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95后”女白领:送外卖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95后”女白领:送外卖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愉悦会保留很久,不快会很快消失。”

文|显微故事

本职工作忙碌,为什么还兼职送外卖?对此,25岁女白领刘一颗有自己的诠释。

可做了不久,她惊讶地发现,身边也有同龄人从事过或正在从事这份兼职。一个新命题也随之产生:一份看似更接近体力劳动的职业,为什么能给他们情绪价值?

图 | 25岁的刘一颗开始兼职送外卖

刘一颗25岁,工作有4年多了,最近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一家创意热店——一种有别于传统广告公司的创意公司,以独立性和创意性著称。她在团队里年纪最小,今年4月份工作压力大,决定“换换脑子”,尝试兼职送外卖。

头几天,她几乎靠着客服撑下来。一次,顾客填错收件地址,她联系不到人,找不到地方,眼看着影响后续几单,很着急,只好打电话向客服求助。

客服听她是新手,给她支招,让她先选择其他理由结束订单,回头再申诉免责……“那种情况下,客服很有耐心,我就能马上calm down。”还有一些情况是指导福利补贴,她连续几天送了特别重的水,客服指导她申请重物补贴,后来拿到了十几块钱的补助。

熬过了头几天,兼职骑手刘一颗正式上线:白天坐办公室,下班或周末送外卖。不久后,她捕捉到了一些与职场截然不同的“工作体验”。

以下是关于她的真实故事:

文 | 林藏

编辑 | 卓然

“愉悦会保留很久,不快会很快消失”

一个深夜,菜鸟骑手刘一颗遇到了一场小麻烦。

送单到小区门口时,突然冲出两只狗对着她叫,保安随后出来指责她。刘一颗觉得委屈,两人争论了起来,“到最后两个人都不知道在吵什么”。

直到顾客来取餐,这场小插曲才结束。第二天醒来,前一晚的情绪早已消失。

后来回忆起来,刘一颗笑笑:“如果在办公室,应该没有什么场景能够这样直接发泄当下的情绪吧!”

送外卖时,一个人的情绪会非常真实、及时以及实时。

如今,年轻职场人的工作状态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刘一颗身边有同龄人,为了完成KPI,牺牲睡眠和健康。

“一个朋友生病也不敢请假,因为和同级的人有竞争关系,后来越来越焦虑,陷入恶性循环,甚至不太相信一句简单的夸奖。别人赞美她,她就说谢谢,也不会发自内心觉得开心。”

夸奖尤其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里并不常见,“可能要做出一个特别完美,或者是很惊世骇俗的成果才会得到赞赏,大家可能默认职场上就是来工作的,不用放入太多个人情感”。

相较之下,送外卖那几天,刘一颗倒经常收到陌生人的认可与善意。

刘一颗身板小小的,个子不高,不管是在红绿灯时,还是进胡同,总有大妈大爷,见到她就随口夸:“小姑娘出来打工呀,很不错。”刘一颗开玩笑地说:“后来,如果哪一天没有收到类似的夸奖,我就觉得今天怎么都没有人夸我?”

一天,刘一颗接到去网红店排队买牛肉拉面的跑腿订单。她到店之后发现关门了,顾客觉得让她白跑一趟,坚持要付跑腿费和打赏。一般来说,骑手要拍照获得用户确认并输入金额,对方才能支付。

“我啥也没有买,只能打0.1元,相当于那碗不存在的牛肉拉面值0.1块钱,她要做支付这个动作,才能结束订单,给我打赏。我只是个陌生人,但她愿意为我这么做,我特别感动。”

最后,她收到了总计51块6的报酬。

图 | 刘一颗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送外卖的经历。

“人之所以容易抑郁,是因为这个事越想越生气。职场上如果有些不合理的规则,你明天、后天还要碰见。那次半夜送外卖和保安有点小争执,这固然是非常偶然的情况,但就算被我撞见了,以后再也不会见到了,负面情绪自然不会累积了。相对的,快乐的情绪是荷尔蒙一产生,当下就能转化成对身体的好处。”

在她眼里,送外卖时,愉悦会保留很久,不快会很快消失。

“升级打怪后,我的‘雷达’也被启动了”

一开始决定找兼职,送外卖并非刘一颗的唯一选择。

此前,所在小区被封,后来恢复上班,工作节奏极速升级,为了“换换脑子”,她尝试去当一名便利店收银员,“四处询问,看看有没有便利店招人,但没人理我,去招聘网站上找,也是石沉大海”。

她又想到了开网约车或出租车,“可以看到街景,还能接触不同的人”,可转念一想:没有车;就算有,停车不便,上厕所不便;机动车道的规则超级复杂……

最终,她想到了随时往来于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

在她看来,大多数“00后”“95后”职场人进入社会的时间不长,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工作压力又不小。送外卖的硬件条件不复杂,工作内容也比较灵活。

“送外卖对年轻人更友好,也更简单和纯粹。”

于是,她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很快就有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后来在站长的指导下,下载骑手App,买了电动车,办了健康证,开启了“白天坐办公室,晚上兼职送外卖”的节奏。

不久后,刘一颗发现,每次切换到外卖员身份后,职场人的难题与焦虑竟然有了一点解法。

刘一颗是湖南人,从小追求自己的兴趣,立志做一名广告人,毕业后辗转于多座城市工作,积累文案创意的经验。对她来说,脑力工作者要保持高速运转的思绪,难免思绪疲惫。“在广告行业,接到甲方的需求,有一些可能很难办到,思考久了我脑子宕机了”。

广告业里有个说法:创意就像一种化学反应,把所有的原材料都加进去了,把未经雕琢的想法静置一段时间,创意就可能出现。

“送外卖过程中有清晰的目标感和激励性,对我来说就是静置的过程。”

这是她送外卖的第一周就体验到的。她给自己设了很多目标:一天跑4个小时、今天挣80元、一周摸透10条路……“目标简单,做法纯粹,思路清晰。就像打游戏,打怪、升级、通关,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能立刻得到反馈,当下能被满足。”

送了两个月后,刘一颗发现脑子动得飞快,并启发了本职工作的“雷达”。

“之前想创意的时候我老是很紧张,现在完全不担心,我会觉得人的脑子是无底洞,我做的就是调动所有办法去刺激我的大脑和灵感,就这么简单。”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精神层面的收获。

“我觉得当代职场人一个压力来源在于‘不明确’。比如,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干完活,这不一定有明确的指标。而且,传统职场对一个人的期待可能是高情商、擅长察言观色,还不能社恐,否则就显得格格不入。但究竟怎么做才算‘高情商’?其实答案因人而异,很难有统一清晰的标准。在这样环境下,我会觉得迷茫。”

对她而言,外卖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很清晰:就是在尊重交通规则前提下把每一单送好,一个人完全负责了整个工作内容。

图 | 刘一颗送外卖时,源自视频截图

“按清晰标准送单”的过程让她暂时远离了原本的烦恼。送外卖时经常路过一条有很多槐树的街道,偶尔有浅白带绿的花瓣飘下来,她觉得仿佛在画里,时不时看到绿植和天空,当下的情绪清爽了些许。

“每天兼职送外卖的几个小时,既能获得工作的乐趣,又能避开本职工作暂时带来的痛苦,很解压。”

“哪怕微小,却很真实”

刘一颗对送外卖有一套基于精神层面的诠释,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比如,一开始去站点应聘时,站长就劝退她:“你在办公室吹空调不好吗?”

站长打拼几十年,在他眼中,刘一颗像不懂事的小孩,一时兴起追求新鲜感,一定干不了多久。后来,站长见她很坚持,就建议先试着跑,如果能适应,再干兼职。

更直接的质疑发生在刘一颗“火”了之后。

曾有一名自媒体博主找到她,好奇“时髦女白领与送外卖之间的冲突感”。对方辈分长,听到“换换脑子”的答案,不太信服。两人聊了一会儿,这个话题不欢而散。

后来,刘一颗学到新词“炒更族”——拥有第二职业的上班族,在业余生活给自己“充电”获得新收获,她觉得足以概括自己的状态,分享给对方,结果得到回复:你的核心问题是“有闲”。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一颗时不时感受到,自己的状态是小众的、非主流的。

“我觉得,我的想法并不是大多数人想听的答案,大部分人可能还是比较能接受特别正能量和宏大的叙事,更喜欢听感天动地的经历。但对我来说,如果能真实地解决我此刻的焦虑,我认为也是一种价值。哪怕微小,却很真实。”

早在5月份,博主“后厂村静静”分享在工作之余送外卖的经历,就引发了不小关注。

后厂村位于北京五环外,被称作中国互联网的“宇宙中心”——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落座于此,几十万年轻人在此打拼,这名“90后”博主正是其中一员。她这样介绍兼职送外卖的原因:很喜欢本职工作,但有时会怀疑工作内容对公司和社会的具体价值,内心缺乏意义感。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将一单单送达需要的人手中,对她来说是直接可见的“价值”。

那条分享至今仍是博主点赞数最高的内容之一。有条评论得到不少赞同:情绪价值也是价值。

刘一颗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经历,被一名在西藏送外卖的“90后”看到,两人成了朋友,彼此分享在各自城市送外卖的趣事。

还有同龄媒体人关注到刘一颗,以她为案例制作了一期探讨当代年轻职场人工作状态的视频,在B站播放量有几十万,得到了不少关注。

让刘一颗惊讶的是,当得知她在兼职送外卖,先后有五六名许久不联系的朋友或前同事发来消息:“你也在送外卖?!”其中不乏已是管理层的前辈,还有从国外知名院校毕业的白领。

“并不是所有人为了缓解焦虑都去送外卖,这不可能。但从结果来看,送外卖的确解决了部分人的精神内耗。”刘一颗说。

在“以什么样的状态对待工作”的命题上,刘一颗给出了自己的期待:干主业时努力工作,做兼职时认真送单,没单时发呆放空、珍惜宁静——开始送外卖后,刘一颗留意到,送单高峰期后,骑手会侧躺在电动车后座刷手机或午休片刻,这些画面都印在她的脑子里。

从这个意义上,送外卖更像是“刘一颗们”对抗焦虑的行为艺术。

不久前,她用颜料在餐厢盖上画了朵小花,寓意:这是专属于刘一颗的外卖餐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95后”女白领:送外卖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愉悦会保留很久,不快会很快消失。”

文|显微故事

本职工作忙碌,为什么还兼职送外卖?对此,25岁女白领刘一颗有自己的诠释。

可做了不久,她惊讶地发现,身边也有同龄人从事过或正在从事这份兼职。一个新命题也随之产生:一份看似更接近体力劳动的职业,为什么能给他们情绪价值?

图 | 25岁的刘一颗开始兼职送外卖

刘一颗25岁,工作有4年多了,最近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一家创意热店——一种有别于传统广告公司的创意公司,以独立性和创意性著称。她在团队里年纪最小,今年4月份工作压力大,决定“换换脑子”,尝试兼职送外卖。

头几天,她几乎靠着客服撑下来。一次,顾客填错收件地址,她联系不到人,找不到地方,眼看着影响后续几单,很着急,只好打电话向客服求助。

客服听她是新手,给她支招,让她先选择其他理由结束订单,回头再申诉免责……“那种情况下,客服很有耐心,我就能马上calm down。”还有一些情况是指导福利补贴,她连续几天送了特别重的水,客服指导她申请重物补贴,后来拿到了十几块钱的补助。

熬过了头几天,兼职骑手刘一颗正式上线:白天坐办公室,下班或周末送外卖。不久后,她捕捉到了一些与职场截然不同的“工作体验”。

以下是关于她的真实故事:

文 | 林藏

编辑 | 卓然

“愉悦会保留很久,不快会很快消失”

一个深夜,菜鸟骑手刘一颗遇到了一场小麻烦。

送单到小区门口时,突然冲出两只狗对着她叫,保安随后出来指责她。刘一颗觉得委屈,两人争论了起来,“到最后两个人都不知道在吵什么”。

直到顾客来取餐,这场小插曲才结束。第二天醒来,前一晚的情绪早已消失。

后来回忆起来,刘一颗笑笑:“如果在办公室,应该没有什么场景能够这样直接发泄当下的情绪吧!”

送外卖时,一个人的情绪会非常真实、及时以及实时。

如今,年轻职场人的工作状态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刘一颗身边有同龄人,为了完成KPI,牺牲睡眠和健康。

“一个朋友生病也不敢请假,因为和同级的人有竞争关系,后来越来越焦虑,陷入恶性循环,甚至不太相信一句简单的夸奖。别人赞美她,她就说谢谢,也不会发自内心觉得开心。”

夸奖尤其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里并不常见,“可能要做出一个特别完美,或者是很惊世骇俗的成果才会得到赞赏,大家可能默认职场上就是来工作的,不用放入太多个人情感”。

相较之下,送外卖那几天,刘一颗倒经常收到陌生人的认可与善意。

刘一颗身板小小的,个子不高,不管是在红绿灯时,还是进胡同,总有大妈大爷,见到她就随口夸:“小姑娘出来打工呀,很不错。”刘一颗开玩笑地说:“后来,如果哪一天没有收到类似的夸奖,我就觉得今天怎么都没有人夸我?”

一天,刘一颗接到去网红店排队买牛肉拉面的跑腿订单。她到店之后发现关门了,顾客觉得让她白跑一趟,坚持要付跑腿费和打赏。一般来说,骑手要拍照获得用户确认并输入金额,对方才能支付。

“我啥也没有买,只能打0.1元,相当于那碗不存在的牛肉拉面值0.1块钱,她要做支付这个动作,才能结束订单,给我打赏。我只是个陌生人,但她愿意为我这么做,我特别感动。”

最后,她收到了总计51块6的报酬。

图 | 刘一颗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送外卖的经历。

“人之所以容易抑郁,是因为这个事越想越生气。职场上如果有些不合理的规则,你明天、后天还要碰见。那次半夜送外卖和保安有点小争执,这固然是非常偶然的情况,但就算被我撞见了,以后再也不会见到了,负面情绪自然不会累积了。相对的,快乐的情绪是荷尔蒙一产生,当下就能转化成对身体的好处。”

在她眼里,送外卖时,愉悦会保留很久,不快会很快消失。

“升级打怪后,我的‘雷达’也被启动了”

一开始决定找兼职,送外卖并非刘一颗的唯一选择。

此前,所在小区被封,后来恢复上班,工作节奏极速升级,为了“换换脑子”,她尝试去当一名便利店收银员,“四处询问,看看有没有便利店招人,但没人理我,去招聘网站上找,也是石沉大海”。

她又想到了开网约车或出租车,“可以看到街景,还能接触不同的人”,可转念一想:没有车;就算有,停车不便,上厕所不便;机动车道的规则超级复杂……

最终,她想到了随时往来于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

在她看来,大多数“00后”“95后”职场人进入社会的时间不长,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工作压力又不小。送外卖的硬件条件不复杂,工作内容也比较灵活。

“送外卖对年轻人更友好,也更简单和纯粹。”

于是,她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很快就有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后来在站长的指导下,下载骑手App,买了电动车,办了健康证,开启了“白天坐办公室,晚上兼职送外卖”的节奏。

不久后,刘一颗发现,每次切换到外卖员身份后,职场人的难题与焦虑竟然有了一点解法。

刘一颗是湖南人,从小追求自己的兴趣,立志做一名广告人,毕业后辗转于多座城市工作,积累文案创意的经验。对她来说,脑力工作者要保持高速运转的思绪,难免思绪疲惫。“在广告行业,接到甲方的需求,有一些可能很难办到,思考久了我脑子宕机了”。

广告业里有个说法:创意就像一种化学反应,把所有的原材料都加进去了,把未经雕琢的想法静置一段时间,创意就可能出现。

“送外卖过程中有清晰的目标感和激励性,对我来说就是静置的过程。”

这是她送外卖的第一周就体验到的。她给自己设了很多目标:一天跑4个小时、今天挣80元、一周摸透10条路……“目标简单,做法纯粹,思路清晰。就像打游戏,打怪、升级、通关,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能立刻得到反馈,当下能被满足。”

送了两个月后,刘一颗发现脑子动得飞快,并启发了本职工作的“雷达”。

“之前想创意的时候我老是很紧张,现在完全不担心,我会觉得人的脑子是无底洞,我做的就是调动所有办法去刺激我的大脑和灵感,就这么简单。”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精神层面的收获。

“我觉得当代职场人一个压力来源在于‘不明确’。比如,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干完活,这不一定有明确的指标。而且,传统职场对一个人的期待可能是高情商、擅长察言观色,还不能社恐,否则就显得格格不入。但究竟怎么做才算‘高情商’?其实答案因人而异,很难有统一清晰的标准。在这样环境下,我会觉得迷茫。”

对她而言,外卖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很清晰:就是在尊重交通规则前提下把每一单送好,一个人完全负责了整个工作内容。

图 | 刘一颗送外卖时,源自视频截图

“按清晰标准送单”的过程让她暂时远离了原本的烦恼。送外卖时经常路过一条有很多槐树的街道,偶尔有浅白带绿的花瓣飘下来,她觉得仿佛在画里,时不时看到绿植和天空,当下的情绪清爽了些许。

“每天兼职送外卖的几个小时,既能获得工作的乐趣,又能避开本职工作暂时带来的痛苦,很解压。”

“哪怕微小,却很真实”

刘一颗对送外卖有一套基于精神层面的诠释,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比如,一开始去站点应聘时,站长就劝退她:“你在办公室吹空调不好吗?”

站长打拼几十年,在他眼中,刘一颗像不懂事的小孩,一时兴起追求新鲜感,一定干不了多久。后来,站长见她很坚持,就建议先试着跑,如果能适应,再干兼职。

更直接的质疑发生在刘一颗“火”了之后。

曾有一名自媒体博主找到她,好奇“时髦女白领与送外卖之间的冲突感”。对方辈分长,听到“换换脑子”的答案,不太信服。两人聊了一会儿,这个话题不欢而散。

后来,刘一颗学到新词“炒更族”——拥有第二职业的上班族,在业余生活给自己“充电”获得新收获,她觉得足以概括自己的状态,分享给对方,结果得到回复:你的核心问题是“有闲”。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一颗时不时感受到,自己的状态是小众的、非主流的。

“我觉得,我的想法并不是大多数人想听的答案,大部分人可能还是比较能接受特别正能量和宏大的叙事,更喜欢听感天动地的经历。但对我来说,如果能真实地解决我此刻的焦虑,我认为也是一种价值。哪怕微小,却很真实。”

早在5月份,博主“后厂村静静”分享在工作之余送外卖的经历,就引发了不小关注。

后厂村位于北京五环外,被称作中国互联网的“宇宙中心”——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落座于此,几十万年轻人在此打拼,这名“90后”博主正是其中一员。她这样介绍兼职送外卖的原因:很喜欢本职工作,但有时会怀疑工作内容对公司和社会的具体价值,内心缺乏意义感。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将一单单送达需要的人手中,对她来说是直接可见的“价值”。

那条分享至今仍是博主点赞数最高的内容之一。有条评论得到不少赞同:情绪价值也是价值。

刘一颗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经历,被一名在西藏送外卖的“90后”看到,两人成了朋友,彼此分享在各自城市送外卖的趣事。

还有同龄媒体人关注到刘一颗,以她为案例制作了一期探讨当代年轻职场人工作状态的视频,在B站播放量有几十万,得到了不少关注。

让刘一颗惊讶的是,当得知她在兼职送外卖,先后有五六名许久不联系的朋友或前同事发来消息:“你也在送外卖?!”其中不乏已是管理层的前辈,还有从国外知名院校毕业的白领。

“并不是所有人为了缓解焦虑都去送外卖,这不可能。但从结果来看,送外卖的确解决了部分人的精神内耗。”刘一颗说。

在“以什么样的状态对待工作”的命题上,刘一颗给出了自己的期待:干主业时努力工作,做兼职时认真送单,没单时发呆放空、珍惜宁静——开始送外卖后,刘一颗留意到,送单高峰期后,骑手会侧躺在电动车后座刷手机或午休片刻,这些画面都印在她的脑子里。

从这个意义上,送外卖更像是“刘一颗们”对抗焦虑的行为艺术。

不久前,她用颜料在餐厢盖上画了朵小花,寓意:这是专属于刘一颗的外卖餐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