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C市场下滑手机市场又没跟上的英特尔不行了?对此它的全球副总裁有话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C市场下滑手机市场又没跟上的英特尔不行了?对此它的全球副总裁有话说

相比过去,英特尔更加关注与中国本土产业开展深度合作,关注如何配合国家半导体战略并发现其中的产业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在进行的英特尔开发者大会(IDF)上,英特尔发布了自己的“融合现实”产品Alloy头盔,在万众关注的VR(虚拟现实)领域又掀起了新的波澜。

虽然推出了新的“黑科技”,但近几年由于PC市场的下滑以及在移动芯片领域的溃败,英特尔一直处在较为被动和动荡的阶段,英特尔高层也因此推出了从PC领域向物联网、云计算转型的新战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特尔中国将面临怎样的转型挑战,又将如何与中国科技产业一同发展?就种种问题,界面新闻在IDF现场专访了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

Alloy头盔

跟以往的IDF不同,今年处理器并没有成为会议的焦点,全新开发的一体化虚拟现实解决方案Alloy项目却得到了大书特书。Alloy平台融合了英特尔的Real Sense实感技术以及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能够实现虚拟与真实世界交融的全新体验,因此成为英特尔在物联网终端市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对于Alloy头盔,杨旭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与其说“融合现实”技术对现有的VR厂商及VR市场形成冲击,不如说它将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机会。

“这几年大家谈到AR、VR,最典型的应用是游戏。英特尔提出‘融合现实’的新理念,则是希望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能让它成为人们日常可用的生产力工具,比如应用在房子装修、衣服试穿等任务上。”杨旭表示,通过Alloy平台开发者能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应用,这是开发者大会的重要目的之一。

新的技术需要大量开发者投入研发,对于Alloy这项新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杨旭认为跟英特尔以往形成的产业合作模式没有太大区别。英特尔将与中国开发者共同分享、分析这项技术,将技术介绍给潜在合作伙伴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同时也会提供开发平台和工具让开发者能够做具体的产品和应用开发。

在手机市场失利后,包括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对英特尔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与PC、智能手机两大平台不同,物联网的终端产品更加碎片化。因此Alloy作为拳头项目推出,是英特尔在物联网的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复盘过去五年

力推新技术显示了英特尔自我变革的新方向,实际上跟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许多IT大公司一样,英特尔过去5年一直在努力转型。杨旭对这个过程进行了复盘。

过去几年英特尔因为在手机和平板产品上投入的几十亿美元打了水漂而陷入困境,直到今年才不得不基本放弃手机soc业务。但杨旭认为这样的过程很正常:“过去五年对英特尔来说是一个了解自己、看清未来并找对方向的一个过程。经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英特尔对于产业方向、技术创新以及未来需求的许多判断是很精准的,但是有时候看得准不代表每一个决策都能做到百分百正确。”

英特尔虽然看到了手机智能终端对芯片的需求,但当它尝试进入移动芯片领域,却发现跟PC芯片完全不一样。传统PC芯片需要技术积累和技术突破一代代研发出来,周期很长;而移动芯片不需要全新的技术突破,需要将不同的功能模块排列组合,做出成本低、功耗低的芯片——“这不是英特尔的强项”。

没有哪家大公司会轻易放弃手机业务,在失败的尝试中英特尔发现,不是任何产品的芯片英特尔都一定能做、一定要做,英特尔需要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原创技术能力在哪里。

“英特尔最强的依然是计算能力,对于一些跟英特尔的核心能力挂钩的关键技术如感知技术、物联网、无人驾驶等,英特尔才需要更多地投入、深挖,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杨旭说。

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英特尔经历了包括从存储芯片向处理芯片转型的诸多重大变革,但对于目前英特尔面对的转型和挑战,杨旭认为很不一样。

“最大的不同是产业的规模。在PC时代,产业是独立的、封闭的,计算是计算,通讯是通讯,软件是软件。然而在万物互联时代产业经历大融合,智能终端、应用服务以及端到端传输乃至传输的内容所有厂商都要关注。”杨旭感慨,比起早期的转型英特尔现在所要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中国战略:创新共同体

这样的新形势也对杨旭本人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过去一年,杨旭本人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以往的产品销售管理转移到与中国本土产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上,更多的关注如何配合国家半导体的战略将英特尔未来的自身发展与产业未来的机会串联起来。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英特尔在中国的合作和投资不断深入,如在芯片技术上和清华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推进基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可重构计算技术的新型半导体产品。此外,英特尔还启动了其全球首个“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立众创空间、线上创新中心,以及创投与产业孵化“三级推进”模式,助力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英特尔重点开展合作的领域已涵盖智能设备、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科技领域。

“除了我本人的意愿外,公司战略上也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让英特尔与中国科技产业达到最大程度的双赢、多赢和互补。”杨旭表示,这便是他自去年以来一直强调的“创新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在搞“双创”,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创新、经济转型。

“中国市场不光对英特尔自身的转型,对全球产业亦有巨大的推动、引导和验证的作用。”杨旭表示,中国创新的速度、活力和冒险精神绝无仅有,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目前这种好的环境。他相信,英特尔很多的技术都将在中国得到最先的研发和验证:“我们三年前就说过,中国一定是全世界未来智能终端的创新中心。”

去年是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的30周年。

回望这30周年,杨旭认为这期间英特尔碰到了许多挑战,也做出了许多调整。在英特尔整体的转型过程中也少不了人员调整,今年英特尔就推出了一个涉及1.2万人的裁员计划,对企业内部士气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杨旭认为面对挑战英特尔的战绩是“三七开”,70%看准了、行动了,也成功了,30%看得很清楚,却做错了。“但这样的经验依然很宝贵,最怕是不去尝试、不创新,那样必败无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英特尔

5k
  • 英特尔大跌近13%,跌幅为2020年以来单日最大
  • 美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热门中概股普遍上涨,小鹏汽车涨近9%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C市场下滑手机市场又没跟上的英特尔不行了?对此它的全球副总裁有话说

相比过去,英特尔更加关注与中国本土产业开展深度合作,关注如何配合国家半导体战略并发现其中的产业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在进行的英特尔开发者大会(IDF)上,英特尔发布了自己的“融合现实”产品Alloy头盔,在万众关注的VR(虚拟现实)领域又掀起了新的波澜。

虽然推出了新的“黑科技”,但近几年由于PC市场的下滑以及在移动芯片领域的溃败,英特尔一直处在较为被动和动荡的阶段,英特尔高层也因此推出了从PC领域向物联网、云计算转型的新战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特尔中国将面临怎样的转型挑战,又将如何与中国科技产业一同发展?就种种问题,界面新闻在IDF现场专访了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

Alloy头盔

跟以往的IDF不同,今年处理器并没有成为会议的焦点,全新开发的一体化虚拟现实解决方案Alloy项目却得到了大书特书。Alloy平台融合了英特尔的Real Sense实感技术以及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能够实现虚拟与真实世界交融的全新体验,因此成为英特尔在物联网终端市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对于Alloy头盔,杨旭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与其说“融合现实”技术对现有的VR厂商及VR市场形成冲击,不如说它将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机会。

“这几年大家谈到AR、VR,最典型的应用是游戏。英特尔提出‘融合现实’的新理念,则是希望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能让它成为人们日常可用的生产力工具,比如应用在房子装修、衣服试穿等任务上。”杨旭表示,通过Alloy平台开发者能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应用,这是开发者大会的重要目的之一。

新的技术需要大量开发者投入研发,对于Alloy这项新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杨旭认为跟英特尔以往形成的产业合作模式没有太大区别。英特尔将与中国开发者共同分享、分析这项技术,将技术介绍给潜在合作伙伴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同时也会提供开发平台和工具让开发者能够做具体的产品和应用开发。

在手机市场失利后,包括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对英特尔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与PC、智能手机两大平台不同,物联网的终端产品更加碎片化。因此Alloy作为拳头项目推出,是英特尔在物联网的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复盘过去五年

力推新技术显示了英特尔自我变革的新方向,实际上跟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许多IT大公司一样,英特尔过去5年一直在努力转型。杨旭对这个过程进行了复盘。

过去几年英特尔因为在手机和平板产品上投入的几十亿美元打了水漂而陷入困境,直到今年才不得不基本放弃手机soc业务。但杨旭认为这样的过程很正常:“过去五年对英特尔来说是一个了解自己、看清未来并找对方向的一个过程。经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英特尔对于产业方向、技术创新以及未来需求的许多判断是很精准的,但是有时候看得准不代表每一个决策都能做到百分百正确。”

英特尔虽然看到了手机智能终端对芯片的需求,但当它尝试进入移动芯片领域,却发现跟PC芯片完全不一样。传统PC芯片需要技术积累和技术突破一代代研发出来,周期很长;而移动芯片不需要全新的技术突破,需要将不同的功能模块排列组合,做出成本低、功耗低的芯片——“这不是英特尔的强项”。

没有哪家大公司会轻易放弃手机业务,在失败的尝试中英特尔发现,不是任何产品的芯片英特尔都一定能做、一定要做,英特尔需要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原创技术能力在哪里。

“英特尔最强的依然是计算能力,对于一些跟英特尔的核心能力挂钩的关键技术如感知技术、物联网、无人驾驶等,英特尔才需要更多地投入、深挖,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杨旭说。

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英特尔经历了包括从存储芯片向处理芯片转型的诸多重大变革,但对于目前英特尔面对的转型和挑战,杨旭认为很不一样。

“最大的不同是产业的规模。在PC时代,产业是独立的、封闭的,计算是计算,通讯是通讯,软件是软件。然而在万物互联时代产业经历大融合,智能终端、应用服务以及端到端传输乃至传输的内容所有厂商都要关注。”杨旭感慨,比起早期的转型英特尔现在所要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中国战略:创新共同体

这样的新形势也对杨旭本人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过去一年,杨旭本人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以往的产品销售管理转移到与中国本土产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上,更多的关注如何配合国家半导体的战略将英特尔未来的自身发展与产业未来的机会串联起来。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英特尔在中国的合作和投资不断深入,如在芯片技术上和清华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推进基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可重构计算技术的新型半导体产品。此外,英特尔还启动了其全球首个“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立众创空间、线上创新中心,以及创投与产业孵化“三级推进”模式,助力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英特尔重点开展合作的领域已涵盖智能设备、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科技领域。

“除了我本人的意愿外,公司战略上也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让英特尔与中国科技产业达到最大程度的双赢、多赢和互补。”杨旭表示,这便是他自去年以来一直强调的“创新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在搞“双创”,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创新、经济转型。

“中国市场不光对英特尔自身的转型,对全球产业亦有巨大的推动、引导和验证的作用。”杨旭表示,中国创新的速度、活力和冒险精神绝无仅有,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目前这种好的环境。他相信,英特尔很多的技术都将在中国得到最先的研发和验证:“我们三年前就说过,中国一定是全世界未来智能终端的创新中心。”

去年是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的30周年。

回望这30周年,杨旭认为这期间英特尔碰到了许多挑战,也做出了许多调整。在英特尔整体的转型过程中也少不了人员调整,今年英特尔就推出了一个涉及1.2万人的裁员计划,对企业内部士气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杨旭认为面对挑战英特尔的战绩是“三七开”,70%看准了、行动了,也成功了,30%看得很清楚,却做错了。“但这样的经验依然很宝贵,最怕是不去尝试、不创新,那样必败无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