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屡次发出相反信号 美股200日均线还可信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屡次发出相反信号 美股200日均线还可信吗?

移动均线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得来,这种计算本身并没有任何预见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股市指标,200日移动均线(200-day moving average )的可靠性正在遭受质疑。

就在标普500指数(S&P 500)创下英国脱欧公投后最低点的当天,200日移动均线显示出“抛售”信号。也就是说,当时短期股价走势(如50日移动均线)与200日移动均线发生交叉并降至后者之下。这通常会被认为是熊市或某支股票进一步下跌的信号,也被投资者称为“死亡穿越”(dead/death cross)

不过,标普500指数自那之后结束了下跌之势,一路走高接连创下历史记录。顾名思义,200日移动均线代表了过去20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格的平均数。

今年4月以来,标普500指数(蓝)及其200日均线(橙)走势。来源:marketwatch

Marketwatch 16日的文章说,令投资者不安的是,这并不是200日移动均线唯一一次“失误”。最近多年来,200日移动均线屡屡发出与实际走势相反的信号。回顾自世纪之交以来的数据会发现,总体上,标普500指数在200日移动均线发出“抛售”信号之后的表现要好于其它时间。实际情况是:交易员要想跑赢市场,不仅仅要忽略200日移动均线发出的“抛售”信号,还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买进”信号。

不可否认,200日移动均线在上个世纪的成功率要远远好于本世纪。文章作者马克·赫伯特(Mark Hulbert)认为,这至少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带有偏见的研究”。内德·戴维斯研究公司(Ned Davis Research)投资策略师文森特·德鲁亚德(Vincent Deluard)发现,在修正了这些偏见后,200日移动均线的可靠性就大大降低了。

不仅如此,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大学金融学教授布雷克·勒巴龙(Blake LeBaron)通过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各种时间跨度的移动均线不仅在股市失灵,而且在外汇市场也不再起效。

这项研究支撑了一个说法,即市场中某些基本面要素发生了变化。勒巴龙推测认为,一个主要变化在于廉价在线交易的出现,尤其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诞生。ETF使得依据移动均线买进或卖出股票变得更加简便。相比之下,几十年前如果有人想离场,不得不以过高的佣金率分别卖出许多支股票。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移动均线已被广泛使用。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考某一个指标时,它跑赢市场的潜力就会减弱。

《投资百科》(Investopedia)的分析则指出,移动均线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得来,这种计算本身并没有任何预见性。因此,移动均线显示的结果会比较随机——市场有时会遵循移动均线中的支撑位、阻力位以及交易信号,但有时不会遵循。

一个重大问题在于,当价格走势震荡时,市场上下起伏可能会导致移动均线发出多个走势逆转或交易信号。而当不同时间跨度的移动均线互相穿越时,也可能出现同样情况。移动均线在强走势情况下显得更加可靠,但在波动性较强的情况下表现糟糕。

因此,投资者在使用移动均线时应当谨记它的基本原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屡次发出相反信号 美股200日均线还可信吗?

移动均线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得来,这种计算本身并没有任何预见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股市指标,200日移动均线(200-day moving average )的可靠性正在遭受质疑。

就在标普500指数(S&P 500)创下英国脱欧公投后最低点的当天,200日移动均线显示出“抛售”信号。也就是说,当时短期股价走势(如50日移动均线)与200日移动均线发生交叉并降至后者之下。这通常会被认为是熊市或某支股票进一步下跌的信号,也被投资者称为“死亡穿越”(dead/death cross)

不过,标普500指数自那之后结束了下跌之势,一路走高接连创下历史记录。顾名思义,200日移动均线代表了过去20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格的平均数。

今年4月以来,标普500指数(蓝)及其200日均线(橙)走势。来源:marketwatch

Marketwatch 16日的文章说,令投资者不安的是,这并不是200日移动均线唯一一次“失误”。最近多年来,200日移动均线屡屡发出与实际走势相反的信号。回顾自世纪之交以来的数据会发现,总体上,标普500指数在200日移动均线发出“抛售”信号之后的表现要好于其它时间。实际情况是:交易员要想跑赢市场,不仅仅要忽略200日移动均线发出的“抛售”信号,还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买进”信号。

不可否认,200日移动均线在上个世纪的成功率要远远好于本世纪。文章作者马克·赫伯特(Mark Hulbert)认为,这至少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带有偏见的研究”。内德·戴维斯研究公司(Ned Davis Research)投资策略师文森特·德鲁亚德(Vincent Deluard)发现,在修正了这些偏见后,200日移动均线的可靠性就大大降低了。

不仅如此,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大学金融学教授布雷克·勒巴龙(Blake LeBaron)通过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各种时间跨度的移动均线不仅在股市失灵,而且在外汇市场也不再起效。

这项研究支撑了一个说法,即市场中某些基本面要素发生了变化。勒巴龙推测认为,一个主要变化在于廉价在线交易的出现,尤其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诞生。ETF使得依据移动均线买进或卖出股票变得更加简便。相比之下,几十年前如果有人想离场,不得不以过高的佣金率分别卖出许多支股票。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移动均线已被广泛使用。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考某一个指标时,它跑赢市场的潜力就会减弱。

《投资百科》(Investopedia)的分析则指出,移动均线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得来,这种计算本身并没有任何预见性。因此,移动均线显示的结果会比较随机——市场有时会遵循移动均线中的支撑位、阻力位以及交易信号,但有时不会遵循。

一个重大问题在于,当价格走势震荡时,市场上下起伏可能会导致移动均线发出多个走势逆转或交易信号。而当不同时间跨度的移动均线互相穿越时,也可能出现同样情况。移动均线在强走势情况下显得更加可靠,但在波动性较强的情况下表现糟糕。

因此,投资者在使用移动均线时应当谨记它的基本原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