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正在成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领跑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正在成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领跑者

上海市国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其中又以国有企业的分类监管、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组建国有资本流动性平台最为市场所看重。

图片来源:东方IC

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其改革的成功与否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上海市的国有资产,以15.9万亿(2015年底)的总规模成为全国仅次于央企的国资系统。同时,上海市政府针对国资领域改革的开放性,使得其在国资改革过程中所采用的政策和方案,成为地方国资改革的排头兵。

上海市的国资改革也经过了摸索和探索的过程。其改革进程开始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包括上海市在内的各地方国有资产实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政府率先响应,并于2013年12月1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统称20条意见)。自此以后,上海市国资改革,始终走在前列。

在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资改革的内容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从具体报告内容来看,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发展混合所有者经济以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成为政策的取向。上海市政府还在2014年7月发布《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

在颁布这些政策的基础上,上海市的国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其中又以国有企业的分类监管,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组建国有资本流动性平台最为市场看重。

在分类监管方面,上海市国资委将旗下全部49家企业集团以及企业集团参股控股的42家上市公司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以及公共服务类,其中,33家被划分为竞争类,4家为功能类,5家为公共服务类。

竞争类企业是上海地方国有企业的主体,企业户数占72%、资产总额占89%、从业人员占86%,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均达到96%。此类企业在改革中以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积极推进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3年以来,上海国资委已经先后完成绿地集团、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城建整体上市,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企业已占竞争类产业集团总数的2/3。

针对功能类,则在注重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随着2014年以来,国际集团、国盛集团完成改组转型,在实施必要的股权划转和改革基础上,申迪集团、临港集团、申虹公司、同盛集团等承担的国际旅游度假区、虹桥商务开发区、临港先进制造业装备基地、洋山深水港区等重大城市功能区域建设按节点进展顺利。

而对于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此类的公共服务类企业,则进一步理顺与政府关系,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公共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针对实际企业存在的企业跨类业务,上海市政府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对14家企业42项跨类业务进行了认定,并实行分业考核。2015年将申能集团由公共服务类企业调整为竞争类企业,并确立其面向全国的综合性能源企业目标。

在完成分类监管的基础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将有助于将分类监管的目标得以实施,并将有效推动资本运营,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是政策落实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的关键之举。

2015年初,上海成立上海国盛与上海国际两家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平台。从实际的运作结果来看,上海国盛以产业投资为主,金融投资为辅;上海国际集团则以金融投资为主,产业投资为辅。在此基础上,上海国资股权划转从2015年以来就非常频繁。包括申达股份、龙头股份、上海建工、交运股份、上汽集团、光明乳业、上海梅林以及浦发银行等在内的至少13家上市公司发生股权划转和重组。

股权划转以后,上海国盛与上海国际两家国投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形式更为明确,从而实现上海对于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实质迈进。包括推动国企集团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所有者改革,这将进一步激活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上海国企改革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制度创新上。今年7月份,上海国企ETF发行,其成分包括66家上海市国企。针对一地的国企设立ETF基金,在全国是首例,这也是上海借助资本市场实行国资改革的又一创举。上海国企ETF的发行,其最明显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流转,甚至战略性退出,提高国有企业股权的流动性,从而推动国企改革。此外,借助ETF基金,上海将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国企改革的核心领域推向深水区。从实际来看,这一举措也受到市场广泛追捧,总募集金额高达152.2亿元。

目前,上海针对国有资产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来自上海市国资委的信息,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4万亿元,利润总额1490亿元,增幅均超过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平均水平。

继上海国资改革以后,广东、山东、江苏、江西、安徽、北京等地陆续颁布国资改革方案,形成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全方面开展的趋势。这其中,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从制度设计,到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的有效实践,都称得上是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范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正在成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领跑者

上海市国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其中又以国有企业的分类监管、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组建国有资本流动性平台最为市场所看重。

图片来源:东方IC

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其改革的成功与否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上海市的国有资产,以15.9万亿(2015年底)的总规模成为全国仅次于央企的国资系统。同时,上海市政府针对国资领域改革的开放性,使得其在国资改革过程中所采用的政策和方案,成为地方国资改革的排头兵。

上海市的国资改革也经过了摸索和探索的过程。其改革进程开始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包括上海市在内的各地方国有资产实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政府率先响应,并于2013年12月1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统称20条意见)。自此以后,上海市国资改革,始终走在前列。

在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资改革的内容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从具体报告内容来看,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发展混合所有者经济以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成为政策的取向。上海市政府还在2014年7月发布《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

在颁布这些政策的基础上,上海市的国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其中又以国有企业的分类监管,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组建国有资本流动性平台最为市场看重。

在分类监管方面,上海市国资委将旗下全部49家企业集团以及企业集团参股控股的42家上市公司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以及公共服务类,其中,33家被划分为竞争类,4家为功能类,5家为公共服务类。

竞争类企业是上海地方国有企业的主体,企业户数占72%、资产总额占89%、从业人员占86%,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均达到96%。此类企业在改革中以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积极推进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3年以来,上海国资委已经先后完成绿地集团、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城建整体上市,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企业已占竞争类产业集团总数的2/3。

针对功能类,则在注重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随着2014年以来,国际集团、国盛集团完成改组转型,在实施必要的股权划转和改革基础上,申迪集团、临港集团、申虹公司、同盛集团等承担的国际旅游度假区、虹桥商务开发区、临港先进制造业装备基地、洋山深水港区等重大城市功能区域建设按节点进展顺利。

而对于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此类的公共服务类企业,则进一步理顺与政府关系,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公共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针对实际企业存在的企业跨类业务,上海市政府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对14家企业42项跨类业务进行了认定,并实行分业考核。2015年将申能集团由公共服务类企业调整为竞争类企业,并确立其面向全国的综合性能源企业目标。

在完成分类监管的基础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将有助于将分类监管的目标得以实施,并将有效推动资本运营,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是政策落实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的关键之举。

2015年初,上海成立上海国盛与上海国际两家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平台。从实际的运作结果来看,上海国盛以产业投资为主,金融投资为辅;上海国际集团则以金融投资为主,产业投资为辅。在此基础上,上海国资股权划转从2015年以来就非常频繁。包括申达股份、龙头股份、上海建工、交运股份、上汽集团、光明乳业、上海梅林以及浦发银行等在内的至少13家上市公司发生股权划转和重组。

股权划转以后,上海国盛与上海国际两家国投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形式更为明确,从而实现上海对于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实质迈进。包括推动国企集团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所有者改革,这将进一步激活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上海国企改革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制度创新上。今年7月份,上海国企ETF发行,其成分包括66家上海市国企。针对一地的国企设立ETF基金,在全国是首例,这也是上海借助资本市场实行国资改革的又一创举。上海国企ETF的发行,其最明显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流转,甚至战略性退出,提高国有企业股权的流动性,从而推动国企改革。此外,借助ETF基金,上海将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国企改革的核心领域推向深水区。从实际来看,这一举措也受到市场广泛追捧,总募集金额高达152.2亿元。

目前,上海针对国有资产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来自上海市国资委的信息,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4万亿元,利润总额1490亿元,增幅均超过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平均水平。

继上海国资改革以后,广东、山东、江苏、江西、安徽、北京等地陆续颁布国资改革方案,形成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全方面开展的趋势。这其中,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从制度设计,到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的有效实践,都称得上是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范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