成,上线一个月众筹获得204人支持,筹款超过62万元。

然而,在2014年获得天使融资后,乐童开始淡化众筹概念,逐步打造“在线音乐经纪人”形象,业务范围覆盖承办演出、票务、公关宣传等方面。并由此于2015年8月获得君联资本和华映资本合投的近2000万A轮融资。

淘梦网是一家创立于2012年2月的微电影独立众筹平台。在尝试众筹了不少微电影,但依然不见爆款项目后,淘梦网也开始了转型。

目前,淘梦网主推针对微电影的发行服务,众筹平台渐渐转变成了一个发现作品和团队的入口。在国内电影大亨们尚未进入的网络大电影领域,淘梦网靠着几部过亿点击量的作品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其中,《道士出山》系列三部拥有3.5亿点击,《二龙湖浩哥》系列有5.3亿点击。

觉Jue.so是一个主打设计类创意的孵化和众筹网站。目前虽没有获得融资,但靠着抽取众筹项目的10%作为佣金,以及将设计创意生产出产品并销售获得的一部分利润,觉Jue.so维持了一个不错的收支平衡局面。

追梦筹创立于2011年9月,覆盖科技、设计、旅行、人文、艺术创造等领域。追梦筹的最大特点是服务费低。相较于众筹行业通常的10%,追梦筹的服务费低至0.8%-1.5%。甚至在追梦筹的早期,它的服务费完全免费。

另一家后来者开始众筹还继续在文艺生活的道路上,保持着让发起者“讲故事”,让用户获得“参与感”的众筹模式。这个看起来更像是生活方式社群的网站在今年6月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众筹不是药 只是药方

几乎所有众筹网站,都会在诞生之初,打着“中国版Kickstarter”或者“xx领域的Kickstarter”的旗号。但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发现一个平台真正达到了Kickstarter的高度,甚至都很难发现一个纯粹的众筹平台。

虽然在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上,每天都会有不少新品上线,也会有不少用户为自己的尝鲜心理提前买单。但正如张嘉嘉所言,它们都不能算作众筹,甚至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扼杀了中国的众筹市场,破坏了众筹环境”的反作用。

“中国的不少伪众筹项目在众筹期间已经基本定型,甚至启动了量产,用户无法参与到产品的细节中去。看看那些众筹项目下的讨论区,大多探讨的是什么时候发货,一些优惠政策怎么享受……更像是淘宝用户和淘宝客服的对话。”

归根到底,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抄袭气息浓重是当前智能硬件行业的通病——我们也曾用这样的描述语形容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山寨手机行业。正如拯救山寨手机行业的是彻底的内部革新,而非一种外在的手段,众筹也不是拯救智能硬件行业的那一味药。

其实,对于智能硬件来说,众筹只不过是一张药方。如果不找到真正适合这个模式的业务和切入点,那么这注定还将是一个容易陨落的小众行业。

阅读更多有关创投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最知名的众筹网站陨落了 这条路还能怎么走?

7月27日,国内最早的独立众筹网站点名时间被91金融收购。直到现在,国内仍然没有玩家能达到Kickstarter的高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6年7月27日,国内最早的独立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以被“同门师兄弟”91金融收购的方式,为自己“中国众筹先行者”的身份画上了句号。

点名时间CEO张佑Peter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宣布了这个消息,“谢谢所有曾经参与过这个梦想的项目团队、投资人、同事伙伴……交棒给91之后请大家继续支持他们,后会有期。”

张佑口中的“这个梦想”始于2011年7月。当时,被视作众筹鼻祖的Indiegogo和Kickstarter相继创立,众筹(crowdfunding)这一概念开始在美国升温。打着“中国版Kickstarter”的旗号,点名时间诞生了。

初尝智能硬件的甜果

早期,点名时间上的众筹项目大多是文化创意类项目。《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动画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漫画)都曾是点名时间上的明星项目。其中,2013年6月上线众筹的《十万个冷笑话》是点名时间第一个筹款超过100万的项目。

熟悉张佑的人介绍说,张佑是一个儒雅的台湾人,比较重视个人形象,骨子里有一股文艺范儿。“点名时间的办公室被他装修的像一个文艺咖啡馆”。但帮助点名时间迎来它黄金时期的并非是张佑最初倾心的那些文化创意类众筹项目,而是智能硬件。

2013年11月,张佑宣布点名时间转型为智能硬件首发服务为主的众筹平台。转型前后的一段时间,张佑亲自参与上线了3款智能硬件的首发众筹,分别是bong智能手环、iKair空气监测胶囊、Betwine游戏养成智能配饰。在他眼里,这些智能硬件都有可能成为爆款,他称呼它们为“超级项目”。

那段时间是张佑和点名时间最幸福的一段时期。宣布转型之后,媒体、项目、投资者蜂拥而至。甚至,在公司旁边的咖啡馆与张佑谈了3个小时,经纬中国就当场决定投资了。

手握经纬中国和英特尔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张佑和他的点名时间底气更足了。陆陆续续又推出了几款超级项目——Lemon智能体重计、AutoBot车载OBD、Cuptime智能水杯,而和之前的项目一样,它们的背后都有张佑亲自参与的影子。

曾与张佑有过四五次照面的iKair前COO张嘉嘉回忆道,“张佑对科技产品有自己独到的感知和灵敏的嗅觉。他会亲自把玩这些智能硬件,并且与它们的团队交流产品的优缺点、使用感受,以及App开发、工厂生产情况等等。”

转型和智能硬件的火热的确让点名时间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甜蜜期。数据上也能看出来: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定位于“全品类众筹”的点名时间,完成项目755个,平均参与人数80人,其中超10万的项目14个。在转型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后,短短10个月,点名时间完成245个项目,平均参与人数357人,超10万的项目43个。

大洋彼岸的老师

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为点名时间的“老师”——Kickstarter同样迎来了自己的顶峰。后来居上的它赶超过Indiegogo,正牢牢坐稳“众筹界老大”的位置。

虽然在数量上,Indiegogo完成的项目数量是Kickstarter的1.3倍之多,但在完成质量上,后者已不落下风。引用PandoDaily公开的数据分析,Indiegogo平台上项目的完成率(指达到或超出预期筹款目标)是33%,而Kickstarter的这一数字是44%。如果援引The Verge的分析,这一数字的差距更大——Indiegogo只有区区9.3%,Kickstarter的数字依然是44%。

此外,在筹款数目上,双方也不在一个量级。Indiegogo平台上所有完成项目的筹款数是9900万美元,而Kickstarter上所有完成项目的筹款数是6.42亿美元。

屡屡被打破的单个项目筹款数目记录是Kickstarter的另一傲人成绩。2012年,智能手表Pebble在Kickstarter上众筹,1026万美元的最终筹款创造了当时的筹款记录,也让Kickstarter名声大振。2015年,Pebble公司旗下第二款产品Pebble Time再次选择Kickstarter作为众筹平台。49分钟,筹款超过100万美元,1个月时间,筹款2033万美元,超过7.8万人支持了这一项目。

你现在可以在Kickstarter上看到各种各样疯狂的想法——快速加热的浴缸、发光的面具,甚至宇宙飞船。

成立7年的Kickstarter最不同寻常之处是从第二年出现的,它一直在实现盈利。2014年底,Kickstarter才接受第一笔10万美元的投资,截至目前也才仅仅融资500万美元。换句话说,Kickstarter是一家不依靠融资就能活得很好的公司。

这也为Kickstarter改制为一家公益企业奠定了基础。2015年9月,Kickstarter改制为一家公益企业,承诺将把5%的利润捐给慈善机构。创始人Yancey Strickler解释说,这样的转变既可以保证公司收益,又不会偏离为创意项目众筹的公司使命。

2016年2月9日,Kickstarter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时刻。在它自创立6年9月10天之后,Kickstarter完成了第10万个项目的成功众筹,超过908万个人支持了这10万个项目。其中,成功数量最多的一个众筹类别是音乐,有22133个项目。有15个音乐众筹作品提名了格莱美奖,4个获得了格莱美奖。

押错了注

与Kickstarter仰仗Pebble等智能硬件打响名声一样,点名时间也准备将未来押注在智能硬件上,不过它的方式是“放弃众筹”,转战“智能硬件限时预售”。2014年8月,张佑高调表示,Kickstarter的模式不适合中国。在中国,回报型众筹会被预售型取代。

此后一年,点名时间虽然仍保留了文化创意类众筹项目,但更多的人力、财力都集中在了智能硬件预售业务上。按照张佑的描述,众筹的定位有点像爱情,而智能硬件预售是面包,因为预售服务能带来真金白银(10%佣金)。他的想法是“拥有爱情的同时,多追求一些面包”。

在张嘉嘉看来,点名时间押宝在智能硬件预售,内在原因是因为预售其实符合中国人的消费概念: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买到未来市价可能会比较高的产品,代价是忍受一段时间的等待期。

2013年9月份,iKair上线点名时间众筹时,一个月时间,筹到了23万元,已经是当时科技类产品的第一名。但是,23万元连产品模具都无法做到。最终,iKair发货到众筹用户手中已经是一年后的2014年底。

张嘉嘉称,2014年下半年,智能硬件领域基本上已经没有纯粹的众筹平台了。2014年3月,淘宝上线众筹频道。7月,京东众筹上线。“它们虽然都打着众筹的旗号,但并不是为了初创企业和创客而生的,实际上都是预售”。

当时,在京东和淘宝上,众筹最长只能持续1个月的时间,众筹结束一个月内厂商必须发货。也就是说,从发起众筹到向消费者发货,智能硬件厂商只有两个月时间。相比之下,众筹体系更为健全的Kickstarter和Indiegogo有一个共同特点:产品申请众筹到上线众筹平台,再到开模、测试、生产,最后发货给用户,平均周期是一年半。这才符合科技产品的一般生产规律。

现实并没有给张佑带来更多面包。张嘉嘉说,2014年下半年之后,国内的智能硬件厂商一半多选择了京东众筹,剩下一小半选择了淘宝众筹,留给点名时间的“面包”所剩无几。个中缘由不难猜想,这两家众筹平台为智能硬件厂商们带来的品牌曝光和流量不是其他平台所能匹敌的。

当没能进一步取得成绩后,点名时间开始逐渐淡出视线。2015年,在经历了上半年的裁员撤资传闻风波后,9月,张佑给点名时间开出了最后一道药方——重返众筹。换句话说,就是抛弃掉本来也无力与京东淘宝争抢的智能硬件预售市场,重返曾被放弃过的众筹业务——主要是文化创意类产品。

然而,已被时间和巨头折腾得伤痕累累的点名时间,已经很难通过一味药而被救活。最终被经纬中国投资的另一家公司——91金融收购,作为一个子版块纳入91金融旗下摘星众筹平台。收购金额未知,张佑完全退出,点名时间仍保持独立运营,由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负责。

“送水服务商”之死

张嘉嘉是从张佑的朋友圈得知这一消息的。他的内心深处,是为张佑和点名时间开心的。“点名时间能够被收购,还是一个挺不错的归宿。从张佑的朋友圈来看,对这一结果,他还是比较乐观的”。

当谈起点名时间的起起落落,张嘉嘉认为,这并非完全是点名时间或者是张佑个人的决策导致的,而是因为整个智能硬件环境的变化。

2014年1月,当Nest以远高于人们设想的32亿美元被Google收购后,智能硬件圈开始涌现一股热潮。投资人有非常强烈的投资智能硬件厂商的意愿,而创客们也有很强烈的智能硬件创业意愿。

一位深圳硬件制造商曾这样描述2014年(尤其是下半年)的盛况:“深圳现在聚集着大量从手机行业转行做智能硬件的公司。一栋10层的写字楼,可能有8层是做智能手环,剩下2层是做智能手表的。”

热潮来得快,退烧得也快。仅仅到15年初,人们就开始冷静下来。他们发现智能硬件企业活得都不好,智能硬件产品都有很多的问题,整个行业有很大的泡沫。于是,智能硬件开始转冷。2015年,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一直是下滑的态势,2016年投资智能硬件的就几乎很少了。

根据艾瑞咨询公开的信息,2013年,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共67起,2014年翻倍至132起,然而2015年投资数下降至126起。并且2015年第三季度起,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额度较前两个季度有80%以上的下滑。

张嘉嘉表示,智能硬件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成熟期,2016年红杉中国等一些大的基金已经基本停止了智能硬件的投资,即使投也是C轮、D轮之后的投资了。

“点名时间是依靠着智能硬件的生长而生长。而智能硬件本身是一个伪需求旺盛、虚火较重的行业。当虚火灭了,行业不健康时,为这个行业服务的这些送水服务商们肯定也活不好。”张嘉嘉用“送水服务商”定义了点名时间。

巨头的挤压,是张嘉嘉提到的点名时间之死的另一个原因。任何一个初创企业都会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如果BAT来了,你怎么办?点名时间也不例外。

在iKair诞生的2013年,如果希望走“众筹”的道路,市面上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独立众筹网站点名时间是当时最好的平台。然而到了智能硬件虚火旺盛的2014年下半年,智能硬件厂商们有比点名时间更好的平台可以选择——背靠中国最大的两个电商平台的京东众筹、淘宝众筹。

众筹在中国的星星之火

点名时间“陨落”了,并非代表整个众筹文化在中国的熄灭。在智能硬件之外,众筹在文化创意领域反而扎下根来。不过,往往众筹只是开始,想要生存,众筹网站们都会另辟蹊径,甚至抛弃众筹这条原路。

乐童音乐是一家专注于音乐垂直行业的众筹服务平台。它创立于2012年9月,创始人及CEO马客是一名资深的爵士乐迷。唱片、演唱会、周边,任何与音乐相关的都可以在乐童音乐上众筹,猫王Tesslor收音机是其中少有的一款硬件产品。它由国内音乐发烧圈里有着“胆机之父”称呼的曾德钧设计完成,上线一个月众筹获得204人支持,筹款超过62万元。

然而,在2014年获得天使融资后,乐童开始淡化众筹概念,逐步打造“在线音乐经纪人”形象,业务范围覆盖承办演出、票务、公关宣传等方面。并由此于2015年8月获得君联资本和华映资本合投的近2000万A轮融资。

淘梦网是一家创立于2012年2月的微电影独立众筹平台。在尝试众筹了不少微电影,但依然不见爆款项目后,淘梦网也开始了转型。

目前,淘梦网主推针对微电影的发行服务,众筹平台渐渐转变成了一个发现作品和团队的入口。在国内电影大亨们尚未进入的网络大电影领域,淘梦网靠着几部过亿点击量的作品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其中,《道士出山》系列三部拥有3.5亿点击,《二龙湖浩哥》系列有5.3亿点击。

觉Jue.so是一个主打设计类创意的孵化和众筹网站。目前虽没有获得融资,但靠着抽取众筹项目的10%作为佣金,以及将设计创意生产出产品并销售获得的一部分利润,觉Jue.so维持了一个不错的收支平衡局面。

追梦筹创立于2011年9月,覆盖科技、设计、旅行、人文、艺术创造等领域。追梦筹的最大特点是服务费低。相较于众筹行业通常的10%,追梦筹的服务费低至0.8%-1.5%。甚至在追梦筹的早期,它的服务费完全免费。

另一家后来者开始众筹还继续在文艺生活的道路上,保持着让发起者“讲故事”,让用户获得“参与感”的众筹模式。这个看起来更像是生活方式社群的网站在今年6月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众筹不是药 只是药方

几乎所有众筹网站,都会在诞生之初,打着“中国版Kickstarter”或者“xx领域的Kickstarter”的旗号。但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发现一个平台真正达到了Kickstarter的高度,甚至都很难发现一个纯粹的众筹平台。

虽然在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上,每天都会有不少新品上线,也会有不少用户为自己的尝鲜心理提前买单。但正如张嘉嘉所言,它们都不能算作众筹,甚至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扼杀了中国的众筹市场,破坏了众筹环境”的反作用。

“中国的不少伪众筹项目在众筹期间已经基本定型,甚至启动了量产,用户无法参与到产品的细节中去。看看那些众筹项目下的讨论区,大多探讨的是什么时候发货,一些优惠政策怎么享受……更像是淘宝用户和淘宝客服的对话。”

归根到底,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抄袭气息浓重是当前智能硬件行业的通病——我们也曾用这样的描述语形容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山寨手机行业。正如拯救山寨手机行业的是彻底的内部革新,而非一种外在的手段,众筹也不是拯救智能硬件行业的那一味药。

其实,对于智能硬件来说,众筹只不过是一张药方。如果不找到真正适合这个模式的业务和切入点,那么这注定还将是一个容易陨落的小众行业。

阅读更多有关创投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