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七夕不打炮会对不起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七夕不打炮会对不起神

七夕非单身却没打炮的你,辜负了多少人,多少神。

作者:雅娴

七夕,一个不能扫兴的好日子。

这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造人日”。

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女娲娘娘说的。

别急,我是好人,听我慢慢告诉你,七夕非单身却没打炮的你,辜负了多少人,多少神。

1

打炮前

你得知道“七夕”和“牛郎织女”

没啥关系

正如屈原和端午节没啥关系一样,七夕和牛郎织女也没啥关系。

中国人第一次正式提到“牛郎”“织女”,是在《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很好,完全看不懂。幸亏朱熹先生帮我们翻译了一下:牛郎、织女,天上俩星星。

那为要把星星叫“牛郎”“织女”而不是“阿姆斯特朗”呢?因为在伟大的农耕文明熏陶下,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满脑子就俩字:劳动。

男人牵牛下地种田,就叫他“牛郎”吧;女子在家纺线织布,就叫她“织女”吧。就这么简单,真的,就这么简单。

另一段神话故事《天仙配》里唱得好:“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婚后日常还是两个字:劳动。

后来出现了一位叫董仲舒的大爷,他说天和人是有感应的,于是终日在地里低头种地的同志们觉得好像不能整天低头看地,也要偶尔抬头看看天。

这一抬,脑洞就堵不住了。

《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

《春秋运牛枢》:“牵牛神,名略。”

这已然是连“户籍”“出生地”“阶级成分”都给人家编好了。费心。

老百姓一嚷嚷就惊动了高层,汉武帝在长安西南挖了个“昆明池”,把牛郎织女的“手办”摆在池子两边,引得班固、张衡都来写诗。

原来刘彻是混“二次元”的,

估计西汉的女郎织女长这样:

到了《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被彻底定型为苦情CP,往后大体都是这个套路。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整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好像不存在什么时间限定。

请问!

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故事

放在“七月七”呢?

2

“七月七”,吉祥、科学、黄暴!

中国人喜欢7

《说文解字》:“七,阳之正也”。

人有七情、面有七窍、七佛如来、建安七子、七步成诗、竹林七贤、武当七侠、全真七子……让牛郎织女在这么个好日子相见,多好。

再来,据《夏小正》(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农历书)记载,织女星由1大2小,共3颗组成。

七月,正好是织女星转到人们正头顶的日子。

设想,夏天,你穿着背心儿、拖鞋,抱半拉西瓜坐在地里,抬头看见三颗亮晶晶的星星在脑袋顶上忽闪,你是不是会联想点啥?

此时的织女星是正对东方的,于是你的视线也跟着往东方看,又看见一颗亮晶晶的星星在脑袋顶上忽闪,你是不是又会联想点啥?

你会。

巧了,古人也会。

秋夜,

天上织女星璀璨当空;

地上纺织娘浅吟低唱。

多美,我都要哭了。

问题又来了,解释了“七月”,那为何要在“七日”呢?

你们等待的“黄暴”上场了。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辞别小姑时说了一句:“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嘛意思?

汉代,每个月的7日、19日是女子的“假期”,相当于今天的周六周日,又叫“阳会日”。呵呵,这名字一听就有内涵。

“阳会日”,女子以阴会男子之阳。换句话说,此日宜做“哔——”事,宜怀孕。

织了一个月的布,就歇两天,怎能不好好奔放?这一奔,就容易奔出事儿,不好好检查一下怎么行。

每年七月七日,汉代宫廷会以守宫(即壁虎晰蝎之类)辨别宫女贞淫,《万毕术》:“七月七日,采守宫阴干之,合以井华水,和涂女身,有文章即以丹涂之,不去者不淫,去者为奸”。

具体怎么操作也看得不是很懂,反正有点“守宫砂”的意思。

当然,这一天肯定不能光干”哔——“事儿,还是要来点文化活动的,比如摆点儿好吃好喝祭拜织女,希望自己能如织女一般心灵手巧;弄只蜘蛛放在盒子里,以蜘蛛结网的疏密程度来占卜自己能得巧多少。

古代手笨的妹子可以要做一辈子单身汪的。

妹子们还有专门的娱乐场地,叫”朱楼“或者”乞巧楼“,欧阳修《渔家傲》:“乞巧楼头云幔卷”。

所以,七夕不是“情人节”,而是“女儿节”。

那中国人的“情人节”是哪天呢?

呵呵,奔放的古人啊,情人节只有一天怎么够。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凡是跟春天挂点边儿的,都是“情人节”。

清明上巳、踏青游春、万物盛开、性情摇曳、一见钟情、私定终身……

男同学们,请感谢你伟大的母亲把你们生在今天而不是古代吧。

结尾,回到文章开头。七夕为什么成了“造人日”?

相传女娲造物有个顺序,从初一开始: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初七又叫“人日”。

“人日”自然宜造人,那如今已经自食其力,不再依靠女娲娘娘的我们是怎么造人的呢?

哔——

好了,根据我们的发文时间,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估计马上就要去“哔——”了。

我是好人,我是来鼓励、祝福你们的。

好好“哔——”,这是祖先流传下来的风俗与文明,今天不好好“哔——”一下,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女郎织女,对不起女娲娘娘。

最后,上几句“七夕”主题的名诗词,拿去“哔——”前怡情,“哔——”后感慨。都是脍炙人口容易速记的,就是这么贴心:

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秋夕(唐)杜 牧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宋·秦观《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朱彝尊《红娘子》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

悔当时花月可怜。

至于为大家送上“哔——”的幸福的我,准备赶紧下班回家,天气预报说今晚有雨。

大家再见,

祝大家“哔——”的开心、愉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七夕不打炮会对不起神

七夕非单身却没打炮的你,辜负了多少人,多少神。

作者:雅娴

七夕,一个不能扫兴的好日子。

这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造人日”。

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女娲娘娘说的。

别急,我是好人,听我慢慢告诉你,七夕非单身却没打炮的你,辜负了多少人,多少神。

1

打炮前

你得知道“七夕”和“牛郎织女”

没啥关系

正如屈原和端午节没啥关系一样,七夕和牛郎织女也没啥关系。

中国人第一次正式提到“牛郎”“织女”,是在《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很好,完全看不懂。幸亏朱熹先生帮我们翻译了一下:牛郎、织女,天上俩星星。

那为要把星星叫“牛郎”“织女”而不是“阿姆斯特朗”呢?因为在伟大的农耕文明熏陶下,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满脑子就俩字:劳动。

男人牵牛下地种田,就叫他“牛郎”吧;女子在家纺线织布,就叫她“织女”吧。就这么简单,真的,就这么简单。

另一段神话故事《天仙配》里唱得好:“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婚后日常还是两个字:劳动。

后来出现了一位叫董仲舒的大爷,他说天和人是有感应的,于是终日在地里低头种地的同志们觉得好像不能整天低头看地,也要偶尔抬头看看天。

这一抬,脑洞就堵不住了。

《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

《春秋运牛枢》:“牵牛神,名略。”

这已然是连“户籍”“出生地”“阶级成分”都给人家编好了。费心。

老百姓一嚷嚷就惊动了高层,汉武帝在长安西南挖了个“昆明池”,把牛郎织女的“手办”摆在池子两边,引得班固、张衡都来写诗。

原来刘彻是混“二次元”的,

估计西汉的女郎织女长这样:

到了《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被彻底定型为苦情CP,往后大体都是这个套路。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整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好像不存在什么时间限定。

请问!

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故事

放在“七月七”呢?

2

“七月七”,吉祥、科学、黄暴!

中国人喜欢7

《说文解字》:“七,阳之正也”。

人有七情、面有七窍、七佛如来、建安七子、七步成诗、竹林七贤、武当七侠、全真七子……让牛郎织女在这么个好日子相见,多好。

再来,据《夏小正》(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农历书)记载,织女星由1大2小,共3颗组成。

七月,正好是织女星转到人们正头顶的日子。

设想,夏天,你穿着背心儿、拖鞋,抱半拉西瓜坐在地里,抬头看见三颗亮晶晶的星星在脑袋顶上忽闪,你是不是会联想点啥?

此时的织女星是正对东方的,于是你的视线也跟着往东方看,又看见一颗亮晶晶的星星在脑袋顶上忽闪,你是不是又会联想点啥?

你会。

巧了,古人也会。

秋夜,

天上织女星璀璨当空;

地上纺织娘浅吟低唱。

多美,我都要哭了。

问题又来了,解释了“七月”,那为何要在“七日”呢?

你们等待的“黄暴”上场了。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辞别小姑时说了一句:“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嘛意思?

汉代,每个月的7日、19日是女子的“假期”,相当于今天的周六周日,又叫“阳会日”。呵呵,这名字一听就有内涵。

“阳会日”,女子以阴会男子之阳。换句话说,此日宜做“哔——”事,宜怀孕。

织了一个月的布,就歇两天,怎能不好好奔放?这一奔,就容易奔出事儿,不好好检查一下怎么行。

每年七月七日,汉代宫廷会以守宫(即壁虎晰蝎之类)辨别宫女贞淫,《万毕术》:“七月七日,采守宫阴干之,合以井华水,和涂女身,有文章即以丹涂之,不去者不淫,去者为奸”。

具体怎么操作也看得不是很懂,反正有点“守宫砂”的意思。

当然,这一天肯定不能光干”哔——“事儿,还是要来点文化活动的,比如摆点儿好吃好喝祭拜织女,希望自己能如织女一般心灵手巧;弄只蜘蛛放在盒子里,以蜘蛛结网的疏密程度来占卜自己能得巧多少。

古代手笨的妹子可以要做一辈子单身汪的。

妹子们还有专门的娱乐场地,叫”朱楼“或者”乞巧楼“,欧阳修《渔家傲》:“乞巧楼头云幔卷”。

所以,七夕不是“情人节”,而是“女儿节”。

那中国人的“情人节”是哪天呢?

呵呵,奔放的古人啊,情人节只有一天怎么够。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凡是跟春天挂点边儿的,都是“情人节”。

清明上巳、踏青游春、万物盛开、性情摇曳、一见钟情、私定终身……

男同学们,请感谢你伟大的母亲把你们生在今天而不是古代吧。

结尾,回到文章开头。七夕为什么成了“造人日”?

相传女娲造物有个顺序,从初一开始: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初七又叫“人日”。

“人日”自然宜造人,那如今已经自食其力,不再依靠女娲娘娘的我们是怎么造人的呢?

哔——

好了,根据我们的发文时间,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估计马上就要去“哔——”了。

我是好人,我是来鼓励、祝福你们的。

好好“哔——”,这是祖先流传下来的风俗与文明,今天不好好“哔——”一下,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女郎织女,对不起女娲娘娘。

最后,上几句“七夕”主题的名诗词,拿去“哔——”前怡情,“哔——”后感慨。都是脍炙人口容易速记的,就是这么贴心:

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秋夕(唐)杜 牧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宋·秦观《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朱彝尊《红娘子》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

悔当时花月可怜。

至于为大家送上“哔——”的幸福的我,准备赶紧下班回家,天气预报说今晚有雨。

大家再见,

祝大家“哔——”的开心、愉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