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茨威格从欧洲途经纽约到达巴西,被后者深深吸引,“这个国家给人的第一感觉十分有冲击力。太阳、光线、色彩,一切都是那样强烈。天空颜色如此耀眼,满眼的绿色如此丰富、土地的红色又如此密集。这里的鸟儿有着五光十色的羽毛、这里的蝴蝶有着彩虹一般的翅膀。”
他在这儿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巴西不仅给予了茨威格“家”一般的温暖,也展示了解决欧洲问题的一种可能——种族与阶级之间的友爱与共融,对于四处攻城掠地的资本主义的慵懒抵御。因而他在巴西身上隐约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希望,这儿有“沉静祥和、未受摧残的人类”,“巴西是一片未来之土,它也将永远属于未来”。与此同时,他的精神故乡——欧洲在法西斯的猖獗之下业已沉沦。1942年,茨威格与妻子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尽。随后,巴西为茨威格举行了国葬,仿佛以此回报他对巴西的深情。
在1941年写就的《巴西:未来之国》一书中,茨威格将贫民窟视为美好纯净的所在,并以伤感的笔调预言其必将消失。然而贫民窟却成为了巴西社会的顽疾,就像电影《上帝之城》所描述的那样充斥着毒品、黑帮和枪械暴力。巴西的现实与历史并非全然的美好纯净。
巴西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1500年4月22日开始的,那一天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此后巴西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822年获得独立。在殖民者到来之前,这片广袤、物产丰富的大陆是印第安人的天下,他们已经在这儿生活了几千年。就在茨威格抵达巴西前不久,1935年和1938年,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克服自己对长途旅行的反感,两度远渡重洋辗转来到巴西,到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寻访印第安人的原始部落,并于1955年写成文辞优美的人类学经典著作《忧郁的热带》。
这个被亚马逊长河孕育的国度,它的文学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映照了人们苦难与快乐交织的生活,它有好几位文学大师,可惜翻译为中文的作品不算多;它的历史在政权交替中前行;经济方面,它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金砖四国”的成员国之一,但近年来经济低迷,同时也腐败缠身。时至今日,巴西仍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大熔炉,有着卓越的融合、妥协和接纳的精神,另一方面毒品、枪支泛滥,治安差。巴西人以热情奔放闻名,他们有狂野的桑巴舞、让人神往的狂欢节,他们还懒散闲适,包容,开放,兴致勃勃,简直是天生的生活家。
在诸如奥运村厕所堵塞、治安问题、寨卡病毒等乱糟糟的情形中,里约奥运会开幕了,不管如何,这值得庆祝,巴西人将以他们的活力征服我们。也许对巴西而言,混乱与生机不过是一体两面。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神奇的国度,我们挑选了文学、历史、足球等多个领域的10本书,翻开它们,兴许你可以看到你不曾知晓的,这个国度的另一面。
如茨威格所说,“如果有幸看到巴西无尽的繁茂,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将获得持续一生的美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
1、“我最后一次离开巴西,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这句带着怀念与不舍的话,从作者口中说出,让人感到亲切又忧伤。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在文中写下的不是枯燥的、长篇的学术报告,而是溢满着喜爱、忧愁的肺腑之言。
2、斯特劳斯不完全认同旅行是快乐的,他认为旅行是最令人悲伤的消遣之一。在书中,他引用夏多布里昂《意大利之旅》中的话:“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是在拖着他之前的那个世界。而在我能够回顾省思我以前的经历之前,必须先经过20年之久的遗忘期。”
3、他生动细腻的笔触,优美又极具个人特色的文字使得此书一出世就受到高度赞誉。苏珊•桑塔格评价它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龚古尔为不能把“龚古尔奖”授予它而感到遗憾。不少读者视《忧郁的热带》为神作,对它爱不释手。
马查东·德·阿西斯 《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
1、该书被视为巴西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讲述了一名平庸的资产阶级的小人物布拉斯·库巴斯碌碌无为的一生,并描述了十九世纪末巴西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一方面,受英法影响,巴西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另一个欧洲;另一方面,国内的种种困境如奴隶制的现状等又让人们感到束手无策。
2、阿西斯在这部小说中表现了“自然的、非巴西不可替代的东西”,描绘出当时的里约热内卢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貌。不足的是,对于内陆的偏远落后地区,小说却鲜少着笔。
3、同时也是心理学大师的阿西斯,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哲理性的话语和短章节的形式写作,令读者读来十分痛快。他高深的文学造诣也让他的作品一直被视为巴西文学的高峰。
欧克里查斯·达·库尼亚《腹地》
1、被誉为“巴西民族主义的圣经”的《腹地》讲述的是巴西偏远地区的故事。小说分“土地”“人民”“斗争”三部分,分别描绘了巴西的地理、人种、战争情况,并对巴西的社会问题与民族心理做了深刻反思。
2、库尼亚曾任战地记者,《腹地》正是由他对1896-1897年的卡奴杜斯战争的报道发展而来。他亲眼看到了农民起义军的英勇斗争和政府军队的残酷屠杀,血淋淋的战争在这部作品中得以展现。
3、秘鲁作家略萨受这部作品启发,创作了更广为人知的《世界末日之战》,而库尼亚却因这部作品受到当局政府的仇视,在创作他的第2部作品《失去的乐园》时遭到了暗杀。
若热·亚马多《加布里埃拉》
1、这是若热·亚马多最伟大的一部作品。他虽然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但故事的主线还是来自里约的革新派与阻挡进步的地方保守势力之间的斗争,并由革新派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2、亚马多为读者全面而细致地展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巴西,描绘了盛产可可的伊列乌斯市在政治、经济巨变中的沉浮。妓女的爱情故事读来也十分精彩。
3、如果想了解同时期的农村生活,亚马多的“可可3部曲”——《可可》、《无边的土地》、《黄金果的土地》也值得推荐。
吉马良斯.罗萨 《广阔腹地:条条小路》
1、小说讲的是在巴西东北部的腹地的一位打手,里奥巴尔多命运坎坷的一生。里奥巴尔多虽然行为粗狂,心思却十分细腻。这个生动的角色,既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灵魂,也是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形象之一。
2、在对土匪生活的描写中,腹地的地区特色得到了凸显,人物命运也有普遍意义。小说中浓厚的乡土气息也让巴西腹地地区的人民颇有亲切感。
3、吉马良斯·罗萨是继欧克里查斯·达·库尼亚后的第二位写“腹地”题材的巴西伟大作家。这本《广阔腹地:条条小路》被评为当时最伟大的小说之一,遗憾的是尚未翻译成中文。他还有篇《河的第三岸》广泛流传,是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巴西史》
1、1530年代,自古为印第安人居住地的巴西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822年9月7日,巴西才脱离殖民统治,建立巴西帝国。1889年,巴西合众国成立,到了1967年又变成了巴西联邦共和国。巴西的历史在纷乱中前进。
2、本书共9章,系统介绍了巴西有史以来的历史,并详细研究了3个历史转折时期:1530-1560,1888-1897,1964-1993。
3、担任芝加哥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的作者在本书中说,巴西的历史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例如,巴西在19世纪的社会转变中,本质上没有经历暴力,这是新世界少有的现象。他将此归结为这块土地卓越的融合、妥协和接纳精神。巴西人厌恶战争,甚至不清楚战争是怎么回事,在过去的边境争端中,人们大多通过协商或仲裁解决,而不是大动干戈。
富尔塔多《巴西经济的形成》
1、从原始经济到殖民地经济,再到如今有着完整的工业基础,巴西的经济之路是漫长的。在巴西经济不稳定,甚至是有些动荡的今天,了解其经济则显得更为重要。
2、本书是对巴西经济的形成进行深入研究的一本专著。巴西著名经济学家,作者富尔塔多在生动阐析深奥的经济理论的同时,从一位经济学家的视角梳理了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更为具体的是还分析了蔗糖,咖啡,并在后面部分提出了对巴西经济的展望。除此之外,富尔塔多还对巴西的政治及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3、作为巴西国内所有经济学课程的参考书,不仅是巴西国人了解其经济的选择书目,也是其他国家的人们可以阅读的经济类书籍。
斯蒂芬·茨威格《巴西.未来之国》
1、这是斯蒂芬·茨威格写给巴西的“情书”。除了讲述巴西的历史、经济和文明,茨威格还写下了一篇篇“游记”——对城市的介绍,游览心得等。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的演讲中,推荐了这本书。
2、他曾被巴西这个国家彻底的宽容和人道主义精神打动,并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茨威格在书中寄托了他对这个国家的喜爱和对人类明天的美好图景。虽然他最后因“精神故乡”欧洲受到法西斯破坏而绝望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巴西带给他的希望——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却是不变的。
3、有趣的是,书中有很多与现在大多数人的看法不一样的观点。例如,我们都认为巴西人和他们的桑巴舞一样热情、狂野。可在茨威格眼里,巴西人是安静害羞的,缺乏活力和冲劲,但正是这种性格,让巴西人选择了平静祥和的生活方式。
沃克·波佐《巴西》
1、书中除了对巴西的自然环境、宗教和民族等方面的记述外,还增加了入境指南,如何融入当地生活等内容。沃克·波佐摒弃了对巴西种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巴西。
2、在查阅大量的文字资料之外,作者还通过访谈向许多巴西人了解国情和文化,其中有政治家、商人、艺术家、农场主、和印第安原住民等,以及聆听了一些住在巴西的外国人的故事。
3、有趣的是,作者是在学习吉他的时候,发现巴西的音乐宝藏,才对巴西产生兴趣。在里约热内卢学习葡语时,他还参加了亚马逊的一个农林项目。如果你也想像他一样走遍巴西各地,那么除了熟知当地一些基本常识,还要懂一些文化风俗。
大卫·戈德布拉特《足球王国:巴西足球史》
1、足球在巴西被视为一种美妙的事物,而巴西战队的黄色战袍亦是体育和艺术的结合。将民族身份同踢球和观看足球比赛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世界上也只有巴西了。从一代球王贝利开始,《足球王国:巴西足球史》探讨了巴西足球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也记录了这个国度在足球运动中的激情和历史。
2、举世闻名的巴西足球文化,在商业化无孔不入的今天,能否尽最大可能保持独立精神,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疑问,也是全球足球迷对巴西的最大期待。
3、稍有遗憾的是,书中有太多的无关足球的政治等方面的内容,这难免会让一心奔着看“足球”内容的读者失望。但另一方面,让阅读此书的读者看看除了“足球”之外的巴西,也未尝不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