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声誉换石油,拜登的中东“折腰”之旅划算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声誉换石油,拜登的中东“折腰”之旅划算吗?

“拜登放弃了道德制高点,但可能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回报。”

7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对沙特阿拉伯进行访问,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右)举行会谈。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子象

走下道德制高点,美国总统拜登终于完成了四天的中东之旅。

寻求石油增产和推动地区制衡伊朗,是拜登此行的主要目的。期间,他会见了沙特、阿联酋、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埃及、约旦等国家的领导人。

四天的访问之后,拜登交出了这样一份成果单:在石油增产方面,没有得到沙特的坚定承诺;在制衡伊朗方面,也未能实现宣称的建立一个共享技术和情报的区域防空网络

推动沙特以色列关系正常方面,两国签署了开放领空协议。在地区争端方面,沙特承诺延长对也门战争的停火,以色列和沙特同意从蒂兰岛撤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维和部队,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争端。推动伊拉克进一步融入海湾合作委员会。商业合作层面,美国和沙特合作开发5G和6G。以色列、印度、美国和阿联酋签署在网络安全、太空探索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合作协议。

然而代价是,在与沙特王储碰拳同框的画面火遍全球后,拜登“人权捍卫者”的人设受到重大打击。

这次访问也被认为是价值观让位于国家利益的生动实践。POLITICO文章称,拜登放弃了道德制高点,但可能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回报。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取舍不值得。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Aaron David Miller说,在拜登捍卫乌克兰的人权民主、对抗俄罗斯之际,却似乎很享受地与沙特领导人会面,他用总统的声誉换来了一些收益,大部分收益却更有利于沙特。

为石油折腰

在国内通胀高企和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寻求中东最大石油国提高产量,增加全球市场份额,以便对冲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冲击,被认为是拜登此访的首要目的。行前舆论期待达成一项重大协议。

然而希望落空,拜登并没有得到沙特的明确保证。16日,王储穆罕默德表示,沙特“有能力”把原油日产量提高100万桶至1300万桶,他同时强调产能已经到顶,无法再增加更多,不过或许可以“期待未来几个月发生的事情”。

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的表态则更为谨慎。会谈结束后,他告诉媒体,任何关于石油的决定都将基于基本面,而不是基于投机、情绪和地缘政治。

分析认为,沙特的“期待未来几周”如果不是空画大饼,可能会在8月份的OPEC+会议上发布是否提高产量的计划。

《纽约时报》援引据美国官员的话称,两国私下达成了一项谅解录,即沙特将在8月3日的会议上同意增加产量。然而这并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增加产量之后,最早也得到初秋才会带来调整,等影响传导到美国,任何汽油价格下跌都将在接近11月中期选举时才会出现。

也有分析认为,拜登此行求油的诚意不足,沙特不增产不足为奇。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战略研究研究员Victoria Coates撰文指出,在会面现场,沙特王储带上了驻欧佩克首席代表阿卜杜勒-阿齐兹,他是全球能源领域最资深、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然而,美国代表团选择了国务院国际能源事务特使霍克斯坦出席,而不是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霍克斯坦的出席向沙特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即任何有关能源的讨论都将是在外交领域进行。

Victoria Coates称,拜登一直拒绝采取实质性措施最大化美国的产量,却希望沙特开闸放油,让沙特单方面承担低油价的代价。再加上谈判“诚意不足”,沙特只能将此理解为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方面缺乏严谨性。因此,会后沙特表示不会大幅增加产量,实在是“不足为奇”。她并不认为未来几周石油将会因此访而大幅下跌。

拜登最初对此次中东之行十分抗拒。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等官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说服他成行。甚至在此访的前几周,拜登还坚称不会与王储穆罕默德会面。

因为卡舒吉案,拜登在2019年竞选时就放言,要让沙特成为“贱民国家”、“付出代价”。此后,也一再强调这个立场。美国情报部门认为,沙特王储下令杀害卡舒吉,沙特否认。

但是上周,拜登不得不忘记自己说过的这些话。7月15日,拜登抵达沙特城市吉达,王储微笑迎接。两人见面后碰了碰拳头。这既是新冠时期保持社交距离的打招呼方式,同时也为了特意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一碰拳照迅速在全球媒体传播,引来广泛批评。7月17日,美国资深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批评拜登称,根本不应该有这次访问。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Adam Schiff在推特上表示,这一刻美国人被直观地提醒,美国的中东外交政策由这个石油丰富的“独裁者”控制,“一拳抵千言”。

考虑到拜登与沙特王储的“渊源”,卡舒吉案始终是逃不过的话题。会谈开始不久拜登就主动提及。两名了解双边会谈内情的人士说,在一杯阿拉伯咖啡后,拜登开始了独白,他表示有责任在此场合提出这个问题。然而他并不是立场强硬地说教,更像是例行公事地陈述。

王储回应称,卡舒吉案是个悲剧性的错误,相关责任人将受到惩罚。他随后提及美国在伊拉克的阿布格莱布监狱,以及最近杀害巴勒斯坦裔美国记者希琳·阿布·阿克勒,用这样的方式做了回击。

彭博社文章称,这场峰会旨在修复关系,同时避免显得拜登过于亲密或奉承。在此次会面中,美国的目标很明确,即表明美国正在将不愉快的往事翻页,避免任何可能危及石油生产的事情。

美国不会离开

拜登在7月16日的演讲中表示,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和挑战更加复杂,美国和中东更加紧密交织在一起。他宣称美国不会离开中东,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来填补的真空。美国将寻求以积极、有原则的领导力再接再厉。

拜登在演讲中勾勒出美国的中东政策新框架,主要由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伙伴国家关系、推动伙伴国家间的整合和互联等五个方面组成。

为了确保伙伴国家抵御外来威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在粮食安全方面,海合会国家公布了应对中东粮食危机的新举措,其中美国出资10亿美元。在促进伙伴国家之间的整合互联方面,推动沙特和伊拉克签署电力互联协议。

拜登此访的第一站选择了最坚定的盟友以色列。然而以色列之行更像是履行“政治任务”,成果不大。

访问期间,美以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牢不可破的纽带”以及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持久承诺。声明说,美国将动用所有国家力量确保伊朗不能获得核武器,并承诺与其他伙伴合作应对伊朗“侵略和破坏稳定的活动”。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声明缺乏实质内容。《耶路撒冷邮报》称,拜登拒绝了以色列要求为伊朗重返伊核协议设立截止日期的要求,双方具有明显分歧。

能够称得上重要的成果基本都与沙特有关。比如,拜登口中的“大事”,沙特和以色列签署的开放领空协议。协议首次向所有以色列商业航班开放沙特领空。

7月16日,拜登对媒体表示这是一件“大事”,是最终实现更广泛关系正常化道路上的第一个切实步骤。

然而沙特直言不讳地指出,签署协议只是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对记者说,开放领空并非出于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愿望,而是沙特立志成为全球创新和大型体育赛事的中心。这就需要为所有航空公司打开大门。

不管美国愿不愿意离开中东,从此访来看,沙特好像才是最大赢家。

数月来,美国国内油价飙升,拉动通胀飙升至40年高位。自6月初,拜登宣布访问沙特以来,市场对此访倍感期待,原油价格已下跌约17%,布伦特原油也下探到100美元/桶以下。然而4天的中东之行后,7月18日,布伦特原油重回100美元以上,上涨2.6% ,至103.88美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肖特

  • “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跳涨四倍,六分之一德国工业企业面临减产停产
  • 2022第五届【好公司50】评选正式启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声誉换石油,拜登的中东“折腰”之旅划算吗?

“拜登放弃了道德制高点,但可能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回报。”

7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对沙特阿拉伯进行访问,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右)举行会谈。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子象

走下道德制高点,美国总统拜登终于完成了四天的中东之旅。

寻求石油增产和推动地区制衡伊朗,是拜登此行的主要目的。期间,他会见了沙特、阿联酋、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埃及、约旦等国家的领导人。

四天的访问之后,拜登交出了这样一份成果单:在石油增产方面,没有得到沙特的坚定承诺;在制衡伊朗方面,也未能实现宣称的建立一个共享技术和情报的区域防空网络

推动沙特以色列关系正常方面,两国签署了开放领空协议。在地区争端方面,沙特承诺延长对也门战争的停火,以色列和沙特同意从蒂兰岛撤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维和部队,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争端。推动伊拉克进一步融入海湾合作委员会。商业合作层面,美国和沙特合作开发5G和6G。以色列、印度、美国和阿联酋签署在网络安全、太空探索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合作协议。

然而代价是,在与沙特王储碰拳同框的画面火遍全球后,拜登“人权捍卫者”的人设受到重大打击。

这次访问也被认为是价值观让位于国家利益的生动实践。POLITICO文章称,拜登放弃了道德制高点,但可能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回报。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取舍不值得。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Aaron David Miller说,在拜登捍卫乌克兰的人权民主、对抗俄罗斯之际,却似乎很享受地与沙特领导人会面,他用总统的声誉换来了一些收益,大部分收益却更有利于沙特。

为石油折腰

在国内通胀高企和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寻求中东最大石油国提高产量,增加全球市场份额,以便对冲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冲击,被认为是拜登此访的首要目的。行前舆论期待达成一项重大协议。

然而希望落空,拜登并没有得到沙特的明确保证。16日,王储穆罕默德表示,沙特“有能力”把原油日产量提高100万桶至1300万桶,他同时强调产能已经到顶,无法再增加更多,不过或许可以“期待未来几个月发生的事情”。

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的表态则更为谨慎。会谈结束后,他告诉媒体,任何关于石油的决定都将基于基本面,而不是基于投机、情绪和地缘政治。

分析认为,沙特的“期待未来几周”如果不是空画大饼,可能会在8月份的OPEC+会议上发布是否提高产量的计划。

《纽约时报》援引据美国官员的话称,两国私下达成了一项谅解录,即沙特将在8月3日的会议上同意增加产量。然而这并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增加产量之后,最早也得到初秋才会带来调整,等影响传导到美国,任何汽油价格下跌都将在接近11月中期选举时才会出现。

也有分析认为,拜登此行求油的诚意不足,沙特不增产不足为奇。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战略研究研究员Victoria Coates撰文指出,在会面现场,沙特王储带上了驻欧佩克首席代表阿卜杜勒-阿齐兹,他是全球能源领域最资深、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然而,美国代表团选择了国务院国际能源事务特使霍克斯坦出席,而不是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霍克斯坦的出席向沙特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即任何有关能源的讨论都将是在外交领域进行。

Victoria Coates称,拜登一直拒绝采取实质性措施最大化美国的产量,却希望沙特开闸放油,让沙特单方面承担低油价的代价。再加上谈判“诚意不足”,沙特只能将此理解为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方面缺乏严谨性。因此,会后沙特表示不会大幅增加产量,实在是“不足为奇”。她并不认为未来几周石油将会因此访而大幅下跌。

拜登最初对此次中东之行十分抗拒。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等官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说服他成行。甚至在此访的前几周,拜登还坚称不会与王储穆罕默德会面。

因为卡舒吉案,拜登在2019年竞选时就放言,要让沙特成为“贱民国家”、“付出代价”。此后,也一再强调这个立场。美国情报部门认为,沙特王储下令杀害卡舒吉,沙特否认。

但是上周,拜登不得不忘记自己说过的这些话。7月15日,拜登抵达沙特城市吉达,王储微笑迎接。两人见面后碰了碰拳头。这既是新冠时期保持社交距离的打招呼方式,同时也为了特意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一碰拳照迅速在全球媒体传播,引来广泛批评。7月17日,美国资深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批评拜登称,根本不应该有这次访问。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Adam Schiff在推特上表示,这一刻美国人被直观地提醒,美国的中东外交政策由这个石油丰富的“独裁者”控制,“一拳抵千言”。

考虑到拜登与沙特王储的“渊源”,卡舒吉案始终是逃不过的话题。会谈开始不久拜登就主动提及。两名了解双边会谈内情的人士说,在一杯阿拉伯咖啡后,拜登开始了独白,他表示有责任在此场合提出这个问题。然而他并不是立场强硬地说教,更像是例行公事地陈述。

王储回应称,卡舒吉案是个悲剧性的错误,相关责任人将受到惩罚。他随后提及美国在伊拉克的阿布格莱布监狱,以及最近杀害巴勒斯坦裔美国记者希琳·阿布·阿克勒,用这样的方式做了回击。

彭博社文章称,这场峰会旨在修复关系,同时避免显得拜登过于亲密或奉承。在此次会面中,美国的目标很明确,即表明美国正在将不愉快的往事翻页,避免任何可能危及石油生产的事情。

美国不会离开

拜登在7月16日的演讲中表示,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和挑战更加复杂,美国和中东更加紧密交织在一起。他宣称美国不会离开中东,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来填补的真空。美国将寻求以积极、有原则的领导力再接再厉。

拜登在演讲中勾勒出美国的中东政策新框架,主要由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伙伴国家关系、推动伙伴国家间的整合和互联等五个方面组成。

为了确保伙伴国家抵御外来威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在粮食安全方面,海合会国家公布了应对中东粮食危机的新举措,其中美国出资10亿美元。在促进伙伴国家之间的整合互联方面,推动沙特和伊拉克签署电力互联协议。

拜登此访的第一站选择了最坚定的盟友以色列。然而以色列之行更像是履行“政治任务”,成果不大。

访问期间,美以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牢不可破的纽带”以及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持久承诺。声明说,美国将动用所有国家力量确保伊朗不能获得核武器,并承诺与其他伙伴合作应对伊朗“侵略和破坏稳定的活动”。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声明缺乏实质内容。《耶路撒冷邮报》称,拜登拒绝了以色列要求为伊朗重返伊核协议设立截止日期的要求,双方具有明显分歧。

能够称得上重要的成果基本都与沙特有关。比如,拜登口中的“大事”,沙特和以色列签署的开放领空协议。协议首次向所有以色列商业航班开放沙特领空。

7月16日,拜登对媒体表示这是一件“大事”,是最终实现更广泛关系正常化道路上的第一个切实步骤。

然而沙特直言不讳地指出,签署协议只是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对记者说,开放领空并非出于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愿望,而是沙特立志成为全球创新和大型体育赛事的中心。这就需要为所有航空公司打开大门。

不管美国愿不愿意离开中东,从此访来看,沙特好像才是最大赢家。

数月来,美国国内油价飙升,拉动通胀飙升至40年高位。自6月初,拜登宣布访问沙特以来,市场对此访倍感期待,原油价格已下跌约17%,布伦特原油也下探到100美元/桶以下。然而4天的中东之行后,7月18日,布伦特原油重回100美元以上,上涨2.6% ,至103.88美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