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现代伊兰特老车新试:十年前的韩系车是啥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现代伊兰特老车新试:十年前的韩系车是啥样?

十年前的“韩系车”究竟如何。

撰稿:Charly Jiang

说起现代,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一个词叫“突飞猛进”。确实,随着近几年现代起亚集团的产品推陈出新,其产品力也伴随着年轻化的潮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然而,在十年前家用车还未在国内普及的时候,现代的产品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款经历了十年风雨的现代伊兰特,看看十年前的“韩系车”究竟如何。

眼前这台伊兰特是我家的私家车。购于2006年10月,至今已经行驶了13.63万公里。这款车是国产伊兰特的第一代车型facelift之前的最后一款,也是伊兰特车系里搭载C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第一款车型。

这辆车的外观即便是用10年前的眼光看也是非常的老气。毕竟在2006年的时候,第八代思域已经国产了,和那辆车极度前卫的设计相比,伊兰特仿佛就是一个老气横秋的老头子。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内部代号为XD的第三代伊兰特在2006年本应是生命末期了,在海外第四代伊兰特也已经发布(也就是国内悦动的原型车)。至于当时家里为什么购买这台车,很简单,因为:便宜。

不得不说,10年前现代起亚的车子是明显要比其他一些合资车型要低半个级别的。我记得当时家里这台1.6手动豪华的伊兰特落地价只有12万多一点。而当年,这个价格只能买到丰田威驰和本田飞度的高配车型,连卡罗拉思域的边儿都够不上,甚至POLO的1.6版本也比这个贵。而当年伊兰特就是凭借这种跨级竞争的优势博得了家人的青睐。

进入到车内,也是一股老气横秋的样子。不过很难得的是,虽然这辆车内部充斥着大量的硬塑料和绒布材质,但是做工都很精良,而且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即便到了今天,它的内饰件也没有什么松动和异响,这在现在很多同价位的产品来看是很难得的。而韩系车在配置上的优势是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我家这台车配有天窗、倒车雷达、车载行车电脑和车载电话(不过并不是现在的蓝牙电话,是靠一种古老的线将手机与车辆相连)。而1.8的车型上还有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座椅加热和自动防炫目后视镜。

 

 

接下来,很大一部分篇幅留给吐槽车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要知道,这辆四门轿车的高度只有1425mm,而且坐在里面的视野还非常好,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这辆伊兰特的头部空间是非常可怜的,而且为了照顾如此低矮的车身,坐姿也是非常低。但是由于它的前风挡倾角不大外加侧窗面积也不小,就造成中控台包括引擎盖的位置巨低无比。那么驾驶者就被迫以一种坐在地上伸直腿的姿势来开车。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像跑车?那你就错了,这台伊兰特在给我跑车坐姿的同时却没给我一张支撑到位的座椅,这张座椅无论是坐垫还是靠背都非常短,外加上位置相当靠后的头枕以及只有两向调节的方向盘,长途驾驶非常容易疲劳。不过在第三代伊兰特诞生的年代,那时候的车普遍人机工程学模型都做得非常差,这样的表现也是无奈之举。

这台伊兰特开起来的感受也值得一说。因为当年现代的很多车的研发蓝本都是日系车,所以这台车开起来的感觉也是无比的日系。转向轻盈,油门灵敏,刹车略显迟钝,在小巷子里闪转腾挪很是轻松。不过过于鸡贼的油门和比较模糊的离合器接合点对刚上手的司机并不是很友好,他们开这辆车会比较容易出现熄火或者起步轰油门转速过高的情况。

该车的动力系统是一台代号为G4ED的1.6升四缸16v发动机。并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当时应用此技术的国产车并不多,伊兰特应该是其中之一。这个技术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油,在它青壮年时期跑出百公里综合七点几的油耗是日常。

在城市里开起来能够感觉伊兰特的油门响应非常直接,加上二三挡较大的齿比能有着不错的加速感受,底盘调节也是偏向舒适的一种,弹簧的初段很软,对于各种小颠簸都能够良好的过滤。对了,这台车还有着键盘车神所称赞的四轮独立悬挂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很擅长操控。在频繁变线时,伊兰特模糊的转向和软乎乎的悬挂会使得车身姿态极其狼狈。

相比城市驾驶,伊兰特在高速上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首先5速手动变速器的最高档齿比偏大,导致高速巡航转速很高,进而影响燃油经济性和噪音表现。而且此车100km/h以上的再加速能力相当有限,想要超个车经常要降档,而发动机过了4000转的声音也是异常吵闹。当然了,影响高速行车感受的还有那个该死的人机工程学系统。

/ 问问总结 /

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在我字里行间中也能看出伊兰特其实是个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少缺点的车子。作为家用车,它空间不够大,座椅不够舒适,高速表现也差强人意。而家用车之外的角色,依靠那有限的动力,柔软的悬挂和模糊的转向恐怕也难有建树。

然而它却是我家中几辆车里我最有感情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日久见人心。经历过近十年的洗礼,这辆伊兰特还能在很多方面表现较好品质,说明此车的耐久性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作为一辆家用车,十年来发生的故障也是屈指可数。印象中除了更换一次离合器摩擦片以外就是坏过刹车灯了。作为家用车,在用过一段时间后,也许过硬的品质可以弥补车辆的种种不足。

可能现在我们口口相传的都是日系车质量好,但我想说,韩系车虽然起步晚,产品跟上主流国际品牌的节奏也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是在可靠性这方面,其十年前的水平绝对是可圈可点的。至于伊兰特自身后期版本曝出很多质量问题的,我想这大概要归咎于这个车坛常青树在经过极高程度国产化和严苛的成本控制后所做出的妥协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现代伊兰特老车新试:十年前的韩系车是啥样?

十年前的“韩系车”究竟如何。

撰稿:Charly Jiang

说起现代,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一个词叫“突飞猛进”。确实,随着近几年现代起亚集团的产品推陈出新,其产品力也伴随着年轻化的潮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然而,在十年前家用车还未在国内普及的时候,现代的产品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款经历了十年风雨的现代伊兰特,看看十年前的“韩系车”究竟如何。

眼前这台伊兰特是我家的私家车。购于2006年10月,至今已经行驶了13.63万公里。这款车是国产伊兰特的第一代车型facelift之前的最后一款,也是伊兰特车系里搭载C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第一款车型。

这辆车的外观即便是用10年前的眼光看也是非常的老气。毕竟在2006年的时候,第八代思域已经国产了,和那辆车极度前卫的设计相比,伊兰特仿佛就是一个老气横秋的老头子。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内部代号为XD的第三代伊兰特在2006年本应是生命末期了,在海外第四代伊兰特也已经发布(也就是国内悦动的原型车)。至于当时家里为什么购买这台车,很简单,因为:便宜。

不得不说,10年前现代起亚的车子是明显要比其他一些合资车型要低半个级别的。我记得当时家里这台1.6手动豪华的伊兰特落地价只有12万多一点。而当年,这个价格只能买到丰田威驰和本田飞度的高配车型,连卡罗拉思域的边儿都够不上,甚至POLO的1.6版本也比这个贵。而当年伊兰特就是凭借这种跨级竞争的优势博得了家人的青睐。

进入到车内,也是一股老气横秋的样子。不过很难得的是,虽然这辆车内部充斥着大量的硬塑料和绒布材质,但是做工都很精良,而且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即便到了今天,它的内饰件也没有什么松动和异响,这在现在很多同价位的产品来看是很难得的。而韩系车在配置上的优势是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我家这台车配有天窗、倒车雷达、车载行车电脑和车载电话(不过并不是现在的蓝牙电话,是靠一种古老的线将手机与车辆相连)。而1.8的车型上还有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座椅加热和自动防炫目后视镜。

 

 

接下来,很大一部分篇幅留给吐槽车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要知道,这辆四门轿车的高度只有1425mm,而且坐在里面的视野还非常好,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这辆伊兰特的头部空间是非常可怜的,而且为了照顾如此低矮的车身,坐姿也是非常低。但是由于它的前风挡倾角不大外加侧窗面积也不小,就造成中控台包括引擎盖的位置巨低无比。那么驾驶者就被迫以一种坐在地上伸直腿的姿势来开车。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像跑车?那你就错了,这台伊兰特在给我跑车坐姿的同时却没给我一张支撑到位的座椅,这张座椅无论是坐垫还是靠背都非常短,外加上位置相当靠后的头枕以及只有两向调节的方向盘,长途驾驶非常容易疲劳。不过在第三代伊兰特诞生的年代,那时候的车普遍人机工程学模型都做得非常差,这样的表现也是无奈之举。

这台伊兰特开起来的感受也值得一说。因为当年现代的很多车的研发蓝本都是日系车,所以这台车开起来的感觉也是无比的日系。转向轻盈,油门灵敏,刹车略显迟钝,在小巷子里闪转腾挪很是轻松。不过过于鸡贼的油门和比较模糊的离合器接合点对刚上手的司机并不是很友好,他们开这辆车会比较容易出现熄火或者起步轰油门转速过高的情况。

该车的动力系统是一台代号为G4ED的1.6升四缸16v发动机。并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当时应用此技术的国产车并不多,伊兰特应该是其中之一。这个技术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油,在它青壮年时期跑出百公里综合七点几的油耗是日常。

在城市里开起来能够感觉伊兰特的油门响应非常直接,加上二三挡较大的齿比能有着不错的加速感受,底盘调节也是偏向舒适的一种,弹簧的初段很软,对于各种小颠簸都能够良好的过滤。对了,这台车还有着键盘车神所称赞的四轮独立悬挂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很擅长操控。在频繁变线时,伊兰特模糊的转向和软乎乎的悬挂会使得车身姿态极其狼狈。

相比城市驾驶,伊兰特在高速上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首先5速手动变速器的最高档齿比偏大,导致高速巡航转速很高,进而影响燃油经济性和噪音表现。而且此车100km/h以上的再加速能力相当有限,想要超个车经常要降档,而发动机过了4000转的声音也是异常吵闹。当然了,影响高速行车感受的还有那个该死的人机工程学系统。

/ 问问总结 /

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在我字里行间中也能看出伊兰特其实是个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少缺点的车子。作为家用车,它空间不够大,座椅不够舒适,高速表现也差强人意。而家用车之外的角色,依靠那有限的动力,柔软的悬挂和模糊的转向恐怕也难有建树。

然而它却是我家中几辆车里我最有感情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日久见人心。经历过近十年的洗礼,这辆伊兰特还能在很多方面表现较好品质,说明此车的耐久性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作为一辆家用车,十年来发生的故障也是屈指可数。印象中除了更换一次离合器摩擦片以外就是坏过刹车灯了。作为家用车,在用过一段时间后,也许过硬的品质可以弥补车辆的种种不足。

可能现在我们口口相传的都是日系车质量好,但我想说,韩系车虽然起步晚,产品跟上主流国际品牌的节奏也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了,但是在可靠性这方面,其十年前的水平绝对是可圈可点的。至于伊兰特自身后期版本曝出很多质量问题的,我想这大概要归咎于这个车坛常青树在经过极高程度国产化和严苛的成本控制后所做出的妥协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