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领导人才最大的变化是适应国际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领导人才最大的变化是适应国际化

现在的企业经营不再是领导说了算、拍板定方案的年代,在一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里面,方向达不成共识项目往往就会止步不前。

作者:木兰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Michael Evans在发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宣布集团启动全球领导力人才招募计划。该计划第一期招聘已经启动,入选成员将于2016年9月份正式入职。该项目在未来十年内,预计每年从世界各国招募和培养102位具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经过一系列的轮岗、领导力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后,将被选派到阿里巴巴集团驻外办公室,开拓海外业务。

中国企业有关领导人才的甄选与提拔,过去有一个误区,重学历与资历,看硬性技能较多。其实,传统人才的甄选衡量指标和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标准是不一样的。正如万宝盛华集团旗下品牌,有着25年全球语言服务经验的WOWtalk,在高学历的人才测评中发现的那样,应变能力及沟通能力与其学历及资历并不成正比。企业所需的领导人才,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达成共识的谈判能力等软性技能,往往高于硬性技能。

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无论外资企业还有中国本土企业,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外资企业在中国不是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就是制造业转移,从沿海城市向内地转移,或是进行企业间的收购扩张。近几年中国本土企业也是一样,处于疯狂的扩张状态,不是在全球某个国家或地区开设销售网点或研发中心,就是进行大规模的国内国外收购。

在这样高速成长的过程当中,中国市场变化的节奏,已经超过了日本和香港,远远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领导人才的职责范围是不断调整的。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的优秀领导人才,应变能力非常重要。领导人才的工作职责,不是一年变一次,可能是一季度甚至一两个月变一次。有可能今天公司让他负责拓展国内的业务,明天就有可能派他负责国外某个市场。

应聘某个职位的领导人才,进来只做职位相关的事,已经是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了。随着技术的快速升级与发展,组织的快速国际化,今天招进来某职位的人才,明天这个职位的内容可能就会发生调整和变化。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一个领导人才,越是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对企业的价值就会越大。

现在中国市场迅速国际化,有很多公司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参与竞争。所以在国内有东亚、北亚、南美甚至非洲的公司在这里投资、竞争;在国外,也有中国的企业到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东南亚及非洲扩充销售网络或开设工厂。这导致了一个变化,很多公司的员工结构越来越多元化。一个公司里,有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样人员,如何实现有效协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现在的企业经营不再是领导说了算、拍板定方案的年代,在一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里面,方向达不成共识项目往往就会止步不前。中国人习惯了和国人打交道,突然要和一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人共事,甚至要领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形成一个团队,确实是有难度的。大部分中国人内敛,不太喜欢和其他的同事,尤其是和上司因为一个问题激烈辩论。而欧美人是直率文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不认同马上表达出来。所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效领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话、辩论、谈判,达成共识,极度考验中国领导人才的沟通能力。

一般跨国企业开全球会议,通常以英文为通用语言。但来自不同国家的经理人,英文口音千差万别。中国人会努力把英文说标准。其他国家的人呢?他们其实并不在意,例如印度、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人地方口音十分严重,很难听懂。所以在企业的国际会议中,领导人才要听懂别国的英文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注: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涉及版权问题,请与作者联系确认后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领导人才最大的变化是适应国际化

现在的企业经营不再是领导说了算、拍板定方案的年代,在一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里面,方向达不成共识项目往往就会止步不前。

作者:木兰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Michael Evans在发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宣布集团启动全球领导力人才招募计划。该计划第一期招聘已经启动,入选成员将于2016年9月份正式入职。该项目在未来十年内,预计每年从世界各国招募和培养102位具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经过一系列的轮岗、领导力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后,将被选派到阿里巴巴集团驻外办公室,开拓海外业务。

中国企业有关领导人才的甄选与提拔,过去有一个误区,重学历与资历,看硬性技能较多。其实,传统人才的甄选衡量指标和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标准是不一样的。正如万宝盛华集团旗下品牌,有着25年全球语言服务经验的WOWtalk,在高学历的人才测评中发现的那样,应变能力及沟通能力与其学历及资历并不成正比。企业所需的领导人才,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达成共识的谈判能力等软性技能,往往高于硬性技能。

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无论外资企业还有中国本土企业,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外资企业在中国不是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就是制造业转移,从沿海城市向内地转移,或是进行企业间的收购扩张。近几年中国本土企业也是一样,处于疯狂的扩张状态,不是在全球某个国家或地区开设销售网点或研发中心,就是进行大规模的国内国外收购。

在这样高速成长的过程当中,中国市场变化的节奏,已经超过了日本和香港,远远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领导人才的职责范围是不断调整的。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的优秀领导人才,应变能力非常重要。领导人才的工作职责,不是一年变一次,可能是一季度甚至一两个月变一次。有可能今天公司让他负责拓展国内的业务,明天就有可能派他负责国外某个市场。

应聘某个职位的领导人才,进来只做职位相关的事,已经是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了。随着技术的快速升级与发展,组织的快速国际化,今天招进来某职位的人才,明天这个职位的内容可能就会发生调整和变化。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一个领导人才,越是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对企业的价值就会越大。

现在中国市场迅速国际化,有很多公司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参与竞争。所以在国内有东亚、北亚、南美甚至非洲的公司在这里投资、竞争;在国外,也有中国的企业到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东南亚及非洲扩充销售网络或开设工厂。这导致了一个变化,很多公司的员工结构越来越多元化。一个公司里,有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样人员,如何实现有效协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现在的企业经营不再是领导说了算、拍板定方案的年代,在一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里面,方向达不成共识项目往往就会止步不前。中国人习惯了和国人打交道,突然要和一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人共事,甚至要领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形成一个团队,确实是有难度的。大部分中国人内敛,不太喜欢和其他的同事,尤其是和上司因为一个问题激烈辩论。而欧美人是直率文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不认同马上表达出来。所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效领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话、辩论、谈判,达成共识,极度考验中国领导人才的沟通能力。

一般跨国企业开全球会议,通常以英文为通用语言。但来自不同国家的经理人,英文口音千差万别。中国人会努力把英文说标准。其他国家的人呢?他们其实并不在意,例如印度、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人地方口音十分严重,很难听懂。所以在企业的国际会议中,领导人才要听懂别国的英文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注: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涉及版权问题,请与作者联系确认后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