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开了两天大会 不认输的Uber员工也在静观其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开了两天大会 不认输的Uber员工也在静观其变

故事还在继续。

图片来源:Google

8月2日上午,江浙沪的Uber员工正聚首外滩SOHO的C栋5楼(Uber上海办公室)讨论未来去留等其他事宜。一名上海Uber员工告诉界面记者,与前一日相比,办公室的氛围有发生一些微妙变化。“如果说昨日办公室里还因为早下班弥漫着一股悲伤的快乐感,今日就变成全程悲伤了。”

真的要说再见了。经过一个可以早睡却睡不好的夜晚,许多Uber员工对突然的合并渐渐有了更真切的感受。至少周思思是这样的,和同事煲了长时间电话粥,看了一个又一个调侃DiuDiu的搞笑段子,这个刚入职Uber半年的姑娘还是落了泪。“没想到会是这种结局。”

“不要说Uber坏话”、“一派胡言,我们很好”、“都是谣传,开城招人还来不及”,7月21日有风声传出时,周思思们的朋友圈还流行着讽刺与调侃性的辟谣。而直到新一轮合并消息落实的当天,公司还有新入职的小伙伴。

8月1日11点多,在南区Uber实习的李菁刚到办公室不久,就发现自己登不上公司的邮箱和网盘了。几乎同时,她听到了Uber与滴滴合并的消息。“虽然早有传言,但因为当时全职员工也都不知道,所以觉得是假的。1日上午又出传闻时,大家还觉得是假的,直到看了滴滴官方发出的消息。”李菁告诉界面记者,当卡兰尼克的博客流传时,不知情的员工们也都以为是不怀好意的人P的图,“没想到结果是真的。”

公司网络系统一崩就是两天,工作暂停,之前还“忙成狗”的员工们都突然闲了下来。1日下午两点,Uber上海的员工就下班了,许多人还在人民广场玩起了狼人杀游戏。骤然的悠闲反而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尴尬,因为在此之前,许多人已习惯奋斗到深夜的工作节奏。“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工作到晚上9点,那时办公室的灯全都亮着,大多数人都在。”周思思表示,许多年轻的团队成员们没有家庭负担,都是自愿拼着一股劲儿。“Uber精神有一堆词,其中‘super pumped’(热血沸腾)这个词真的很能体现我们工作时候的状态。”

1日下午6点,Uber CEO卡兰尼克给中国团队召开了全员大会。晚间有消息透露,公司将给员工颁发一个合并完成现金奖励,包括价值6个月的基本月薪及6个月可归属的股票价值。该现金奖励的一半将在合并完成后的一周内发放,剩下一半将在合并完成30天后发放。获得奖金的前提是在到奖金发放之时,仍保持与滴滴或Uber中国的雇佣关系。此举除了是对员工的一种安抚,既可以理解是笔遣散费,也可以视作公司正试图争取时间挽留住优秀的人才。

过去的类似案例都显示,公司合并最终难免存在人员调整。合并后的滴滴和Uber中国,即便将同时独立运营两个品牌,也势必出现各职能岗位的人才冗余。许多之前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招募的战时人才会面临遣散。“据说滴滴那边会在3个月内裁员,不知真假。”不过李菁也表示,Uber员工也不愁去处。现在也确实有大批公司准备着趁此时机挖到一批高质量的人才。“他们个个都很强,大多数人都要闯过层层面试难关,能在Uber留下的员工身上都至少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标签,在某个领域特别擅长。”李菁说,“他们的节奏也相当快,我刚来的那3天整个人都懵了。”

与滴滴5000人相比,实施小团体作战模式的Uber在中国的员工仅有800余人,主要按南中北三区运营。每个城市都有一套团队,每个团队大概有10来名全职员工,而每个人都可以独挡一面。“中国Uber团队从2014年底的40人发展到现在,每个当时就在的员工都在一年半时间里成长为带领近10人团队的运营管理者,其中绝大多数是85、90后。”Uber区域经理汪莹也曾撰文表示,“这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26.5岁。经过行业的战斗洗礼,比起同龄人,他们被给予了更大的决策权和影响力,用很短的时间变得见多识广、技高胆大、精于团队协作、充满创新精神、对科技改变生活感到热血沸腾。”此外,鼓励员工广泛发展兴趣爱好的Uber也打造了许多明星员工,其中甚至有要上太空的。

这些刚举办了创意营销冰淇淋日的年轻人无法认同是那个“没品位”的竞争对手赢了,哪怕对方声明中用了收购一词。在全员大会前,周思思的朋友圈被一组“燃爆了”的海报图刷了屏。这种虽败犹荣的气氛让她一度眼眶发红,然而到了晚上,她却感到了更多酸涩的失落。

Uber的补偿已算厚道。只不过对于周思思来说,钱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这件事一点儿也不有趣。”当许多朋友来安慰甚至恭喜周思思可以拿一笔高额补偿时,她甚至有点愤慨,“我真正在乎的也并不是遣散费有多少,也不是有没有公司抢着要。我难过的是失去了一份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不舍的是那些并肩前行的小伙伴,以及那个梦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自己。”

“我们加入Uber不是为了成为滴滴的”这句话也在Uber员工中广为流传。“大家都好像挺想走的,因为我们本来就很讨厌滴滴。”李菁告诉记者,在开完全员大会后,身边有许多同事发的朋友圈内容都是团队合影以及类似告别的话语。

众人的愤慨与可惜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周唯刚从Uber离职一个多月,在他看来,两家公司的合并是迟早的事儿,Uber也确实没有那么美好。“我觉得公司管理挺乱,没向着好好做生意的方向去运营,反倒一直急功近利,希望把泡泡吹起来,把品牌尽可能炒火,炒出逼格。”他并不认为Uber从整体上能比过滴滴。“即使大家眼中做得挺漂亮的营销,也不过是国外的一些案例及国内的少数罢了。Uber的营销往往局限于某个城市某个特定圈层,各自为政,整体布局其实比较乱。很多项目做得累死人,但出了某个城市某个特定受众,没人知道它。”

8月2日下午,更多员工的心情已平复下来。一些正在听柳青和程维开会员工告诉记者,自己对未来并不确定,只能“静观其变”。并购还未完成,而在滴滴,同样也不乏充满梦想和干劲的年轻人。

 

(应采访对象要求,周思思、李菁、周唯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Uber

2.4k
  • Uber向澳大利亚出租车司机支付1.78亿美元和解金
  • Uber首席执行官呼吁加快电动汽车推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开了两天大会 不认输的Uber员工也在静观其变

故事还在继续。

图片来源:Google

8月2日上午,江浙沪的Uber员工正聚首外滩SOHO的C栋5楼(Uber上海办公室)讨论未来去留等其他事宜。一名上海Uber员工告诉界面记者,与前一日相比,办公室的氛围有发生一些微妙变化。“如果说昨日办公室里还因为早下班弥漫着一股悲伤的快乐感,今日就变成全程悲伤了。”

真的要说再见了。经过一个可以早睡却睡不好的夜晚,许多Uber员工对突然的合并渐渐有了更真切的感受。至少周思思是这样的,和同事煲了长时间电话粥,看了一个又一个调侃DiuDiu的搞笑段子,这个刚入职Uber半年的姑娘还是落了泪。“没想到会是这种结局。”

“不要说Uber坏话”、“一派胡言,我们很好”、“都是谣传,开城招人还来不及”,7月21日有风声传出时,周思思们的朋友圈还流行着讽刺与调侃性的辟谣。而直到新一轮合并消息落实的当天,公司还有新入职的小伙伴。

8月1日11点多,在南区Uber实习的李菁刚到办公室不久,就发现自己登不上公司的邮箱和网盘了。几乎同时,她听到了Uber与滴滴合并的消息。“虽然早有传言,但因为当时全职员工也都不知道,所以觉得是假的。1日上午又出传闻时,大家还觉得是假的,直到看了滴滴官方发出的消息。”李菁告诉界面记者,当卡兰尼克的博客流传时,不知情的员工们也都以为是不怀好意的人P的图,“没想到结果是真的。”

公司网络系统一崩就是两天,工作暂停,之前还“忙成狗”的员工们都突然闲了下来。1日下午两点,Uber上海的员工就下班了,许多人还在人民广场玩起了狼人杀游戏。骤然的悠闲反而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尴尬,因为在此之前,许多人已习惯奋斗到深夜的工作节奏。“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工作到晚上9点,那时办公室的灯全都亮着,大多数人都在。”周思思表示,许多年轻的团队成员们没有家庭负担,都是自愿拼着一股劲儿。“Uber精神有一堆词,其中‘super pumped’(热血沸腾)这个词真的很能体现我们工作时候的状态。”

1日下午6点,Uber CEO卡兰尼克给中国团队召开了全员大会。晚间有消息透露,公司将给员工颁发一个合并完成现金奖励,包括价值6个月的基本月薪及6个月可归属的股票价值。该现金奖励的一半将在合并完成后的一周内发放,剩下一半将在合并完成30天后发放。获得奖金的前提是在到奖金发放之时,仍保持与滴滴或Uber中国的雇佣关系。此举除了是对员工的一种安抚,既可以理解是笔遣散费,也可以视作公司正试图争取时间挽留住优秀的人才。

过去的类似案例都显示,公司合并最终难免存在人员调整。合并后的滴滴和Uber中国,即便将同时独立运营两个品牌,也势必出现各职能岗位的人才冗余。许多之前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招募的战时人才会面临遣散。“据说滴滴那边会在3个月内裁员,不知真假。”不过李菁也表示,Uber员工也不愁去处。现在也确实有大批公司准备着趁此时机挖到一批高质量的人才。“他们个个都很强,大多数人都要闯过层层面试难关,能在Uber留下的员工身上都至少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标签,在某个领域特别擅长。”李菁说,“他们的节奏也相当快,我刚来的那3天整个人都懵了。”

与滴滴5000人相比,实施小团体作战模式的Uber在中国的员工仅有800余人,主要按南中北三区运营。每个城市都有一套团队,每个团队大概有10来名全职员工,而每个人都可以独挡一面。“中国Uber团队从2014年底的40人发展到现在,每个当时就在的员工都在一年半时间里成长为带领近10人团队的运营管理者,其中绝大多数是85、90后。”Uber区域经理汪莹也曾撰文表示,“这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26.5岁。经过行业的战斗洗礼,比起同龄人,他们被给予了更大的决策权和影响力,用很短的时间变得见多识广、技高胆大、精于团队协作、充满创新精神、对科技改变生活感到热血沸腾。”此外,鼓励员工广泛发展兴趣爱好的Uber也打造了许多明星员工,其中甚至有要上太空的。

这些刚举办了创意营销冰淇淋日的年轻人无法认同是那个“没品位”的竞争对手赢了,哪怕对方声明中用了收购一词。在全员大会前,周思思的朋友圈被一组“燃爆了”的海报图刷了屏。这种虽败犹荣的气氛让她一度眼眶发红,然而到了晚上,她却感到了更多酸涩的失落。

Uber的补偿已算厚道。只不过对于周思思来说,钱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这件事一点儿也不有趣。”当许多朋友来安慰甚至恭喜周思思可以拿一笔高额补偿时,她甚至有点愤慨,“我真正在乎的也并不是遣散费有多少,也不是有没有公司抢着要。我难过的是失去了一份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不舍的是那些并肩前行的小伙伴,以及那个梦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自己。”

“我们加入Uber不是为了成为滴滴的”这句话也在Uber员工中广为流传。“大家都好像挺想走的,因为我们本来就很讨厌滴滴。”李菁告诉记者,在开完全员大会后,身边有许多同事发的朋友圈内容都是团队合影以及类似告别的话语。

众人的愤慨与可惜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周唯刚从Uber离职一个多月,在他看来,两家公司的合并是迟早的事儿,Uber也确实没有那么美好。“我觉得公司管理挺乱,没向着好好做生意的方向去运营,反倒一直急功近利,希望把泡泡吹起来,把品牌尽可能炒火,炒出逼格。”他并不认为Uber从整体上能比过滴滴。“即使大家眼中做得挺漂亮的营销,也不过是国外的一些案例及国内的少数罢了。Uber的营销往往局限于某个城市某个特定圈层,各自为政,整体布局其实比较乱。很多项目做得累死人,但出了某个城市某个特定受众,没人知道它。”

8月2日下午,更多员工的心情已平复下来。一些正在听柳青和程维开会员工告诉记者,自己对未来并不确定,只能“静观其变”。并购还未完成,而在滴滴,同样也不乏充满梦想和干劲的年轻人。

 

(应采访对象要求,周思思、李菁、周唯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